杜甫的两首佳作,炼字精准,虚实难辨,展现出诗圣深厚的文学功底

杜甫的两首佳作,炼字精准,虚实难辨,展现出诗圣深厚的文学功底,第1张

杜甫的两首佳作,炼字精准,虚实难辨,展现出诗圣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歌创作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不仅要耗费作者很多心血,而且还不一定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古诗词的创作需要知识积累和生活感受,有时诗人虽然具有好的立意和题材,但如何选词造句却是一个难题,更何况还要符合格律要求,实属不易。

杜甫是盛唐杰出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品之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他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经常需要反复地吟诵和琢磨,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只为吟出一篇佳作。下面分享杜甫的两首五律,炼字精准,虚实难辨,展现出诗圣深厚的文学功底。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已至知天命之年,他此时不再关心名利和仕途,只希望自己可以过上稳定的日子,也期待各地的硝烟早点平息,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这时他的诗友李都督写了一首《早春》,诗人读后感怀,便写了这首酬答诗。

时值早春,诗人因为身体不适,一直宅在家里,已经有多日没有出门散步了。接到来信,老杜扶病强起,这才知道春日来临,心中忽然涌起一种莫名的悲愁。一个“力”字,抒写了作者勉力起身,表明其身体羸弱;一个“悲”字,又阐述了其心境悲凉,可见此时的诗圣已经身心俱疲。

接下来就进一步描写悲情,春日丽景,作者却无法出门观赏,心中愁闷。他又想起老之将至,身边伴客稀少,朋友们似乎也将自己忘记了。“转添、更觉”,都真切地描述了作者内心无法排遣的忧虑。

颈联炼字精准,“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这两句看似平淡,桃花嫩红、新柳青碧,都是初春时很普遍的景象,就连小学生写作文时都经常提到。

但是“入、归”二字,尽显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色彩鲜明,并采用拟人手法,既展现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又体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一定花费了诗人很多时间去推敲。

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也彰显出诗圣心系百姓的博大襟怀。全文虽然只着一个“悲”字,但“四海风尘、望乡未已”,以及“愁伴客、老随人”,都细腻地刻画出老杜伤春叹老、和归乡无计的愁情。

中宵

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

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

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这首诗创作于大历元年,此时杜甫已经54岁了,距他离世也就只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作者流落在夔州西阁,因为心事重重,经常夜不能寐。中宵就是半夜,作者辗转不眠,于是干脆起身走出户外。

首句介绍周围的景观,西阁高达百寻,巍峨耸立在江边。诗人一边在窗下徘徊,一边远望江景,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寓居他乡时郁闷之情。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百寻是一种夸张的描写。绮疏,是指雕花的窗户。

颔联精于炼字,描绘远处的物体,“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 流星滑过水面,发出银色的光芒;月亮沉落沙滩,显得朦胧虚幻。“过、动”二字,是句中的诗眼,将静态的画面描绘得充满灵动之感,一个是在迅疾中摄取影像,一个是从虚无中描绘神韵。“飞、白”二字,又从速度和颜色两方面进行描述,可谓极其生动。

颈联抒写近处的场景,“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茂密幽静的树林,吸引着鸟儿在此栖息;水波不兴,暗流涌动,也令人可以想象,其中一定隐藏着大鱼。其实半夜里光线黯淡,诗人不可能看得清楚,更多的是结合生活实际而进行的假想,令人虚实难辨。

最后两句又回到现实中来,亲人和朋友都流落到不同的地方;因为烽火硝烟,很难收到他们的书信。其实诗人不仅是在写自己的遭遇,也浓缩了无数背井离乡、普通百姓们的生活感受,也令人想起杜甫的另外两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出对和平以及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5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