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依次是

唐宋八大家依次是,第1张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排列的先后顺序)

“唐宋八大家”说自明代投入使用以来就广为流传,现在各种文学史也都采用这一理论;但到目前为止,八大人物的排名还没有统一的安排。有人认为难以统一,意见不妨共存。应该说还是可以有一个合理的排名的。我们不妨讨论一下。

之所以认为排名难,主要是对排名标准的把握。有的主张时间顺序,有的主张文学成就顺序,有的主张古文选本选文顺序,有的甚至主张人们关注的顺序。我认为排名标准首先要考虑“唐宋八大家”的内涵,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八大家”,即在文风转变的倡导和实践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包括散文和诗歌)。这应该是首要标准,不能偏离。当然也不一定要绝对,但是要适当考虑时机和文学成就。

比如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排名都是比较一致的排名第一,既有内涵,也有年代。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苏东坡称赞他“散文八代衰”。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豪华奔放,一波三折,新颖简洁,逻辑严谨,融古为今用。无论他们的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达到了前人从未达到的高度。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瑰丽文风,提倡平淡流畅的散文。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把他们排在第一第二是很自然的。既然开头要这样排列,就有了内涵和时机的意义,也就意味着要遵循宋代六字的排列。

有人主张将韩、刘的文学贡献与宋代六家相提并论,从而打乱了唐宋的时间顺序。比如,有人根据历代入选作品的数量,将其排列为“韩愈、欧阳修、苏轼、柳宗元、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我认为实在是没有必要,也不合适。我们说的是“唐宋八大家”,而不是“八大家”。我们应该强调对文学风格而不是文学作品的倡导。况且他们的文学成就真的很难一一比较。

主要区别是宋代六大家的排名,尤其是欧阳修和“三苏”的排名。现在的显眼排名法,比如百度百科,把“三苏”排在欧阳修之前,这在该派学者曹宗国看来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这违背了崇尚文风的原则和时间顺序。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开创文风的文学领袖。他领导了北宋的诗歌革新运动,继承和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在散文创作上的高度成就,补充了他正确的古文理论,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文风。欧阳取韩愈“文从”的精神,强烈反对华丽、怪诞、晦涩的“时髦散文”,提倡朴素自然的文体。他的作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细腻,富有魅力和音乐性。许多著名的作品,如《醉亭序》、《秋声颂》等。,一直流传千古。欧阳修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也创新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他在历史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欧阳修是文学家和“学者”,也是苏轼等人的老师。所以欧阳修应该排在“三苏”之前,六宋之首。

“三苏”中的苏轼在文体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大胆派的创始人,但在理论和散文创作上的贡献并不突出。所以应该排在欧阳修之后。但苏轼确实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所以,苏轼的年龄虽然比他的父辈苏洵、王安石年轻,但他在宋代排名第二还是比较合适的。

关键问题是苏洵、苏辙能否排在王安石、曾巩之前,与苏轼并称为“三苏”。

王安石和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欧阳修之后,他们又掀起了一股古文革新的浪潮。王安石的散文直截了当,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文笔雄健,气势逼人,用词犀利,议论生动,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说理透彻、论证严谨、逻辑缜密、表达清晰、融注议论于一体的独特散文风格。从文学上看,王安石的作品在诗、文、词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发起的诗文改革运动,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为扫除宋初盛行的浮华做出了贡献。曾巩提倡“先道后文”,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曾巩的散文作品非常丰富,尤其是在议论和叙事方面。他的议论文别出心裁,无枝无蔓,一波三折,冷静坦诚;叙述清晰,简洁,生动,耐人寻味。他的学术和文章在生前已广为人知,死后更是如此。

苏洵虽然在文风上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了自己雄健的文风,但语言清晰流畅,反复辨析,颇有战国军事家的色彩。但他在文风革新方面的作用和成就,显然不比王安石强。苏辙对古文写作也有自己的见解,擅长政治理论和历史理论。他的文风是汪洋,清雅醇厚,赋写得相当出色,但成就和影响不如王安石和曾巩,排在他们之前是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就文风和成就而言,唐宋八大家的排名,唐代应该是韩愈、柳宗元,宋代应该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

如果认为这种安排违背了时间顺序,打破了人们习惯称呼的“三苏”,那么可以用“唐代的、宋代的欧阳、三苏、曾王”来概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454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