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指的是:百姓、民众。
“黎元”的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省宫室,去雕文,举孝弟,恤黎元。”
晋·潘岳《关中诗》:“哀此黎元,无罪无辜。”
南朝·梁·江淹《为建平王庆江皇后正位章》:“黎玄凑仁,云祗宅庆。”
“黎元”的相关介绍:
古时九黎族战败,被俘虏后称为“黎元”、“黎民”,在封建制度下,“黎民”、“黎元”也成了下层百姓的代名词。古代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黎元”的形成意义:
在经济生产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的作用下,庶民社会集团的客观形成;它们在数量上的扩散及其与早已存在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渊源关系,它们在一段时期内保存着这些集团的心态、意识形态和目标。它们积极或消极地加入统治政治阶层,为了坚持自己的要求而试图影响这些阶层的纲领,它们所作的这些努力在分化、改造和新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旨在保住庶民集团的首肯并维持对它们的控制的统治集团的新政党的诞生。为了坚持对部分有限地位的要求,庶民集团自身所造就的阶层;那些维护庶民集团自治权(在旧体系内部)的新阶层;维护整体自治等等的阶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