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第1张

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哲理(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假则真,假则无为,有则无(假亦假的哲学)

《红楼梦》中第一回,甄有一次像往常一样午睡,却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他梦见一个骨相不凡、精神各异的和尚,带着通灵的宝玉下凡。真觉得这个通灵宝玉是人间少有的稀世珍宝。他想在得到它之前摸摸它。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仙僧抢走了,说是到了幻境。这就是“幻想”。

于是,真有幸见到了“幻境”和“幻境”石牌坊上那幅神秘、深邃、奇妙的对联:

当它是假的,它也是假的,

无事可做,却又无计可施。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幻境,也看到了这副神秘的对联。为什么甄和贾宝玉梦游幻境,看到这幅对联还要反复写?这是因为,一方面,作者假设用梦境唤醒他们。一切都是海市蜃楼,一切都是幻境。我希望他们知道如何摆脱它。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预测条条大路通罗马。甄的遭遇就是贾宝玉的遭遇,甄的归宿就是贾宝玉的遭遇。真相消失了,重新出现在贾宝玉身上。

其实这幅对联的意义并不深刻。大家都知道,以假乱真,真的就假的。把自己没有的东西当东西,拥有的东西就成了自己没有的东西。用成语来理解,就是积少成多,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其实都很好理解。曹雪芹只是用这两句哲理诗来提醒我们,读《红楼梦》要分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有,什么不是。

不过,这幅对联也有它深刻的一面。深刻在哪里?它的深刻不在于字面意思本身,而在于世界上的人或事件不知道、不知道、不明白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人在其中,不知道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不存在。

比如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假论文来博取名声,用文凭来给自己贴金,用假档案来抢高位,最后身败名裂。什么是假,什么是真?比如我们努力工作,做牛做马,最后富起来,过着奢侈的生活,最后得到了。然而我们努力了,头发却白了,身体也疲惫了。最后,我们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的到来。什么是是,什么是不是?

真相是,我们总是陷入世界的陷阱,却依然坚持以假乱真,想当然。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自己能理解谜底,还想教会谜题中的人去理解它。不幸的是,还是有很多飞蛾扑火。连当局者也搞不清楚,旁观者也搞不清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5447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1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