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客观辩证的看待酒店的智能化 数字化?

应该如何客观辩证的看待酒店的智能化 数字化?,第1张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酒店行业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升。
相关数据统计,898%的饭店集团在2020年增加或维持了科技创新投入比例,多数信息化系统和智能技术应用在酒店集团内均有增加。而全国主要城市的酒店客房智能化改造市场已超1000亿元,且每年酒店数量仍保持20%左右的增长。
面对庞大的市场和必然趋势,行业内也涌现了不少智能产品生产企业。有近8成的智能酒店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小微企业超1000家,占7成左右。包括携住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均已获得融资,并谋求上市。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各路玩家如何加速推广酒店智能化进程,自身又该如何构建护城河,这都将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而对于酒店经营者来说,是否进行智能化升级,如何选择智能化产品,亦考验着自身的经营智慧。
1
千亿蛋糕千家抢
随着酒店行业的升级改造,以及后疫情时代的防控常态化,酒店智能化愈发受到行业重视。
从最早的电动窗帘、声控开关到机器人,再到现在的全链条产品,智能化也在不断得到进化。
据原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全国主要城市的酒店客房智能化改造市场已超1000亿元,且每年酒店数量仍保持20%左右的增长,可以说,酒店智能化,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头部酒店集团对此投入也更加积极。根据《中国饭店2020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基本上各饭店集团延续了2019年的增长态势。有729%的饭店集团增加了科技投入,其中有915%的饭店集团计划在2021年增加投入。
在智能技术投入方面,2020年比2019年有明显增长的项目是物联网技术(智能客房)和机器人服务,其他方面的投入都有下降。具体关注的智能技术方面,小程序排第一,物联网(智能客房)排第二。
携住科技河南区总经理王高峰提到,智能化产品几乎是增量酒店的标配,仅从市场空间来看是巨大的。
如此大的蛋糕吸引着各股力量进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近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智能酒店”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智能酒店相关企业。其中,近8成的智能酒店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小微企业超1000家,占7成左右。
从行业分布来看,“智能酒店”技术属性突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分布最多的行业,占比达2625%,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2584%、1734%。
若将玩家分类,可大致归为:手握数据的老牌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小米等;掌握智能化技术及产品的供应商和开发平台;还有部分专门的智慧酒店品牌。
同时,资本也对酒店智能化趋势颇为关注。多家平台已经获得融资。2021年3月,携住科技宣布完成3亿元B轮股权融资。携住科技是国内智慧酒店、智能化场景一站式服务商,结合智能硬件、软件为酒店及公寓快速向“未来酒店”未来公寓改造提供全套服务。据了解,该公司还在筹划上市事宜。去年年底,鹿马智能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这是一家为酒店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
2
三座大山
酒店智能化的浪潮,趋势已经逐渐明晰。它虽然能够优化用户住宿体验、提升酒店运营效率,但是酒店智能化发展至今,仍存在一些困难。
第一座大山是支出门槛。
由于酒店智能化在设备系统建设与技术投入上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不少酒店方对智能化实践,仍保持观望态度。尤其是刚刚经历疫情,很多酒店经营状况不佳,对于此项支出可能更加犹豫。
这一点需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是酒店经营状况的复苏,这与外部环境相关。另一方面是酒店智能化产品的价格机制调整。不同于传统的酒店耗品,智能化产品在前期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早期价格往往居高不下。在实现量产之后,相关产品的价格才能有优化的空间。这对于相关企业的科研实力、产品推广和销售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座大山是底层技术成熟度。
技术上的不成熟,是很多供应商面临的难题。因为这一门槛造成智能化“不智能”,影响住客住宿体验。并且很多产品的耐用性不高,维修成本却不低,酒店经营方对此苦不堪言。
同时,数据积累不足,让很多智能化产品并不能直击住客痛点。要想制定更加完善的产品,需要依托海量数据,完善知识图谱,对消费者习惯进行数字化分析,这都需要求企业下足功夫。
当然这也与入局者众的大环境有关。我国近8成的智能酒店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小微企业超1000家,占7成左右。这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参差不齐。尤其是智能化产品的导入期,很多经营者希望减少开支而选择品牌力较小的产品,导致使用体验感不好。
这也在提醒酒店经营者,未来在选择相关产品时,不应过分追求控制成本。事实上,引进高质的智能化产品,对于酒店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
据相关媒体报道,5月20日,围绕“智能、绿色、环保”等理念升级改造后的7天酒店30石家庄店正式上线,该店上线一个月OCC直达9828%,7月ADR到179元比上线前提升60元,综合点评从42分提升到近满分。
第三座大山是酒店经营者的认知。
这与上述两者都产生关联。一笔额外的资金投入,早期用户体验不佳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将直接影响着酒店经营者的认知。这是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改变。
事实上,酒店经营者在考虑介入这一产品之前,应该理性思考一下:增加智能化产品投入后能够为自身酒店经营节省多少开支,同时又能使自身营收获得多大增长。这种显性的数据或许能够改变部分人的认知。
仅从当下来看,理想状态下,酒店智能化产品能够优化用户住宿体验、提升酒店运营效率。
单从住宿体验维度来讲,酒店的未来,既像家一样可靠踏实,又有家里无法体验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丰富完善的智能化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设想一下,进入酒店房门,灯光自动打开(目前,携住相关产品对于入户时的灯光明亮程度也在做细分),空调自动调至适宜温度,床垫还可根据住客身高体重进行软硬度匹配,使消费者的体验感更加丰富。
从酒店运营效率来讲,智能化产品可以解放部分人力,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自检、设备巡检以及系统远程升级,可降低酒店的运维成本等。
以酒店安全为例。前段时间全季酒店男子全裸闯房事件,让外界拷问酒店安全。传统模式下,酒店通过视频监控、安保人员巡楼来规避上述事件出现。若能引入智能化产品,平台可自动识别酒店内部任何违规行为(前提是系统有提前录入相关情况),并通过系统主动提醒安保人员,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上述三座大山,是酒店智能化推广的阶段性障碍。不过,也正是这些障碍,让智能化领域能够更加快速发展,并且为酒店行业赋能。这个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整个酒店行业不断升级的过程。
统筹丨劳殿 编辑丨王杉杉
※文中部分来源于网络

一)酒店服务的融合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是酒店服务的最终目标。因为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方面的需求,所以酒店服务就要配备多角度的设施来满足客人的需求,通过管理来调控这些设备的硬件措施。此外,酒店需要将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酒店的设施设备,通过对外营销的手段进行推销,将酒店的高服务水平向客人展示出来。酒店服务在将创新理念融入管理活动中时,需要将酒店的内部管理和对外营销结合起来,推动酒店更好地经营与发展下去。
(二)酒店信息的融合创新。目前酒店行业的主要收入是依靠旅游行业。游客在到达旅游景点后,或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旅游计划时,可能会发现准备好的资料和现实情况相差很大,此时游客迫切渴望获取到相关的信息资源,对此,酒店就可以给游客提供具体信息。当然这些信息必须要确保准确性,让游客在下一步的旅游有所收获。酒店通过为游客提供可靠消息,帮助自身树立起良好的口碑,促进酒店管理手段成功实现融合创新。
(三)游客文化的融合创新。酒店行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行业的发展,所以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要以旅游业为主,而且酒店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游客在既可以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可以感受到酒店的文化氛围。比如:北京的汉庭酒店在设计上就体现出来很强烈的文化气息,每个房间都放有很多种类的文化书籍,在游客游玩结束回酒店休息的时候可以补充点精神食粮,从而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
二、促进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我国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酒店管理提出有效的融合创新措施,促进酒店在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稳定发展,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 (一)建立人员管理制度。目前的酒店管理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和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明确的人员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就是要注重员工的民主和自主意识,以此强化酒店的指挥和协调等管理职能。而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将员工的创造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人才的管理创新方面,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制度规范和调整工资这种运营模式,建力新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
第 4 页
开展员工的晋升规划。通过规划这种明确的管理制度,使酒店的工作人员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充满希望,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晋升规划过程,要考虑到岗位的任务的实际需求,不能频繁地调离旧员工和更换新员工,以此保证员工能够对工作尽职尽责,实现酒店运营的人性化管理。晋升规划时还要根据员工自身的才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建立人才培训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酒店管理者只有重视人才培训规划,才能推动酒店获得更大的发展。建立人才培训规划时,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为酒店各部门岗位提供足够的人才。
(二)注重酒店文化的建设。酒店文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客户对酒店的满意程度和信誉评价。目前,酒店在文化建设规模上有一定的约束,但是酒店文化建设理念的底蕴却非常深厚,所以酒店文化的建设,在酒店管理融合创新上不仅代表酒店的形象,还能体现出时代精神。注重酒店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进行工作人员文化建设,提高酒店全体员工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理念,为客户营造出具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其次要寻求合适的酒店管理理念,让这种理念文化和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相结合,促进酒店的发展。
(三)进行连锁服务融合。酒店行业规模性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连锁服务。而网络文化在连锁服务中又是最主要的一种,酒店要想给客人提高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就需要依靠网络文
第 6 页
化的力量,对酒店进行网络连锁融合管理。其中,网络连锁融合管理就是指:借助互联网,与餐饮界和旅行社进行联网,从而保证信息更准确、更可靠。有时也需要借助小型的联网方式,为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比如导游咨询以及汽车出租等小企业。酒店通过借助互联网加强与各行各业之间的联系,才能更有效的实现连锁服务融合。
(四)全方位的酒店管理措施。全方位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是以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基础,而管理建设制度的最终目标,就是得到客户的满意,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来评判酒店的管理服务质量,所以全方位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宗旨就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了保证客户的满意,就需要酒店在管理方面多积累管理经验,并根据现代化酒店的管理模式,对酒店的具体细节进行创新融合,促进酒店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酒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的质量,为酒店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总结:
总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挑战。在这种新趋势下,我国酒店的经营和管理就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带动酒店管理的进步,促进酒店管理的发展,从而为酒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研究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 旅游业 对策
一、引言
科学有效的酒店管理及优良的酒店服务,是现代酒店稳定客源、保持良好声誉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酒店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萌动阶段,90年代的成长阶段,直到近几年的加速扩张阶段,发展速度惊人。平均来看,最近20多年来,我国酒店的数量以每五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酒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过去酒店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高档酒店。可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情况显示,为了适应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进入WTO后,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逐渐开放,旅游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使酒店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酒店管理应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当前我国酒店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但这些酒店有很大一部分源于诸如招待所等较为抵挡的居住设施,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避免房地产的闲置而改做酒店营业。初始条件的限制,必然使我国酒店业在经营起点与思路方面和有上百年历史的国外酒店管理集团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仍有较大差距,酒店业职业经理人才、职业化员工整体缺乏的现状,仍未有效改变。中国内资酒店管理人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人才专业结构单一,缺少专业化人才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1)酒店管理教育的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3)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了解不够,除了酒店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不愿意到酒店去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
(二)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经营较为分散
在国内,虽然一些酒店企业也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或者从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此外,我国酒店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不能适应世界酒店发展的趋势,与全球较为成功的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酒店企业文化,就是酒店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达到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为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而树立的一种价值取向。它是以酒店价值观为核心的诸多内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精神、观念、作风、习惯、行为准则等。我国酒店业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主体的企业价值观。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职业的热爱程度讲,存在较大的差距。酒店业无论是经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多数都缺乏“职内满足感”,没有发自内心地把酒店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归根结底是缺少企业文化的熏陶,没有形成主体的价值观。
三、相关对策
(一)注意柔性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柔性管理是一种基于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其最大特点在于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而是依赖于员工自身的心理调整和自觉认识,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将组织目标转变为自发行动。使员工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通过个人的自觉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管理方法的采用能够适应酒店是直接对客服务的企业,为客人提供离家在外的食宿,酒店员工所面对的是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的工作特征的,最终通过柔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注意按照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企业化运作
这是从微观上推动酒店业进入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是酒店业能真正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国外酒店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健全,管理严密,效率较高。而中国酒店业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产权模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代理成本过高。这些运行机制上的弊端带来了管理上的疏漏和效率低下,直接导致了中国酒店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做法,使酒店企业产权清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三)建立起适合信息高速流通的现代酒店管理体制
现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掌握信息就是掌握财富,酒店各方面要想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吸引更多客源,必须掌握大量市场信息,适合信息高速流动的管理体制是其保证。为此,一定要选择较为先进的酒店硬件设施,既提高了酒店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客户的信息获取。此外,还需给管理人员配备先进的对外联系设备,保证其更好更快的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给客户形成酒店能够快速高效高质地提供服务的良好印象。
(四)注意职业化人才的培养
从长期来看,员工高流失率降低了酒店人力资源优势,分散了核心资源,破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同时,员工高流失率会不断增大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比如:重复招聘、频繁培训新员工),加大酒店的生存压力。关键的问题是由于不能组建稳定的员工队伍,必然导致员工专业结构的失调和企业技术骨干总量少的现象,制约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有效开展。所以,酒店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可从特色性企业文化的塑造、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加强相互间的信息沟通等诸多方面构造一个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要求酒店行业顺应历史的潮流,重新审视酒店业的管理战略和规划,在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更好地满足酒店消费者的需求,进而赢得顾客的忠诚,不断扩大市场客源,最终才能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中国酒店行业竞争梯队

从酒店门店数量看,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华住集团等均超过5000家,而格林酒店门店数量在1000-5000之间。

从酒店行业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看,广东聚集着一批酒店业上游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万科、富力地产等;江浙沪皖则有较多的酒店经营企业,包括锦江酒店、格林酒店、金陵饭店等,也包括上游智慧酒店解决方案企业科大讯飞等,下游会展和旅游企业,如宋城演艺、米奥会展等。北京、天津、西藏、云南等也有部分酒店或旅游企业。

2、中国酒店行业市场份额分析

2021年中国酒店集团中,锦江国际集团、华住酒店集团、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格林酒店集团、东呈集团、尚美生活集团、亚朵集团、德胧集团、逸柏酒店集团、风悦酒店及度假村客房数量排名全国前十,其中锦江国际集团的客房数占比超过22%,位列行业第一。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2021年中国酒店十大品牌分别为维也纳、汉庭、如家、格林豪泰、全季、7天、锦江之星、城市便捷、尚客优酒店和丽枫,前三大品牌市占率分别为711%、581%和388%。

3、酒店集团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1年按照酒店客房数计算,中国酒店集团前五位的集中度约在59%,前十大约为80%,较2020年有所提升,但是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集中度还有差距。

4、中国酒店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从酒店业务占比看,君亭酒店、锦江酒店、首旅酒店等专注于酒店业务的发展,而万达酒店发展、金陵饭店、九华旅游等企业还涉及贸易、旅游服务等业务;从酒店业营收规模看,酒店行业上市公司中,锦江酒店、华住集团、首旅酒店、复星旅游文化等公司的营收较高;从酒店业毛利率看,金陵饭店、君亭酒店、锦江酒店等公司的毛利率较高。

注:万达酒店发展财报以港元列式,已经按照1港元=083元人民币进行换算。

5、中国酒店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酒店品牌较多,品牌集中度较低,尤其是中高端品牌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酒店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但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酒店业亏损严重,新进入者减少;酒店主要提供短期的食宿等服务,替代品较少,主要趋势为消费升级下行业内经济型酒店被中高端酒店替代;传统酒店业的供应商主要为酒店用品、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供应商数量多,议价能力较低,但是智慧酒店解决方案等技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经济型酒店的消费者对于价格较为敏感,不在意酒店附加功能,且经济型酒店数量较多,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而中高端酒店服务水平和功能有一定差异,更注重消费体验的消费者议价能力较低。

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目前我国酒店行业五力竞争总结如下: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0359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