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狠抓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工作,从基础投入、建章立制、人才培养、强化监管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加大投入
实现养老院服务量与质齐升
76岁的天津老人张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脏病,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从心。如今,老两口搬进了天津市北辰区爱馨瑞景园老年公寓,从此开始了阳光明媚的生活。
“养老院就在家门口,孩子们说来就能来,医生上门服务,家里人都放心。”张慧秋说。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院加快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民政部本级福利公益金共投入320亿元支持地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多渠道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全国建成培训基地68家,有134所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多渠道开展岗位培训、在职远程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达118万多个,各类养老床位数达6959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民政部联合多部门探索多样化养老院发展模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鼓励公建民营,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同时,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养老院远程医疗服务试点,各地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840个。
在中央政府统筹安排下,民政部、卫生计生委、人社部等多部门合力推进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的业务协作机制开始建立,更多的医疗护理力量为养老院提供支持。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同时要以“老年人的切身感受”为评价养老服务质量的标准。
统筹推进
加速养老院服务标准化进程
2016年10月,山东省连续发布《老年公寓服务规范》《农村幸福院基本规范》等7项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山东省质监局副局长张健介绍,一直以来,养老服务供需双方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方面,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需要用标准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规则。
不止是山东,构建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全国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的共同需求。
为使养老院服务质量发展基本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遵、有规可循,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涵盖养老院服务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从全局出发,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切实落实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意见等文件。
针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民政部制定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同时发布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等国家标准。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提升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更能促进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稳步健康发展。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通过《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等涉老设施建设标准实施,推进养老院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养老院基础通用标准、安全标准研究,制定养老院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健全养老院服务规范,构建完善的养老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破解难题
构筑养老院服务体系化监管
此前,养老服务出现霸王条款的案例屡屡出现,一些合同规定老人只能在几天内反悔,逾期反悔就要缴纳违约金,不少老人的权益因此受到侵犯。
2016年12月,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印发《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对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内容作出明确要求,养老机构服务过程中各环节必须明确当事人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避免因合同缺款少项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不确切而出现显失公平和违法的条款,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规范养老服务合同,只是近年来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的其中一项举措。由民政部门牵头,一个联合多部门的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开展执法规范化试点,落实养老院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推进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估,鼓励将评估结果与政府购买服务、发放建设运营补贴等挂钩;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自律监管;联合公安部持续开展养老院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消防改造投入力度,在有条件的养老院设立微型消防站。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两个方向继续筑牢养老院安全服务防线。
一是为确保养老院设施、食品安全,各级各地养老机构将严格执行消防、食品、医疗服务等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养老与消防设施配备,加强养老院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来源可靠,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安全,强化养老院内设医务室规范运作。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风险分担机制。
二是为加强养老院日常服务监管,将依法查处养老院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退出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通过监管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养老院检查考核,建立覆盖养老院、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并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问题一:哪些药物对心脏有伤害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很强,在治疗量以内或长期蓄积均可出现中毒反应,特别是婴幼儿。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绝大多数药物除了具有治疗作用外,均有一定的毒性。尽管毒性的作用的性质各药不同,但其严重程度却与用药不当有关,一般是在超剂量或用药时间太长时才会产生。值得注意的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很强,在治疗量以内或长期蓄积均可出现中毒反应,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更易发生,应引起足够重视。那么呢
镇静催眠药:
如水合氯醛、安眠酮、冬眠灵等,此类药若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损害心脏,影响循环系统,出现心脏抑制和血压下降。安眠酮还可诱发心动过速、心悸、心衰等症。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氯丙咪嗪、多虑平等,这类药物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有毒性作用。老年人服用后可引起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特别是咪嗪类药物,可损害心肌,诱发 性低血压。抗休克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盐酸麻黄碱等。此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较大,常易引起心律紊乱、心动过速、诱发心绞痛。抗高血压药:如盐酸肼哒嗪、硫酸胍乙啶、利血平、甲基多巴、硫酸胍生等。服用这类药易引起心动过缓、心悸及直立性低血压,尤其是哒嗪类药,可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血管平滑肌舒张药:
如双肼酞嗪、长压啶、地巴唑等。服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特别是老年人如原患有心绞痛与心肌缺血、缺氧的患者,会加重心绞痛与心肌缺血。止喘类药:如氨茶碱、麻黄素、博利康尼、氯喘片、百喘朋等。这类药可引起心肌过度兴奋而发生心悸、心动过速、血压骤降等危象。尤其是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应禁用此类药(特别是麻黄素)。
平滑肌、横纹肌兴奋药:如氯化胺、甲酰胆碱、加兰他敏等。这类药物对心脏毒性较大,常常引起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传导阻滞,还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中枢兴奋药:
如盐酸山梗菜碱、盐酸丙咪嗪等。大剂量使用,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呼吸抑制、心肌损害。抗胆碱药:如硫酸阿托品、颠茄酊等。此类药毒性作用与剂量过大有关,常引起心动过速、心悸,严重者出现幻觉、谵语和昏迷。
以上药物在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千万不可随意滥用,以免导致中毒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问题二:对心脏有毒性的药物有哪些? 不管患者有无心脏病,对医生来说熟知对心脏有毒性的药物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心脏病人的处理更为重要。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心得安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毒性作用容易被临床所重视,但不作为心脏病用药的一些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则容易被忽视。对心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大致可以归纳为:①吐根素、氯喹、锑剂、汞剂、磷剂、甲胺噻嗪、丙咪嗪、柔毛霉素或阿霉素等,均对心脏的传导系统有毒性作用,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②酒精制剂、钴剂、砷剂、铅剂、保太松、安妥明、磺胺类、甲胺噻嗪类(如甲胺噻嗪、氯丙嗪、非那根等)、丙咪嗪与牛痘接种等可以引起中毒性心肌炎或过敏性心肌炎。偶尔,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亦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③垂体后叶素、丙咪嗪、肼苯哒嗪等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因而加重心绞痛与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塞。这些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用药后引起钠、钾、镁等电解质的代谢紊乱。②药物作用于三磷酸腺苷水解酶,阻止其参与心肌的能量代谢。③阻止神经末梢的传导作用。④干扰心脏细胞膜的渗透性。⑤直接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或引起心肌病。在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这些药物产生心脏毒性作用时,不一定是用量过大所致,在一般用量时即可引起心肌损害与心功能不全。 赞
问题三:什么药物对心脏好 您父亲的年龄?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
如果年龄哗50岁以上或者左右,
要注意是否有冠心病的可能。
药物不是最重要的,
目前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心跳加快的原因。
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
阵发性房颤,
阵发性室上速,
早搏,
冠心病,心绞痛。
具体情况要根据心电图及病人症状。
所以,根据您的描述给病人下一个诊断是困难的。
总之,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
年龄在50岁以下,
并且日常体力活动没有明显受限,
那么冠心病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也不需要药物治疗的。
还是到医院看看吧,
上面的可以在您就医时作为参考。
祝你父亲健康平安。
问题四:心脏病用哪些药比较好?需要注意什么? 心脏病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经常补充水分。临床观察发现,盛夏时节,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栓塞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我们知道,心脑血栓形成有三方面影响因素:第一,血管内膜受损,暴露出易于形成血栓的部位;第二,血流缓慢;第三,血液粘稠度大。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程度不等的损害。由于夏天出汗多,血液易浓缩,在人们睡眠或安静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就容易发生血栓形成。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首先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即使感觉不太热时也要时时补水,特别是出汗多的情况下更应及时补充饮料,无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有糖尿病的人,应以清茶或凉开水为主。高血压者容易在清晨发生中风和心脏病,有研究认为与夜间缺水有关。所以,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有益。二要坚持饮食治疗。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治疗,不但要有利于降低血压,同时还要预防或纠正其他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出现,比如高盐是使血压升高的肯定因素,也是妨碍药物降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者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具体办法是:1、将膳食中的盐包括所有食物中的钠折合成盐,减少到每日平均4-6克。2、增加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3、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过多的谷类主食。4、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油食物。5、每天饮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6、限制饮酒或最好不饮白酒,每人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 克。三要调整降压药物。研究证明:人的血压是波动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时刻在发生的,如一天血压波动变化规律是早上6点与下午6点两个高峰,中午稍低,半夜2点最低,一年血压变化是夏天偏低,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特别要减少利尿剂及其含有利尿药成分的一些复合剂的应用。只有当病人血压控制不满意时或已发生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病人,可适当间断应用利尿药。四要保证正常睡眠。研究证明,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应保持血压的昼夜规律。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病人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保证正常睡眠;同时,夏天可选用长效而对正常血压影响不大的生理性降压药物,确保夜间血压正常,以保护心脑肾的健康。很多人把心脏病与胆固醇联系起来,认为胆固醇是心脏病的元凶。其实,缺乏维生素A、C、E比胆固醇过高对心脏有着更大的危险性。如果每天服用足够的维生素,就能预防心脏病、白内障、糖尿病、癌症。因为维生素能改变血液循环,保持血管的正常d性,并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多种作用,保障人体正常吸收和利用铁、锰、锌、铜等重要微量元素,抵抗自然界多种毒素的侵袭,生物学家预言:维生素将成为预防心脏病的最简便、最有效和最廉价的手段之一。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谷类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禽类脂肪的化学成分更接近于橄榄油。因此,食用鱼类和鸡、鸭、鹅等禽类脂肪取代猪、羊、牛等畜类脂肪无损于心脏血管,还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防治心脏病。总之,日常生活膳食中合理搭配不仅可以预防心脏病,还对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的作用。很多人把心脏病与胆固醇联系起来,认为胆固醇是心脏病的元凶。其实,缺乏维生素A、C、E比胆固醇过高对心脏有着更大的危险性。如果每天服用足够的维生素,就能预防心脏病、白内障、糖尿病、癌症。因为维生素能改变血液循环,保持血管的正常d性,并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多种作>>对症的检查就行了,不用去想这些事,生小孩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所以这个有一些病是可以改善的
指导意见:就看你家加进来的基因是什么状态了,比如妻子老公是健康人,那你家就有新的好基因进来就可能会修复你家的不好的基因的。
病情分析:心脏病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尝
指导意见:主要与孕期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等有关、与遗传关系不大绝大多数患者的亲属都没有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病史
心脏病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实际上。包括多种类型。像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等。除了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后就已经存在的外,其他类型的心脏病。都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因素引起的。
像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引起的心脏瓣膜损害。
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病。
即使是先天性的心脏病也不是直接由遗传而来的。尽管有遗传因素的参与,但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他的下一代并不一定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所以从目前临床上看心脏病是不会遗传的。也就是说,不管哪种心脏病都不会引起下一代直接患病。没有遗传性。
心脏病遗传的概率,根据病人所患的心脏疾病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高血压病,父母均有高血压的患者,其子女患有高血压的概率大概在40%。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母亲和父亲,其子女的先心病患病率分别为3%-16%和1%-3%,远高于人群的患病率。有些心脏疾病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有部分的心脏病与遗传并没有相关性。
心脏病病人为什么限制饮水?这种说法是准确的,首先,心脏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所有的心脏病都要限制饮水吗,显然是不对的。需要限制饮水的指的是心脏衰竭的情况。
为什么心衰患者需要限制饮水呢? 心衰患者为什么体内出现水潴留1、什么是心衰?
2、心脏射血能力下降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体内的水本来就排不出去,淤积在体内,自然需要限制饮水,不然就要雪上加霜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难道所有的心衰患者,无论轻重,都要严格的限制饮水吗?这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心衰也是有轻有重的。毫无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限制饮水是不科学的,而且对患者来说也是很残忍的。
1、不需要限制饮水的情况
2、需要限制饮水的情况
经常查房的时候,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心脏病人,有时候会对严重心衰的多问几句:今天喝了多少水,尿了多少。甚至对于更为严重的还得详细记录出入量,也就是记录吃喝多少,尿便多少。
有时候没有心衰的人就会问:医生,为啥不问我吃了多少,喝了多少,尿了多少?不重视我呀?
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得过问喝了多少,尿了多少。
一、心脏病有很多种
心脏病是一个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和心脏有关的疾病的都可以叫心脏病。最常见的心脏病有心血管为主的冠心病,心脏跳动为主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有关的瓣膜性心脏病,心脏心肌有关的心肌病。
具体冠心病又分为劳力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冠心病,心衰等;心律失常有分为快速和慢性心律失常,快手心律失常又包括房颤、房速、室速、窦速、室颤等等;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窦、房室传导阻滞、窦缓等等;心脏瓣膜病又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老年性、风湿性等等;心肌病又分为酒精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
三、什么是心衰
心衰严格的说不是一个心脏病的名称,而是一个综合征,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一个综合结果。
大部分的心脏病,如果不积极正规治疗,都可能发展为心衰。
比如长期高血压不控制,导致心脏扩大,心衰;
比如冠心病不正规治疗,长期缺血,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衰;
比如心肌梗死面积大,或就诊晚没有及时开通血管,就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衰;
比如各种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控制,长期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衰;
比如进展型心脏病瓣膜病,比如各种心肌病,等等都会发展到心衰。
心衰简单说就是心脏扩大后,心脏的功能不行了,心脏衰竭。
心衰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下肢浮肿,腹部胀满等等表现。
慢性心衰五年死亡率50%,严重心衰一年死亡率50%。
心衰之所以会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休息,下肢浮肿等等表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水分较多,摄入的总水分多于排出的水分,那自然留在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多。这些水分都需要心脏来代谢,所以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本身心脏就已经衰竭了,这时候增加心脏工作量,无疑雪上加霜,水越来越多,自然会诱发心衰加重。甚至诱发急性心衰,导致死亡。
最准确的办法是称体重,也就是每天称一称,看看有没有变重,如果重了说明体内水分多了,需要加大利尿剂,多排一点,且适当少喝一点,减少摄入。
但是并不是说心衰的人要限制喝水,最起码应该保证人体水分最基本的生命保证,而不是不敢喝,如果水分不能保证正常,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只要不特意多喝水就行。
当然大家没有习惯测量体重,简单说就是看尿量,尿量少量,说明体内水过多,那么就得加利尿剂,或适当减少喝水。
如果发现脚肿了,或下肢浮肿,那说明体内水分已经很多了,必须就诊,找专业医生调整治疗。
酷暑难耐的夏日,急诊来了一位昏迷的大爷,据家人口述,大爷一直有心脏病,晨练太极后,觉得口渴就猛喝了一杯水,突然感觉胸闷心慌、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昏迷过去了,还好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逃出生天。水是大自然中的生命之源,却也是诱发心脏病患者大爷昏迷的元凶。接下来,笔者就来聊聊心脏病与限制饮水的关系。
心脏病的定义
心脏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和心脏有关疾病的统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等。最常见的有与心脏跳动为主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有关的冠心病,与心肌有关的心肌病,心脏瓣膜有关的瓣膜性心脏病。
所有心脏病患者都要限制饮水吗?
只有心衰患者需要限制饮水。正常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规律的将血液从心脏泵出,然而大部分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积极配合治疗,最后都可能会发展为心衰。一旦心脏衰竭,患者就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体内水分较多导致的相关症状。如果还大口大口的喝水,就会雪上加霜般的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衰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心衰患者应注意保证水的出量与入量的平衡,这样才不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的稳定性。
限制饮水后要注意哪些?
如果自己察觉到体重浮动较大、尿少了、下肢浮肿等异常情况,说明体内水分多了,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不是所有心脏病患者须限制饮水,而是心衰患者一定限制喝水,且要注意喝水方式,不宜过猛,应少量多次,每次间隔两到三个小时,不喝烫水、凉水甚至冰水,不然真的很“伤心”噢!
参考文献
[1] 程蕾蕾心衰患者喝水太猛小心心脏“罢工”,家庭医生报,2017-10-16
什么是心衰?
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需要了,并且表现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液体潴留(浮肿、胸水等),就是心衰了。
心衰有哪些病因呢?
目前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房颤、心动过速、甲亢、尿毒症、大量饮酒等。因此,有上述情况的人群一定要接受正规治疗,定期复查,减少或者避免今后发生心衰的风险。
心衰的病人为什么要限制饮水呢?
限制饮水是心衰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因为心衰时心脏功能下降,液体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已经很疲惫的心脏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限制液体的摄入,同时还需要增加液体的排出(主要通过增加尿量来实现),而且出量要大于入量,这样体内的血容量减少了,心脏负担就减轻了,心功能得到改善,病人的浮肿才能消退,胸闷气短的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心脏病人为什么要限制饮水,最常见的心脏病限制饮食是由于心功能不良导致的心衰出现循环血流量不足,出现下肢水肿胸闷气短,出了胸闷气短,液体大量以后排不出,心脏的负担增加就会加重,体现全都发生了。引起心衰的疾病,可能就以下原因导致的。
感染,长期感染诱发肺感染,肺心病出现肺淤血,心功能下降。
液体进入过多,特别在一些静脉输液的时候,液体过快就会增加循环血容量的血容量充过度充盈,液体量排不出,去诱发自身的吸收。
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室早,房早,房颤,长期心律失常就会增加心脏功能的下降,出血双下肢水肿气短。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就会引起心脏变肥,变后又把心房的扩大,心室结构的改变以后就会影响心室出入量的变化,影响心功能减低。
心衰病人为什么限制水的摄入量?
大量的液体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肺功能循环障碍,压力比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右心室的肥大,既要引导性功能下降出现双下肢水肿,除了计算摄入量以外还需要计算出入量,如果是病人进入的液体量大于出量,说明液体排不出去,这个时候需要控制进水的量。
这也就是心衰病人必须基于24小时输入量的原因,根据液体的摄入量以及出入量评估,最理想的状态是入量小于出量。这个状态基本上就保持体液的平衡,减少液体的楚留香。
除了计24小时出入量,病人还需要监测每天的体重变化,一般液体储留的时候体重会迅速的增加,所以说最好保持体重的稳定,或者是比平时的体重要轻。
心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病情,需要规范化长期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指标以及出入量的变化,肾功离子肝功的监测,同时也需要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指标,定期复查一针,根据指标调整药量,及时的复查指标,提高疾病的预后。
心脏病病人为什么要限制饮水呢?
心脏病种类繁多,包括先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等等,无论哪种疾病发展到终末期都会导致心功能下降、心衰的出现,此时患者就需要不同程度的限制饮水,原因何在呢?
什么是心衰?心衰是心力衰竭或心泵衰竭的简称,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表现为心脏在单位时间内的泵血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
心衰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神经激素调节的变化,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体内水钠潴留。
水钠潴留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会进一步加重,这与心衰的治疗原则相矛盾。
心衰说明心脏的负担过重,此时我们需要减轻心脏的负担,既包括前负荷(容量负荷)也包括后负荷(外周血管阻力)。
心衰时如果我们不限制饮水,由于机体自身存在的调节机制会导致过多的水储存在体内、增加血容量和心脏的负担,因此不利于心衰的治疗。
综上所述,心脏病病人在出现心衰时需要限制饮水,因为过多的饮水会加重心衰。
心脏病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统称,我估计很多心脏病病人还不清楚哪些心脏病需要限制饮水,但是在心脏病当中确实有一种疾病是需要限制饮水的,今天咱们就走进心脏病,看一看哪一种心脏病是需要限制饮水的?
一、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要限制饮水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心脏病来说,并没有对引水要求严格限制,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很多冠心病患者。但对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却是需要严格的限制饮水的,因为如果不限制饮水,饮水后大量水通过消化吸收会进入循环系统,会导致容量负荷加重,进而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导致患者者的心衰加重。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心率患者是需要限制饮水。
二、并不是所有的心衰都要严格限制饮水
其实很多患者对于心衰严格限制饮水是有误区的,认为所有的心率都需要严格的控制饮水。但指南当中,并不是如此规定和限制的,指南中只是对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进行严格的限水,但对于稳定性心衰的患者并没有严格限水的要求和建议。但对于稳定性心衰的患者,还是需要在饮水方面进行注意,否则心衰也很容易复发。
三、限水只是心衰患者需要一个注意点
其实对于心衰患者来讲,并不是做到限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限水只是心率患者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的其他事项,也需要同样加以注意。比如避免受凉和劳累,比如避免感染,比如严格服药依从性等等。
心脏病人为什么要限制饮水?这个题目涉及的患者有点多了,其实并非所有的心脏病病人都需要限制饮水,仅仅是一部分心脏病人需要限制饮水,尤其是心衰比较严重时,更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如果说所有的心脏病人都要限制饮水,那其实是对很多人的一种误导。
我们日常都说,在没有特殊限制条件下,适当多饮水对身体有着很好的作用,而且医生也鼓励很多人,日常要多饮水。
而心脏病是所有心脏不好的人的总称,它包括心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还有心肌疾病,包括心肌炎等;再者心律失常类疾病,包括心房纤颤等。还有心脏瓣膜病,扩心病等等。
这些心脏急病,并非都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年轻人出现的室性早搏,心律不齐,没有症状时,虽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也可以称为心脏病,这时候多数不需要治疗也不需要对水分有特殊禁忌。
但是在心脏功能下降,尤其心脏功能受损,出现心力衰竭时,那就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
心力衰竭其实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能力的下降,表现在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下降。
心脏功能的下降,带来的是心脏收缩能力下降,这样就会使心脏供血能力下降,动脉的血液灌注就会不足。同时,心脏舒张能力的下降带来的是回心血量的减少,静脉系统血液就会充盈淤积。
长期如此,就会带来明显的心衰症状,比如稍活动或劳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有时平躺后憋闷厉害,平躺后咳嗽,病人站立或坐位时不出现喘憋或者咳嗽减轻;有时出现心情烦燥,焦虑或有恐惧感。而最主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出现身体水肿。
所以说,心力衰竭时,患者就应该减少水分摄入,尤其这类患者输液时,更不能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会加重心力衰竭发生。而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等等,是发生心衰的高危人群,这些人输液时都应该注意液体摄入量。
日常正常人,每日摄入的水分和排出的水分是平衡的,摄入水分多时,排除水分也会相应的增多。
如果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身体循环能力下降,血液容易在静脉积聚,所以说,如果摄入大量的水,不能通过有效的循环来代谢出去,就会造成水分摄入大于排除,就会加重心力衰竭,过多的水分就会引起身体水肿出现,会引起心衰症状的明显加重。
再者,对于心力衰竭的病人容易出现“水钠潴留”,钠盐限制,也会出现低钠血症,而身体水分的保持是需要钠来起储水作用的,钠的减少,身体需要水分也应该减少,摄取过多水分,同样加重心衰。
再者,力所能及的参与锻炼。很多心脏疾病出现,在休息和运动时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既不能完全不运动,更不要运动过量,带来心脏负担加重,所以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力所能及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功能。
再者,对于饮食,心脏病人更应该积极的参与到饮食管理中,低盐低脂低油饮食,避免过量饮食,平衡饮食,适量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等摄入。同时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再者,对于水分,除了心衰患者,其他人应该充分补充水分,但不要过量,一般情况下,摄入1500-2000ml就可以。
再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尤其心脏疾病,对于充分规律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良好心情是心脏病控制的重要环节,切勿过于愤怒,紧张,避免长期压力增大,学会释放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病人的饮水,如果出现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时,应该注意限制饮水,甚至还需要记录出入量,这都是对预防治疗心衰的必要的环节,但并非所有心脏病人都要限制饮水。心脏病人日常务必做好疾病控制,预防心力衰竭发生。
确实,当我们患者收入院的时候,一般都会开立医嘱:记出入量,以及:测体重。
字面意思,出:一般就是指排出的尿量,有时有稀便时也算在内。入:就是进入体内的液体量。包括口服的水,奶,粥,静脉的输液等等都算在内。我们会要求患者每次饮水之前或者排尿之后,用量筒或其他带有刻度的容器去测量液体量。最后记在这么一张纸上面:
记出入量这件事,在其他科都会有,但是真正将出入量挂在心上作为治疗指导的,只有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
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关心一个患者的出入量呢?
首先,简单点说,喝的水也好,排出的尿也好,影响着血管内血液的容量。喝的水,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容量的增加;血液进入肾脏,通过肾脏的滤过作用,滤出一部分水,溶解着各种代谢废物,形成了尿,血容量也会相应降低。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心脏功能有很好的储备,血容量多点少点没关系。但是对于一个心脏功能不算好的患者,心脏储备很少,对血容量的改变会很敏感。表现在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甚至有时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我们在查房时候,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记准出入量,不要敷衍。那我们靠什么来判断患者出入量是不是记准了呢?医嘱第二条:称体重。按理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出量>入量,体重肯定会减轻的。之前碰到一次,一个患者每次查房时候都能出入负平衡500ml左右,连续一星期,但是每天称体重,都没有明显减轻,甚至一周之后还比入院时侯重了2斤。再一问,测量液体的时候都是用眼睛估算的,根本没有用量具,误差大到不能信,把主任气个半死。
那出入量维持在什么水平为好呢?
说实话,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人体代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少的水摄入不足以代谢出人体的废物,还会因为血容量减少使血压降低。因此,需避免一个误区, 饮水千万不是越少越好 ,我们通常认为,可以满足一个人正常生活的每日摄水量在30~40ml/kg,一个普通人正常体重大概60kg的话,一天摄水量在1800~2400ml。因为大部分住院患者活动量不大,通过汗液蒸发量较平常少,因此通常我们取此值下限浮动,1500~2000ml。而出量,则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调。如果患者是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脏处于超负荷状态,利尿速度得快,一天负平衡1000ml(尿量3000ml左右)都是可能的。而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心脏已经相对适应目前工作强度,逐渐脱水,每天-300~-500ml,更利于血压稳定。而对于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注意不要一味只注重负平衡,防止血液粘稠度过高导致的急性心梗。
这其实是个误解,并非所有心脏病患者都需要限制饮水,只有当心脏疾患进展到“功能衰竭”的地步,也就是患者出现了所谓的“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衰”时,才需要对平日里的饮水量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生命体的存活、发育以及一切生理活动的维持都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支撑,但这些能量和物质却是通过血液的流动运输至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而血液之所以能够做到不间断地向全身各处输送能量和物质,则是由心脏的不断搏动提供的动力,对于正常人而言,多喝些水促使血容量稍大一些也没太大关系, 健康 的心脏可以通过有力的搏动为血液的正常供应提供更大的动力;
然而,心脏功能的大幅度衰减却使心衰患者根本无力承担更大的负荷,所以,减少水分摄入以维持血容量的稳定也是降低心脏负荷、缓解病情的一种干预方式;
通俗来讲,心衰患者的心脏能够维持现状就已经很困难了,基本上已无力再去承担更多的负荷了,所以,尽量维持患者体内水分的相对衡量,避免血容量出现太大的波动,才能保证心脏较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从而防止因为突然增加的心脏负荷而导致病情恶化,那么,监控心衰患者水分摄入及排泄情况就很有必要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限制饮水并非不让喝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保证,所以,水可以喝,也必须喝,只是不能刻意多喝,当然,医生会告知患者如何去做,吃多少、喝多少,这些都是可以算计的;
其实,就像题中所述,最简单的监测水分相对衡量的办法就是记录患者每日的饮水量及排尿量,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便可;
另外,心衰患者患病期间自身体格的些许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体重,若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做到每日测量并记录体重,防止水分摄入过多而不自知;再有就是下肢浮肿的情况,同样提示患者身体存在液体潴留,需要尽快干预。
造成心脏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高胆固醇,胆固醇过高引起心脏病的机率要比正常人高3倍。体内过高的胆固醇会导致血管狭窄,导致心脏病。二、吸烟,吸烟会损害心脏血管诱发心脏病。3、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机率要比正常人高一倍。四、高血压,血压使血管收缩比正常人患心脏病机率高。五、肥胖,肥胖会导致血脂高、血压高,从而诱发心脏病。
只有心力衰竭的病人需要限制水的摄入。医生会密切关注他们喝多少水,接受多少液体,是否尿多或体重减轻,炎炎夏日,紧急来了一位昏迷的大伯,据家人介绍,大伯一直有心脏病,早上打完太极拳后,感觉口渴,喝了一杯水,突然感觉胸闷,心慌,坐着呼吸,大汗淋漓的昏迷,幸好及时送到医院,才躲过一劫。水是自然界的生命之源,但也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昏迷的原因。
接下来,笔者就来谈谈心脏病与限制饮水之间的关系。心脏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与心脏有关的疾病的总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最常见的是与心脏跳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冠心病,与心肌有关的心肌病,以及与心脏瓣膜有关的瓣膜性心脏病。只有心力衰竭的人需要限制水的摄入。正常的心脏就像一个泵,定期将血液泵出,但如果不积极治疗,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以及由于体内液体过多而无法平躺。如果大量饮水,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心衰患者应注意保证出水量与入水量的平衡,以免突然增加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的稳定。如果发现体重波动大、尿少、下肢水肿等异常情况,说明体内水分过多,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结语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要限制饮水,但心衰患者一定要限制饮水,而且要注意饮水的方式,不宜过猛,应少量多次,每次间隔两到三个小时,不要喝热水、冷水甚至冰水,否则真的很 "伤心 "哦!
正常的心脏就像一个泵,定期将血液泵出,但如果不积极治疗,大多数心脏病患者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以及由于体内液体过多而无法平躺。如果大量饮水,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心衰患者应注意保证出水量与入水量的平衡,以免突然增加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的稳定。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心脏病诊断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 ,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或电视时 ,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在公共场所中 ,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 ,有要跌倒的感觉 ;
◆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 ,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 ;
◆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 ,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
◆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 ,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 ,需要高枕而睡 ;◆出现下肢浮肿 ;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 ,或手掌握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
◆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
◆左肩痛长期不愈。 [编辑本段]心脏病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肺梗塞,脑梗塞,心肌梗塞,猝死,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等。
如何自我发现心脏病?
从《黄帝内经》的掌纹医学上看来,只要手掌方庭出现:冠桥线,这就代表着心脏功能不好;
当冠桥线和其他干扰线形成“十”字纹,表明心脏出现心律不齐的现象,如心跳过缓,或者心悸等;
当冠桥线和干扰线形成“丰”字纹,则表示患有冠心病。
出现早搏就意味着得了心脏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引起早搏的三个原因谈起:
1、找不到任何心脏病证据的早搏、往往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烟酒过度、饮用浓茶等因素有关,这类早搏称为功能性早搏。
2、由于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早搏、常见的病因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等。
3、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早搏。
由此看来,一出现早搏就轻率地诊断为心脏病是不正确的。
如果发现自己有早搏的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便确诊早搏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有条件的做携带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进行监测,及时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而言,每分钟少于5次的偶发早搏,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搏总数在400次以下者,对身体的健康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可以不必进行治疗,这种早搏可以看为是生理性的早搏,而对于频繁的早搏特别是恶性早搏,就必须积极治疗了。
心脏病的药物与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这是基础,很多病用药物好好治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放支架先心病,也可以做介入治疗手术治疗里最常见的如先心病,过去都要开刀,现在很多先心病采取介入治疗。另外就是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可能需要开刀做搭桥手术。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心脏病,比如晚期的有手术治疗、心脏移植。[1] [编辑本段]认识心脏 人体“发动机”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寿命70岁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编辑本段]早期症状 察言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言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重视胸闷与心慌
我发现,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一位40岁左右的高校领导,平时自觉心脏不适,却不加重视,结果猝死了,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如果他及时就诊、及时治疗,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说,只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还是很乐观的。 [编辑本段]高发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2、吸烟者。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7、肥胖者。 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9、进公安局被审讯者。 [编辑本段]治疗方式 虽然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后,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编辑本段]先天性心脏病 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
先天性心脏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同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或兄弟姐妹中同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并不少见,但确切的联系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在母体发育最重要的时期,一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到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是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比如孕妇在孕早期内发生病毒感染(流感、风疹、腮腺炎)、服用某些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接触放射线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也很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较高。一般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有少数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然恢复,有的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并发症会渐渐增多,病情也逐渐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另外,什么时候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请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如孩子的病有无自愈的可能性,将来的病情演变趋势如何,指导合理用药,科学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能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一般较差,容易生病,所以法定的预防接种也应按时进行。
一些年轻的父母缺乏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一听说小孩有先天性心脏病往往显得不知所措,其实不必担心。因为只要做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通过手术彻底根治,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
1在怀孕早期(3个月之前)尽量别在电脑前微波炉等磁场强的地方坐太长时间因这时的胎儿还不稳定各个器官还正在成形阶段很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
2不要接触宠物因宠物身上的细菌及微生物也可能造成孩子先天性心脏病。 [编辑本段]最佳治疗法 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
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提醒二: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提醒三:心态平和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说是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要经常与人交往,通过交谈、来往,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老年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
提醒四:坚持服药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脏有病不能等到发作时才去医院,平时就要坚持服药。只有常服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许多冠心病人身边都备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还舍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绞痛发作了才吃,有的自认为自己还没到需服药的程度。这其实是一个用药的误区。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常服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机能,逆转心脏肥厚,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
提醒五:不能立即停药
因为心脏病患者长期吃药,使得患者对口服药有极大的依赖性,冠心膏是一种穴位贴敷、经络给药、替代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心脏病的新模式,人体有个适应过程。使用冠心膏一个疗程后,方可逐步停服口服药,比如由一天三次吃药逐步改为两次,再有两次改为一次,最后达到彻底告别口服药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