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通过以上可以了解,物联网有最基本的三层:
1、感知层: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
2、传输层:将数据传输至服务端(应用层)。
3、应用层:将数据进行分析、存储、计算、分发等。
那么如何运作物联网?我想题主应该是想问物联网如何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举几个例子:
1、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定期灌溉或是按需灌溉;传感器采集现场温湿度、了解现场情况,如果发现湿度过低,会将信息反馈至服务器端,服务端接收后根据程序设置向淋喷系统下方指令一小时后进行一次灌溉,灌溉量是多少。
2、智慧工厂,利用传感器采集现场设备生产信息,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等,发现异常后,及时控制设备开关,避免发生故障。
3、智能家居,家中电器设备全部联网后,房屋主人或是被授权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其开关,或是做好启用、停用机会。
实际上,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场景已经物联网化,大到视频天网工程、小到门禁打卡,还有实时公交、水电煤远程抄表控制等等,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用到物联网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大层次。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但它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主要解决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和连接问题。
网络层是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网络层主要解决感知层所获得的长距离传输数据的问题。它是物联网的中间层,是物联网三大层次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
应用层是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也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
感知层的数据来源
一种就是主动采集生成信息,比如传感器、多媒体信息采集、GPS等,这种方式都需要主动去记录或跟目标物体进行交互才能拿到数据,存在一个采集数据的过程,且信息实时性高。
比如在智能喝水领域会采用一种流量传感器,只要用户喝水,流量传感器就会立即采集到本次的喝水量是多少,这就存在一个长期交互采集数据的过程。
另一种是接受外部指令被动保存信息,比如射频识别(RFID)、IC卡识别技术、条形码、二维码技术等,这种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事先将信息保存起来,等待被直接读取。
比如现在有的小区用的门禁卡就是用了IC卡识别技术,先将用户信息录入中央处理系统,然后用户每次进门的时候直接刷卡就行。
嵌入式相信很普遍了,可与传感层的采集有关,也可以与应用层的应用相关,M2M主要强调一个端与端之间的传输。传感网强调sensor的采集和传输,个人偏向于感知层。你所说的这些只是不同角度概括,并不是哪一种技术都能归到物联网的每个层。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强调属于那一层。1、数据新鲜性是对所接收的历史数据或超出时限的数据进行识别的特性。
2、因为物联网感知层数据要保证接收到数据的时效性,确保接收到的信息是非恶意节点重放的。
3、在物联网环境中,一般情况下,数据将经历感知、传输、处理这一生命周期所以需要新鲜性保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