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专区、防疫力量、线上展会……本届高交会有五大亮点

5G专区、防疫力量、线上展会……本届高交会有五大亮点,第1张

5G专区、防疫力量、线上展会、远程参展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介绍,本届高交会主要有五大亮点,分别是5G专区、防疫力量、线上展会、远程参展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

展会首次设立了5G商用专区,重点展示5G云网融合、AR场景化运用,5G信息化解决方案、5G智慧杆、智慧安防、智慧照明等应用。同时日本富士公司带来了数据流磁带、8K镜头等有望助力中国5G建设、护航新基建的独特产品。高交会还展示了内置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系统级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功能性四足机器人等高精尖技术产品。

展会还汇聚了抗疫的黑 科技 ,在重大公共卫生实践中彰显 科技 力量。这次高交会将展示 科技 在疫情防控中丰富应用场景,包括公共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AI警务、防疫取证系统、口岸旅检、机场防控体系、重大疫情智慧防控平台以及疾病预测模型为核心的预测AI系统、送餐机器人、针对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需求的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智慧防疫相关产品,并设立了IT抗疫 科技 专区。

另外还全面升级了线上展会。紧抓数字会展和线上经济的新机遇,本届高交会在原有网上展会基础上融合了5G+超高清视频、360度VR实景展示、3D虚拟等前沿技术。以及保持较高的国际化水准,国际交流合作热度不减。本届高交会创新工作方法,力求突破疫情带来了空间和地域限制,为不方便入境的海外展商提供了远程参展和线上交流服务,“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展览模式,并且设置了国际远程展示中心。

最后是融合多方创新资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圈。本届高交会突出企业与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将举办项目融资路演会、项目融资培训会、项目配对洽谈等数百场活动,富士、华为、平安 科技 、大疆、特斯拉、研祥等知名企业,创新投、深高新投等一大批投融资机构以及初创企业、创客项目将以高交会为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

生物医药、在线教育、新零售等新产业发展成果“高交会见”

据悉,本届高交会将突出“十三五”的 科技 成果和“十四五”的重点产业布局。其中,商务部以“ 科技 兴贸、稳外贸、稳外资”为主题设置专馆,展示我国 科技 兴贸、构建开放型新体制方面的成果; 科技 部展区围绕“清洁能源,智能交通”,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果的展览展示;工信部国经中心组织“工业和信息化数字中国专题馆”,展品涵盖通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

农业农村部重点展示生物遗传改良、农业绿色投入品、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国家知识产权局展区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整体展示内容,搭建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沟通的平台;中科院专馆集中展示中科院实施“率先行动”以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的 科技 创新成就。此外,国内30多个省市及港澳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7所知名高校均组团参展。

就行业来说,本届高交会还将展示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医学诊断、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新零售等新产业发展成果,以及5G+、智能经济、智能传感、移动支付、数字经济、区块链+、共享制造等新业态。参展企业有平安 科技 、华为、大疆、特斯拉、同方股份、台达电子、英飞拓、嘉楠等跨国公司和龙头企业,有研祥、丝路视觉、大族激光、光启技术、虹软等上市公司,还有云天励飞、思必驰、普渡等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等。香港 科技 展团和香港软件展团也将带来IT行业热点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

外国团组参展线上线下展会,还有多场精彩论坛

与此同时,为了突出疫情防控 科技 产品和经济振兴新进展,本届高交会将着重展示一批疫情防控 科技 产品,并举办高端论坛活动,对疫情引发的 社会 经济变革进行深入探讨。为展示IT行业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出色作用,本届高交会信息技术与产品展新设了“IT抗疫 科技 专区”,集中展示各类可用于抗疫的硬核技术,包括AI体温预警系统、AR疫情测温筛查解决方案、重大疫情智慧防控平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设备仪器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巡检机器人、地下管网检测机器人、石墨烯除雾光疗护目镜、远程会议一体机、防疫集成房建造等。为提振市场信心,本届高交会还将展示各地在恢复经济方面的新进展,并举办招商引资等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动。

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商务旅行受到诸多限制,但并未影响国外展团对高交会的热情。“一带一路”专馆和外国团组展区将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展览模式,设置国际远程展示中心,其中有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线下参展,有2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线上参展。卢森堡、黑山、斯洛文尼亚、乌拉圭等国首次参展。奥地利驻广州总领事馆组织10家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现场参展,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消防技术供应商卢森宝亚集团,最大的工业领域开发和优化动力总成系统测试公司李斯特技术中心;北欧创新创业基地率芬兰、瑞典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教育等领域的7家企业参展;波兰、马来西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比利时、阿根廷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商会均组织企业现场展示。

探营

机器人厨师、无人驾驶、城市治理大数据等“黑 科技 ”频现

今天上午10点半,南都还将对高交会进行视频直播,带大家全方位去看“中国 科技 第一展”。

驰援湖北的智能餐饮机器人,20秒就能做出一个汉堡

做饭炒菜的机器人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但驰援湖北抗疫的智能餐饮机器人,你肯定也很好奇。由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的多款自主研发机器人首次亮相高交会,包括自主研发的“驰援湖北抗疫”同款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天降 美食 ”中餐及火锅云轨系统、汉堡机器人、五谷豆浆机器人、棉花糖机器人、冰淇淋机器人等多款智能餐饮机器人。其中,明星产品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更是成为抗疫 科技 展区中的耀眼焦点。

在今年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2月, 许多餐饮企业暂停营业,尤其在湖北地区,配餐需求急迫。千玺机器人向湖北捐赠两批自主研发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单台设备出餐效率每小时达120份,全程实现自动烹饪,提供24小时无接触式免费热餐服务,为医护人员的后勤需要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不仅能实现菜肴自动烹饪,口味品质稳定,且多款单体餐饮机器人实现自动化高效运行:汉堡机器人出餐效率达20秒/个,咖啡机器人出餐效率达45秒/杯,冰淇淋机器人出餐效率达30秒/杯,通过24小时无接触式运营,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同时,轻松应对高峰客流及特殊时段的用餐需求。

无人驾驶时代即将到来,5G远程监管系统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据介绍,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达到L4级,满足常规场景的自动驾驶 *** 作要求,一般不需要人 *** 控,车辆即可按照设定好的道路规则自动行驶。

曾在抗疫一线消毒的机器人亮相,还能自动分拣外卖快递

当搭载消毒箱时,消毒机器人可采用消毒液喷洒技术对环境进行消毒,可达到手术室消毒级别标准,并可根据消杀对象不同自动调整喷头具有全自动执行任务,一台消毒机器人可以替代4个专业消毒人员的工作。

由于其高效的消毒效率与工作效率,这款机器人出现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等抗疫一线。据了解,该企业研发的末端配送方案已经入驻华润、天安云谷、佳兆业等多个知名园区及写字楼,是国内企业中首家实现室内、室外一体化配送且真正落地运营的企业。

“智能厨师”自学八大菜系,手艺媲美五星级大厨还有营养搭配

即便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类智能家居纷纷进入人们生活的当下,炒菜做饭仍然是绝大部分家庭视为负担却又无法回避的日常,一餐 健康 美味的饭菜往往意味着费时费力,还要忍受油烟。而如今有了智能厨师,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据介绍,深圳飞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厨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美的学习了专业厨师的厨艺,能够烹饪出比肩高端厨师的美味佳肴,并实现了中餐标准化。同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解析,可以为国人量身制订符合每个人自身所需的食谱,为国人的饮食 健康 保驾护航。

3秒测温、1分钟测血氧饱和度,香港团队带来深度ECG检测智能穿戴设备

疫情期间,体温检测随处可见,有效的医疗数据与信息共享可减低因员工新冠感染而引发的成本效益,由此这款设备也应运而生。来自香港的研发团队成员表示,这款名为DynasynQ的智能穿戴设备独有的3秒体温检测功能配有高精度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 作步骤简单,只需一键按下检测功能,将传感器靠近额头就能获取身体温度数值。

和常见的测温仪不同,DynasynQ的智能穿戴设备具备深度ECG检测功能,1分钟就能检测出血压、血氧饱和度、心图等结果,该功能有利于发现早期新冠感染者,进行早期干预。同时,DynasynQ的全天候心率监测可帮助用户检测静息心率与运动心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有利于发现心血管异常潜在风险,让用户把握治疗良机。

第一款全球动态人像系统“深目”,实行城市治理大数据管理

高交会22年来,许多黑 科技 产品从这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 科技 创新也在更大范围内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近几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一路高歌,已经从科幻走进现实。在中国,得益于拥有密集的人口、开放的城市场景,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算法精确度、精细度有了数量级的提升,面向城市场景的各类算法也越来越丰富,“智慧城市”成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

本届高交会上,云天励飞的城市智能体将首次亮相。云天励飞打造了第一款全球动态人像系统“深目”,对城市安全、 社会 治理、民生服务这些城市业务进行了深入的 探索 。在此基础上,云天励飞开始构建自进化的城市智能体,利用算法、芯片、大数据技术,智能调度分析城市AI算力、能力和数据资源,以城市业务场景为驱动,实现对城市的主动感知、智能交互、高效执行,并且持续进化,以变应变,形成自迭代自优化的业务闭环,推动城市不断向高阶智慧进化。

延展

大鹏40余件

高新 科技 成果将亮相

大鹏新区突出“ 科技 +生命、生物、海洋”高新产业特色,在本届高交会上展出一批生命 健康 、生物 科技 、生物医疗、海洋生物、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新技术,四十余件多样化高 科技 成果展示,彰显大鹏新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决心。

人才高交会云招聘

多个年薪30万高端岗位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以下简称“人才高交会”)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深圳人才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云聘会,将于11月12日在线上通过VR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据悉,深圳人才集团、比亚迪、富士康、三一重工、百泰投资、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中智、猎聘等湾区代表性高新技术企业及知名猎头公司将参会揽才,提供多个年薪30万元及以上加期权的高端岗位。

本届人才高交会以“聚天下英才,创深圳未来”为主题,采用“互联网+展会”双向赋能的展会新模式,除线下展会外,还打造了一场拥有3D虚拟展馆、在线直播、视频互动等功能的“云”上人才高交会,丰富多彩、亮点纷呈。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的概念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 *** 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具体的说就是在农业、物流、能源、环保、医疗等重要领域都将推进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物联网将加速向各领域渗透应用,催生出无人零售、精准医疗、智能制造等大量新模式新业态,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正在破题,一系列“独角兽”企业有望诞生。

扩展资料:

物联网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公共事业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农业标准化生产监测:是将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数据信息实时采集,实时撑握农业生产的各种数据。

2、动物标识溯源: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达到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和监督的有效结合,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的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的溯源和处理。

3、水文监测:包括传统近岸污染监控、地面在线检测、卫星遥感和人工测量为一体,为水质监控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发布平台,为湖泊观测和成灾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与验证途径。

二、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电梯安防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安装在电梯外围的传感器采集电梯正常运行、冲顶、蹲底、停电、关人等数据,并经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物联网的业务平台。

2、输配电设备监控、远程抄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所有供电点及受电点的电力电量信息、电流电压信息、供电质量信息及现场计量装置状态信息实时采集,以及用电负荷远程控制。

3、企业一卡通:基于RFID—SIM卡,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门禁、考勤及消费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及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物联网在服务产业中的应用

1、个人保健:人身上可以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对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控,并且实时传送到相关的医疗保健中心,如果有异常,保健中心通过手机提醒体检。

2、智能家居: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包括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通信产品、信息家电及智能家居等,完成家电控制和家庭安防功能。

3、智能物流:通过GPRS/3G网络提供的数据传输通路,实现物流车载终端与物流公司调度中心的通信,实现远程车辆调度,实现自动化货仓管理。

4、移动电子商务:实现手机支付、移动票务、自动售货等功能。

5、机场防入侵:铺设传感节,覆盖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 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四、物联网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

1、智能交通:通过cPs定位系统,监控系统,可以查看车辆运行状态,关注车辆预计到达时间及车辆的拥挤状态。

2、平安城市:利用监控探头,实现图像敏感性智能分析并与110、l19、l12等交互,从而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

3、 城市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城市部件的分类、分项管理,可实现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

4、环保监测:将传统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环境监测信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

5、医疗卫生:远程医疗、药品查询、卫生监督、急救及探视视频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在物联网前沿领域实现领跑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中国物联网区域竞争情况

行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十三五”以来,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建设及物联网成果应用,出台多度政策意见来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三五”以来发布的行业政策中,以推动物联网成果应用为主,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交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传输层产业结构中传输层占比最高

根据赛迪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预测与展望数据》,物联网的传输层依旧位居最大份额;随着大规模地方性物联网政策的落实陆续完成,支撑层增长速度放缓;而随着各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平台层、应用层市场增长速度将持续呈上升趋势。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截至2021年5月底,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前瞻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其项目数分别为39个、24个、22个、20个。

2、企业竞争: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于2021年10月29日发布,报告从动态角度评估物联网产业链各公司发展状况,围绕企业影响力、资金支持、研发技术能力、发展成效等多维度能力进行分析,剖析中国物联网企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并总结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市场参与者竞争实力,试图发掘物联网行业业务实力强、成长性好以及竞争壁垒高的优秀企业群体。根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我国物联网最具领导力企业名单如下: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1、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目前,物联网在全球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欧、美、日、韩等国均将物联网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但在繁荣景象背后却仍存在着众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标准的缺失,尤其是作为顶层设计的物联网参考架构等基础标准目前仍处于空白,基于争夺物联网产业主导权,各国对国际标准方面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

新冠疫情对于物联网行业来说犹如达摩利斯之剑,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出现一定的停滞期,另一方面疫情助推中国物联网的渗透。2020年无人工厂、无人配送、无人零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无接触经济”的爆发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5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超过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原标题:2019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规模化应用时,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融合各行各业推动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预计2022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724万亿元。他表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如火如荼,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应加快推动布局,抓智能化转型机遇。

工业物联:助制造业实现“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在雷军看来,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智能+”的必要途径。

他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新引擎5G技术的布局,将能满足机器类通信、大规模通信、关键性任务通信对网络速率、稳定性和时延的高要求,因此物联网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尤其与车联网、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智能家居等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应用到制造业、农业、医疗、安全等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仅仅38亿台。截止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83亿台。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

全球物联网市场的支出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7%,至1510亿美元。由于物联网的市场加速,这些估计数已向上修正。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末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至1510亿美元,并预测在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5670亿美元。

2015-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雷军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推动工厂向智能化转型,物联网作为连接人、机器和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即将布局的5G技术优势,将能够较好满足工业控制需求,同时为制造企业提供远程控制和数据流量管理工具,以便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大量的设备,并通过无线网络对这些设备进行软件更新。

雷军建议,我国应加大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引导中央、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围绕大型制造企业上下游进行垂直改造,加强自动化产线、无人工厂等重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打造虚拟的产业闭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

农业物联万物生长数字化:物联网+农业会迎来怎样的“春天”

雷军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他认为,随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G技术的应用将为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带动农业实现发展变革。

什么是智慧农业呢

按照业界的说法,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目前我国智慧农业有四大应用场景:数据平台服务、无人机植保、农机自动驾驶以及精细化养殖。

雷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出台5G农业应用补贴和优惠政策,并鼓励社会资本、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参与,因地制宜规划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试验区,并在经验成熟后进行全国推广,全面提升农业领域的高新科技应用程度。

例如在养殖业,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档案管理、防疫管理、营养繁殖管理,发展智慧养殖,实现数字化养殖。

在植保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自动探测和记录区域内的微气候、墒情等环境信息,并结合植物保护专家系统来精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精准高效解决农业生产的植保问题。

交通物联:无人驾驶或将最早“引爆”

“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雷军表示,智慧交通对通信网络有着极高的要求,而大带宽、低时延、海量的连接数量、严密的覆盖,这些都是5G技术的核心优势。

在雷军看来,智慧交通最可能爆发,一方面因无人驾驶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并可直接带动智能汽车后市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引领,全球车联网服务需求逐渐加大。基于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了解到,在重庆,长安、小康、力帆等汽车企业,均与百度的智能驾驶Apollo开放平台展开合作,包括自动驾驶全技术链流程、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车联网、云服务等领域。

雷军建议,国家应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智能交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支持产业发展。尤其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责任问题、技术试验问题、车联网的国家标准规范、智能芯片应用等产业发展关键点进行前置研判,通过鼓励性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安全、可控发展。

医疗物联:智能化就诊为“健康中国”加速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雷军说,服务患者方面,可以采用LBS技术实现智能导诊,优化就诊流程,还可以借助可穿戴传感器和服务解决方案进行远程护理。

在保障设备质量方面,可以采用各类专用传感器,跟踪设备使用情况,借助预测性维护来修复关键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完善设备运维体系。

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传感器对ICU室、手术室等特殊地点进行环境监测和预警。同时,基于医疗护理全流程的健康大数据,在安全保护前提下的数据标准细化、完善,以及数据网络的综合利用也显得尤为迫切。

在业界看来,在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多个方面的需要关注。比如,互联网医疗相关服务体系,包括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等;另外还有医疗行业数据安全和服务质量安全。

雷军表示,要推动医疗实现智慧化,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推动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加快完善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大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及配套信息平台行业标准。

同时,出台针对物联网企业在医疗领域投入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的鼓励政策,使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更好地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新需求。

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关注物联网发展的同时,雷军今年参会还重点关注了在2018年热火朝天的商业航天的发展。

在雷军看来,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在运载、卫星和空间应用等领域,涌现出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蓝色起源(BlueOrigin)、一网(OneWeb)等大批商业航天公司,被认为是最为活跃的创业领域之一。

雷军说,商业航天行业规模未来预计可达数万亿美元,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可重复使用火箭、巨型商业星座、商业载人空间站等航天计划,正在逐渐成真,彰显出商业航天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雷军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快推动航天立法,确保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权利。建立商业航天市场准入退出、公平竞争、保险和赔偿、安全监管等机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商业航天法律体系。

雷军表示,商业航天属于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门槛高、投资大、战略意义显著,比多数产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监管和行业政策的影响。

雷军建议,可由政府统筹,国企、民企多方聚力,布局商业航天产品智能制造,鼓励民企参与航天装备制造相关的国家重点项目,加速颠覆性航天技术创新与应用。

同时,制定商业航天装备产品量产及上下游企业的培育政策及实施细则,加大航天智能制造技术共享和转化力度,开放国家航天制造基础设施,颁布航天试验设施共享目录、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雷军建议,应完善落实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机制,开放商业航天公司的行业准入,拓展商业服务与应用领域。

例如,可以简化商业火箭发射、航天测控、无线电频率等审批程序,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战略性空间资源布局,承担轨道环境有序可控的应尽责任;可以进一步开放已有发射场,新增发射工位,满足高频次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等。

1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生产监控中的应用
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此各国政府迅速出台政策,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的管理,其中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成为重要措施之一。
美国:派专业人员进驻饲养场或食品加工场,从原料的采集、生产、销售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无条件召回存在缺陷的食品;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
法国:供食肉用的动物都必须要挂有识别标签,并由计算机系统在线监测,标签上必须有这些动物的全详细资料(来源、饲养场、预防疾病时间、屠宰场、去向)。
国内的一些专家针对RFID在食品生产全过程监控的应用中也展开了一些研究,给食品装上“身份z”,让食品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多的保存在“身份z”上。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进RFID系统在供港澳食用动物检验检疫工作中应用,在出境食用动物身上安装电子标签,从而实现处境食用动物从繁殖、饲养、防疫、用药、用料、运输等全程监管,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透明度,是消费者能够放心的食用。
2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者甚至管理者都无法知道自己所消费食物的来源,出现问题时无从追溯,这使不法商家和广大消费者处于一个完全不对等的地位。食品安全追溯将是物联网最具发挥潜力的领域,当物联网逐渐在食品溯源中应用后,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很多食物都会有自己的信息标签,这种标签可以是二维码,也可以是RFID,消费者可以用比以前小很多的代价来知道自己的食物来源及其他相关信息。通过物联网的引入,可以使市场更加规范合理,减小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

通知明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项重点支持领域包括5个方面,分别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相关变异株)的快速诊断试剂、预防或治疗药物及相关医疗器械的研发及产业化;用于大型公众场所的高精度红外测温仪、数字哨兵、消毒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等防疫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运用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辅助诊断、疫情动态监测、流调筛查、物流管理、海关检疫等疫情相关工作的软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推广;应急防控体系、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研究、感染风险及防控体系等软科学研究;其他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可以续报,一并纳入年度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管理。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不能破解。
1、防疫小门神智慧隔离系统是应用于隔离医学观察状态下的疫情防控系统方案。主要是由门磁传感器、云平台和小程序,APP组成。
2、防疫小门神智慧隔离系统以物联网网络为基础,通过安装小门神智能门磁硬件,在实现对门的开关状态的监控无法破解。

本文摘自《》 451 期

文、提供/张金坚

截至 9 月 24 日,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人数高达 31,889,768 人,死亡人数已超过 97 万人,疫情起伏不定,虽稍趋缓,但像印度、巴西等国疫情仍然惨烈。在台湾,非常幸运,举国上下齐心抗疫,疫情算是较为稳定,疫情之下,许多民众担心到医疗院所就医会有感染危险,以致健保特约医疗院所的看诊人次立刻变少了。根据健保署统计,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 1 到 6 月整体门诊量降幅 81% ( 1556 万人次)。

另外,从健保死亡退保的资料分析,今年 1 到 6 月死亡人数 86,252 人与去年同期 87,533 人相比,死亡人数减少 149% ,换言之,这段疫情期间民众虽然减少看病,但却没有因此造成更多的死亡个案。面对疫情的威胁,勤洗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离,大幅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连国人爱逛医院的现象都降低了。

本人在这段时间里,也见证了医院之严格管控措施,陪病家属及探病亲友减少了,轻症病人也减少了,但面对慢性疾病及一些急重症病人(包括癌症)仍要全心照顾,不能打折,我们的医疗行为改变了吗?对这些真正需要看病的人,如何因应与调整,亟需大家严肃面对与设法解决,以下分几个层面与读者一起探讨。

防疫与医疗要兼顾,如何两全?

疫情除了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外,也让世界各国医疗体系在防疫、检疫、诊疗与照顾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医疗应对措施都有很大的改变。在防疫紧绷、医疗不中断的严竣考验下,医疗院所如何精实管理,在病人端如何免于忧虑而安心就诊,在在考验著「 单位」、「医疗机构」及「就医病人及家属」,在此过程中,数位科技扮演着关键角色。就防疫而言,透过手机定位、口罩地图、紧急通报系统,使防疫工作能够落实把关;在医疗方面,几个先进国家包括欧美日韩及台湾在内,都紧急松绑远距照护相关规定(过去祇限于离岛及偏乡),让居家检疫或特定病患可以在家接受远端诊疗,避免院内感染的风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所谓远距医疗( Telemedicine )是一种「使用互动式视讯及 ICT (资通讯科技,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进行包括诊断、治疗及咨询等医疗照护行为,以及卫生教育与医疗诊讯的传递」。简言之,「远距医疗」就是指将医师与病人间传统「面对面」的实体问诊,转换为「线上(或数位)互动」的型式,包含使用视讯或语音通话、 e-mail 、简讯等远距通讯工具。

德国、法国在这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且纳入国家保险计划中,而义大利在这方面因没有保险给付,无法落实执行远距医疗,可能是造成义国疫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台湾及德法日韩美均在法案内有新加规范,减少不必要的恐慌,远距医疗最主要服务项目包含:( 1 )虚拟看诊、( 2 )数位听诊、( 3 )数位药局、( 4 )远距照护等四种情境,让医病行为数位化,可取代部分实体医疗模式,如何结合物联网设备、执行数位诊断与医疗相关协助。一般而言,线上先问医师,如需要再到医院就医,具有提升就医品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等好处。另外,成大医院此次利用人工智慧技术( AI ),可以在短时间内判读肺炎病变,并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可谓台湾之光。

总之, AI (人工智慧)与人之协作,可以减少医护人力,其中包括模拟训练、辅助临床决策、智慧看诊、疾病预测,甚至帮助影像判读。其次就是物联网( IoT )、人工智慧( AI )及 5G 技术的发展,连续性生理监控变得很容易,对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管理会更有效率。将来「去中心化」的健康照护将变成主流,其实,这次疫情的发生正是驱动健康照护数位转型活生生的例子。

总之, AI (人工智慧)与人之协作,可以减少医护人力,其中包括模拟训练、辅助临床决策、智慧看诊、疾病预测,甚至帮助影像判读。其次就是物联网( IoT )、人工智慧( AI )及 5G 技术的发展,连续性生理监控变得很容易,对于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管理会更有效率。将来「去中心化」的健康照护将变成主流,其实,这次疫情的发生正是驱动健康照护数位转型活生生的例子。

医疗行为改变了吗?

除了远距医疗、数位转型以外,过去常逛医院、陪病家属太多、逗留医院太长的不正常现象,也因此次疫情有了显著改变。其他如线上咨询、线上学习、线上教学及视讯会议也变成较为普遍。

如何持续落实执行,有赖 、医疗机构及全国民众都有共同的体认,而且要拟定实质的措施与规范,否则疫情过后又恢复原来的状况,回到原点,就得不到应有的教训,良好的医疗行为就无法变成常态。

美国的远距医疗可供参考

以全球远距医疗发展领先的美国为例,在美国本土疫情爆发之前, Medicare 已提供部分远距医疗项目给付,如医师可对患者上传照片进行评估等;随着疫情爆发与升温,川普总统宣布扩大放宽 Medicare 远距医疗服务,允许使用者与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软体如 FaceTime 、 Facebook Messenger 、 Google Hangouts 或 Skype 进行远距诊疗。为因应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美国 FDA 于 2020 年 3 月 20 日发布紧急措施,放宽原先于医疗机构使用之远距监测医材( Remote monitoring devices ),如电子体温计、血氧浓度计、呼吸监测仪、心电图、非侵入式血压计、电子听诊器以及部分可辅助临床决策支援的软体(如心电图软体)等产品,可于居家量测使用,以透过远距医疗监测与数据自动传输,降低民众至医院就诊的感染风险,同时减轻医护人员与医疗机构负担。

因应疫情如上所述,我国卫生福利部亦于 2020 年 2 月 10 日及 2 月 19 日扩大原有 < 通讯诊察治疗办法 > 之适用范围,配合检疫与防疫之居家隔离或居家检疫者得以进行通讯诊疗,并放宽医疗机构及初诊患者使用规定。不过随着疫情趋缓,未来远距医疗是否可扩大成为一般民众看诊的新选项,仍然无法确定,这将成为医疗业者及全民所关注的议题。

远距医疗在此次疫情扮演的角色及面临的挑战 法国远距医疗专家 Robin Ohannessian 在《 JMIR 公卫期刊》,指出法国针对此次疫情期间利用远距医疗,采用成熟的视讯咨询( vedio consultation ),发挥相当良好的功能,由于科技的进步,有高速的互联网( high speed internet )及广泛使用手机( mass spread of artphone ),价格合理并且由国家支付,使得此次疫情虽然吃紧、医疗人力不足,却能让病人在家里获得非常有效的视讯咨询,其整个新冠肺炎相关远距医疗的概念框架及流程图如下:

在此疫情肆虐之际,虽然远距医疗有其广泛使用的优势与前景,但远距医疗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与困境,兹列举以下七项:

如何整合远距医疗到国际认可的公共卫生疫情处理准则。

在每个国家公共卫生疫情紧张时,远距医疗的规范及给付机制必需定义明确,而且能顺利执行。

每个国家的疫情不尽相同,各地区的严重程度不一,如何发展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流程图,包括临床准则、病人分流、自动咨询问卷及病人远距监控系统都要严加界限与规定。

如何在传统方式下,转换成民众可以接受的远距医疗模式(包括门诊病人远距咨询、线上专家咨询及远距病人监视系统等)。

要如何使用适当而且简要明了的工具包或说明书教育民众,使民众认识与了解有关远距医疗的相关事项,以免反而造成恐慌与抱怨。

所有资料收集、分析,在医疗机构与流行病学专家间要充分沟通以取得共识与合作。

所有疫情相关研究或成果呈现均要有「实证医学」的根据并要符合伦理守则,且保障病人隐私。

医药健康领域疫情过后有哪些变化与转机?

(1) 疫情过后,我国各县市的城乡治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应用」将更被重视:在经历过此次疫情的考验以后,传统的治理方式将加快改变,涵盖重大疾病预警、大健康管理、地方产业发展管理、产业供应链整合等众多环节的大数据治理一定会持续强化,并朝向更精致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2) 科研创新加速带来发展新机会:为应对此次疫情,国家、地方 、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等将推出崭新的科技研发计划,可在短时间内加速衍生新技术或新产品,并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成实质的服务。

(3) 生物科技( Biotechnology, BT )与资讯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融合迈入新境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移动网际网路、 5G 、人工智慧、虚拟实境等数位科技兴起,并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情研判、诊疗救治等医药健康产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进而推动远程医疗、智能医疗机器人、智能研发、智能医疗救治等新领域的发展,以达到个人化的精准健康( precision health )或精准医疗( precision medicine )。

生医产业数位化将有三大变化

KPMG 安侯建业健康照护与生技产业服务团队主持人苏嘉瑞先生认为生医产业数位化,未来将有三大改变与发展趋势:

(1) 医病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因为避免近距离接触,许多检查、活动、会议、医疗处置,皆会尽量减少或取消,转为线上学习、线上咨询、线上会议或是远距医疗。

(2) 医疗行为的改变:对于在居家隔离期间,如何运用远距与数位化进行诊断、处方及药品运送、费用支付,相关法规与体系建制将是未来数位医疗( Health IT )发展的重点。

(3) 医疗生态的改变:如何建立医疗大数据与产业资讯的连结、线上与实体通路的扩张、如何建立医疗生态系与创新的产业模式,亦是将来改变的方向。

结语

诚如健保署长李伯璋教授在今年 8 月 16 日曾公开说明,此次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台湾全民上下一心,各项措施超前部署,防疫工作非常成功,社区药局功能彰显,透过「口罩实名制」,解除「口罩之乱」,见证社区药局的贡献,将来「医药分业」的落实执行,应该可以期待。加上西元 2017 年以来, 积极推动的「分级医疗」,在此疫情期间充分展现,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让大型医学中心专注收治「急、重、难、罕」之棘手病人,轻症则由诊所及地区医院接手,各司其职,将来着重预防保健,除非必要,尽量减少看病,以减少医疗支出。

总之,资通讯科技、生物科技、医疗科技在二十一世纪均有飞跃的进步,如何整合与合作,势必会使将来大健康产业翻转,「去中心」化的预防医学、分级医疗及智慧健康的营造应该是今后健康照护的主要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1969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