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付宝苏宁银行和银行+有什么区别

易付宝苏宁银行和银行+有什么区别,第1张

易付宝苏宁银行是一家由苏宁金融投资成立的独立商业银行,其业务范围包括存款、贷款、理财、保险、网上银行、支付服务等。
银行+是苏宁金融旗下的金融技术服务商,不同于传统银行,它是以分布式和物联网技术搭建的金融生态平台,专注于支付、消费金融等场景,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身处智能消费时代的大家都应该有深刻感受,物流速度在逐年增快。

根据国家邮政局预估,2020年快递业务吞吐量超740亿件,同比增长18%。面对日益增加的商品交付量,不得不重新定义产品分销方式,从而满足当今互联网消费者的需求。

商务部也针对市场发展,发布“互联网+”的专项行动计划,利好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随着新基建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智慧工厂闻风突起,物流作为其下游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仓储物流行业向着智慧化转型迫在眉睫。

物流仓储是一个由人工到智能的过程

物流仓储经历了:人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这四个阶段。

智能时代在自动化基础上,结合数字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货物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由云端分析并发出指令,实现无人作业。

在今年,疫情突发使得新基建以及其他行业的智慧化、无人作业的优势更为亮眼。智慧化+数字化成为了仓储物流的发展新趋势,同时搭配 hightopo 的可视化方案,让仓库全局“尽收眼底”。

自动化的仓库管理

运用自动化搬运设备对高层货架进行处理的立体仓库。通过作业设定控制面板进行任务下发和AGV任务下发。由输送机入库,堆垛机完成货物的上架。再由AGV机器人结合WMS仓库管理系统,借助MES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高效、灵活的搬运工作。例如:排列优先的拣货路径、自动提示补货信息、上架信息提示、多种盘点和巡查方式,并可以查看任务的详细信息,跟踪货物状态。

有了这些设备和能力,仓储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并具备了实时优化的调度能力。

数字化运营方式

通过物联网以及传感器对货物属性、温度、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提供针对性的指令 *** 作。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可视,实现对货物的远程感知与 *** 控,云端可以形成三维数字服务以及仓库管理策略定制等更深层次的能力,同时支持仓储管理、订单管理、运输管理多个系统协同运行,优化了成本,提高效能。成为“仓储——分拣——配送”一站式服务。由此可见,自动化设备如同四肢一样,而数字化的运营系统相当于大脑,流程可视化则助力理清脉络。帮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掌握仓库全流程,实现了可视化、精细化监管。

细节管理  精准 *** 作

对货物采用电子标签的方式,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货物位置与信息,入库出库过程中,每一件货物都能得到合理的调配。解决分拣错误的问题,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一般电子标签差错率少于万分之五,应用电子标签系统比手工分拣更为高效。

全局掌控 节省成本

对于不同类商品集中堆放的仓储空间,采用不同种类传感器(烟感、温度传感器),对仓库实时环境监测监控,通过3D场景中进行显示,及时调配人员处理问题,保障货物安全。

线上工作流程加快了事务处理周期,平均出入库节省67%~83%的时间;人力成本减少30%,车辆成本减少20%,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投资未来

因为物联网和5G技术的成熟,物流仓储行业也开始对自身进行智能化深度改造。不仅在技术、生产效率、节能环保等方面有了重要的突破。也改变了物流仓储行业的运营思维,从体力作业转变为技术作业,解放了人力成本。而 Hightopo 的立体仓库可视化,是为您提供更加完善的智慧管理方式。

更多资料

图扑软件(Hightopo)是由厦门图扑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基于HTML5标准技术的Web前端2D和3D图形界面开发框架。非常适用于实时监控系统的界面呈现,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以及电力、燃气等工业自动化 (HMI/SCADA) 领域。

Hightopo 提供了一套独特的 WebGL 层抽象,将 Model–View–Presenter (MVP) 的设计模型延伸应用到了 3D 图形领域。使用 Hightopo 您可更关注于业务逻辑功能,不必将精力投入复杂 3D 渲染和数学等非业务核心的技术细节。

经常听到有人问起这个问题,作为曾在国企和百度都做过HR的人,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份工作,可能不一定要说工资多高、待遇多好,公司招牌多响亮,关键在于适合自己,能让自己稳定地学习一段时间,从而积累职场经验和人脉,这比短时间内的高工资更重要。

我招进来的95后大体可分成2类,一类是真心热爱新工作,尤其是第一份工作,他们会充满热血和拼劲,往往业绩和进步都很大。

另一类则正相反,他们入职一两个月后,会毫不犹豫地辞职,且大都并非是对薪资待遇不满,而是觉得工作内容与预想的大不相同。我不认为第二类人的表现就属于“不踏实”,只是他们入职前没想好真正想要什么,也没有对公司和职位理解得足够充分。

所以,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在找工作时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及想干什么。就算是海投,总也要有一个范围。人和人追求不同,如果想要给自己压力并挣更多的钱,可以考虑进互联网公司;如果希望团队氛围简单,可以考虑创业公司;如果想寻求稳定和轻松,可以尝试进入国企……总之,真正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就清楚该投身哪一行了。

而对于初入职场的95后们来说,无论进入哪一行业,大家应尽可能地进入前沿领域。

以互联网内容运营来说,传统PC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流和自媒体时代。因此,如果想长期干这一行而不被淘汰,最好是向自媒体和信息流靠拢。在日常知识积累和简历准备时,就要多储备一些知识或经验,这样无论是在简历包装还是在面试时,都能尽可能地贴合用人所需。

另外,大多数HR会很反感求职者一上来就问这些问题,比如“能给我开多少钱”或“我能带多大的团队”。作为求职者,首先应考虑的是证明自己的有用性,即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当面试官认可了你的有用性时,自然也就认同了你的价值,在和你做工资方面的讨价还价时,上限d性也会更大。所以请切记,如果上来就只关心待遇和职级,那基本上你就踩雷了。

对于企业来说,踏实且能够坚持的员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受青睐的,几乎所有公司都愿意接纳和培养这类人。

在这方面,苏宁算是业内做得比较好的。苏宁有一项1200人才培养工程,目前已经做了17期,是专门针对应届生的招聘,最大的特点就是招聘面广泛。这个广泛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领域多,电子、金融、互联网和零售、物流都有覆盖;另一方面是覆盖人群多,不论是一线城市毕业,还是三四线城市的毕业生,都有不错的应聘成功率。

据我所知,苏宁很注重中高领导层的年轻化,这说明不少应届生在经过数年锻炼后,都有机会挑战更高的职位,晋升通道也很透明。对于95后来说,算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归属。

看了一些答案,感觉大家都很懂门道,厉害厉害。

说实话,我算不上行业精英,充其量只是工作了好几年的普通职员,但我也想分享下我的意见,如果你刚好是毕业生,希望你也看看,要是有些东西对你有启发或者是帮助,那我相信就不枉费我琢磨半天敲下这些字的努力了。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不夸张的说,它可能会决定着你未来几年甚至是一生的成长高度和职业生涯,所以,一定要慎重一些。

接下来,谈下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些问题和我个人的解答。

要点1: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毫无疑问,大公司。现在,比起挣钱、企业氛围,多数人去大公司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能够学习新东西,相对丰富的资源和机会,完善的人才培养条件和制度,会让你快速成长,拓宽眼界,不想当井底之蛙,去大平台绝对没错。

尤其很多大公司现在都有培养应届毕业生的人才计划,像我有好几个师妹就通过1200工程去了苏宁,今年7月1日正式入职,苏宁自己有一套从招聘、实习、培训到考核晋升的完善制度,据说总裁级别干部中1200的就占了26%,未来发展不会太差。

要点2:薪资一定要过得去。

千万不要觉得谈钱伤感情,在职场不比学校,不谈薪资只说梦想的“承诺”全是耍流氓。
说到这里,大公司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

答主之前有个朋友,刚毕业去了一个小创业团队实习,本想当做几年成为团队骨干,没想到早九晚十就算了,每天150(在北京就这个薪资很难活下来,只够通勤、房租、点外卖),且杂活累活啥都弄,苦干两个月被领导以请假太多为由一脚辞退,直到现在还留有阴影。

现在在某大厂,工作虽忙但好在工资高(至少有钱啊),够吃够玩,时不时还给家里打钱、出国 旅游 。在这里也感谢小公司当年不留之恩。

要点3:要学会提升职业素养。

正式进入一家公司后,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经验和提高职场素养,当然也不是要你天天拼命加班,该工作就好好工作,该休息就好好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是真理,记住了!)

职场和人生道路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速度快之后就能跑起来,最终你会跑得更快,更远。
最后,不管你是像我师妹进入苏宁那样的大企业,还是去其他地方,这都是你职场生涯的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油吧!

7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很多人马上要从象牙塔中走向 社会 ,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针对应届生如何开始第一份工作这个问题,结合我个人8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是在工作选择上,要选择发展空间相对大,薪水合理的工作。

而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最好选择大平台。

因为,一般的小公司和创业型公司在公司结构治理上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人去了,会发现自己岗位职责就经常被界定不清晰,今天干行政,明天干人事,后天可能去干业务了。

互联网化是不可逆的大趋势,特别是未来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将迎来大爆发,所以选择工作平台的时候,一定要看看新公司的业务模式和 科技 实力,是不是在紧跟最新趋势,如果还是沉迷于过往的旧业务中,即便现在它很大,看似很强,未来也可能会很快被淘汰掉。

说起大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阿里、腾讯和百度这些互联网大厂。答主在这里重点说下个人感觉还不错的另外一家企业——苏宁。

苏宁成立于1990年,在民营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二,知名度和国民度很都高。

不过很多人提到苏宁会带有刻板印象,觉得它只是专营家电,实际上在近几年,苏宁拓展的业务面非常广,零售、物流、金融、 科技 、置业、投资、 体育 、文创等等产业都有涉及,在收购万达、家乐福之后,现在在大快消、 时尚 百货版块的持续发力,会带来很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据说兽医专业在苏宁也能找到很合适的工作)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公司不管是待遇还有福利,真的要比小公司强多了。

就拿租房子来说,如果你是在北上广,工资最起码三分之一要耗在房租上,但像苏宁这种企业,不仅提供公寓,甚至还有购房补贴。
能进入苏宁这种大公司自然是好,但是能不能留下来也看你个人能力,苏宁自身是有1200人才培养体系,如果态度放认真一些,升职加薪应该不是难事。

所以,刚入职的你,要想迅速获得晋升机会,认真对待工作,努力学习是很重要滴。当然这不是不让你休息,工作就好好工作,休息就好好休息。多总结,多看书,提升能力,希望大家都能走上人生巅峰。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都建议的是去大公司,这一点我深表认同。

我目前是一个创业公司老板,也见过许多从大企业出来或跳槽或转型的员工,个人感觉,大企业和小企业出来的员工,是有很大不同的。

大企业出来的员工,首先最能够保证的就是“下限”。

他们的学历、准入门槛、学习能力、知识技能都保障了他们已经是行业内的一流水平,不用花更多时间去培训。而且在世界500强待过的员工,都非常自信,处理事务的时候,很少出现犹豫、彷徨、畏首畏尾、推卸责任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被大平台训练得已经很好,知道什么是职责,什么是专业。
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同学,我非常建议大家先去大公司锤炼。

当然,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氛围、气场和专业水平,有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自由,但你要知道,这样的平台,必须发挥整个组织的最大价值,才能让体系高效运转。对个人来说,其实也有一定的回报,那就是可以迅速变得职业、专业。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苏宁总部上班的时候,整个公司当时有十几万员工,你可以看到整个体系是怎么运转的,各大部门是如何配合的,这种公司,已经不只是公司了,而是一个小型的、可以内循环的 社会 。你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是真正的管理之道。

从前学校里那些玄之又玄的理论,落到实处后才明白它的真正内涵,你可能会丧失一些自由,但是你更会明白,一家公司只有这样运转,才能把利益最大化,对内也更公平。
大公司,最主要的还有完善的“管培生”体系。

当年,我和很多苏宁1200体系的同事们相处过,入职的时候,很多都是名校本科生、硕士生、海归,起点高,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现在也都成了公司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因为1200的小伙伴都是高管带教,甚至直接向副总裁级别的领导汇报,拿苏宁内部的话来讲,叫做压力越大,成长越快。

如果你能在这样的大公司锤炼一番,眼界、手段、自信心,都不会逊于一般的小企业创始人,当然苏宁本身福利待遇很好,之前认识的一些同事现在还在那里任职,他们能力其实很强,但苏宁给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和很多锻炼的机会,这是更重要的因素。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在可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拼搏努力终有回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年关于这种问题的帖子、回答都很多,但鉴于现在准备投身互联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混迹其中多年的老员工,我觉得也很有必要谈一些我的看法。前段时间,刚和同学聚了一次,虽然现在大家现在从事的领域各有不同,但总结下来,我们却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对第一份工作来说,比起努力,选择更重要! 它是我们职场生涯的起点,更事关今后成长的高度。我有个认识的朋友,普通二本,毕业时去了百度,干了一年工资1W+;另外一个,学校是一本,去了北京一家小公司,虽然北京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工资先是6K起,干了一年后才7K,然后工资再没怎么涨过,也不敢轻易辞职,因为“跳板”不够。当然,个人认为去小公司最大的弊端还在于 限制个人发展 ,温水煮青蛙,最终害的是自己。所以,选择工作,拼破了头你也一定要去大公司。因为不光是待遇,在发展和晋升空间上,对职场新人的塑造上,两者都有很大的区别。而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大公司,其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对员工有正反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进入大企业之后并不代表一帆风顺,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更换“血液”的速度特别快,所以入职之后,大家最好多看多问,处理工作的时候,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简而言之,靠谱的员工在哪里都会很吃香。 最后,主观努力很重要。互联网企业会给年轻人更多成长的机会,但你也必须时刻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年轻就是要能拼敢拼。职场是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我今年快研三了,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虽然有点扎心,但也还是想硬着头皮回答下,毕竟找工作这种事,再也不能说雨我无瓜了。
尤其我身边的师兄师姐现在每天都为找工作奔波,一个直系学姐说,现在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拿到合适的offer更是难上加难,并提醒我,让我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的确,秋招近在眼前,现在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与其临阵磨q,担心焦虑到失眠、头秃,还不如现在就摆正心态,直面现实,好好总结师兄师姐的经验!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师兄,通过1200人才工程去了苏宁,世界500强,大平台,薪资高,福利好……然后上次聊天的时候,专门问了他的求职经历,个人觉得对我们这种即将进入职场小白来说,还是蛮有借鉴意义的。

话不多说,先看要点。

首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城市。

如果你喜欢安逸,那北上广最好就别考虑了,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就很好,有吃有玩,生活节奏OK,城市建设水平和基础设施都不错,人文气息也浓厚,放得下灵魂,也容得下肉身。
其次,重点来了,在投简历的时候,明白自己的需求,不要跟风海投。我师兄一直就是想去电商,然后在国内好几家平台做了对比,最后选了苏宁,毕竟是大平台。

最后选定公司,也别掉以轻心,还需要再针对每个岗位进行了解、筛选,将自己的简历进行新包装,毕竟HR都是老狐狸,你的简历用不用心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收到面试通知后,师兄又找了很多资料,自己和室友模拟面试等等,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他就收到了苏宁的offer,今天就是他们1200十七期员工入职仪式,看了他发的朋友圈,真是羡了……

再次(含泪)总结下要点:

1、选择自己想去的城市,并考虑房租、上班方式。

2、明确自己要找的工作+岗位。简历准备。

3、宁当凤尾不当鸡头,一定要去大公司,做好职业规划。

说实话,真的很羡慕我这个去苏宁的师兄,不过想了想,羡慕是没用滴,要想成功还是得自己努力才行。(浇冷水让自己醒一下)

然后年轻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奋斗,大家不要相信网上什么毒鸡汤,学佛系,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在毕业季的时候也都能找到好工作~一起加油鸭~

我来回答,作为一名即将入职的萌新,感觉这个问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按照国际惯例,我先自报家门:

国内某双一流高校硕士,但专业比较冷门~去年6月毕业,10月参加宣讲会,终于拿到了苏宁的offer,前几天参加了我司1200工程十七期入职仪式,成了一名正式的苏宁员工。
其实我不算特别学霸的人,但胜在准备比较早。研三上学期我就开始参加各种秋招,但跟很多人一样,病急乱投医,对未来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

一直到了下学期,身边同学考公的考公,读博的读博,剩下的人也都拿到了不错的offer,我才开始着急。当时广撒网投了很多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想想挺心塞的。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当时没有经验,不懂得突出自己的优点,准备的也比较仓促。其实我的专业技能比较强,之前跟着导师做了两三个项目,实践能力也还可以。

所以,在盲目投了一段时间简历以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真实的工作意愿与需求,同时大量浏览各个公司岗位介绍,通常最适合的岗位,都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发现和明确的。

其实最开始,苏宁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毕竟苏宁在我心中是一个主业卖家电的互联网公司,好像跟我的专业并没有什么联系。不过去年10月,参加了苏宁1200工程十七期的宣讲会之后,我发现苏宁在零售、物流、金融、 科技 、置业、投资、 体育 、文创这些产业都有自己的王牌,也有我喜欢的 体育 。

当然,像苏宁这种大公司,真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比如这次一起入职的同事都是各种名校、海归、硕士、博士。不过这也很正常,而且对于普通的我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公司的工作氛围特别棒,入职当天准备了很多丰富的活动,帮助我们这些职场小新可以顺利走上过渡期。

当然,从学校到职场,这个转变还是比较大的,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渐调整好心态再继续上路。

1:考虑专业对不对口,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如果有选择余地,肯定选择对口且相对较大的公司,有一个好的平台,是不错的开始。

2:不要把收入看得太重,毕竟公司所处行业位置,规模,城市地域,那些领域领先于同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掩盖了短期收入不高的境遇。

3:千万不要受 先就业后择业的误导 。企业的发展背景与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是否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学习,竞升的空间。

又快到毕业季了,找一份适合自己兴趣,或专业对的作,别挑三捡四,踏踏实实边干边摸索经验,从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领导关系,同事中的,软,懒,尖,滑,散,勤,吃喝,送礼,拍马里研究一下,你适合哪种环境去干,去奋斗,千万不要以知识压人,也不要认为高人一等,现在 社会 最不缺的就是有知识的, 社会 知识才是你立命,图新资本。虽然话讲的不好听,但全是良言,你的父母花上大把银子,供你读书,到头来一事无成,对你,对家人都不光彩。

2013年张近东在斯坦福大学提出的观点:“互联网未来将像阳光、空气、水一样渗透进 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零售业的未来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这个观点在当时可谓很超前,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迷茫的一年,千团大战进入尾声,O2O崭露头角,据2017年BAT巨头们提出零售行业变革还有4年的时间,而两年后,阿里宣布入股苏宁,2019年再回首盘点电商的变化,苏宁这些年的变化,似乎也印证了预言的一语中的。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年5月发布的《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便利店销售额达到1900亿元,增速23%;门店数增至106万家,增长13%,这一数字在 2016年仅为37%。根据苏宁透露的数据,2018年,苏宁小店开店数量已经突破4000家,苏宁小店的发展速度,也验证了行业的趋势。

苏宁在2017年提出要做智慧零售,苏宁认为智慧零售是指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线上线下需要融合,同时期,阿里提出了新零售,京东提出了无界零售的口号,也就是这两年,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巨头,通过资本的方式,收购实体企业、超市等过去的重资产,利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变革新的零售业态,而苏宁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业集团。根据媒体报道,截止2018年11月9日,苏宁已在全国布局4000多家苏宁易购县镇店,加上4000多家苏宁小店, 1600多家苏宁易购云店,400多家苏宁易购大润发店,还有苏宁极物、苏宁影城、苏宁 汽车 超市等业态,苏宁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一万家,而苏宁小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宁2019年年货节发布会上,苏宁宣布2019年的苏宁小店开店速度还会加快,意味着2019年苏宁小店的布局突破全国一万家应成定局,已经宣布中国百成千县布局万店的苏宁,苏宁小店这么激进的扩张,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苏宁小店解决了什么问题?

一家社区型的苏宁小店就有水果品类50多个SKU,蔬菜品类60多个SKU,收银台旁边还有早餐柜,包子、鸡蛋、粥、豆浆、关东煮等小食,生鲜、鲜食成为苏宁小店的特色,如果通过苏宁小店APP下单,这些还可以直接外卖到家,相比现在巨头打造的生鲜综合体,化整为零的苏宁小店直接打通了社区最后一公里。

苏宁还将最后一公里的范围扩大,苏宁小店项目本身的分类就非常细致,除了社区店之外,还有CBD店、大客流店等,比如在社区里面会分企业园区,医院、学校以及一些高铁、地铁店,打个比方:一些白领聚集的企业园区,顾客们买的产品会跟社区有区别,可以买到一些轻食产品;在校园店,除了买到学生喜爱的产品外,苏宁甚至规划把2楼改为自习室,不同的场景匹配不同的SKU和服务,打破了原有便利店的边界。

在互联网O2O模式时期,众多模式想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能够有实体驻点会考虑到成本因素,苏宁小店通过不同的业态匹配不同小店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围绕这一公里,苏宁除了提供电子化服务外,还可以提供服务半径范围内的生活、工作服务类需求,苏宁小店提供的服务,第一个商品服务,第二个是会有像苏宁小店金融服务,第三苏宁小店会有邮局服务,第四苏宁小店会有帮客售后服务,加上之前公布的苏宁有房项目,苏宁小店通过开放空间+个性化服务+特殊业态的模式,除了零售业本身,实际上拓展了原有便利店的盈利边界。

苏宁小店为什么会这么快?

一年4000家店,两年预期破万,这在中国零售史上也堪称奇迹,苏宁小店在开店本身并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自己的规划和基础。根据调研和判断,苏宁小店的面积大小也不太一样,比如像地铁店面积可能20-40平方,CBD可能在80-120平方,社区店80-200平方。苏宁在全国高校,985、211本科的院校,调研出预计有2260个点位,2019年高校店预计超过五百个;例如地铁站,目前像南京、福州、厦门、长沙、武汉、南昌、成都等城市会全面入驻,到目前为止地铁站网点超过四百以上,点位预计有3366个,抓住社区、人流大的学校、园区、CBD、地铁等业态,这是苏宁小店的目标。

从开店速度来看,苏宁小店的社区店,能够很快入驻包括诸多开发商的小区,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2017年年底的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与国内房地产TOP100企业、商业地产TOP100企业的大部分,通过“租、建、并、购、联”,包括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巨头。中国发展最快的硬件基础设施都来开发商的基础设施建设,苏宁小店成为基础设施式的标配,而在项目交付初期,具有很强配套属性的苏宁小店的入驻,自然会备受欢迎,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在供应链角度,根据规划,苏宁前置仓体系搭建,2019年会打造1100家前置仓,通过这些前置仓和苏宁小店四千家体系的建设,苏宁小店未来的SKU线上线下销售比例会达到1:1, 3公里范围内,最快30分钟送货,这些都需要更好的供应链,而前置仓本身又是苏宁物流的一部分。

苏宁小店的社交电商是拼购?

苏宁喊出的口号是“千军万马”做拼购,根据苏宁公布的数据,目前苏宁有43个大区,25万苏宁员工,一万家门店开始做拼购,拼购是这两年开始受到重视的营销模式,很像是过去的团购,但与团购不同的是,拼团的发起和组织可以由很多的“团长”发起,他们有自己社群,有一点微商的影子,利用自己的熟人社交关系把过去的货架式搜索的电商模式,变为了推荐的方式,可以看出包括43个大区,25万苏宁员工,一万家门店,变成了苏宁的爆发式增长的“种子客户”,并且也跟苏宁小店形成了衔接。

拼购本身在当下是具有生命力的,但也仅仅是目前苏宁智慧零售业态的一部分,是苏宁小店生态的有力补充,真正考验苏宁小店能否成功的,还是基于苏宁小店的渠道能力、商品能力、供应链能力,以苏宁小店为例:店四千家,社群数已经超过了15000个,再开小店的时候,希望每个小店覆盖三四个小区,不断的有新的社群形成,社团拼购多以生鲜和日用品为主,大宗采购才会有竞争实力,必然会涉及到源头,也就是苏宁所说的“包山包湖包海”,还有依托苏宁物流的全程冷链,这点在生鲜竞争中非常核心,苏宁在全国45座冷链仓,覆盖179个城市,从冷链仓到苏宁小店的冷藏体系,围绕苏宁自身的4000万SKU的供应链本身。

苏宁提出的“包山包湖包海”获得的产品,目前通过社群到的交易人群是过千万,而通过苏宁小店作为最后一公里的链接,这样的获客成本是最低的,拼购、便利店模式本身就是多频消费,提升单个客户的价值、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这在人口红利退去,流量成本不断上升的当下尤为重要。

渠道、商品和供应链是实体零售业的天然优势,社交电商考验的是流量能力、成交能力,流量的获取已经不在仅仅限于线上,线下流量和线上流量最大化,社交电商通过社交关系强化了交易效率,加上苏宁小店,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也就是交易的大数据,反映到最后,其实就是零售终端的价值不断提升,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客户的需求信息,知道客户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就可以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上游的供应商,过去的B2C的供货方式可能变成了C2M(从消费端反导到制造业)+S2B2C,制造商通过数据生产符合市场的产品,苏宁的供应链S通过to B 的方式,这个B可能是门店、小店也可能是拼购社群的团长,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这种方式本身就已经是苏宁智慧零售的精髓奥义: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65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