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第1张

文/白杨


成立仅8年的滴滴,终于向已经运行了数百年的 汽车 销售市场,打出了一记重拳。


11月16日,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在北京发布,首批车辆正在奔赴首个落地城市——长沙,并于12月正式上线。


“真正为55亿共享出行的用户,和上千万的司机设计的一款车”发布会现场,“无证青年”程维如此形容D1。



同时,程维也坦言,D1会是一个过渡,它将依靠司机和乘客每天的实时反馈,每18个月迭代更新一次,它的最终形态DX,将完全去掉驾驶舱,实现成熟的L4级无人驾驶。


看完D1的发布后,我便在朋友圈感叹D1是出行领域里程碑式产品,一辆私家车常规用车,上下班代步每天约行驶50公里,而一辆网约车平均每天的里程数是350公里,全月无休。


也就是说一辆共享出行车的利用率约是私家车的10倍,这意味着一辆D1可以吃掉10个 汽车 销量,卖车这门生意注定越来越难做。D1的出现,就如同年轻的滴滴向 汽车 消费市场这位老同志,砸了一记重拳,“不讲武德”。



事实上,想要做定制共享 汽车 的并不止滴滴一家,滴滴仅是“手速”最快的玩家。早再2018年,几乎与滴滴联合30多家车企成立“洪流联盟”同时,大众也展示了一款定制电动共享概念车MOIA,并计划通过MEB平台生产。


为何滴滴和车企都执着于做定制网约车?定制网约车相较现阶段的共享 汽车 又有哪些优势呢?


Alweys Day 1,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如果你真的关注软件,就应该做自己的硬件”,这是现代计算机奠基人 Alan Kay说过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被乔布斯奉为真理,用在了苹果第一代iPhone的发布会上。


我想,程维应该和乔布斯一样,是那句话的信奉者。不论程维和柳青是否承认,滴滴在提升乘客用户体验上,已经步入了瓶颈期,而亲自参与到 汽车 的设计和研发中,是滴滴突破瓶颈的唯一解。


正如程维在D1发布会现场分享的那样,我们现在的 汽车 之所以长这样,之所以会有家轿、SUV等不同类型,之所以多数是5个座位,是因为这是车企为家庭不同用车场景所设计的。但是车企的设计场景中,并没有共享出行这一环。


这在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的当下,尤为明显,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为前排乘客服务的,而后排依然仅是一个出行的座位而已。而共享出行场景下,后排才是最高频使用的位置,当下的 汽车 科技 发展带来的便利,如语音车控、车联网,和共享出行用户毫无关系。



因此,想要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要从共享出行场景出发,专门设计定制一款 汽车 。定制网约车不光能从司乘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从底层收集司乘的及时反馈及真实需求,从而迭代迭代优化软件和硬件,建立良性的发展循环。


当然,提升用户体验是滴滴做定制网约车最重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D1还蕴含着滴滴对自动驾驶时代的布局。


自动驾驶时代,和算法一样重要的是数据。现阶段滴滴已经在很多网约车上安装了一个名为“桔视”的摄像头,用于获取海量的出行数据做仿真测试,训练自动驾驶算法。



但仅依靠加装一个“桔视”摄像头,在挖掘长尾场景时必然存在局限性,例如有时候记录的画面不够完整等。如果从底层设计出发,一辆车从投入到共享出行运营之初,便肩负着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收集数据的使命,那挖掘到完整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自动驾驶的时代,就是MaaS的时代,是共享出行的时代。滴滴作为共享出行公司,比任何 汽车 行业参与者都渴望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日成熟。定制网约车不光能提升道路数据采集的效率,助力自动驾驶发展,还能培养用户共享出行的习惯,在未来Robitaxi时代提前圈定用户。


D1实现全方位共赢


D1的出现到底能改变什么?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乘客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D1的多项新颖设计,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展开的,例如为了让乘客更安全,上下车更方便的电动侧滑门,和三个190大高个都能轻松坐下的超宽裕后排空间,塞下三个行李箱都绰绰有余的后备箱,都让乘客出行变得更从容舒适。



除了上下车方便和空间两大刚需,D1还有很多巧妙的设计。例如彩虹接驾灯,在确认司机接单后,滴滴后台会自动分配同一颜色给乘客手机端和车内接驾灯,乘客上车前通过接驾灯的颜色就能轻松分辨是否是接自己的车。


作为定制网约车,D1的后排成了整车的C位,拥有独立出风口、座椅加热、安全带未系提醒、杯托、纸巾盒、USB充电口,用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在上车前或行驶中设置车内温度、风量,开启座椅加热等,非常方便。



此外,网约车用户再也不是智能 汽车 时代的边缘人。D1后排拥有两个显示屏,乘客不仅可以通过屏幕查看行程信息,控制空调温度,还能享受车联网生态的影音 娱乐 服务。据柳青分享,后期D1后排还能变身“KTV”,乘客可以在后排通过屏幕点歌唱歌,路途变得丰富多彩。


司机同样是定制网约车的受益者。D1在设计之初也听取了很多网约车司机的需求,并在设计上予以满足。例如主驾四向电动腰拖,定制化座椅硬度,中控的司机专属公文包,一键报警,让司机舒心也安心。


D1还同在在方向盘上加入了“滴滴键”,一键接单,融合了订单信息的智能车机,司机AI语音助手降低了司机工作的复杂程度,提升了接单效率。在司机更为关心的车辆运营效率上,D1在剩余电量20%状态时,车机系统会主动推荐附近的充电站并一键导航,而且还能结合后台算法,推送前往充电站周边的订单。



滴滴作为运营商,自然也是受益者。首先是运营资产的成本结构上,目前并不知道D1车辆资产的归属,但可以明确的是,就单车而言,D1的成本结构更符合网约车。D1选择了寿命和安全性更好的刀片电池,拥有超大内部空间的车身比例,这些都是按照能够高强度使用,超大后排空间利用率的网约车所设计的。


其次是定制网约车D1,可以为滴滴构建数据闭环,这种数据闭环除了此前所说的自动驾驶数据挖掘外,还有车联网。



D1后排的大屏让网约车开始真正进入车联网时代,柳青在发布会上提到,每年的用户会在滴滴的车上度过100亿个小时,这是一个庞大的量级,而未来,在这100亿的小时中,与乘客交互最直接的便是两块大屏。这两块屏幕可以承载美团这种“衣食住玩”本地服务,也可以承载影音 娱乐 ,甚至还可能是电商或物联网时代的重要一环。


这两块屏幕是5亿网约车用户进入车辆网生态的入口,也将会是滴滴一道隐形的资产。


而对于车企合作伙伴而言,在连续走低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没有什么比大订单更香了!按照滴滴的规划,预计将在5年内向市场投放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平均每年20万辆,这比任何一家中国车企2019年的全年EV销量都要高了。


可见,D1的投放势必会带动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推广,对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积极影响。



我们并不能以看待传统 汽车 的眼光去审视D1,虽然它依然是一辆车,但所服务的用户主体、使用场景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D1是滴滴在硬件上的一次突破,对 汽车 行业而言,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从“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汽车 行业所要解决的最实质问题,是让人类可以自由愉悦地出行,这一点,滴滴看的最为清晰,也践行的最为彻底。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月4日发布消息称, 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 科技 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同时,网上也有传言,滴滴将国家道路数据打包传往美国,而滴滴副总裁李敏对此回应称,绝无此事,对造谣者要采取相应的法律维权手段。
至于有还是没有,景刚也不知道,我们还要等官方信息的发布。但通过这个事件,景刚认为,国家此时对大数据集中持有的 科技 巨头加强监管,标志者着中国 科技 保卫战全面打响。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还要从人类几千年的 科技 发展说起。
人类 社会 经过几千的发展,总结出了几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一是新技术的产生会催生新的文明出现;二是新的文明必将取代旧文明,从而改变世界权利格局;三是新文明的落地势必会引起旧文明的全力抵制。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总共完成了3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以经典力学等科学理论重大发展为基础,陆续产生了煤炭、冶金、机械制造、蒸汽机等主导产业,推动了西方世界生产力的提升及全球的扩张,进而促使了“日不落帝国”的诞生。确立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世界统治地位。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气化技术为核心,以电力、运输、化工、电信为主导产业,虽然技术基础发芽于欧洲,但结果于美国,使美国迎来了空前强大的制造业,奠定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技术和经济基础。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航天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代表,诞生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通过对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引领,强化了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催生了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引发了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从而使数字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占据世界主导地位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与前三次以西方世界国家为主导的技术革命不同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这次技术革命中迎头赶上,并在逐渐地确立主导地位。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披露,2018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4万亿美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数字化产业达到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71%。
而同期美国数字经济为115万亿美元,日本和德国刚刚突破2万亿美元,英国、法国、韩国的仅在1万亿美元以上;剩余国家,目前规模都小于05万亿美元。

2005年,中国零售电商的交易价值不足全球总规模的1%,而到了2016年,中国则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零售电商交易国,交易价值占到全球总规模的424%;从移动支付领域来看,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总规模超过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之多,,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据估计,中国电商交易额现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
从数据上看,美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其底层数字技术覆盖全世界,做得是广度。而中国是在应用领域独步全球,做得是深度。为什么这两个国家都没有从广度和深度一起并行。这就跟我们开始时所说的第三个道理有关,新文明的落地势必会引起旧文明的全力抵制。
1800年以前,中国作为农业 社会 的代表占据世界经济首位长达千年的时间,这就让整个 社会 固化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及思维定式。

而到工业文明萌芽的初期,中国强大的农业文明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挤压及抵制,使得工业文明难以在强大的农业文明面前生根发芽。

而那时,西方的农业文明相对落后,这就使工业文明在西方迅速落地。

西方国家经过了几百年的工业化改造之后,工业文明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已经固化,整个对于数字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也如清朝时的中国一样,视而不见。
这就是在我们享受移动支付便利时,美国人还在使用xyk。我们在用几秒钟扫码缴费就能进出停车场时,美国人还要花几十分钟的时间去排队的主要原因。
由于数字文明难以更加深入到西方的工业 社会 ,这就使得西方的数字经济精英们选择了用技术流覆盖世界,而不是应用流深耕 社会 。
而近代以来工业化国家对中国的入侵,将我们的农业文明摧残的粉碎,这就使建国以来,工业文明迅速主导的我们整个 社会 的各个角落。但我们的工业化之路仅仅有几十年的发展,还没来得及固化的时候,数字文明也来了,我们的 社会 就以更加宽容的心态积极的拥抱数字文明所带来的成果。
而同时,在技术方面,由于西方国家的垄断、排他思想,又使的我们的技术很难覆盖全球,打压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就是我们的数字经济以应用为主的主因。

那问题就来了,未来的数字文明是有做技术广度的美国人主导,还是做应用深度的中国人称雄,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农业 社会 时代,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我们的火药更多的用在庆丰收的鞭炮中,而西方国家则将它用于矿山爆破和qd制造上,产出的矿石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工业原料,长q短跑让他们打开了东方文明的大门。
我们的指南针更多的用于阴阳先生的罗盘上,而西方国家把它深刻融入到航海技术中,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而西方国家对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广泛应用,促使欧洲文艺复兴,为西方世界统治全球奠定了强大的思想文化基础。
以史为鉴,成为先进技术及文明的代表者和引领者,不在于发明者是谁,而在于是谁能更好地应用。
而对这一切美国人也心知肚明,在数字经济时代,以芯片为代表的底层技术决定了对数据的算法和算力,可以把它看作大脑,而以5G为代表数据传输技术,决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把它看作血管,而血管里的血液就是由于应用而不断产生的数据。

而美国由于应用层面的短板,所以在数据积累方面大大落后于我们
美国人为了阻止中华民族的崛起,现在正在试图压制我们的大脑,掐住我们的血管,盗窃我们的血液。而对此,我们正在进行强烈的反击
从 历史 上看,还没有哪一项技术可以被少数人长期垄断,底层技术的突破已经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美国对我们在底层技术上的压制,在 历史 的长河里也迟早会成为笑话。
作为血管的5G技术,我们已经独步全球,美国人是掐不住的。
而作为血液的数据,国家在采集、传输、储存、监管等各方面正在铸就牢固的安全系统。
但防贼不如无贼,尤其是家贼。而这一切都需要掌握庞大国家数据库的 科技 巨头们,多想一些家国情怀,少看那点蝇头小利,牢牢地与国家、民族站在一起。

一定记住,国家强大,其中有你。

掌握详细的个人出行信息后,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大数据杀熟”: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

从理论上理解就是,物联网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信息,把有关联的数据经过整理,关联起来,最后通过升值,大数据背后的意义就显得非比寻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而且 滴滴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分析,得出该乘客的消费水平等,这仅仅是利用数据可以做到的小小一部分,其影响力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一旦泄露,对国家的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像大家平时注册滴滴,会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注册,你的个人信息从此开始已经被收集了,之后在使用滴滴的过程中,你去过的地方也会被一一记录,至此可以推理出你平时去哪里玩,在哪里工作等,这仅仅的一小部分是不是已经感到有些可怕了。所以大数据的存在,如果其隐私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就会被恶意利用,有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在大数据传输的各个环节过程中,不仅存在泄露、篡改等风险,更有可能会被恶意者攻击利用。

目前隐私保护技术还相对不够完善,因此网络上的个人隐私很难得到很好地保护,就像大家平时使用的社交软件,微信、QQ、微博等,都无时无刻在监控着大家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朋友、家人以及出行、购物等各项信息都会被收集并利用。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淘宝经常浏览过的物品,在推荐好物当中会发现大部分是同类型的商品,这就已经说明淘宝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你近段时间的喜好,继而不断为你推荐,刺激消费。

进入2021年,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异常火热,在新年第1天,特斯拉发布了国产电动汽车model Y,并将model Y价格拉至新低,瞬间引爆了整个汽车产业。随后蔚来发布新款电动汽车es6,其超长续航里程让整个行业为之惊叹。之后比亚迪携混合动力汽车闪亮登场。就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激战正酣之时,百度宣布携手吉利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依托百度无人自动驾驶技术,百度地图与吉利造车平台优势,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小米也在1月中旬开始对智能汽车产业进行调研,先后拜访了国内多个汽车制造商高层。并于近期宣布与北汽合作,进军智能汽车制造产业。作为中国最大出行平台的滴滴,也不甘寂寞加入到这一激烈竞争的行列中。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家高科技企业宣布跨界造车。

首先,智能汽车制造抹平了传统汽车制造商竞争优势,让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兴造车势力处于同一起跑线。传统汽车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各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难再有提升的余地。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为智能汽车产业出现与发展铺平了道路。智能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发展趋势。与传统汽车不同,智能汽车高度依赖无人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技术。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在这些方面明显不如相关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作为智能汽车新入局者,在科技研发创新上具有显著优势。将这种优势应用于智能汽车制造,可以极大提升高科技企业相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竞争优势。

其次,未来智能汽车应用不可估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旦在智能汽车产业获得先发优势,将会成为下一个产业的霸主。智能汽车将是一个移动的智能手机。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汽车可以像手机一样接入各种设备,成为流量入口,有了流量就有了收入来源。谁先在这轮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占有了流量入口,进一步奠定了产业中的地位。

斌哥与你一道,盘点2021物联网十大热词,共创2022新未来

物联网的2021年,极不容易的一年。年初,做IoT平台toB业务的涂鸦巨亏上市;年末,做IoT共享出行toC业务的滴滴美国退市。大半年,ofo押金没退多少,还花样作死;一整年,围绕芯片,停产、断供、涨价、囤货、断货,多少做IoT集成的亟待续命。

物联网的2021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常态化的背后,是5G远程医疗/云监工、非接触式防控/时空伴随者报备、无人驾驶/配送/零售等物联网技术与场景支撑。中美贸易战的核心,是5G/6G等国际标准话语权、数字经济运作规则制定权、数字产业全球占地圈地、新型类OS平台与杀手级应用生态扶植等云大物智链孪下的新 科技 +新应用+新模式之争。

斌哥这就带大家梳理一下,十大热词下的物联网2021年。
一、非接触式防疫

年初到年末,疫情常态化,大伙儿时刻备战、时刻战役。在防疫过程,甚于物联网的非接触式技术,功劳不小。

非接触式通道,把 健康 码、红外测温、身份核验、自助消杀等集成,3-5秒结束全流程。

非接触式物流,可通过无人货车、AGV+机械臂自助卸货,通过机械臂自助消杀,实现货物无人运货、配货的全流程。

这些非接触式场景,均需要物联网的端(温湿度/机械臂/AGV/货车定位等采集)、管(4G/5G/Wifi等)、云(各类应用)能力。
二、5G远程医疗/云监工

从去年起,移动成功落地“5G远程医疗”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及多家医院,采集现场视频、环境与患者状态数据,助力一线医务人员将本地医疗数据共享远程专家,实现专家远程诊断。

医生远程问诊,而线上的伙伴们远程观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直播,为此云监工一词也成了去年年底的网络热词。
三、自动驾驶+网联车

2021的自动驾驶又在坎坷中,前进了一步。

特斯拉的纠纷不断,数据采集风险曝光。蔚小理们、传统车企与BATH等造车大厂缺芯得厉害,交付压力颇大,但他们都在努力创新中。阿里丰富了小蛮驴的无人配送场景,小鹏出了无人马玩具、无人飞行器,华为在不断积极调整车联网战略。
四、Cat1/NB-IoT+5G标准

7月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会议将我国的NB-IoT写入5G技术标准,为此NB-IoT正式纳入5G标准,这是我国在国际领先的标准制定组织的又一话语权的体现。

同样是ITU标准,Cat1作为4G通信LTE网络用户终端的标准,充分发挥其低成本、低功耗、较低时延、较广范围、较高速率优势,已在近两年得到爆发性的增长。
五、无源物联网

无源就是无电源/能量来源的物联网。物联网碎片得很,场景很碎片,所需要采集的传感器种类、功耗需求、区域位置均很多样、分散,为此,可自己获取能源的传感器、物联网装置就非常重要。当然,太阳能、动力转换都可以作为无源的来源。今年快速进步的新型无源,则是通过电磁/辐射转换来实现。比现有的RFID功耗更低,应用场景更广,当然市场价值更大。
六、卫星物联网

目前,物联网仅在陆地覆盖20%,海洋5%,天/太空基本为0,卫星物联网就是通过卫星,把卫星变成基站,要与未来的6G、量子通信等,补足剩余的网络覆盖,与传输速度与带宽的持续提升。
七、双碳+碳追踪

实现国家的双碳战略,碳追踪是关键环节。碳追踪是啥,就是监测碳排放,搞明白碳从哪儿排放的,怎么排放的,排放多少。有碳追踪才能有更好的对碳排放、回收、交易管理。而监测碳排放,用的是物联网的各种传感、传输、云与数据分析能力。
八、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元宇宙

这几个一并来。物联网的动作捕捉、表情采集,将实体人(虚拟人替身)与数字虚拟人联结;物联网的端管云,将数字孪生的设备、产线、车间、工厂、园区、街道、城市等物体、场景实体与数字体联结;而数字虚拟人+数字孪生就是融合人+物的CPS世界,将人与物与元宇宙的雏形联结。

年初数字孪生(数孪)当道;年中元宇宙火爆(斌哥翻了下朋友圈,在8月初受邀写《元宇宙》一书的荐语,随后元宇宙大爆发);年末数字虚拟人喷发,表面看得热闹,而物联网便是其技术的里子。
九、物联网安全

年中的滴滴退市事件,可谓物联网安全/网络安全的里程碑式事件。滴滴通过物联网技术,数采近10亿用户,多年的、全国绝大多数的位置、语音信息。这些海量的数据如果没有牢牢掌握在国人手中,国家数据谈何安全。 同样的,越是物联网平台类公司,越是要在保障其平台与生态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上,慎之又慎、如履薄冰。
十、芯片荒

最后讲芯片荒,因为部分芯片现在还荒着呢。车联网的雷达、动态控制、影像芯片,物联网/5G场景通用的USB、网卡、模拟芯片,价格暴涨10倍、50倍,甚至100倍。天灾、人祸,已道不清。

芯片这事,不被掐脖子的话,还得国产当自强,国人当团结。
2022年的物联网,斌哥期望有三:

一、杀手级应用不再搁又搁。物联网杀手级应用一直在说,却一直耽搁。斌哥希望,2022年产业互联网杀手级应用真正涌现,特别是在与垂直产业结合的5G、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三个方向。

二、新技术概念不再割又割。年初起,不知多少吃瓜群众,在股市K线上、投资圈内、传销窝里,被区块链、量子技术、数字孪生、数字货币、NFT、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割韭菜。斌哥希望,来年物联网与VR/AR、区块链进一步融合,进一步夯实数字孪生底座,支撑元宇宙框架搭建,促进电商30(虚拟直播)、数字虚拟人、产业数孪的真正落地。

三、半导体芯片不再鸽又鸽。最后,由衷希望2022年,现在还囤着芯片的,有一定利润,就抓紧出吧,见好就收。切记:吃相=死相。
罗胖在今年的跨年《时间的朋友》为百度5G云代驾(通过5G远程 *** 控无人车,实现代驾)代言,期待5G云代驾能成为新一年的杀手级应用。
来自专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645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