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Oculus推出Rift、Valve和HTC联推Vive等PC类VR头盔,三星与Oculus联推Gear VR手机盒子标杆后,一种将“手机直接集成在盒子中”的产品逻辑,基于中国得天独厚的移动终端产业链资源,推动产生了一体式的VR头盔,并开始在中国市场疯狂式生长。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公开捣鼓VR一体机的公司,大大小小至少在30家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不知名的小企业和深圳华强北的贴牌方案商。
在最近一年中,我们看到,中国VR硬件厂商们,纷纷倾巢出动,兴师动众地开辟新产品线,瞄准VR一体机市场要大干一场;我们听到,各种鼓吹,一体机借助移动式解决方案,将是VR产品的最终方向。而厂商们,也自以为,一体机可秒杀低廉的手机盒子和笨拙的PC VR,陷入无法自拨的自我暗示和臆想中。
但最近,智东西听闻,热闹的背后其实也是“套路”,从某“知名品牌”VR一体机零部件原料来源真相爆料,以及基于该事件背后的一系列“深扒”,让我们对当下“VR一体机式热”产生了几大疑问:
1、VR一体机为何只在中国火?
2、处于3000元的尴尬价位,有多少消费者真的会愿意买单?
3、如果真实需求不存在,那么,会是哪些因素在背后助推?
一、国内一体机成下一波VR硬件红海
在最近一年时间内,约30家厂商已经公开了自己的VR一体机计划,这其中涵盖了:已经发售、开了发布会但还未量产、计划要开发布会、扬言正在研发等不同节奏的公司;但据我们了解,其中大部分还属于未发货状态。
具体而言,国内代表性的VR一体机包括:
1、暴风魔镜旗下的“魔王”系列,2015年11月发布,暂未销售;
2、3Glasses Blubur W1,2016年初CES上展示了体验版,暂未销售;
3、灵境“小黑”,2015年8底公布,但暂未有新消息;
4、焰火工坊,2015年底宣布将发布极幕VR一体机,正在开发,暂未有消息;
5、乐视,2015年底宣布将发布VR一体机,暂未有消息;
6、IDEALENS一体机,2016年初国外发布,暂未销售;
7、Pico VR一体机,2016年4月推出开发者版本,随后开始发售;
8、大朋VR一体机M2,2016年3月发布,6月底开始发售。
综合以上各家产品的进度看来,看似在国内已经形成主流的VR一体机,真实情况可能是,可能还处于概念和探索阶段。后面我们就拿其中少数几个开始销售的一体机产品之一的大朋VR一体机产品。
二、一体机供应链深度调查
我们首先从与厂商联系最紧密,同时也是来自于底层,对硬件能产生最大直接推动力的供应链条进行调查。
1、深圳一体机的代工模式
此前,在笔者针对深圳VR盒子与一体机产业链现状的深度调查中(详文《独家揭秘深圳VR地下江湖:成本几元的VR盒子卖了上千万台》)已经提及,现VR一体机的生产资源多来自早年从事手机、平板电脑、MP4等传统3C产品的代工厂。
通过这次针对VR一体机,单个品类供应链更针对性调查和采访,我们了解到以下几方面核心信息:
1)VR一体机的整体式解决方案
主要有方案厂商(如芯片、屏幕、主板设计)、外壳模具厂商、系统厂商(SDK、OS载入)、渠道厂商等。
2)基于VR功能优化后的移动芯片、2K OLED是稀缺资源。
在芯片方面。虽然无论是高通、Intel、三星Exynos等国外芯片厂商,还是瑞芯微、全志等国内芯片厂商都已推出了相应的VR硬件解决方案,但真正能持续供货,并达到稳定性能的少之又少,
此外,基于不同的一体机产品,芯片厂商还需要一定的适配周期。
在屏幕方面。综合各大头盔厂商反馈,现能达到量产水平的OLED厂商主要为友达光电。
3)屏幕的低色点率是一体机无法量产的重要原因。
基于手机、平板等显示器方案,屏幕色点率在2%上下;但换作是透镜下的显示方案,稍微的色点、灰尘都会因被放大而无法使用,导致屏幕的良品率大幅下降而无法量产。
4)将手机做进盒子里比做手机难。
虽说VR一体机在基本架构上与手机类似,但具体在:由透镜和屏幕组成的全新光路设计、头戴式的人体工学设计、区别于手机的散热式设计、低时延高像素的光学传输方案等四个主要方面,仍需重新设计和优化。
5)成本降不下来导致难卖。
考虑到一体机内本身较复杂的元件构成,以及上述四点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体机现阶段的成本不可能低于千元内。这也是现在市面上可购买的一体机多集中在三千元价位的重要原因。
据某VR一体机方案商的产品总监表示,如果是愿意花三千多购买一台VR设备的用户,实际上更可能选择体验更好的HTC Vive等高端产品;在缺乏明确需求时,很少有消费者愿意花3000元只为购买一种新奇的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