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1月引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话报道说:“中国在2015年成为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中国不仅在电动汽车销售量,还在生产量也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动汽车大国。外媒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在2015年1月到10月期间在世界电动车累积销售量排名中跃居第一。虽然中国本地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能够在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出色是因为中国政府在背后的大力支持。
从去年开始,一些互联网企业、资本纷纷涌入智能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互联网作为时代的新平台,汽车行业都想利用好这份资源。盖世汽车通过首字母排序对行业中数家新进新能源造车企业进行了大盘点,以供广大同仁查询引用。
车和家
注册地:北京
法人:李想等
注册资本:49440.9092 万元
背景: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于2015年4月10日,车和家要打造小而美的电动交通工具,市面上尚无可参考的企业,丰田、本田、日产、标致、雷诺、大众、奥迪等都曾有过类似雏形的概念车。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制造基地占地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设计产能达到30万辆,工厂将分为一期和二期进行建设。完全建成后,车和家整体投资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一期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并将实现2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得到了常州市及武进区政府的扶持。在基地厂房建设、设备补贴及资金等方面,常州市及武进区政府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制造基地建成后,可为当地带来2000个工作岗位。
除了30万辆产能的整车制造基地,车和家还将在常州建设一座动力电池组工厂,每天可处理20万颗18650电芯。它将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管理流程数字化,并引入柔性制造,有望成为国内18650电池样板工厂。
核心团队成员:
李想,车和家创始人、CEO,曾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
沈亚楠,联合创始人、总裁,曾任职于埃森哲、联想、摩托罗拉
马东辉,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曾任职于简式设计、阿尔特、三一重工
李铁,联合创始人、CFO,曾任职于普华永道、泡泡网、汽车之家
投资情况:2016年5月3日,车和家获利欧股份有限公司7.8亿元注资,
产品定位:电动SEV,充电方便,满足短途出行;电动SUV,满足城市出行;混动SUV,最大里程大于600km,满足长途出行。
对标车型:SEV暂无对标车型;SUV对标雷克萨斯RX450h等
风翔汽车
注册地:深圳、贵州
法人:阮勇艺、胡建
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
背景:深圳市风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汽车前沿科技的技术研发,对于超级跑车的动力总成、车架构造、底盘设计等方面均有独到的研究。目前,风翔已经获得了40多项技术、产品专利。
2014年,风翔启动了卡妙思超级跑车项目,2016年风翔超级跑车TItan在2月深圳展成功首发,在中国汽车界造成轰动。
核心团队成员:创始人胡建,2000年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现任深圳市卡妙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风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工程师,拥有十余年汽车电子、机械、机电研发经验,对新能源汽车核心电机、电控、电池管理、整车悬挂平台、控制软件均有深入研究。除此以外汇聚了多个领域的跑车爱好者,包括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ID造型师、传媒者等等。
投资情况:不详
产品定位:电动超级跑车
对标车型:超跑、丰田86
格力
法人:董明珠
背景:3月7日格力电器公告称筹划发行股票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珠海银隆”)后,4月11日格力集团掌门人董明珠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收购新能源企业,格力就是要造汽车。8月1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30亿元。
10月3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包括《关于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关于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等在内的15条议案遭到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否决,此外,《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议案》等11则议案获得通过。
珠海银隆网站的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家以新能源产业为经营核心,专门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驱动系统总成、驱动电机、电动节能空调、充电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自2009年产业化投资以来,致力于打造以锂电池材料供应、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智能电网调峰调频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2010年,公司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2012-2013年,公司先后收购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汽车制造企业,同时在全国逐步投资建设动力、储能锂电池及电动公交车企业和研发中心。
核心团队成员:不详
投资情况:不详
产品定位:“纯电动汽车也属于‘家用电器’领域”,纯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等
对标车型:不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