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最热门的当下,其技术、产业落地、人才培养方面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前天和昨天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南京论坛 2019”上,众多专家展开对话,为亚太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新见、理论前瞻和决策支持,为地方及区域的经济增长、科技进步、文明永续贡献智慧。
人工智能技术上面临多重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说,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来源是数学。比如机器学习运用的各种算法包括:线性代数、矩阵、统计学……各种算法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具有特一特征或者规律?“物理世界中的数学表达面对的一定是复杂系统,即其基本特征是非线性。”他强调,人工智能不能只停留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的研究上,必须要进行重大理论创新,要突破线性统计的方法。
人工智能到底能赋能多远?功耗是一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认为,阿尔法狗虽然下赢了世界围棋冠军,但机器下围棋的能耗是人的1万倍。
“AI的边界在哪里?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AI的感知能力已经很‘强悍’了,尤其是语音和视觉技术,但除了自己看到的,AI还要学会推理,适应变化的世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说,在处理不确定性的问题,以及预判未来存在的可能性方面,目前机器学习做得还不够好。
他还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开始产生数据。2020年以后,将有近500亿台设备连入互联网,AI处理机器产生的数据有10多亿的参数,数据的质变会提升在计算方面多样性的要求,“人工智能产业,不仅要用到人工智能的算法,要用到硬件,也需要通讯技术,包括存储技术、芯片技术等,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
全国AI总产业规模增长飞速
与会专家介绍,我国AI产业增速非常快。北京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叶鹏说,2018年年底,全国31个省份当中有19个已经发布了AI总体规划,2020年,AI总体的产业规划预计达到400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艺赛旗副总裁胡立军用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举例说,过去自动化是让机器人替代人的部分劳动,而如今它需要嫁接更多的能力和应用场景。“未来整个产业做的事情,全部交给机器人去做,这样才能从自动化走向人工智能。”另外,机器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害怕他犯错,如何把风险降到最低是应用的另一个挑战。
宋继强表示,AI从技术升级迈向产业升级,除了人工智能的能力提升以外,还需要构建一个健康的行业生态环境。
旷视科技南京研究院主任魏秀参博士说,“大家都知道AI落地不易,未来比较有前景的,要真正围绕场景去做。”目前我们很多人不懂新场景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只有围绕新场景去做AI的落地尝试,才是有前景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套AI的完整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算法。
AI人才缺口超过100万
与会专家介绍,根据教育部截止到2019年3月的统计,我国有31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学院,24所高校设有人工智能研究院,35所高校有教育部批的人工智能专业。
“我国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应用方面,基础理论芯片、工具系统方面的人才远远低于顶尖国家。此外,我国人工智能缺乏深度融合,复合型人才比较欠缺。”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兰旭光教授介绍,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国外的人工智能专家,很多来自本科或者硕士都是毕业于计算机、认知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推动人工智能历史发展的重要推手大部分来自交叉学科,预示着我们的人工智能专业不能仅靠数学,也不能仅靠认知。”
据介绍,AI人才缺口超过100万。“我们需要既懂技术、懂产品、懂销售又懂商务的AI人才,其中最缺的是懂技术的人才。”京东易津锋博士说。
人工智能人才缺,师资也缺。专家介绍,部分高校于是采取到国外聘请老师、高校之间进行合作互聘课程老师、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
“AI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发展,每天都有几百篇新的论文被上传。”易津锋希望,作为AI的从业者,还必须会学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