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品歧路 台湾半导体产业路径选择题

矽品歧路 台湾半导体产业路径选择题,第1张

  矽品紫光入局,意味着两岸半导体产业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随着紫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深入,必然能够给台湾企业带来联动发展。此前,联发科与紫光的“暧昧”,以及台积电在南京建厂的计划,都反映出台湾支柱企业的这种合作倾向。然而,外界的另一种声音是,让日月光吞并矽品,通过扩大市场、资本、技术优势,来与逐渐成长的大陆企业以及全球半导体巨头在大陆投资的产业相抗衡。

  持续发酵的“紫光与日月光之战”,在台湾半导体封测公司矽品发声之后陷入焦灼。12月21日,矽品回复日月光100%股权收购声明,表示“将于本月28日举行董事会,针对公司未来发展、股东、客户、员工的最佳利益进行评估,再予以答复。”

  日月光、矽品分别是台湾地区第一、第二大的半导体封测公司,二者2014年收入分别为84.4亿美元、26.3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一、第三。

  今年8月,日月光宣布收购后者25%的股权,但遭到矽品的强烈抵制。4个月以来,矽品一直想方设法拖延、反抗日月光的股权入侵,而风头正劲的大陆芯片集团清华紫光则是矽品最佳的白衣骑士。当然,如果能够以此为契机打开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合作的大门,清华紫光的芯片帝国也将更上一层楼。

  以“未来发展”为首要评估标准的矽品,自然倾心紫光。但在大陆资本对台投资限制条款以及一边倒的舆论面前,外界形势对紫光、矽品格外不利。

  这其实也是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纠结——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向中国大陆迁移的趋势下,诸如台积电、联发科等台湾半导体支柱企业都有意像矽品一样与大陆企业深入合作。然而,台湾的舆论似乎站在另一边,更加支持日月光通过合并、封闭来壮大自身。

  股权大战

  2015年8月21日,日月光宣布以每股45新台币为对价,公开收购矽品2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日月光将成为后者最大股东。当时,恰逢台湾股市低点,矽品股价为今年最低点33.5新台币,日月光收购价相当于“溢价30%”。

  但一周后,矽品董事会公开质疑日月光,并指出8月21日之前90日的平均股价为44.87新台币,日月光仅溢价0.29%。矽品董事会建议股东不要向日月光售卖股权。

  真正让矽品担心的是经营权旁落。由于日月光、矽品在技术、市场客户高度重合,日月光成为矽品最大股东后,必然会对矽品进行经营改革。矽品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了对这一情况的担心,甚至公开要求日月光“承诺财务投资,不参与经营、不要董事席位”。

  8月28日,矽品董事长林文伯邀约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双方将通过股权交换方式达成策略联盟。根据协议,如果合作达成,富士康将持有矽品21.4%股权。这样一来,即使日月光收购成功,富士康也足以与日月光抗衡,而矽品则可以保持独立经营。

  但由于矽品股权极为分散,矽品董事会的一系列建议、举措并未收效。仅仅一月之后,包括寿险公司、外资股东与美国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投向收购方,日月光公开收购一举突破邀约上限的25%,达到36.83%的高比例。9月22日,日月光宣布完成收购矽品25%股权,总收购价352亿新台币(约70亿人民币)。而其后,外资股东在与富士康的策略联盟的董事讨论会上投下了关键的反对票,矽品与富士康联盟破产。

  当然,矽品对这一结果并不甘心。10月15日,矽品在高雄法院起诉日月光,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驱逐后者。其间,矽品与日月光多次通过股市公告隔空喊话,言辞激烈。

  与此同时,矽品员工成立600余人的自救会,公开游行抗议日月光入局,并提出过矽品员工的“八项要求”,但日月光始终未予以回应。甚至还有矽品股东公开指责日月光的污染行为以及日月光董事长的私人品行。双方矛盾之深可见一斑。

  日月光入主矽品已成定局、矽品无计可施之际,恰逢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赴台,6亿美元入股台湾力成科技,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此前,紫光集团旗下同方国芯刚刚公布800亿人民币定增方案,赵伟国还宣布了未来5年成立3000亿集成电路基金。

  而且,赵伟国赴台时机恰逢“习马会”前夕,赵伟国在台湾掀起了一波“两岸半导体合作”的舆论风向。

  12月11日,紫光宣布以每股55新台币认购矽品约10.33亿股,该认购价溢价22%,总入股金额568亿新台币(约111亿元)。如果该认购完成,紫光将以24.9%股份成为矽品最大股东,而日月光股份则被稀释为19%,成为第二大股东。

  合作VS封闭

  在入股矽品的同时,紫光还宣布入股另一家台湾封测公司——南茂,占后者25%股份。统计力成科技、矽品、南茂三家封测公司市场份额,紫光在封测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17%,接近日月光的19%。

  紫光不仅打破了日月光吞并矽品的计划,还威胁到了日月光的市场地位。

  12月14日,日月光紧急宣布,以55新台币的对价现金收购矽品100%股份。日月光需要为这一收购支付超过40亿美元现金,是日月光现金流的两倍。

  重金收购封锁紫光之外,日月光还在记者说明会上呼吁“政府应该优先考虑本土收购”。与此同时,台湾媒体舆论一边倒,反对矽品引进紫光,与之前倡导“两岸合作”的声音截然相反。

  事实上,对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而言,双光之战的结果意味着两条路线,这也是该股权之战引发媒体持续热炒的根本原因。

  大陆是目前全球唯一增长的半导体市场,而且,在2014年国家出台《集成电路产业推进刚要》之后,大陆半导体呈崛起之势,包括Intel德州仪器高通等半导体巨头开始在大陆加大投资力度。而台湾半导体企业却受政策限制很难在大陆开展投资,在全球半导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引紫光入局,意味着两岸半导体产业可以突破政策限制,而且随着紫光在半导体行业布局深入,必然能够给台湾企业带来联动发展。此前,联发科与紫光的“暧昧”,以及台积电在南京建厂的计划,都反映出台湾支柱企业的这种合作倾向,其中一位企业发言人告诉记者:“如果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必然要在大陆布局,越早出手越有利。”

  另一种路线则是日月光吞并矽品,通过扩大市场、资本、技术优势,来与逐渐成长的大陆企业以及全球半导体巨头在大陆投资的产业相抗衡。

  眼下,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都在政策与产业的博弈中陷入纠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648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3
下一篇 2022-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