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个芯片厂项目暂停 | 老邢点评

国内多个芯片厂项目暂停 | 老邢点评,第1张

中国近些年开始重视半导体投资,试图减少对国外进口芯片的依赖,各地陆续上马了芯片厂项目。不过据台湾电子时报网站4月21日报道,最近多个项目的建设暂时搁置,可能和市场过热有关。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消息,2017年,中国市场将会建成的芯片工厂数量为14家。到2018年,中国半导体行业设备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生产设备投资国。

众所周知的是,半导体和芯片厂是一个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建设一个工厂需要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之前,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制定了鼓励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远期计划,而各地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引进项目,发展芯片制造业。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芯片厂建设出现热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密切相关。

不过最近据行业人士观察,中国的多家12英寸芯片厂建设项目,暂时搁置。在半导体行业,12英寸指的是晶圆的直径,晶圆面积越大,生产芯片的效率也就越高,意味着技术更加先进。

据消息人士称,福建晋华集成电路公司计划在台湾台南市建设芯片厂,而台联电为该公司进行的一些技术开发工作已经暂停。据悉,该公司计划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的芯片厂,主要生产内存芯片,使用台联电的技术。

对于相关报道,台联电表示相关的技术开发工作将按照计划进行,但是目前依然处在设立研发团队的早期阶段。

消息人士称,全球芯片制造巨头格罗方德公司之前计划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建设一座12英寸芯片厂,但是这一项目也没有取得进展。

今年初,格罗方德对外宣布了消息,据称这座芯片厂的总投资将接近100亿美元。

另外更早之前,格罗方德也曾经和重庆市政府合作,准备合资建设一座12英寸芯片厂,但是这一项目也已被搁置,行业内认为该项目已经被重庆市政府取消。

半导体产业主要包括芯片设计公司和芯片制造公司,芯片设计公司采用不设工厂的方式,委托三星电子、台积电这样的制造公司进行代工。目前,华为、苹果、小米等公司生产手机处理器,也是采用了这种模式。

很显然,如果芯片代工制造公司大批涌现,可能超出行业需求,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

电子发烧友网点评:

1.集成电路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做大做强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转型的战略先导。

近些年国内开始重视半导体投资,试图减少对国外进口芯片的依赖,各地热情高涨,陆续上马了芯片厂项目。

中国集成电路必须要发展,但要谨防对半导体的投入过热,因为这会造成资源浪费。过度狂热的资本投入将给产业带来灾难。

任何产业的培育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半导体产业更具高技术、高资本门槛以及高风险等特点。

2.强化投资风险意识。政策助力下,国内许多地方政府与企业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入都有很高的热情,这是好事,但也需要参与者有着清醒理智的规划和思考。

当中国企业携市场、资本入局,必然会搅动国际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此外,国际巨头与中国企业、政府的竞合博弈,也会给中国玩家带来更多的市场风险。

研发28纳米技术所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9亿-12亿美元,12纳米技术研发所需资金约为13亿-15亿美元,而建立一条生产线的资金则更为庞大,需要48亿-50亿美元。由于成本和巨额资本的支出,高昂投资有时会带来无法持续承受的重大损失。

3.向市场化机制过渡。对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由于前期投入大,开发周期又长,的确需要国家政策去支持。但国内企业不能过多地依赖政府扶持。政府扶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更深层次的作用要解决产业向市场化机制过渡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让半导体产业加速向市场化机制过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685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5
下一篇 2022-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