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看月亮的时候,其实月亮是不存在的。

当你不看月亮的时候,其实月亮是不存在的。,第1张

“月亮当你不看她的时候,她就不存在。” 这是当年在有关基本粒子的微观世界的一次著名论战,论战的双方是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派,后者为正方,爱因斯坦是反对者。这次论战以爱因斯坦最终认输,承认“月亮当你不看她的时候,她就不存在”而告终。 因为在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已小到了极限,你观测到了她的能量,就不可能同时再观测到她的质量,二者只能占其一。论战的双方以月亮来代表基本粒子,而且这里所说的基本粒子,还基本上是统计学意义上的,与常观世界的钢性物质还是两码事。 我只是觉得“月亮当你不看她的时候,她就不存在。”在生活和艺术中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这些上贴吧的,在网上可以吵个不停,当他不上网时,他就真的不存在,就算他在上网,你也很难确定他的存在。 还有艺术,如果没有受众,也就没有这个艺术家,甚至还有一些月亮是假的或部分假的,是雇q手的,如一些大家萨士比亚、张大千、刘海粟等都有争论。从明代就有证据证明一些大家在雇q手。 量子论这样认为:如果不看它,月亮处在99%概率存在+1%的不存在的混合态,当你看它时,波函数塌缩,显示它的本征态。 量子论已经接近唯心主义,但是你却不能否认它是错误的,况且它也广泛运用在现代科技中。    量子世界蕴含的秘密,足以彻底改变人们的世界观。即便是最富于革命精神的科学大师,曾经以相对论颠覆了绝对时空观的爱因斯坦,也难以忍受转变原有固定观念带来的失重感,完全无法接受这一全新的理念。 量子论展示的世界的随机性,已经让信奉因果律的爱因斯坦抓狂了。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件事,将更为不可思议,让爱因斯坦更加忍无可忍,直到生命的最后都始终难以释怀。 历史上认为世界只是我们心中虚幻影像的人很多,比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慧能,还有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等。但这一观念从未在思想领域占据过主导地位,因为眼前的一切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世界的真实性,从来没有人能够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它的虚幻,但量子论改变了这一局面。 作为20世纪物理学两大发现之一的量子论,比史上任何一种理论都引发了更多的技术革命,核能、计算机技术、新材料、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这些领域的进步都跟量子论密切相关。在量子论的帮助下,我们才有了激光、电子显微镜、半导体,我们能够用上电脑,看上电视,建核电站,这些都和量子论的贡献分不开。 然而直到现在,物理学界对于量子论的内在机制和原理,还处于认识混乱之中。量子论在技术运用方面的巨大成功,是在原理不明的情况下取得的,就像古代的人不知道地球磁场的存在,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发明指南针。 我们不缺少对于量子论原理的解释,问题是解释版本太多了,人们反而不知道该信哪个。有些版本实在是太离谱了,而最具有可能性的那个解释,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却又令人难以置信:它表明,是意识决定了世界的存在。这样的说法实在难以让人接受,但其它的解释又不能让人满意,所以真是很难作出选择。 1997年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一次量子力学研讨会上,有人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相信哥本哈根解释的有13人,多宇宙的8人,隐变量的4人,退相干历史的4人,自发定域理论的1人,还有多达18人说自己不知道该选哪个。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用一个实验来说明。1807年托马斯?杨发表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光的双缝干涉。他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形成一个点光源,然后在这张纸后面再放一张纸,纸上开两道平行的狭缝,后面再放一个投影屏。结果发现,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 很显然这是干涉条纹,干涉是波的特性,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从两条狭缝中穿过的两列波,形成了干涉现象,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会相互增强,所以在屏幕上对应的位置出现了明的条纹;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会相互抵消,所以出现了暗的条纹。 后来人们改用电子代替点光源来做这个实验,结果令人意外,屏幕上竟然同样出现了干涉条纹。这相当挑战人们的神经,因为按照通常的认识,电子是原子的内部结构,它显然是一种粒子,双缝实验难道能够证明电子不是粒子,而是一种波? 还有更夸张的事情,我们知道两列波之间才会出现干涉现象,如果只有一列波,干涉就不可能产生。人们稍微修改了一下实验,试着控制电子的数量,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这样每次就只能在背后的感光屏上激发出一个小亮点。奇怪的是,当人们把电子一个一个通过双缝打在感光屏上时,随着亮点慢慢增多,逐渐地又能看出干涉条纹来了,亮点越来越多,条纹就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些奇怪的现象应如何解释?电子到底是一个粒子,还是一种波?假如它是粒子,为什么在穿过双缝时会象波一样产生干涉现象?假如它是一种波,那么为什么碰到屏幕时,却会打出一个亮点来,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当它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时,为什么还会存在干涉现象?难道它是自己和自己产生干涉的?或者说后面的电子与前面的电子形成了干涉? 怪事还不止这些。在人们一个一个发射电子的过程中,只要关闭掉双缝中的任意一条,后面的那些电子马上就能感应到这种变化,打在屏幕上时不会再出现干涉条纹。甚至在不关闭狭缝的情况下,只要在双缝的后面安装一个探测器,测量电子是从哪条缝出来的,电子就能马上作出反应,干涉条纹立即消失。 电子是如何感应到双缝变成了单缝的呢?为什么有探测器看着它,电子马上就改变了行为方式呢? 因为如何解释以上现象的问题,物理学界闹得不可开交,爱因斯坦和玻尔每次见面都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到了现在,我们手上有一大堆的解释版本,却没有哪一种能够统一大家的意见,每一种版本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影响最大的版本——“哥本哈根解释”,这个解释虽然让人感觉相当离谱,但其它的解释还要更离谱得多。哥本哈根解释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部分,除了前面提过的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恩的概率解释之外,还有玻尔的“互补原理”。前面两种理论已经够夸张的了,它们认为世界是不确定的,充满了偶然性和随机性。但互补原理还要更可怕得多,因为它居然认为世界是由意识决定的。 互补原理是这样说的:电子既是一种粒子,也是一种波,它具有波—粒二重性。但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电子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而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它到底会是粒子还是波,这取决于是否有人观察它,当没人观察它时,它就是波,而一旦有人观察它,它就变成了粒子。 按照它的解释,在前面的实验中,电子最初是一种波,它以某种方式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自身与自身发生干涉。在撞上感光屏的那一瞬间,这时候就相当于有人观测它了,所以它就变成了粒子,按照ψ的概率随机打在屏幕的某个位置上。假如在双缝后面装上探测器,那么同样的道理,被观测的电子马上变成了粒子,粒子不会产生干涉现象,所以干涉条纹消失了。 看到这里,估计许多人还没有意会到其中的恐怖之处,下面我用更通俗的话来说一遍。这种解释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当我们没有看电子的时候,电子就不是实在的东西,它像个幽灵向四周散发开来,以波的形态飘浮在空间中。你一睁开眼睛,所有的幻影就立马消失,电子的波函数在瞬间坍缩,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粒子,随机出现在某个位置上,让你能看到它。 我的妈呀!这多象是《倩女幽魂》中的场景,当你定睛看时,王祖贤扮演的小倩就站在面前,还笑吟吟地看着你。你一转过身去,她却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科学理论吗?它简直就是一个鬼故事! 更糟糕的是,人们用光子、介子等其它的亚原子粒子来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竟是和电子完全一样的结果,甚至用原子来做也是如此。它表明这种属性不是某种粒子特有的,而是量子世界的共有现象。这难道意味着,正如贝克莱主教所说的那样,“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是因为观测者的存在才变得真实的?当时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很好地描述了这一解释:“当我们不观察时,月亮是不存在的”。 此时你是否已经联想起,书中一开头就提到过的慧能的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和尚的心动,难道世界真的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 这太可怕了。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你想,宇宙已经演变了137亿年,而人类出现的历史不过是短短的几百万年,在之前没有观测者的情况下,世界难道就不存在了?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件荒谬的事情。后面这三段是我从本吧一个帖子里看到的。 解释的就是这个。 我们先不去讨论对不对, 因为现在谁都没有资格去证明这的论点对不对(相信大家在学初中化学的时候就有这个印象, 关于原子的存在 各种科学家有各种版本, 基本上没十年推翻一个版本。) 科学发展到最后是神学, 其实科学和神学的区别就在于, 我们对于科学的定义是可以去解释的。 但是神学却是只能去相信, 没办法解释。 牛顿到最后因为自己无法证明“宿命论”而宁愿去相信神学。 这位发现万有引力和创造出微积分的大神也逃不过这个圈。 当科学发展到这个时代的极端, 教科书上也不会给你答案。 自己去猜吧, 你猜的可能就是对的。

张春平

张春平,男,汉族,1949年8月出生,辽宁鞍山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参加工作,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大普学历。现任政协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 历任北京市西城区人事局副局长、区行政学校副校长,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副书记、区纪委书记,政协北京市西城区委员会党组书记、主席。2004年1月任现职。 责任分工:主持区政协全面工作 张春平 学科方向: 光子学、生物医学光子学 职 务: 南开大学光子学中心副主任 荣 誉: 参加的科研项目中,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国家发明三等奖一次。 详细介绍: 1941年出生于河南省,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固体的光学与光谱性质和光子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激光医疗手册”。1991-1994赴美国Syracuse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从事生物光学材料—细菌视紫红质的光学非线性及光子学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光子晶体管效应及其应用研究”、“半导体的巨光学非线性及光谱研究”、“激光光镊效应的研究”、等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863高科技项目:“光学探测系统光学器件加固概念系统论”和“半导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及国家教委重点项目等待。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R膜的非线性吸收与调制滤波特性及其应用”、天津市科学基金项目“光学相干显微镜与层析技术”和“利用BR膜的高性能实时图像处理技术”。讲授的研究生课程有“光子学基础”,“激光原理”。

是这个人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469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