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美国筹划已久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在白宫签署。美国总统拜登讲话称:30多年前,美国的芯片产量占全球的40%,今天,美国几乎只生产了10%的半导体;中国、日本、韩国、欧盟都做出了历史性的数十亿美元投资,以吸引企业到他们的国家生产这些芯片,而上述法案加强了美国本土制造半导体的能力。 据美国白宫网站发布的信息,《芯片与科学法案》包含以下内容:总计耗资527亿美元。其中包括390亿美元的制造业激励措施,20亿美元用于汽车和国防系统使用的传统芯片,132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劳动力发展,5亿美元用于国际信息通信技术安全和半导体供应链活动。另外,还对半导体及相关设备的制造费用提供25%的投资税额抵免。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对美国的这项法案提出反对意见,原因为:1、美国进行专向性产业补贴,不符合WTO的非歧视原则;2、具有典型的泛政Z化色彩,各国企业的经营活动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不过,上述反对意见大概率不会对法案的推行构成任何阻力。 其实,不止美国在芯片代工方面存在产业空心化,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都存在类似问题。美国推行芯片法案后,极有可能带动欧洲国家跟进效仿。供应端的增加,会对老牌芯片代工地区,比如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上海,形成冲击。逻辑上看,这份法案对A股和港股的半导体板块形成一定程度利空(长周期结论,不适用于短周期股价走势)。 该法案并未对美股市场的半导体板块形成提振。隔夜,美国半导体板块累计下跌3.74%,拉姆研究领跌(-7.88%)。知名芯片类个股普跌,英伟达下跌3.97%、英特尔下跌2.43%、高通下跌3.59%、美光科技下跌3.74%。利好消息曝露股价却下跌,这背后存在“利多出尽是利空”的问题。芯片法案在7月末就已经在参众两院获得通过,利多情绪早已提前透支,昨日白宫签署法案的动作只是收尾,市场资金也随之获利了结。 港股市场的半导体板块今日下跌,截至13:45,跌幅2.03%,康特隆以-5.93%幅度领跌。A股市场半导体板块微涨0.7%,N满坤以71.64%幅度领涨。其它知名个股,比如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紫光国微、韦尔股份等涨跌不一。股价走势看,美国的芯片法案并未对港股和A股市场相关板块形成显著单方向影响,两个市场仍在按照自身的逻辑波动。
MIC 产业分析师预期 2023 年半导体市场的成长会大幅趋缓,甚至可能与 2022 年持平。目前半导体产业受到终端市场影响,终端厂商及芯片供应商的库存水位持续升高,供应链已经提前开始库存去化,如果市况没有改善,2022 下半年半导体各产业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不过相较全球半导体成长放缓,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受到稳定的 IC 封测与 IC 制造营收支撑,整体成长将优于全球。
即便 2023 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成长可能大幅趋缓,但是先进封装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全球封测产业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成长。其中,全球前十大半导体专业封测代工(OSAT)厂商中,有 6 家为中国台湾厂商、3 家为中国大陆厂商,反映出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在全球封测产业之地位。而除了 OSAT 厂商外,晶圆制造大厂如台积电(TSMC)、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亦积极布局先进封装技术,加大先进封装资本支出。
半导体发展趋缓
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向上成长,但是预期 2023 年市场成长可能趋缓(图 1)。资策会 MIC 产业分析师杨可歆指出,2021 年半导体产业欣欣向荣,因为各应用领域的芯片需求大幅增加,供应链上游到下游都出现供货紧缺的现象。半导体供不应求的情况,带动出货量与价格成长,市场规模与厂商营收也都向上成长。因此,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成长率是 26.2%,产值达到 5559 亿美元。
2022 年初,半导体产业在高基期的基础上预测全年发展,预估 20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有 10% 以上的成长。但是随着 2022 年第一季度乌克兰问题爆发,以及三月开始中国因为新冠疫情封城,全球的消费性市场受到冲击。加上疫情红利逐渐退去,远程工作设备的需求消失,以及通货膨胀影响消费意愿等问题,连带影响 20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成长幅度。因此,2022 年的半导体市场 YoY 预估从 10% 下修到 8.9%。而年成长预期虽然下调,2022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因 2021 年的需求动能延续,且 2022 上半年各领域的需求有所支撑,仍维持正成长,预期 2022 年全球半导体的产值可达到 6056 亿美元。
针对 2023 年的半导体产业预估并不乐观,因为战争及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负面因素尚未排除,加上消费市场买气不佳,拉货力道疲软。尤其供应链从终端、系统厂到半导体芯片产销、供应等厂商,目前都面临库存水位过高的问题。在市况不明朗及库存水位过高的情况下,预期 2023 年半导体市场的成长会大幅趋缓,甚至可能与 2022 年持平。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华润微(688396)、士兰威(600460)、科技(300373)、华微电子(600360)、信捷能(605111)、苏州固锝(002079)。
本文核心数据:半导体分立器件出货量、市场规模、区域分布。
1.英飞凌推动全球分立器件性能提升。
全球分立半导体器件诞生于上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功率二极管和功率三极管问世,并应用于工业和电力系统。六七十年代,晶闸管等分立器件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了平面功率MOSFET。80年代后期,沟槽功率MOSFET和IGBT逐渐出现,分立器件正式进入电子应用时代。90年代,超结MOSFET逐渐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硅极限”,满足了大功率、高频的应用要求。2008年,英飞凌率先推出屏蔽栅功率MOSFET,分立器件性能进一步提升。
2.分立器件的全球供需明显受疫情影响。
-由于疫情,全球供应疲软。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受到了负面影响。根据Statista的预测数据,2020年全球分立半导体器件出货量将达到4630亿。
随着病毒在全球传播,全球供应链中断,隔离期仍不确定。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全球许多制造工厂都采取了停工控制措施。例如,由于马来西亚、中国和菲律宾的政府订单,安美半导体的大部分制造设施被关闭,影响了其向客户供应产品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