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收音机能听单田芳的评书吗

半导体收音机能听单田芳的评书吗,第1张

能听

人们为什么如此爱听他的评书?有人说:听单田芳的评书,像是在看电影。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评书是口头文学,是诉诸听觉的艺术,为什么能产生视觉的效果?无他,这是细节刻画的结果。

细节,就是细枝末节。作为文艺作品,故事结构是框架,是“骨头”,而细节就是“肉”;光有“骨头”没有“肉”的文艺作品,是无法感人。细节刻画的好,形象就生动逼真,就能够传神,就可以产生画面感;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连接起来,在人的脑海里呈现的不就是“电影”吗?例如,在《千古功臣张学良》这部书中,单先生讲说赵四小姐跟随二姐和二姐夫到蔡公馆去参加沙龙舞会的一段,就非常精彩。单先生通过初中学生、年仅17岁的赵四小姐的眼睛,看到的蔡公馆的豪华,是对环境的细致刻画,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也让听众看到了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形象。

对赵四二姐的刻画,也是通过一些典型的细节动作来讲述的——

“二姐从舞池回到包厢,打开小摩登皮包,拿出小镜子,对着镜子擦擦汗,重新化化妆,喝点饮料,乐声一起,又下去跳舞。”就这么几句,把一个喜欢这种生活场景,又非常投入的少妇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听众的眼前了。

再如,张学良和赵四相识之后,有一次两人在北京一个高尔夫球场意外相遇,当时有张学良的朋友端纳在场,张学良对端纳说:“你要是有事就先去办吧,我陪赵四小姐说会话。”

端纳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把双肩一耸肩,指着一件事就先走了。

“耸肩”,是西方人的典型肢体动作,我们看西方国家的电影,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两个人正在说会,其中一个人忽然将两手一摊,双肩一耸,脸上做出一种表情。这种西方人比较典型的习惯动作,单先生没有忽略,用这个耸肩的细节,使端纳这个洋人活了起来,有了立体感。这就是细节刻画的魅力。

当然,作为评说艺术,单是注重细节的刻画是不够的,它需要综合诸多的艺术手段,来完成评书艺术的完美构建。作为评书表演艺术家,除了舞台上的发科卖相、倒口、埋包袱、抖包袱这些基本的表演功夫外,单先生评书的语言也是非常好的。他的叙述语言,简明扼要,事情交代得清楚;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另外,单先生的评书,故事结构也编排的好,不松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最后一点,是幽默,听单先生的评书,听众会常常发出会心的微笑。比如介绍一个姑娘:“这姑娘人样子长的好,眼光自然就高。”

我想,上述这几个艺术特色,综合起来,就是人们爱听单先生评书的原因吧?

朋友好!小半导体收音机播放tf卡上的音频文件声音很正常,这跟tf卡上的音频品质较好有关联呵!而收听信号则声音很小,有可能是接收到声音的强度较小,可以拉起天线或转换方向,看能否改变音量。也有可能是半导体音量调谐偏低,调高试一下看咋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02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