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合引起光子发射而产生光。LED可以直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的光。
拓展资料:
LED 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信息显示、信号灯、车用灯具、液晶屏背光源、通用照明五大类。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在当今的中国,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科技。那么,什么是科技?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不科学的?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是一回事吗?
关于什么是科学?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从科学的起源看,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代。但严格地说,真正的科学诞生于近代。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三大定律”,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我们这里谈的科学是指这种近代或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观念。在这个“说法”中,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科学的核心是规律;第二,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三个领域的规律,也就是说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第三,科学是关于规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观念几个方面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说,科学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更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
在这个“说法”之外,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社会的认识活动,以及为认识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同时科学又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过程。具体说来:
(1)科学的核心是“规律”。科学就是探索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规律的基本特征是普遍性和本质性,不具普遍性的不是规律。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规律又是最基本、最本质的。越具普遍性的就越具本质性,就越深刻,越重要,越能说明问题。“实事求是”的求是,就是求最本质、最基本的原理。规律一方面表现为普遍性、共同性,同时又体现为本质性、原理性。所以原理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人类在认识物质的时候,我们中国长期停留在金、木、水、火、土的浅层次,但现代科学却一味地去追求最基本的东西,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夸克、弦(超弦理论)……科学就是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弄清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原理,才有现代的化工技术,弄清了电磁相互感应的原理才有现代的电气技术,弄清电磁场的原理,才有现代的无线电电子技术,弄清了DNA的基本原理,才有现代的遗传工程……,甚至现代社会也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之上的。
当然明确了基本原理或者说原理正确了,实际 *** 作的时候就要注意事物的特殊性了。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原理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这里的“处理事物的特殊性”,指的就是在 *** 作层面上,或说在技术层面上,各具特色。我们应严格区别科学理论的统一性、共同性和 *** 作或技术层面的多样性、特殊性。
(2)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密不可分。
(3)科学与技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两回事。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客观事物,揭示事物的真相和原理,科学是发现,科学发现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的任务是变革现实,是根据科学原理或实践经验发明和开发变革现实的方法、措施和途径,技术发明增强人类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之根,但是,不是所有科学发现都必然导致重大技术出现。不能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
(4)科学始于好奇,源于事实。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基础,同时,科学又是人类(主要是科学家)在事实基础上的思维的创造,思维是科学的关键。同样,科学需要强烈的好奇心,也需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5)未来的科学知识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当现实不再与现有理论相符时,科学突破就会出现,无论现有的科学家抱什么态度。科学突破,一出现就是反传统的。所以,科学的可靠性与科学的保守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发展、创新、突破、革命,是科学的生命。
(6)科学有局限性,技术有负效应。科学需要不断的发展,技术需要不断的净化和完善;技术的负效应主要体现为:技术错用、技术运用不当以及技术报复效应,等等;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 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等。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和途径。
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则是变革世界。科学是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技术是增强人类生存能力,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技术是一种变革世界的能力。古代技术主要来自生产实践,现代技术则更多地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为达到一定的应用目的,所发明和开发出来的方法和手段。技术,包括材料技术、产品技术、设计技术、工艺技术、生产工序技术以及手工技术等等。技术体现为三种形态:物质形态(如工具、设备等);知识形态(如图纸、资料、图书等,也可以说是信息形态);人才形态(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等技术人才)。显然,人才是技术的核心,有了人才,就可以创造出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差别,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也有所不同。科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是科学家的好奇心、兴趣和社会责任感,遵循的机制则是:政府出资支持,科学家自主研究,科学共同体评价认可。而技术发展的动力则是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市场的需求,技术运行的机制是市场机制。
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哪些特征?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巨大变化的世纪。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力量,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说来,现代科学技术有以下重要特征:
(1)速度惊人,难以预料。
150年前,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0世纪80年代,希腊德库希亚迪斯教授说:“在人类6000年的历史中,近30年开发出来的知识、技术、信息的总量,与前5970年的总量相等。”回眸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用200多万年的时间发明了轮子,大约5000年后蒸汽机使轮子转动起来。而在现代,1946年发明的计算机可以装满整间房子,缩小到放在桌上只用35年,从台式计算机一跃发展到放在膝上的笔记本电脑,只用了10年时间,从笔记本电脑再到手持式,仅仅5年时间。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邮政和电话是人类主要的通讯手段,不到10年,传真机、语音传递、电子邮件已广泛使用。当今世界,10年就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1996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当个人计算机(PC机)从386、486到586,再到奔腾P6,如日中天的时候,一种更为简单、更为便宜,被称之为傻瓜机的NC机(网络计算机)进一步发展。在短短的30年内,计算机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IBM一马当先,掀起了20世纪70年代巨型机的浪潮;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微机浪潮,英特尔一直走在前列;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崭新的时代。
(2)综合应用,集成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另一方面在应用上又越来越综合。系统科学不断综合着数学、基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众多分支的新成果,从系统、信息、控制、自组织等新的角度提出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新认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系统科学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美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阿波罗登月飞船和航天飞机的研制成果,都涉及到数千个技术开发项目,其范围囊括了现代技术所有主要领域。他们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多数技术领域的进展领先别国。今天,美国之所以在数字化信息革命中又走在前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较强的技术突破和技术综合能力。就单项技术看,日本、德国在某些方面可能领先于美国,但是综合技术能力,美国却遥遥领先。
(3)渗透社会,融入生活。
在现代,一项新的科学发现,或者一项新的技术发明,一旦产生便很快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社会对科学和技术有着强有力的吸纳能力和转化能力。而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更有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彼此相互作用加快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同时也推进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4)变革社会,创造未来。
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使得人类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经济,正在发生新的革命(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新的转型(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科学技术使得人类经济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理性。
3、在当今,改变人类社会的关键技术有哪些领域?
高技术一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一般是指具有源于一定的科学原理、知识密集程度高、实现难度大、设备和条件要求严、影响力强等特点的技术。它包括下面六大领域:
(1)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技术的基础。同时新材料又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一般地,材料大体上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和超导材料、生物医学材料、核材料。按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智能材料、设计材料,等等。新材料加工技术有:近无余量成形加工、快速凝固加工、电子束加工及激光硬化等。新材料,又称高技术先进材料,类型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新金属材料(如先进高温合金、金属化合物及形状记忆合金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玻璃光导纤维、人工金刚石薄膜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如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效气体分离膜、导电高分子材料等);先进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等)。
(2)现代制造及其工程技术
人类的制造技术,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手工制造,人主要用自己的体力来制造零部件和机器;第二阶段为机械化阶段,人 *** 作机器来生产机器;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人在现场监控机器 *** 作机器来生产机器。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又开始进入第四阶段——集成制造,首先,在生产线自动化基础上出现柔性化,即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同时生产多种型号的产品,进而又出现信息化,生产者在家里通过信息网络,在多媒体面前利用信息监控机器 *** 作机器生产机器,实现车间无人化。集成制造又称柔性计算机集成制造,它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产品、工艺和制造管理信息集中于一个交互式网络中,极大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事务处理”的环节。这里的集成,正如把晶体管、电阻、电容集中在一个硅片而成的集成电路,把半导体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一样。集成制造需要的高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电子装备、加工控制设备,仿真工具、成组技术、工厂调度工具等等。现代制造技术中,智能加工设备(如机器人、传感器、控制技术)、微米及毫微米制造、系统管理技术等等都在迅速地发展。
(3)电子和信息技术
这是当代高技术的核心,它正在导致一场再一次改变人类的数字化信息革命。
所谓数字化信息革命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场综合性技术革命。目前,信息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实物媒体,如书、报、刊等;另一类是模拟式的电磁媒体,用电磁波模拟声音或图像,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这两类信息的共同特点:一是信息量太小;二是难以交换。一本书,从一个城市寄到另一个城市要几天的时间,这种信息,交换起来十分困难。当今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不同语言的国家,信息的交换就更加困难。
数字化信息革命的实现,这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无论是书、报、刊,还是声、像、影、视;无论是中文还是外文,都用世界上共同的两个数字——0和l——编码来表达和传输,到了终端——用户手上,又原原本本地还它本来面目。这无异于消除了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语言隔阂,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数字化信息革命是一场综合性高技术革命,它需要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翻译技术、显示技术等等。
(4)以遗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当今的高技术中尤为引人注目。科学家们预计,在21世纪,继电子和信息技术之后,生物技术将引起一场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再一次改变人类。生物技术包括了传统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现代的遗传工程或DNA技术。其中,遗传工程最为引人注目。1997年2月23日,科学家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第一只克隆绵羊。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1997年10月,科学家培育出一个没有头的青蛙胚胎。尽管这个无头的青蛙胚胎存活不到一个星期,但这项技术用于人类,可以培育出人的部分器官,这种器官用于人体移植,就如同原装“配件”一样,没有排他性。科学家预计,到2019年,就可以实现这种人体“自我”配件的更换。克隆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机遇。
目前,生物技术更多地用于医药,利用遗传工程医药来控制心脏病和糖尿病、治疗癌症或缓解中风影响的患者人数已达数千万。而生物技术的更美好的前景是农业方面。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8%,又抗病毒,产量也比一般品种高12%;无病无虫、郁郁葱葱的棉花,不再依靠什么农药,它们天生无病无虫害,因为它们本身已转移进抗病抗虫基因。遗传工程在农业上的普遍应用,将彻底改变农业的面貌。
(5)现代交通运输及航天技术
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包括海上、空中、陆地等各个方面的交通运输技术,人们熟知的轮船、飞机、汽车、火车、火箭、飞船等,都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集中体现,其中最尖端的是航天技术。
现代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或宇航技术。它不同于从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航空技术,而是一门解决人类如何飞出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并在那里航行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在相关高技术支撑下的多学科高度综合性技术。人类为了发展这项技术,前仆后继,经历了漫长艰难的奋斗才逐步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天被科学家们一致公认为是现代航天新纪元的开始。从此以后,人类才算真正踏上了通向宇宙的“金桥”。
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到1990年12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安全返回地面,前苏联和美国已进行载人航天活动139次,共有241名宇航员(其中14名女宇航员)419人次进行了太空飞行;有12名宇航员先后6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4架航天飞机已进行了38次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载人航天任务,有199人次参加了航天飞机的飞行活动;还有多名宇航员从“上升2”号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上滑离出舱,挂上安全带和解脱安全带,以每小时2.88万公里的速度在太空“行走”,成了人体地球卫星;还包括对太阳系的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八大行星进行的探秘航行,只有冥王星因离太阳太远,而且太小,尚未探测;还有一些行星探测器肩负着探测星际空间、寻找宇宙生命的使命,有的已接近飞离太阳系正飞向更遥远、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在茫茫宇宙中去觅知音了……
(6)能源和环境技术
当今世界能源正在步入重大转折时期,进入第三代能源时代。第一代能源时代是煤炭时代。以煤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很长时期,世界都处于这个时代。第二代能源时代是石油时代。当前世界能源正在进入第三时代——氢能时代。由于太阳能、风能的进一步利用至今还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于是核能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科学家预计,到2020年,裂变核能将占电力生产的50%;到2026年,聚变核能将投入商业性电力生产,成为新时代的骄子。
能源与环境关系密切,例如,煤炭造成的酸雨的污染,汽油造成的尾气的污染,已成为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方面。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一门新的学科“环境与生态”开始出现。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环保技术,也成为人类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之一。
4、科学家正在探索哪些科学前治?
现代科学的五大前沿是:
(1)宇宙科学
这是人类向“大”的方向进行的探索,即宇宙观的科学。满天星斗,茫茫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一个谜。无边无际的宇宙是什么样?它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演化的?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知道的事情。
宇宙科学主要就是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和变化,等等。科学家们探索的主要方面有:膨胀学说、宇宙爆炸说以及黑洞理论等等。
现在的哈勃望远镜,可观测到140亿光年的天体。这个距离,光也要走140亿年。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已是140亿年前的模样。现在是什么样子,尚不得而知。靠光,永远也看不到它现在的样子。
1929年科学家哈勃发现,宇宙的各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且扩散的速度与星系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科学家们还发现宇宙间的物质都有 25%左右的氦丰度。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宇宙爆炸和宇宙膨胀的理论。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经历了漫长的由热到冷的演化史,宇宙膨胀成今天这个样子已经花了100亿—200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宇宙的年龄有100亿—200亿年。它还在继续膨胀之中。
那么宇宙爆炸前是什么样子?它无限膨胀下去又会怎样?这些科学的未知领域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2)基本物质科学
这是人类向“小”的方向的探索,即微观的科学。世界是物质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各种不同的粒子是怎样结合起来的?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各种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1932年又证明了原子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1964年,美国盖尔曼新理论发现更基本的粒子——夸克。10年后得到证实,并发现了“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等,1994年发现了最后一个“基本粒子”——“顶夸克”的存在。可是,到1996年2月,科学家又宣布,夸克还具有某种未料的结构。为了解释科学的种种新发现,科学家又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弦论”。弦论假定物质的基本组成不是点状的粒子而是延伸的弦。弦论是一种把科学家早已发现的自然界的四种力——重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作为一种现象的多种表现形式加以描述的理论。
(3)地球科学
即对人类直接生活的空间进行探索。人类产生在地球上,从目前来看,地球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场所。而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很不够,我们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无法控制大气的变化。人类在变革自然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气候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减少等等。人类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对地球和地球系统有深入的了解,为保护地球,也为了保护人类自身。
(4)生命科学
即生物尤其是人类自身的科学。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偏偏在地球上出现生命?在众多的生物中,为什么唯有人具有智慧?智慧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1997年,人类在探索生命的起源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探路者”的火星之旅,带来了火星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温暖而湿润、气候与地球类似的若干发现。伽利略号探测器发现木卫二冰冻的表面下有海洋。这一切为人类探索生命起源创造了条件。
(5)非线性科学
即对我们周围复杂性的事物进行研究的科学。现实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例如,湍动的大气、奔腾的河流、起伏的山脉、大量原子结合起来的固体、生命和大脑的本质等等,我们能不能真正认识这些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呢?对复杂现象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刻划?所谓非线性科学就是一门以探索复杂性为目标的新科学。它将对人的自然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根本的转变。
总之,科学前沿是一个广阔的阵地,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在那里战斗,他们的每一个新发现、新突破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进步。
5、为什么说知识是产品价值的倍增器?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质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例如,从发现摄影原理(1782年)到发明出照相机(1838年),其间用了56年;从发现雷达原理(1925年)到制造出雷达(1935年),其间用了10年;从发现铀核裂变原理(1938年)到制造出原子d(1945年),其间只用了7年;从发现多媒体原理(1987年)到制造出多媒体电脑(1991年),其间只用了4年。不难看出,知识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专家们可以在他的有生之年,看到他发明创造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使物质生产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物质生产速度的加快完全是知识发展的结果,知识是物质产品价值的倍增器。也正因为如此,知识的价值才会愈来愈高,知识才会比黄金更值钱。现在许多人在使用计算机、VCD时用过一张张小小的光盘或软盘,制造这张光盘或软盘(它是用聚碳酸酯制成的)的成本只有3元人民币,但是,如果用它制成一张“办公室97”的光盘或软盘,那么,它就不再仅仅值3元钱了,而是值8000元人民币!同样是一张光盘或软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8000和3的巨大差别)?到底是什么东西使得这张光盘或软盘这么值钱呢?是知识!美国微软公司年轻的总裁比尔·盖茨就是依靠他发明的像“DOS系统”、“视窗95”或“办公室97版”等这样的软件电子产品,到1998年6月,已经拥有51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世界首富。微软公司虽然没有通用汽车公司那样的居世界之首的各种设施和产品库存量(它的资产价值为400亿美元),但它却拥有2000亿美元的资产价值。他的发家致富决不是像一些罪犯通过走私、贩毒获得的,而是依靠知识“劳动致富”的。
可见,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值钱的不是黄金,而是知识。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经济,知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