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流程:
1需求分析在测试前拿到产品需求文档,进行需求分析及需求评审前先对需求文档进行详细的阅读,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注。
具体可从以下进行:
a分析产品功能点
b产品核心竞争力
cKano模型、马斯洛需求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上下文分析法
2制订测试用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测试而言,测试用例就是器,做好了才能把好关
a使用思维导图列举测试大纲,尽量发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先放后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标记重点测试模块,删除冗余及重复测试点。
b可使用边界值法、等价类划分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等设计案例
c根据测试大纲制定测试用例,需包含模块名、测试优先级、 *** 作步骤、期望结果、测试结果、备注
3评审测试用例a测试作为主导,联合开发、项目经理、PM进行测试用例评审
b可先讲解测试大纲,让开发、项目经理、PM心中对测试用例有个大概;后再进行详细测试用例讲解
4执行测试a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b发现问题保留现场,记录测试方法,通知开发解决问题
c覆盖测试用例之外若有时间可进行探索性测试
5提交Bug并推动Bug解决a在Bug管理工具上提交Bug,详细记录测试步骤
b根据Bug严重程度划分Bug等级:致命、严重、一般、提示
c推动开发解决问题,记录问题进展,一般聊天沟通,若问题严重则需通过邮件推动解决
6回归测试a对已修复的Bug进行验证
b对Bug所在模块进行基本功能测试;整体进行冒烟测试,确保不会因为修改Bug而引起其他功能出现问题
7编写并提交测试报告可使用金字塔原理设计测试报告,先总后分,上级统领下级,下级推导出上级,环环相扣
a对Bug进行汇总,筛选出各个等级的Bug存活情况
b制订Bug发现及解决曲线图,一般版本正常应是前期多,后期收敛,存活的是级别较低的Bug
c总结归纳版本情况,评估发布与否
我一直赞同这个观点:“项目经理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个人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经理主要不是靠学,而是靠干,当然学也很重要。靠干,完全不学,可以出项目经理。但靠学不靠干,是绝对出不来项目经理的。光干不学,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你的能力本来可以做一个大项目经理,但现在可能只能做一个中的或者小的项目经理,因为你没有理论指导,有些问题可能处理得不够好。”在实施中型钢铁集团ERP项目的过程中,作为实施团对整个总结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不能作为项目经理的实施准则,或许也存在个人的误解,但是提供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真正理解项目经理的角色
对项目经理角色的理解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技术能力,认为项目经理应该是团队中技术最强的人,项目实施中的任何疑难问题最终归集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说“Yes”或“No”,否则就无以服众。另一种则过分强调项目经理的领导能力,认为项目经理首要任务是给他的组员端咖啡,协调大家之间的关系等。我认为项目经理首先应是有过类似本项目的项目实施经验,对ERP项目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同时对该行业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对该ERP项目能够做出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的组员解决问题,但并不是说项目经理必须是任何技术问题都非常精通,比如对于项目的网络构架,项目经理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员。但无论如何,项目经理都应该熟悉和了解项目中的每一项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掌握项目。其次项目经理应具有协调、组织的能力,能够调节整个项目团队的气氛,在遇到挫折时“升温”,在过分乐观时“降温”;同时应具有同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协调的能力,为自己组员的项目实施做好环境的准备;在遇到关键或疑难问题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
项目经理跟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不同,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不懂技术的人是绝对不能做项目经理的,项目经理应该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二、重视对项目组的管理,奖罚分明。
在ERP项目的实施中,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特别是多方组成的项目团队,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实施的有序进行。规范化而且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因企业、因项目而异。一般而言,应是项目管理原理、企业/行业特点和项目规模/性质、企业开发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做到奖罚及时、分明。在制度建设上一定要避免两种情况:一是无项目管理制度,仅凭个人经验实施项目管理;二是书生制度,照搬教条,纸上谈兵,束之高阁。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三角平衡'',即规格、成本、进度三个方面保持平衡。在大部分项目实施中,往往无法确立和实现项目成本的指标、考核和控制,资金的支配权往往不归项目经理,而由公司决定,这样导致公司与项目经理之间的责任不清,对于某些制度也无法贯彻执行,不能很好地实现项目经理负责制。
为了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项目经理必须充当队员的激励者、教练、活跃气氛者、维和人员和冲突裁决人。
另外,项目经理还必须注重不同岗位的后备人员的开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队员辞职的现象,项目经理能够合理安排人员调动和接替;同时,便于队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竞争,以及合理安排期间性休假。
三、计划、计划、计划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项目的实施需要制定计划。但是在具体 *** 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项目计划的制定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可 *** 作性差,因而实施中无法遵循(如项目计划过于粗略,落实不足),没有做到任务、进度、资源三落实。二是缺乏贯穿项目全程的详细项目计划,甚至采取每周制定下周工作计划的逐周项目计划方式,其实质是“项目失控合法化”。三是项目进度的检查(与进度计划比对)和控制不足,不能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再完美的计划也会时常遭遇不测,但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制定计划了。如果没有计划我们就失去了参照物。项目经理应该能够预测变化并且能够适应变化。经常做一些“如果——那么”的假设,避免安于项目现状,在项目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计划总在变化,计划没有变化快,关键是计划能够跟上变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的项目,项目经理应有效的利用好时间,做到各个项目之间的有效、合理衔接,保持整体计划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项目计划粗细程度,是一个需要小心把握平衡的问题。越细则控制力度越大,但项目管理的成本越高;反之亦然。以国内目前的状况,个人看法,3个月以下的项目应细到人天,至少2~3人天;半年以上的项目,至少应到人周。
四、真正理解“一把手工程”
ERP项目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这是公认的准则。很多项目在实施前期都强调“一把手工程”,并且运用的特别好,比如:由总经理召开会议、成立项目小组等等,但是往往在实施开始之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一把手”的作用,使得一把手工程变成了撒手工程。项目经理应该自始至终地发挥“一把手”的作用,应该定期地(一般为一个月)或在某项小的项目结束时将阶段总结呈递给“一把手”,并且进行简短的交流,听取“一把手”对于项目的看法,在必要时提议“一把手”召开会议。同时,对于项目经理所在公司的“一把手”也要定期进行汇报和交流,以获取支持、理解和资源的调配。
五、不要吝惜在培训上花的时间,进行二次、三次培训都不为过。
培训是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单位(特别是大型国营单位)的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几乎等于零。所以我们在进行培训时,应该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培训,不能期望一次培训就能使单位的人员理解和掌握软件的 *** 作。培训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并且应做好适合用户水平的 *** 作手册,必要时在单位内部网页上做“常见问题问答”的栏目。一定要避免“客户理解太慢、太笨了,我帮他做了吧”等想法和行为的出现。ERP项目是自己单位的项目,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六、进行原型测试,做好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可行的实施方案。
不管是培训还是计划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否则即使你的方法再好,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实施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和调研,充分听取各个层次人员的意见,多方搜集资料,并且进行多角度的原型测试,在项目小组(包括ERP单位方)同意的基础上,才进行实施和培训等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尽量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案改变等情况的发生。
七、合理的降低客户的需求
任何软件都不是万能的,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解决客户地所有问题。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地、明确地告诉用户那些是软件做不到的。一些软件公司和实施人员不愿意和害怕把真象告诉用户,只想把企业原本正确的业务流程转变成本公司软件所规定的业务流程,结果造成双方僵持。特别是一些软件程序上的毛病,更是不愿接受用户的指责。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上跟用户兜圈子,其结果只能是使用户对你造成误解,和对公司的不信任。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总会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但是,企业难于在短时间改变现有的做法,这就需要软件的灵活性和实施的变通。当然,应该尽可能地使企业的行为合符有关的法规和惯例,这是最好的结果。
对待客户需求方面也应该讲求80/20原则,不能一味的降低客户需求,试想一个软件连客户百分之八十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还怎样要求客户放弃自己的需求。我们所讲的合理的降低客户需求,应该是在解决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础上,或解决了企业主要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不预满足或解决。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承诺能够解决客户的所有需求,如果一个软件能够解决客户的所有需求,那我们的实施也就不费力了,也就不需要讲求那么多的实施方法了,企业实施ERP也就不需要咨询了。
上述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描述自己对项目经理的理解,当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施成功,而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项目经理应该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确定适合该项目的方案和实施策略。
项目经理在很多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有不同之处,并且项目经理的责任程度也有不同。
项目经理有不同行业之分,有建筑项目经理、IT项目经理、通信项目经理、生物医药项目经理、制造项目经理等等很多专业的项目经理岗位。
成为项目经理需要哪些条件
一般的条件:具有5-8年以上本行业从业经验、有在项目中的一个专业的特长,同时还能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做其他事情。
比如你是做IT软件行业的程序员,需要精通两种程序语言,代码规范、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能帮助其他成员,如测试、前端等。
或者你是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员,需要具有5年以上施工现场经验、熟悉造价、安全、资料、劳务等知识。对于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有一定的了解。
业务能力方面
1 具备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表达和综合协调能力;
2 有5-8年以上的项目驻场工作经验;
3 能够对项目的工程技术和进度进行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及目标管理;负责对公司所开发项目的工期、质量、施工安全、各方协调、工程成本等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监督;
4做好对外的联络、交往,化解矛盾,平衡关系,维护良好的项目环境。
在《PMBOK指南》第六版中有关项目管理的介绍:
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通过合理运用与整合特定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过程得以实现。项目管理使组织能够有效且高效地开展项目。
有效的项目管理能够帮助个人、群体以及公共和私人组织:
达成业务目标;
满足相关方的期望;
提高可预测性;
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适当的时间交付正确的产品;
解决问题和争议;
及时应对风险;
优化组织资源的使用;
识别、挽救或终止失败项目;
管理制约因素(例如范围、质量、进度、成本、资源);
平衡制约因素对项目的影响(例如范围扩大可能会增加成本或延长进度);
以更好的方式管理变更。
以上也就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生管,采购,资讯,工程,财务什么是ERP?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 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 *** 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 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 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 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 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当90年代初美国的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样一个软件系统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全球的 企业中引起那么大的反响。而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渐渐平息的震动,在这两年中又出现了一个又 一个的高潮。然而反观ERP的发展和当今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出现的这样两个问题: 1 Gartner Group当初的定义已经过于狭窄,和实际商业生活中正在被实际使用的ERP有着较大的 差距; 2 一些非主流的思想为着其自身利益的要求,不断在肆意的歪曲ERP的真实含义。 这两个问题正在不断的扭曲ERP的思想,对于后来者ERP的真面目已经被隐去,那么到底ERP是什么 呢? 我先回顾一下当时Gartner Group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功能标准来对ERP进行界定的,其界定如 下: 1、 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 2、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3、 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4、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按其定义,ERP就是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是在MRPII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基本思想 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 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 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成 本控制、经营风险与投资、决策支持、实验室 / 配方、人力资源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 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从这一应用范围来讲,给人的感觉第一ERP是为制造企业服务的,第二它只是个软件。然而,在 Gartner Group定义ERP这个名词之后,SAP公司创造性地将ERP和BPR两个本来没有被关联在一起的 东西合到了一起,从而创造出了IT+管理的一个世界性奇迹。这个时候Gartner Group的概念在实 际应用中被完全更新了,一个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的ERP诞生了: 1、)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 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 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 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其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至了 各个不同行业的企业; 3、)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 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 4、)从软件系统的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 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的接口。 所以不妨我们来这样给ERP下个定义:所谓ERP,就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 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得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的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 务的精确度,获得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ERP的功能来理解,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的功能: 1 要具有参考的业务模型,并能够基于这个模型,按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客户化工作,具备一系 列的建模手段和方法; 2 实现多核算组织、多工厂、多地点的应用,要能够实现集中和分布的应用模式; 3 必须至少具备财务、采购、销售、生产、和人力资源五个基本的子系统和一个信息分析平台, 要能够具备或者支持专用的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行业特殊管理、商务智能系统,要具备和其他 有关应用的接口,诸如专业化的CRM、SCM、CAD、工业控制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能够实现无缝的 有逻辑的集成; 4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整过程:即物流要实现从购买到制造到销售的正向流动,和反 向的信息追溯;信息流要实现销售预测、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自动生成,和关联更改;资金流 要实现和物流的在线同步核算,和信息流的在线同步计划,能够实现ABC(营运成本)控制。 5 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控制:比如在物流过程中,要具备发票、订单和出入库单的 三单匹配控制;在订单过程中要具备库存、在制、信用度、财务预算等多点控制;要具备多级的 工作流控制等。 6 要具备一定的客户化开发平台或工具,这样的平台和工具至少需要支持客户对输出信息的任意 采集和编排。 7 财务管理应当至少具备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功能,要具备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能力,基本实 现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本身,而非财务系统本身,也就是说财务系统中90%以上的会计凭证是 自动生成的。 8 在生产管理中,至少支持最基本的离散和流程业务模式,即根据BOM及能力进行计划和根据工 单执行,根据工艺及配方进行计划和根据期段排产单进行生产,并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混合使 用,当然还应当具备将MRP和JIT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 9 在采购和销售过程中,要支持多类型多地点的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这里存货管理和仓库管理 是两个不同的方面;要支持订货过程的多维控制,即库存检验、质量要求、信用状况等。 10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核心应当是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而非简单的人事管理。 以上十点应当是构成一个最基本的ERP系统的内容。当然对于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而言,只有以上 的功能还远远不够,还应当具备一个完整的实现方法。 ERP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专业顾问的咨询和服务。但企业必须记住,项目的主人是企业 自己,顾问只是在某一时间为你出谋划策,他不可能保证你的成功,也不会为你服务一辈子,所 以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顾问的知识学到手,那才是至关重要的。 ERP的实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的变化,因此BRP往往和它的实施结合在一起,也只 有这种结合,才能使得企业的ERP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ERP的实施支持,必需包含有 一个广泛的知识库,和有实践经验的顾问。 ERP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必需经历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五个阶段: 1 基础建设 2 引进观念 3 业务重组 4 系统运用 5 持续完善 六个步骤: 1 方案规划 2 项目组织 3 全面培训 4 原型定义 5 数据准备 6 系统切换 这五个阶段和六个步骤互为穿插,不断循环,以保证ERP项目的成功 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任何的投入必须产生回报,否则就是利润的损失。因此对于信息化 的投入,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回报,这是所有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最关心的事,我想 这也是这些年围绕着企业实施ERP的是是非非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ERP项目的投入,是一项特殊的投资。 首先这种投资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投入过程,企业一旦选择信息化之后,可能产生一次性的购买硬 件和软件的费用,但随之而来的相应的维护和服务确是一项常年的投入,特别是由信息化而引发 的对企业整体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的需求,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训投资过程,因此一般评估信 息化的投入,我们采用的是总拥有成本(TCO)这样一种说法,它包括有资源的成本、管理的成 本、技术支持的成本和最终使用的成本。 其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涉及的是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很难有一个绝对化 的指标来说明它所产生的回报,所以给人们造成的感觉是在信息化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从而 使管理者不能明确其要害,要么盲目投入,要么不愿意投入。 第三,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将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 程,由于企业的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旧的管理模式不可以在一夜之中被打破,新的管理模式 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被确立,双方的磨合和逐步的替换,使得人们的管理工作量在某一时期将大 大的增加,其间很多没有预计的成本将不断产生。 由于这种投资的特殊性,很多管理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往往会出现项目的 拖延,甚至半途而废,其结果是产生了更多的投入,去弥补他们认为的失败,造成化了很多钱, 却造就了一个吃钱的系统。那么如何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发生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决定投入 的时候,就明确的知道我们需要产生什么样的信息回报,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项目的评价体系,以 明确的、量化的基准来判断应该做什么样的计划,应该做什么样的投入,应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 结果。 APICS曾经提出过一个A级MRPII的评价标准,但现在看来它的评价体系只是从一个侧面来描述了 MRPII项目的结果,比如“库存量”、“资金周转期”等,应该说这些标准只是企业的一系列事务 处理过程的评价。但随着企业市场化、管理自主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营者需要的评价体系的 根本点,已经从对业务过程的评价,提升到对企业价值的评价的要求,除了对“库存量”、“资 金周转期”的要求外,更要求对“企业投资回报率”、“市场价值”、“股东投资增值率”等的 评价。因此对于一个ERP项目而言,更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手段,来明确的反映它的项目效果,也 就是要了解信息的回报到底有多大。 1996年,美国著名的标准化研究机构Benchmarking Partners提出了一套ERP项目评价体系。在这 套评价体系中,包括项目驱动因素、事务处理指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等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项目驱动因素: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研究,现实的ERP项目主要有三种驱动因素。对于那些市场较成 熟、产品变化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化工、半成品加工业等,驱动他们实施ERP的因素是:关注业 务成本的降低。对于产品急剧变化、市场高速增长的行业,比如高新技术行业、电子行业等,这 些项目关注的是:提高响应市场和技术的能力。对于综合性的集团型企业,他们关注的是:全 面、高速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通过对项目驱动因素的评估,实际上是为整个项目寻找到一个基 点,和一个总体目标。 事务处理指标:对于事务处理的评估,可以分为战略性收益和经济收益,战略性收益是从企业 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收益,比如业务处理的集成性、信息利用度、对客户的响应度和灵活 度、成本和业务活动、以及对新的应用的基础架构等;经济性收益是用价值来评估项目引起的业 务流程变化而产生的效益,它包括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IT成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和供应 管理等。 关键成功因素:根据ERP项目实施的过程,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估,是从项目管理、高层支持、 培训、管理改革、合作伙伴管理和流程重组等方面进行的,在这里又对每个因素进行具体化的衡 量,比如项目管理的衡量就包括有资源、团队、技能和管理,高层支持包含有目标、活动等参与 度指标,培训则包含费用、内容和时间,管理改革包含有交流度、期望度、阻力和可见度等,合 作伙伴管理包含有角色、价格和经验等,流程重组则包含费用和时间。你认为要管理好一个软件项目,项目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他应该如何工作来确保项目的成功?
根据 IT 服务项目的特点,将 IT 服务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项目收尾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既具有按顺序排列、又具有互相交叉的特点。五个阶段的关系见下图。
1项目启动概述
项目启动是 IT 服务项目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为后续阶段所需要的决策提供基准,项目经理通过有效的组织方式开展启动工作,并考虑项目风险,确保以审慎的方式进行项目所要求的时间和工作量投入。
目的
项目启动的目的是使包括客户、第三方供应商、项目团队等在内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清楚项目要达到的目的、为何实施项目,初步确认如何实施项目以及他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职责。项目经理通过管理项目启动阶段,为项目后续阶段奠定基础。
2项目规划概述
项目规划是 IT 服务项目生命周期中紧随项目启动阶段的后续阶段,此阶段项目经理依据项目启动的输出,通过规划项目人员、资源、技术和管理流程开展规划工作,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执行。
目的
项目规划的目的是使包括客户、第三方供应商、项目团队等在内的所有项目干系人,详细明确如何实施项目以及他们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职责。项目经理通过管理项目规划阶段,为项目后续阶段奠定基础。
3项目执行和监控概述
项目执行和项目监控是两个紧密相关的项目阶段,也是 IT 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项目经理通过有效的监控或变更方法开展工作,保证项目以计划设定或变更批准后的方式进行实施。
目的
项目执行和监控的目的是使包括客户、第三方供应商、项目团队等在内的所有项目干系人,在有效的执行跟踪、评估检查和变更控制下,按照服务级别协议和项目计划,持续改进地实施项目。项目经理通过管理项目执行和监控阶段,为项目收尾奠定基础。
4项目收尾概述
项目收尾是 IT 服务项目生命周期标志结束的项目阶段,项目收尾阶段是由项目即将结束或项目由于某些明显原因不再可行而触发的,并且项目收尾的很多工作是并行进行的。
目的
项目收尾的目的是使包括客户、第三方供应商、项目团队等在内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清楚项目为何结束、如何结束以及他们在项目收尾中的职责。IT 服务项目经理通过管理项目收尾阶段,为项目结束进行标识。项目收尾通常包括项目正常收尾和项目终止两种类型。而从不同项目干系人划分,项目收尾可能包括客户项目收尾,第三方供应商项目收尾,IT 服务供应商内部项目收尾等。由于 IT服务项目的可延续性较强,因此在项目收尾阶段后可能会启动同一个 IT 服务项目的续签工作。在做IT服务项目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款流程管理软件,如云雀运维这样的软件,可以对IT服务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对运维事件进行整体把握,提高事件的运转效率。
预算紧张?做个App比想象中复杂的多?
10个项目,7个烂尾?
不懂App开发技术,担心被忽悠?
怎么避免上线时间一拖再拖
App外包有那么可怕么?
商侣软件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逐渐发展的专业开发公司,在这,分享一下在这个问题上面的一些看法或经验:
1 如何找到接包的公司或团队?
建议到国内的外包网站发布一个项目(如智城),流程并不复杂,只需要对这个项目做一些简单的需求或功能描述,一般在两到三天之内会有十几到几十家竞标的团队或公司竞标你的项目(前提是价格适中,项目的实现不复杂),很多团队或公司竞标的时候都会附近一些案例和公司或团队的介绍资料,这时可以从中进行筛选,找到几家适合的再进一次联系了解,对比不同团队或公司的经验,能力,价格等等。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本地的公司或团队,一方面节省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有一些情况下需要面对面交流或了解对方的情况,如到对方公司考察,签合同等都会方便很多
2 APP外包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般外包的项目都需要经常这几个流程:
1)需求沟通:双方沟通项目的需求,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工作量评估:在确认了项目的需求后,外包团队对项目的价钱和进度进行评估,并提供一份详细的报价表及项目进度文档,确认开发进度及时间安排
3)签署NDA与项目合同:双方在项目报价和开发时间上如果达成统一意见,则正式签署项目合同,之后项目将正式启动
4)设计,研发,测试,上线:根据最终确认的设计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产品原型,视觉图的设计,研发,测试,验收,最终发布上线
5)相关文档与源码交付:完成所有的设计和开发,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输出,合作完成。
6)维护升级:一般的APP项目开发完后都需要进行维护,因为随着手机系统的升级,或长时间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有其他一些新出现的问题需要维护
3 找个人,团队还是公司?
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在开发成本方面,个人兼职的话成本最低,一般一天的开发薪酬为300-700不等(一般都是找开发人员接手),但时间上会拖得比较长,进度上相对难掌握,还有就是除了开发外,设计,测试,沟通,服务器,上线,后期维护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经验。团队的经验和综合能力相对个人强很多,开发薪酬一般是500到1000不等(仅代表个人了解到的情况),但做一些比较大的项目经验可能尚缺。公司相对正规很多,各方面的能力和经验都比较好,但成本相对较高,通常是按照1000-2000的薪酬计算(仅代表个人了解到的情况)。
4 关于签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般合同都是接包的公司提供的,里面主要包括项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关于项目报价,项目进度,分几期付款,维护升级还有源码版权方面需要特别留意。正规公司一般会按2-4期进行收款,有4-4-2的,也有5-3-2或5-4-1三期收取的,不同公司的收款方式都不一样。签合同之前,需要沟通好需求,明确功能要点,然后让对方提供详细的报价表,以及进度安排计划,这些如果没有明确好的话,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
5 关于成本预算方面
开发一个app项目,不单单只是开发成本,还需要考虑每个月的服务器费用,维护升级费用,上线APP市场的成本(如iOS上线到appstore需要每年交99美金,上传到Goolgle Play需要交25美金,国内的安卓市场免费)以及运营的成本等等,这些通常并没有算入开发成本当中。
以上是个人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如有其他问题或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帮忙指出来,我会尽量一一解答。
而关于外包公司的“被宰”这事儿呢,如果您找的是私人团队什么的,那就要看您平时扶过多少老奶奶过马路给多少老爷爷让过座了,有真心想做项目的,也有骗钱的呗,有大牛也有小虾。放在大些的公司上这个应该不太可能发生,如果注重价格那就多比价,没有经验的话尽量选择价格在中上游的基本差不了太多。能力啊技术水平啊这种就不多说了,大点规模的公司还是应该很注重自己的品牌的,可以看案例。
与外包公司合作项目的风险主要在于是否能按时按质的完成项目,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外包公司他们想把东西做好,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意外,项目超出了他们自身的能力范围(可能是技术,可能是管理),合作体验差,产品出来品质差,最重导致甲乙双方都不愉快。一般不会是故意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基本不存在”被宰“,因为项目做不顺利乙方自己也是又相当大的损失的,就像七伤拳,”宰人先宰己“。任何行业的项目都有着这种问题
那么怎么针对在app外包中降低项目失败概率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1、流程中重要的是执行过程。一般行业标准都是有首付款的,然后有免费维护期,还有注意要提供源码
2、整体外包多数来说是个好事。但也有不愉快的,比如甲方把app找了我们做,后台找了几个兼职的。这种痛苦啊,你能懂么他们是兼职所以白天根本不能做,只能晚上做,然后各种进度跟不上
所以,不是大项目的话尽量找一个牛的公司让他自己做。免得为两公司的磨合买单。
3、切记:严防转包。要切实看到乙方是否有真正的开发实力。我们有几个客户就是被上一家公司做砸了又找到我们重做的,做砸的原因就是他们私自转包,最近进度失控。转包的失败概率是非常非常非常高的,自己控制都有风险更何况倒一手。
4、需求理解要自上而下自甲而乙的统一。很多项目是初期产品没定义好,后来发现很多功能甲乙双方的理解有偏差,后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多数是由甲方对接人不能领会领导的意图和乙方PM对产品需求把控能力差所致。乙方的PM和项目经理的确在项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开发前一定让乙方把UE做的十分清晰,UE重中之重,开发顺利与否个人认为一半的决定因素在UE。乙方PM有义务为app提一些建议,但是最重要的建议还是来自甲方的高层领导哈,这个没办法领导的意志就是方向。见过一个客户他自己不了解某个功能是什么意思,又不敢问领导最后貌似被开掉了,但是因为他个人这个项目耽误了好久。
5、该到UI了,记得事前跟乙方说好你们有没有特别想要的风格色调,是否和公司的VI什么的保持一致。切忌要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时尚前卫国际感,庄重优雅贵族范儿”身为ppt狗都对这些词语自动屏蔽了更别说设计狗了。说了这些只会提高预期却提不到点子上。提意见的时候最无语的就是“这不好看,换一个”,哪里不好看,想改成什么样的明确说会让UI进度更快(经验表明这个节约的时间可能不止一星期)
6、不知道你们要做的项目有多大,要考虑并发量什么的,还有容灾系统什么的,总之安全性拓展性方面的东西如项目有必要记得合同前沟通,这个也会影响到价格的。架构真心重要
7、iOS的app上线是需要苹果账号的,这个又分个人账号、公司账号、企业账号,如果您想让自己的app以后显示来自自己的公司,那就要去申请个账号了,不然等开发完才想起这个事儿就要耽误上线时间了。我们的客户有的规模很大很注重这个,有的不注重的直接用我公司的账号上传了就。。
8、如果有必要跟乙方吵架,记得可以对项目经理凶,但是不要对技术说的太难听。。。这个很讲究,好处您想想就知道了
9、项目开始前一定要求乙方提供时间进度表,大多数时候时间进度表和实际有偏差,但是进度表可以使双方知道我们的阶段目标在哪里。有进度总比没进度好。
要注意货比三家,提要求,看案例,很容易看出哪家实力强。
好长啊会不会没人看啊。。。。。别的想到了以后再补。最后还是做个植入性广告吧。。。各位如有开发app的需求还请照顾一下,我们公司案例很多,有兴趣的在开头就有提过我们公司,谢大家了。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软件测试的流程是什么、如何做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