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EDC系统。有的来自专业的软件公司,有的是制药公司或合同研究组织(CRO)自己开发的EDC系统。这些系统一般都具有电子数据采集的功能,也就是说满足了EDC系统的基本功能,但在使用的便利性,性能与安全性等方面,各种系统也常参差不齐。每年国际药物信息大会(DIA)上参展的CRO公司30余家,但是国际一致认可,功能完善,被临床试验行业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和CRO公司广泛使用的EDC是以下三大系统: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Clinical (OC)/RDC系统,也是美国FDA目前使用的EDC系统;PhaseForward公司开发的InForm,目前已经被甲骨文公司收购;美国MediData的Rave系统。
其实EDC的核心是临床试验进行时对数据进行任何修改都能在其数据库留下痕迹(何时、谁、修改了什么等信息),就是美国FDA法规 CFR 21 Part 11 规定的内容。而证明自己的软件符合法规必须经过专业的第三方验证公司对软件的开发、安装、使用、各个功能进行逐项的认证(validation)。这需要花大把银子和软件的改建。由于这些国产EDC软件尚没有令人信服的第三方验证的证据,多数跨国制药企业在临床试验中不敢采用他们的产品。 应当注意,有些个别公司设计一个具有数据库功能的网页就声称是EDC了,其实与上述三家开发的真正EDC相去甚远。相信随着他们自身努力和验证的完善,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
国内临床试验常用的EDC有哪些?
目前国内能够为客户开展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使用的EDC软件选择性并不多,下表列出截止到2016年12月国内可用的EDC系统以及提供EDC服务的公司。目前国内主流的EDC软件还是甲骨文OC/RDC,InForm和Medidata的Rave,其他软件公司尚未在中国立足,而国产的EDC软件目前还难以通过大企业的国际稽查。
目前国内大型临床试验和国家级的研究课题,主要使用的还是国际上一致接受的甲骨文OC/RDC。因为国内数个CRO公司购买了他们的永久使用版权,这样她在价格上就有了巨大优势。而InForm的Rave和Medidata因为只提供EDC服务和数据托管,即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不卖软件,使得他们的使用费用极其高昂。基本上每一例患者的使用费在500-700USD之间。而且每一次修改方案、每增加一个新的研究者,每导出一次数据,临床试验每延期几天,都还会产生不菲的额外费用。因此即使是财大气粗的著名外商制药企业,他们在国内开展的临床试验也用不起这些软件即服务(SaaS)类型的EDC。
目前在中国能够有能力提供EDC服务的主要是几家有实力的CRO公司。
有用。《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协资助,《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临床案例成果的发布平台。
数据库为集病例提交、同行评议、编辑规划、存储发布、临床评价和辅助诊疗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临床工作提供辅助诊疗工具,进一步提升医生的临床诊治水平以及对医务工作者提供临床诊疗水平评价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