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标准性、经济性、保密性、可维护性。
(1)有效性:是指信道给定的前提下,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
(2)可靠性:是指信道给定的前提下,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3)适应性:是指环境使用条件。
(4)标准性:是指元件的标准性、互换性。
(5)经济性:是指成本是否低。
(6)保密性:是指是否便于加密。
(7)可维护性:是指使用维修是否方便。
而在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差异
由于模拟通信系统在收发两端比较的是波形是否失真,而数字通信系统并不介意波形是否失真,而是强调传送的码元是否出错,也就是说,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本身存在着差异,因此,对有效性和可靠性两个指标要求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模拟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有效性:用已调波形的传输带宽来衡量。
2、可靠性:用接收端系统输出信噪比衡量。
信噪比定义为输出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
二、数字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有效性: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可以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
2、可靠性: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用差错率来衡量。差错率有误码率和误信率两种表现形式。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和信道容量。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传输线路上传输信息的速度,有数据传输速率和信号传输速率两种表示方法;误码率表示二进制数据位在传输中出错的概率;信道容量指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受信道的带宽限制,信道带宽越宽,一定时间内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就越多。
指标之间的关系:数据速率用于衡量信道传输数据的快慢,是信道的实际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容量用于衡量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而误码率用于衡量信道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扩展资料
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通信网中,可采用的信息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在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数据传输迅速但电路空闲时信道容易被浪费。报文交换在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再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电路利用率高,但不能满足实时通信。
分组交换在整个报文的每一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再转发到下一个结点。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更具灵活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通信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