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到了公交站,尼玛,一眼望去那是成百上千相似的身影,挤不上车。
。
。
要不容易挤上车了,中途还得换乘,晃晃悠悠到达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半天时间过去了,把人累个半死,有种“重走长征路”的赶脚!有人说,公共交通系统这么发达的,不会吧?这么说的人一看就没读过大学!大学城一般都远离市区,且院校扎堆,多集中在6月末、7月初放假,十余所院校放假就意味着几十万学子要前往火车站、客运站、飞机场,再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也不顶用,乘车之痛只可意会;各高校自己的校车有限,即使倒班运行也仅仅是杯水车薪,不顶事儿;而出租车大多喜欢在校园门口守株待兔,漫天要价,学子们对此早已是怨声载道!暑期放假乘车难是所有大学生和上过大学的朋友们的怨念!大二学生的生意经:策划一位大二学生脑洞大开,放假前一个月就联系上大学城所有高校的后勤部门,将校车半个月的行程全部“预定”。
根据不同院校暑期离校时间的不同,打时间差,对十余所高校的共计数百辆校车进行统一调配,制订了一份周密的《“客运集团”发车班次表”》,目的地囊括长途客运站、机场、火车站;始发地为各高校校车搭乘点。
宣传之后该生发动群众,在大学城各高校校园网内发布“夏运”利民公告;在食堂、宿舍楼前公告栏张贴广告,成功完成宣传工作。
因单人票价为20-30元不等,远低于出租车,具有价格上和乘车便利上的双重优势,深深打动了客户人群。
业绩最后,在该生的严密组织策划下,数百辆校车全负荷运转,半个月内顺利完成对数十万学子的转运工作,除去劳务成本和校车租赁费用后,净利润达50余万元,当然这是2005年的事儿了。
该名学生的生意头脑惊为天人,商业嗅觉极为敏锐,成功利用了一切外部资源,短短半个月就挣下了当时的“两套房”,正可谓“脑袋决定口袋”!这也成为了当年学子们心目中的“成功典范”!许多学子为此大受鼓舞,纷纷做起各种校园生意!最后,在校大学生把脑袋用在生意上,值吗?案例极具诱惑力,很多人会认为:在校期间做生意比读书强;许多孩子也会拿案例说事儿,不接受家长的“读书有用论”教育。
那么,到底精于学业强,还是在校做生意强?这笔涨到底该怎么算?依然不值!如果有童鞋痴迷于校园生意,应该这样算一笔账:算账不难,按照概率论的说法,算算期望值:若精于学业,大学生毕业月薪4000,期望值则为E=4000;若忙于生意、创业,就算是个天才半月赚50万、一个月赚100万,但这样的机会可谓是百万里挑一,期望值仅仅为1,最终学业荒废毕业后月薪2000,加起来E=2001,远不如精于学业划算。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把主要经历放在本职工作上才是最划算的“生意”。
事实上,所有成功的生意都得具有相对优势才能成功,至少要能把自己的优势说出个一二三来。
而大多数人过于自信,能说出10条优势来,但经不起推敲,最后发现一条优势也没有。
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经验匮乏,做起生意来就跟散户炒股类似,一赢二平七亏,机会并不大,结果往往是舍本逐末,既耗费了精力,又影响了学业,得不偿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