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z的可能取值是0,1
p(z=0)=p(max(x,y)=0)=p(x=0,y=0)=p(x=0)p(y=0)=1/4
p(z=1)=1-p(z=0)=3/4(这是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来求的,若直接算就是p(z=1)=p(max(x,y)=1)=p(x=0,y=1)+p(x=1,y=0)+p(x=1,y=1))高中学过的分布列长这个样:
然而,如果脑海中只有这个表格,就会很难形成完整的认知。
若想认知全面,需要把更根本的概念也拿过来,于是分布列会长这个样:
从第1行,到第2行,从1个试验,到6个结果,就像树形图一样,显示了随着时间推进,世界运动的不同方向。
好像第2行与第3行重复,然而并没有,因为事件是现实世界可能发生的事情,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就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二者本质不同。用1代表5朝上,用5代表1朝上,理论上来说也是可以的,只是这样不自然,研究不便。
从第2行到第3行,本质上是进行了数学抽象,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数学建模。
第4行也是对应第2行来的,而不是第3行。
两点分布
两点分布是高中所学最基本的分布,“一点分布”已经失去了随机性。
掷硬币只看正面或反面朝上的试验是两点分布,其实这也是理想化了的,因为硬币还有可能竖起来。
不止2个结果的分布也可以看成两点分布,因为结果可以合并,比如:
当然还可以再分开,宛如二叉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