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matlab) 要求源程序

心电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matlab) 要求源程序,第1张

[x,fs,nbits]=wavread('chi1.wav')

fs=16000

M =length (x)

t=0:1/16000:(M-1)/16000

x1=x+cos(3*pi*t)

sound(x1,fs)

X=fft(x1,8192)

N=8192n=0:N-1

q=n*2*pi/N

figure(2)

subplot(2,1,1)plot(x1)title('add noise 信桐逗号波形')

subplot(2,1,2)plot(abs(X))title('局兆卖add noise信号频谱猜塌')axis([0 9000 0 8])

随着移动通讯系统、微波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频谱的日益拥挤,对滤波器的性能指标提出了越来

越高的要求,高选择性、小尺寸、通带内低插入损耗

的射频/微波带通滤波器变得十分重要。通常做法

是在不相邻的谐振腔间引入额外的交叉耦合,在阻

带产生有限传输零点,以此来增加截止频率的陡度,

提高滤波器的优越性。虽然对这种耦合谐振滤波器

的综合和设计已有广泛研究¨

,但是这种交叉耦

合滤波器的调节却是一个非常困难而重要的过程。

特别是带外有限传输零点个数及在复频率面的位

置,它们决定了滤波器的性能,并且直接与耦合网络

的原型相关

J。本文将四腔交叉耦合或三腔交叉

耦合看成一个单元,重点研究了滤波器传输零点与

谐振腔间耦合系数的关系。证明传输零点的位置独

立,可以互不影响地单独进行谐振腔调节,且只与相

应单元有关。

微带带通滤波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

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在交叉

耦合微带滤波器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索基于准椭圆

函数的多耦合带通滤波器的研究过程。利用全波电

磁分析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讨论分

析,对谐振腔间的耦合和微带滤波器的结构进行了

研究,并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1

三腔/四腔交叉耦合模型传输零点

的独立性分析

准椭圆函数的滤波特性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与

传统的Chebyshev函数相比,它的带边陡峭,与椭圆

函数相比更便于实现。准椭圆函数滤波器的特点就

是在通带内与Chebyshev滤波器特性相同;在带外

产生传输零点,使得阻带下降快,带边更加陡峭。通

常使用交叉耦合谐振滤波器来实现这一特性。

I

图1是一个具有交叉耦合的耦合谐振滤波器的

等效电路模型。

2

4

6

图2

三腔交叉级联网络

一廿

M

2

图1

具有n个耦合谐振腔的等效电路

一般把原型看成一个半集总二端口网络,设源

较常见且应用广泛的两种结构【4],见图2和图3。

阻抗和负载阻抗相等。由于耦合矩阵形式与网络拓

首姿信先研究具有Ⅳ个四腔单元的交叉耦合滤波

扑原型直接相关,而目前还没有方法得到任意矩阵

器,其中共包括n(n=4N)个谐振腔。设计时令耦

形式之间的转换,因此确定网络拓扑结构非常重要。

合系数Mn

=M

,该电路的电压一电流方程

三腔交叉和四腔交叉耦合结构是交叉耦合原型中比

为:

记为

电压比:

R

+

W

Ml2

0

M

l4

0

0

0

iM12

iW

iM23

0

0

0

0

iM23

iW

iMl2

0

0

』Ifl4

0

iMl2

iW

⋯瞎谈

0

O

O

O

O

j

iM

一3.

一2

0

iM

一3.

iW

iM

0

0

0

0

0

M

一2

1

iW

iM

一1.

0

0

0

0

0

iM

一1.迹神轮

R

+

iW

传输函数:

E

=

ZI

e

R

Det

Zl

的余子式

一=

。1

Det

Z

4R

×

Det

(1)

h

I

:f、2

I

(3)

eI

l,

其中,不失一般性令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R,=R

(2)

R,e

和e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电压,W=(

一l/

),

i。,i

,⋯,i

分别为各个环路电流。

很容易得到(3)式的分子为:

iM

I2

iW

iM23

0

0

0

iM2

£W

0

0

iMl4

0

iM

l2⋯

0

0

0

0

0

0

iM

一3.

一2

0

iW

iMn_2_

0

0

0

iM

n

一2.

一1

iW

0

0

0

0

(4)

b

应用简单的线性代数知识,将矩阵分解为4个子矩

阵,从(4)式得到:

4R2×l

D

tf

A4.4

I

L0(

一5).4

C(

一5).(

一5)J

I

4R

×I

DetA4.4·Det

C(

一5).(

一5)I‘

(5)

其中O

5

表示一个(n一5)行4列的零矩阵,

B

_5】表示一个4行(n一5)列的矩阵,以下同此解

释。将c矩阵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解,得到A

A2,⋯

,A

(k=l,2,⋯,Ⅳ)等矩阵,进一步有:

4R

×I

Det[A]4.4·Det[A1]4.4·

Det[A2]4

一Det[A

]3.3

I‘=

4

·Ⅱ[

(

)·(一

4

)(4

)

(

)(4¨)一

=1

(

)(4

)+

)(4

)M(

)4^)]

(6)

则(6)式的根即为有限零点:

m

(4¨

)4^

4

)(4

)一

4^一3)(4k_2)M<4k

(4

)

_士√。

肘九

4

k

=

1,2,⋯

,Ⅳ

每个矩阵行列式DetAl,DetA2,⋯,DetA

于零的根就是一个四腔结构单元的零点,并且与其

他单元耦合系数及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无关,于是

整个滤波器的零点就是每个四腔单元零点的总和,

因此只需要用子矩阵的耦合系数分别计算每一个单

元的零点就可以得到所有Ⅳ对传输零点,而不需要

考虑单元之间的耦合。可见四腔结构滤波器的这一

优点是由其自身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本文以一个具有两个四腔结构,也即8个谐振

腔的滤波器为例来说明上述证明及结论的正确性,

推广到12、16以及更高阶也能说明问题。

对于八腔耦合滤波器,有两个交叉耦合,见图

3,传输函数的分子为:

4卟et

I

DetA.oetc

l2=

4R

·

-(一

+晚M

)

·

(一

M67一

58+

7M58)

(7)

令(7)式等于零,可得两对有限零点:

W

朋1

=

±√

Ms

因此,该滤波器的传输零点就是两个四腔单元

的零点,且与两单元之间的耦合系数

无关。用

同样的方法研究三腔结构滤波器,发现也有相同的

性质。

例如两个三腔单元级联产生两个传输零点:

=

=

下去,可

以看出传输零点的位置也只与相应单元的耦合系数

相关。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通过以上证明得到结论:

四腔结构或三腔结构中有限零点的位置只

由各单元相应的耦合系数决定;

对于四腔结构,两个单元之间的耦合,比如

。等对零点的位置没有影响;

可以很容易地推出更高阶有限零点的表达

式。

2

举例说明

举文献[5]中三腔结构级联的例子,给定传输

零点∞=±1.5和∞=2,带内回波损耗为24dB,用

七腔耦合滤波器来实现,也就是3个三腔单元级联,

耦合矩阵为:

源阻抗和负载阻抗R1=R

=1.1424。

现在任意改变耦合系数M

=

=0.8645,

Me,=M7

=0.1967,所得5:。响应和原矩阵综合响

应比较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传输零点∞=±1.5

的位置没有改变,因为它们所对应的矩阵耦合系数

没有改变。而另一个传输零点由于系数的变化而变

到∞一4的位置,这充分验证了上文中所证明的耦

合系数的改变只对相应零点产生影响,对其余零点

的位置没有影响,也即零点的位置是独立互不依赖

的。

图4

改变矩阵元素前后响应比较

(实线:原滤波器响应,虚线:改变耦合系数所得响应)

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这个发现也十分有意义,

三腔结构每个有限传输零点或者四腔结构每一对传

输零点的位置可以单独互不影响地进行调节,这使

得滤波器调节更加容易。通过对相应单元谐振腔进

行微调,使滤波器更好地达到指标,满足工作需求。

3

滤波器设计优化与仿真

给定滤波器设计指标:中心频率2460MHz,

FBW

4%

,带内回波损耗20dB,阻带最小衰减

30dB。文中采用四腔发夹式微带线谐振腔来实现。

采用解析或优化的方法都可以综合出耦合矩阵

本文采用文献[6]介绍的解析方法(具体算法参见

文献[6]),得到正交矩阵:

0

0

0

0

]

1

0

0

0

0

l

0.5060

—0.2658

0

0

l

f

0.5429

0.5028

0

0

I

l

0.5028

0.0657

0.5645

0.2967

I

1

0

0.5645

—0.3988

0.8416

I

l

0

0.2967

0.8416

0.0059

r一0.60943

0.60943

—0.358601

0.358601

]

l

l

J

0-468451

0·792838

0-I

275646—0-275646

I

I

一0.389822

0

0.891866

0.229379

l

0.50714

0

0

0,86l864

通过M=T·A-矿.并消去不宜实现的耦合系数,

得到最终所需要的耦合矩阵。

M

0

0.866826

0

0.187813

0.866826

0

0.768122

0

0

0.768122

0

0、866826

0.187813

0

0.866826

0

Rj=

R2

=

1.04559

由耦合矩阵算出的滤波器响应,理论曲线与矩

阵综合曲线见图5。可以看出两组曲线基本重合。

0

·

l0

20

。30

.40

·

5O

60

70

80

-4

.3

.2

.1

0

I

2

3

4

归一化频率

图5

理论响应与矩阵综合曲线比较

得到了正确的耦合系数,就可以使用Micro—

wave

Office二维仿真软件对滤波器的电路结构进行

仿真,电路如图6所示。

其中,用1/4波长传输线表示腔1与腔4之间

的交叉耦合。仿真得到的结果如图7所示,响应基

本满足要求,只有通带内波纹不完全相等。为了更

加逼近理想情况,根据提出的指标进行优化,得到图

8所示的结果,响应曲线非常理想。

接下来使用Ansoft公司的Designer仿真软件对

滤波器的微带线结构进行仿真,这里采用了发夹式

微带线结构,基片的相对介电常数为lO.8,厚度为

1.27ram。结构模型如图9所示

TLlN

lD:TL9

ZD苎zI4Q

EL

9O。

FO

fO

GHz

PRLC

P

RI_C

PRLC

PRLC

ID—RLCl

lD

RLC2

ID

RLC3

ID=RLC4

R=RQQ

R

ROQ

R=RQQ

R=ROQ

L;LO

nH

L

LO

nH

L=LO

nH

LfLO

nH

C

CO

pF

C=CO

pF

C—CO

pF

CfCO

DF

图6

仿真电路结构

图7

优化前的响应曲线

f/GHz

图8

优化后的响应曲线

图9

四腔发夹式微带线滤波器结构

通过谐振腔之间的耦合分析,对结构进行调整

和优化,确定其物理结构,得到滤波器仿真结果与理

论响应的比较如图1O所示,通带的插入损耗不到

2dB,曲线吻合良好。

O

1O

2O

30

蔓.4O

50

60

2

20

2

3O

2

40

2

5O

2

60

2

70

/'/GHz

图l0

滤波器理论响应与仿真结果比较

4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交叉耦合滤波器的原理,对四腔

和三腔结构零点的独立性从理论上进行了证明,得

出传输零点的位置独立,可以互不影响地进行调节

的结论。这也说明了这类滤波器的优越性,可以很

方便地进行调节,为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一个七

阶滤波器耦合矩阵改变的示例,表明结论正确,可以

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和验证调试方法。耦合矩阵的

综合为以后的滤波器设计奠定了基础,直接决定了

所选器件结构的尺寸、谐振腔之间的位置等因素。

文中设计了一个四腔发夹式微带线准椭圆函数滤波

器,并给出了仿真与优化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12556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