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的程序员,可能被公司列入裁员名单,因为年龄过大,所以公司方面会招聘更多年轻人,把这些老员工所替代。
有这么几个原因:
1、程序员在做2、3年之后也就不会有什么新东西了,每天在做的都是一些重复的工作,所以很多人都说程序员是高级蓝领
2、在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很多人会转向系统架构或者项目管理的方向,写代码之类的工作都留给年轻人去做了
3、程序员在做一定时间之后,工资增长水平会减缓。比如说,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程序员的月薪可能在2000元左右,而一个有3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的月薪可能在8000左右,而一个有5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的月薪可能在10000左右。
所以说,单从程序员的职位来说,一个公司不可能为一个高级蓝领开出太高的价格,所以很多程序员都转向系统架构或者项目经理,因为这才是一个既能体现程序内涵,又能赚钱的位子。
扩展资料:
大龄程序员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机构的能力包括:
1、资源
2、流程
3、价值
资源包括时间,技能,金钱,人脉等;流程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模式等;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
这三点放在每一个职场人身上也同样合适。对于技术人来说,你会的编程语言和工具都是资源,框架设计,逻辑思维,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流程,你是热衷做技术还是喜欢做管理,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决定程序员是否具有优势的,是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框架,是快速学习,是自我管理,是创新与创造,是这些应用流程方面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项目的历练。
这正是大龄程序员的优势:他们的阅历、思维、解决问题的框架往往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实践的检验,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快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先人一步在头脑里创造出最终的形象(第一次创造),然后在充分思考后用代码实现出来(第二次创造)。
情景一:
程序员的悲哀,不是情商问题,不是衣着问题,更不是自黑之类的,悲哀是并没有决策权。项目做成什么样,你有决定权吗?那是领导和产品经理的事。注意流程是这样的:领导或经理决定要改需求,然后通知你,然后你等设计给你图,然后你做好。程序员只是一个执行者,别人叫你干啥你就只能干啥,除非产品是傻逼到让你实现不可能的功能。最后项目做坏了,裁员了是谁?程序员。
做程序员越久,越是感到:我们就是新时代的手工艺者。只有少数的人,从手工艺者,变成了发明手工艺制作机器的人,少部分人变成了设计手工艺品的人,少部分人变成了车间主任罢了。
“码农”这个词有着深深地悲哀。
情景二:
没有天赋、缺乏兴趣、不会热爱却仅仅因为高薪资而选择入行的程序员。
对他们来说,编程既乏味又痛苦,不愿意深究技术细节,实现就好,管他代码从哪来的呢?恨不得按行算钱,一手交钱,一手交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年的经验顶十年用,不管混到什么地位,收入几何,其本质竟然真成了众人调侃的“码农”——农民工搬得是砖,你搬得是代码块呗
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其完全无法感知编程之美,难道这还不算最大的悲哀吗?
情景三:
作为创造性的工作者,程序员最悲哀的是,很少有人可以真正欣赏你的作品。
他们能理解程序功能性的部分,但是无法看到它的艺术性,优雅的结构,简洁的逻辑,因为程序是对外不透明的,不要期望同行可以欣赏你程序的美妙。不过没有这种落寞,大概就不会有开元运动了。
欢迎大家都来吐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