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 L=T2/2R。
切线长计算公式:T=1/2*R*(I前-I后)。
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一般城市干路相邻坡段的坡度小于0.5%或外距小于5cm时,可以不设置竖曲线。
在设置竖曲线时,人们习惯于选择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R。《规范》要求,相邻纵坡代数差小时,应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60 km /h 的公路,有条件时宜采用大于或等于视觉所需要的竖曲线半径值。
扩展资料: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
路线设计中的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形式,也可采用圆曲线形式,但为了简化计算,圆曲线方程最终还是可简化为抛物线方程,因此,竖曲线的方程采用抛物线方程是没有异议的。
为保证行车平稳安全、视觉顺畅,全凹或全凸竖曲线其坡差至少应满足:ω >0.6% ,同时,全凹或全凸竖曲线最好不要出现平曲线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竖曲线
桥梁
竖曲线
标高的计算方法:
1)用纬地等路线软件很轻易的就可以知道任何一点的高程;
2)可以用卡西欧4500或4800编一个小程序,一样的可以算竖曲线内的高程;
3)用笔或计算器算,按道
勘书
上的
公式
一步一步的算;
变坡点相邻两直坡线
纵坡
分别为i1和i2,他们的
代数
差称为坡差,用w表示,即w=i2-i1;
曲线长L=Rw(R为竖曲线半径);
切线长T=L/2;
外距E=T^2/(2R)。
直竖曲线高程计算程序清单一、计算依据
中桩计算时依据:变坡点里程桩号和高程,相邻坡段纵坡度,竖曲线半径;计算边桩时还需要中桩至边桩距离和路拱(横坡).
二、计算范围
计算竖曲线上各点高程时,只能在竖曲线范围内计算,竖曲线外则是直线或平曲线.
三、计算竖曲线高程放样数据计算公及说明:
1) 中桩高程计算公式及说明:Y=H+QxI+Q(T-x)^2/2/R
式中:H——变坡点高程(m);
x——变坡点到两侧坡段之纵坡,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T——竖曲线切线长度(m);
R——竖曲线半径(m);
Q——控制竖曲线凸凹,凹取1,凸取-1。
2) 边桩高程计算公式及说明:Z=y+BE
B——半副路宽
E——路拱
3) 直竖结合计算线路高程计算公式及说明:
公式:G=H-CP+ZF(T-AbsC)^2/2/R
G——线路直线、曲线(平、竖、超高)上任意一点中桩的设计高程;
H——变坡点高程;C=B-L,B为变坡点里程桩号;
L——为线路上任意一点(所求点)里程桩号;
P、F、Z——控制前纵坡度I、后纵坡度J的条件;
T——竖曲线切线长度;
R——竖曲线半径。
四、直竖结合曲线高程计算程序清单:
LbI O :H:B:R:I:J:{LNM}
T=R Abs(J-I)/2
C=B-L
F=1
I>J=>F=-1⊿
L≤ 0 =>{HRBIJ}:Goto 0
≠=>L<B-T=>Z=0:P=I
≠=>L<B =>Z=1:P=I
≠=>L<B+T=>Z=1:P=J
≠=>Z=0:P=J⊿⊿⊿
G=H-N-CP+ZF(T- AbsC)^2/2/R◢
V=G+ME◢
Goto 0
程序中:N——路面层至各施工层的厚度(M)
M——中桩至边桩的距离
E——路拱 (横坡)
V——左(右)边桩高程
其他字符含义请参照上面公式中的注释
使用说明
1. 计算范围:前竖曲线终点至后竖曲线起点(直线--本竖曲线—直线),只要在这段范围内路线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超高、竖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中桩设计高程都可以计算;边桩高程除超高段需另行计算外,其他直线、圆曲线、竖曲线都可以计算 。
2. 计算时以变坡点为起点,所需计算要素有该变坡点里程桩号相邻坡段的前纵坡度I、后纵坡度J和变坡点所在竖曲线的半径R。
3. L为计算范围内任意一点里程桩号,计算过程中,只要输入L的里程桩就可以计算所需点的中桩高程。
此程序的三大功能特点:
1. 当L 输入0时,计算自动中止,需要重新输入起点要素(H、B、R、I、J).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检查输入起算要素的正确性,或是进行下一个竖曲线计算时,不需再重新寻找文件名,方便 *** 作.
2. 在计算中桩高程的同时,可以计算与中桩同一横断面的左右边桩高程.
3. 在计算中桩高程的同时,可以计算出路面各结构层的中桩、边桩高程.
特别注意:
对于缓和曲线超高段,此程序只能计算出中桩高程,左右边桩高程需要另行计算(续见缓和曲线超高段中边桩高程放样计算程序).
实践证明,直竖结合曲线程序计算线路设计高程的方法在公路施工中非常适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