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 driving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 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table)作为基础表,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2.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4.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 解析SQL语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绑定变量 ,读数据块等。
还有left outer join,前些日期才解决了一个性能优化的问题,跟这个有关。当内连接的数据表超过3个时,最好创建一个视图,对运行速度的优化非常明显,我就是这样解决的。我当时是四张表连接的,并在视图中添加筛选条件过滤数据,这样使程序取值时垃圾数据的数量减少了20万条之多,大大减少了ABAP内存的占用,程序处理时间也从1个小时减少到了20分钟。你也可以试试。for all entries in 当条件内表数据量很大时,也会使速度变的很慢,不得不用时,最好是多次取值,每次条件内表数量设定为5000条左右,RANGE TABLE也一样。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