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irtualBox下进行Linux *** 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在VirtualBox下进行Linux *** 作系统的安装方法,第1张

对于Linux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我们需要购买一台全新的电脑进行Linux的学习么?答案是非必须的,那么又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虚拟机技术进行Linux系统的虚拟化,从而满足我们学习Linux的要求。

01

打开 *** 作系统中的运行,这里我们利用快捷键进行 *** 作,同时按下“Win徽标+R”,在打开对话框中输入:dxdiag,并单击确定。

02

在d出的对话框中查询系统型号、BIOS、处理器和内存。查看处理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CPU、是否支持虚拟化VT技术。查看内存的目的是看现有的内存是否满足虚拟化需要的内存大小。系统型号和BIOS的型号能够确定你所采用的VT打开方法。

03

接下来我们打开搜狗搜索引擎,并在其中输入:联想80x3 bios vt开启方法,然后单击搜索。

04

这时候,我们能够得到有关于联想电脑(因为指南作者使用的是联想电脑啦O(∩_∩)O,支持国货)的VT开启方法(虚拟化开启方法),单击第一条搜索结果,就能看到虚拟化的设置方法,这里不过多的进行介绍了。

05

虚拟化设置好了以后,我们重新启动电脑。在电脑启动以后,我们打开任务管理器。在任务管理器中,我们选择性能一栏,然后选择CPU,这时候,能够看到右侧显示的虚拟化:已启用。到这里,我们的VT虚拟化技术就彻底打开了。

06

接下来,进入到基于VirtualBox虚拟机进行Linux *** 作系统的安装环节。这一环节可以参考我的“VirtualBox虚拟机的安装与配置”这一经验的共享,有很详细的说明。网址为:https://zhinan.sogou.com/guide/d316513105120.htm

07

在虚拟机管理界面单击“启动”按钮。数秒钟之后,就能看到启动界面。在界面中,Test this media &install CentOS 7 和Troubleshooting分别代表校验光盘完整性后再安装以及启动救援模式两种选项。这里我们选择Install CentOS 7,进行安装。利用键盘上的“↑”、“↓”进行选项的选择,并通过单击键盘上的“Enter”进行确认。

08

单击回车以后,就会出现Linux系统的安装镜像加载,加载所需的时间需要根据电脑的性能决定,通常不会超过1分钟。作为演示的电脑由于使用了最新的 *** 作系统和硬件设备,包括SSD,整个Linux的加载时间小于5秒钟,是不是有点羡慕,呵呵。其实能够满足我们的学习即可。

09

接下来进入到系统语言的选择上,这里我们默认使用English的布局封隔,语言上默认选择英语作为CentOS的首选语言。可以是我们在学习Linux的同时把英语也捎带脚的学习一下。单击页面中的“Continue”选项。

10

在“INSTALLTION SUMMARY”界面,选择“SOFTWARE SELECTION”这一选项。Linux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展定制环境的配置,例如把 Linux 系统用作基础服务器、文件服务器、 Web 服务器或工作站等。首先,这里我们单击“SOFTWARE SELECTION”这一选项,进入到下一步 *** 作。

11

在这里,能够看到满足不同需求的各种配置方案,最觉得是“Minimal Install”这个选项,它意味着只安装了最为基础的Linux内核应用,你所有的应用都需要后期进行人为的 *** 作和配置。由于笔者后期还需要进行Linux的学习和研究,为了方便,这里选择了“Server with GUI”,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服务架构,并且它还包括一个图形化的展示界面。这些功能就足够我们的使用了,如果需要其他的功能,还可以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进行修改和安装。此外,右侧还包括“Add-Ons for Selected Environment”功能,需要根据你使用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当然,这些也可以在 *** 作系统安装完成之后,根据需求另行安装。当我点击了左侧“Server with GUI”选项的时候,你可以清楚的发现右侧的“Add-Ons for Selected Environment”发生了变化。

12

接下来,选择左上角的“Done”回到安装主界面。单击 NETWORK &HOSTNAME 选项后,将 Hostname字段设置为 isunet.cn,然后单击左上角的 Done 按钮

13

返回到安装主界面,单击 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选项来选择安装媒介并设置分区。(作为实验环境的搭建,主要是为了应用,所以这里没有进行手动分区的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会在后期进行单独的讲解)此时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单击左上角的 Done 按钮即可。

14

返回到安装主界面,单击 Begin Installation 按钮后即可看到安装进度,在此处选择 ROOT PASSWORD。这里作为实例,我输入了“adsl321#%”作为密码,然后单击Done,完成对root账户密码的设置工作。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个User账户,方便日常的使用,方法与root账户的设置一致,唯一的不同就是需要对User账户设置用户名“generalist”,然后填写密码“ge4812^*1”,然后单击Done,回到安装界面。(注意:这里的用户名,密码都是笔者随意写的,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书写)

15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系统的安装完成。当进度条到头的时候就完成系统的安装工作。

16

进度条到头后,需要单击右下角的Reboot按钮,使虚拟机重启。

17

重启系统后,将看到系统的初始化界面,单击 LICENSE INFORMATION 选项,系统重启后,选中 I accept the license agreement 复选框,然后单击左上角的 Done 按钮。

18

返回到初始化界面后单击 FINISH CONFIGURATION 选项,即可进入到初次登录界面。

19

在用户登录界面,选择好自己的用户名,并填写密码,选择“Sign In”进行初次登录。

20

进入系统以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系统的桌面,经过短暂的停留以后,出现欢迎界面,同时要求在界面中选择默认的语言,这里选择 English (United States),然后单击 Next。

按钮

21

接下来选择键盘的布局,选择English(US),然后单击Next。

22

接下来,进入到隐私定位的选择上,如果你不希望其他人了解你的位置,就需要进行Location Services的选择,然后单击Next。

23

至此,系统全部安装完毕,系统提示“Ready to Go”,单击“Start using CentOS linux”,系统安装完毕。

特别提示

Linux系统的安装大同小异,但不同的Linux版本还会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学习者在参看本教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掌握的内容,切记不可生搬硬套。

分类: 电脑/网络 >>软件

问题描述:

请解释得详细一点,谢谢!

解析:

不知道是不是

玩一回虚拟系统—Linux中的VMware

发布于2005-06-02 被读624次 【字体:大 中 小】

作者:家用电脑

由于学习的需要,我的机器上一直都是双系统引导(Win98和RHLinux9.0),每次切换系统的时候都免不了要重新启动机器、再从GRUB启动选单中选择要启动的系统,很是麻烦;自从使用VMware虚拟机软件以后我就不再为频繁重启电脑而烦恼了。

从VMware上经过简单的注册以后就可以下载一个30天的评估版本了(试用序列号会寄到你注册时使用的电邮中,所以务必填写正确)。目前该软件有运行于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的两种版本,因为我主要是在Linux下使用,所以下载了RPM格式的安装包,大小约25.1MB,版本号是4.05。安装十分简单:以root登录以后在KDE中双击下载来的安装包,或者在命令行执行rpm -ivh /path/VMware-workstation-4.0.5-6030.i386.rpm即可。如果没有什么错误提示的话说明已经完成安装。在正式运行虚拟机之前还需要先配置一下(否则会提示错误信息),在终端输入VMware-config.pl开始配置(主要是关于许可协议和网络配置),一路yes下去就可以了。

进入KDE以后,右击桌面-运行,输入VMware并回车就可以看到它的运行界面了,非常的简洁。点击New Virtual Machine或者按Ctrl+N进入新建虚拟机的设置向导,里面有两种预设Typical(典型)和Custom(自定义)。选择Custom,点击Next按钮,进入选择客户 *** 作系统类型的画面,从列表中可以看到VMware所支持的系统是比较多的,连最新的Win2003都支持。选择好系统类型以后,继续Next,在这里可以为虚拟机命名,选择虚拟机配置文件的存放位置。继续next,开始设置客户 *** 作系统的内存大小,这里需要权衡一下,过大的话会影响主 *** 作系统的运行速度,过小又会影响客户 *** 作系统的运行速度。接下来的网络类型设置中直接Next过去。因为已经是安装好了多系统,所以在选择磁盘对话框中选择use a physical disk(如果此时选择creat a new virtual disk的话,最后启动客户 *** 作系统的时候会提示插入引导磁盘来进行全新安装)。确认警告信息后选择物理磁盘,我的系统全在第一硬盘上,所以设备选择/dev/hda(第二硬盘是/dev/hdb),并且使用整个磁盘的所有分区。Next以后选择一个位置保存刚才的磁盘配置信息,可以保留默认路径。——那么多Next之后,终于看到了Finish。

在help菜单中把电邮中收到的序列号输进去,点击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启动虚拟机。在VMware的logo之后又能见到GRUB的启动选单,不过已经是在VMware中了!选择启动Win98,熟悉的蓝天白云浮现于眼前。很快就到了桌面,咦,怎么找到了一大堆新硬件?仔细一瞧,真让人哭笑不得:我的Apollo Pro266芯片组变成了Intel 443BX、D-LINK530TX网卡变成了AMD PCNET Family Ether、声卡成了未知的多媒体设备,统统要求安装驱动。不管怎么样,我傻瓜似的按照Win98的提示插入系统光盘,复制完文件以后重启(注意这里可只是虚拟机的Win98重启而实际运行中的RH9.0并没有重启哟),再次进入Win98,网卡已经装好了,声卡却一个都没能装上(我的机器配有双声卡),用声卡的安装光盘安装也无济于事。进入Windows桌面的时候,VMware的任务条已经提示尚未安装VMware tools,点击主菜单中的File-install VMware tools,在客户 *** 作系统Win98中安装该软件,以及VMware SVGA II适配器的驱动,通过安装的软件就可以使虚拟机的时间和主 *** 作系统同步了。

完成这一切之后,终于可以试试虚拟出来的Win98了。浏览网页、上QQ……都没有问题(如图9),甚至连PhotoShop 7.0也很好的运行起来了,看起来真不错,这可是在Linux中运行的Windows啊。VMware的主菜单power还提供了虚拟机的suspend、reset、power on/off等功能。在点击VMware菜单上的全屏显示按钮以后跟真正的Win98就没有任何区别了,谁会知道这是在Linux中通过VMware虚拟出来的呢?唯一一点就是感觉速度稍慢(毕竟是两个系统在同时运行啊)。

当然也不是一点缺点没有。首先就是硬件识别错误,也许本来就是“虚拟机”的缘故吧,除了上面提到的主板芯片组、网卡、声卡、显卡以外,进入Directx还发现我的CPU由1067 MHZ缩水到了933 MHZ,无法使用DirectDraw加速、Direct3D加速、AGP纹理加速等功能。其次,进入虚拟Win98“我的电脑”,发现双硬盘、双光驱变成了单硬盘、单光驱。不过这也不奇怪,在设置虚拟机的过程中就看到了无法同时支持4个IDE设备。再次,在主 *** 作系统(Linux)中向客户 *** 作系统(Win98)分区拷贝文件时,无法在虚拟的Win98中即时刷新看到已经拷贝上的文件。还有,当我关闭虚拟Win98退出Linux重新启动机器进入真正的Win98时,被告知显示设备错误,桌面分辨率被固定在640×480,只能显示16色、刷新率60HZ,打开控制面板则提示非法 *** 作并当机;好在恢复注册表以后桌面显示一切正常,控制面板故障在删除C:\windows\control.ini中的[MMCPL]VMControlPanel.cpl=D:\PROGRAM FILES\VMware\VMCONTROLPANEL.CPL以后消失,显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面创建虚拟机的时候选择creat a new virtual disk进行全新安装的好处了。

总的说来,作为Linux中的虚拟机软件,VMware是非常不错的,虽然目前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已经为跨平台 *** 作提供了一种便利和捷径,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的在不同的系统中穿梭自如。

(我注:正如作者自己所说,选择creat a new virtual disk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因为直接在一个硬盘分区上进行 *** 作,会涉及到对硬盘分区表等重要部件的访问,而虚拟硬盘则比较安全了。使用虚拟硬盘后安装虚拟 *** 作系统其实也不难,按照向导做就可以了,VMware的方法和Virtual PC类似。)

1、使用bunzip2 filename.bz2 命令解压安装文件\x0d\x0a2、解压出来的应该是源码包,安装方法如下:\x0d\x0a \x0d\x0a解压**.bz2源码包\x0d\x0abunzip2 **.bz2\x0d\x0a进入解压出来的目录\x0d\x0acd **\x0d\x0a执行配置命令\x0d\x0a./configure \x0d\x0a执行编译命令\x0d\x0amake\x0d\x0a执行安装命令\x0d\x0amake instal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9320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