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关于AI的一点拙见(从我的作业上复制的)

大二学生关于AI的一点拙见(从我的作业上复制的),第1张

大二学生关于AI的一点拙见(从我的作业上复制的)

        人工智能,字面意思,人工创造的智能的产物,“人工”倒是不难理解,即该产物是由人创造的,重点在于“智能”的界定。课上老师您给我们演示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论是如波士顿动力这样的功能强大的,能代替人类做很多重体力劳动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产品的实体产物),或是如老师现在所研究的,能极大提升医疗效率的医学影像分析(人工智能在视觉领域的应用产物),亦或是大一认知实习时在科大讯飞了解到的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讯飞做出的各种如录音笔之类的产品(语音识别技术商品化的产品),还有高中时看新闻了解到的智能港口、智能光伏发电、智慧城市之类的应用(智能的大型管理系统),以及华为正在完善的“万物互联”(最优分配硬件算力)等,这些种种具体应用,无不体现出一个我们大家都在认为的“智慧”——快、纯粹,且不知疲倦。为什么是快呢?试想一下,有两个小朋友,让他们做同一道数学题,一个小朋友需要花两分钟,另一个小朋友看一眼五秒钟就算出来了,这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快的小朋友更聪明;而为什么又是不知疲倦呢?这就是机器、算法等非生物的东西相对于人的最大的一个优势,不会累,就意味着可以持续的运行或工作,不会像人类一样累了想摸鱼,这与人类相比恰恰是最大的能使自己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价值的方式之一,只要机器没坏,就可以不停地工作,这也是“快”的前提,试想一下,如果我的计算机在跑我的代码的时候是这样的:机器默默地跑着代码,跑第114句的时候发现是个循环,“好烦哦”,计算机这样说,“怎么又是个循环,前面都让我循环了五次了,不干了,摸鱼!”然后便停止运行了两分钟,这时候我肯定不会认为我的电脑是“计算机”,而是“智障”;而为什么又是纯粹呢?这便是相较于人类而言最智能的地方了,计算机在解决问题时不会三心二意,哪怕他知道是个死循环也会循环到死(第二个死是被 *** 作系统终止或者被我终止的意思),但人类就不会这样,人类会对目标进行思考,甚至产生怀疑、质疑,当人类意识到他在干的事情对他没什么意义的时候他就不干了,但计算机不会,这也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的道路布满荆棘且蜿蜒曲折,但计算机不在乎,他只在乎这条路,只要没到尽头,他就会不断走下去”,这也是我认为为什么纯粹是计算机相较于人类最智能的地方,尽管这个特性看起来并不智能。所以回到刚才我列举的例子:机器人不会劳累,可以很快地完成搬运任务;影像分析模型不会劳累,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分析任务;语音识别算法不会劳累,可以很清晰地记录并转化声音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不会劳累,可以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进行资源调配;任务分配算法也不会劳累,可以总是最优地将任务拆分并分配到最适合处理某部分任务的不同设备的硬件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人工智能的快且不知疲倦就是量变的过程,与此同时根据不断地训练与纯粹地对目标任务的执行,最终达到质变的目的。这些便是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理解,因为我目前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比较表面。

        而关于我国的AI发展,我认为是走在全世界前列的,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的工程教育占比巨大,工程师最擅长的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人工智能的现在诸多产品本质上就是将现有成熟技术进行应用后的产物,一项科研成果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能被应用化并且用于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提高生产力,这才是它最伟大的价值,而若某个科研成就,永远只停留在科研层面而不能应用化的话,就如同无果之花,华而不实,失去了对于人类的价值,所以工程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科技应用起来,才能让他们枝繁叶茂,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大力发展工程教育,所以我国AI产品及应用方面绝对是走在国际一线的地位。再者,由于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在科学领域探索的人才也前仆后继,中国人是善于创造奇迹的,我们曾在短短几年里用算盘在环境恶劣的大戈壁打出了个原子d。虽然科研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并且很有可能得不到结果的工作(我曾在华为招聘网页的宣传视频看到华为计算摄影算法研究团队,对于一个非常细微的技术,整整研究了差不多5年,要知道我初中毕业到现在也有5年了,当然最后的成果(华为计算摄影吊打其他厂商)也算是回报了他们这5年的努力),但我相信,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国家在AI领域将始终走在领先地位。

        这张图也是我对于国家AI地位的一个论据,在机房学习空闲时候乱转悠时发现的,拍自软件学院B805机房的广告牌。

        最后是关于AI未来的展望,这一点其实我并不好说,因为没有人能想象到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就像B站某个我不记得的up主说的那样,人们曾经想通过NFC技术将yhk塞进手机里,出门用手机代替yhk刷卡支付,可人们却没想到,智能手机本身就有的摄像头和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打造了一个更简易快捷并且低成本,不需要对现有状态进行太多改变的更好地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也许会蓬勃发展,也许会被其他技术的影响而发生根基的动摇,也许也会被可能会有的更好的技术所代替,但无论如何,每一种结果都是好的,都是人类的进步,哪怕出现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最坏的结果——被替代,也不能否认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与其对于人类的促进作用。但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人工智能技术枝繁叶茂,同时积极且努力地去研究新的,可能的,比人工智能技术更能满足人类需求的东西。以上便是我对AI的未来展望。

        最后,说说我对于这门课的感想,因为我对我自身清楚的定位与能力的认知,我认为我基本不会选择读研,也就是毕业直接工作,这也意味着我可能会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技术的学习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可能我以后并不会从事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因为华为AI工程师的Offer,顶刊论文不是加分项,而是硬性要求(见后面的图)),而是从事传统的软件开发,可能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化,但应该不会去研究。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不会好好学这门课(因为这门课就叫机器学习应用),我会将这门课当做一个开拓眼界的机会,去了解更多的技术。最后感谢史老师看到这里,我写着写着有感而发,就写了这么多了,老师辛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54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6
下一篇 2022-1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