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不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先解释词语。

陵节:超越规矩。陵:超越;节:节序度数。

施:施为、施行。

不陵节而施:不超越限度(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施行教学。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禁止于发生之前,这叫预防(豫);当需要教学时教育,这叫及时;教学不超越等级次序,这叫循序(孙同逊,避让越位);相互观察,取人之长,这叫观摩。这四个方面,就是教育所以兴旺的原因。

释义: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过学习者的自身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

陵,超越,节,限度。

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乱坏而不修”。

扩展资料: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中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它从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上的阐述。

《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其中很多东西,不仅是教育史上的首创,而且经过两千多年教育实践的检验,即使放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范畴中,也仍然闪烁着生命的火花。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参考文献:学记-百度百科

学不躐等和不陵节而施都是循序渐进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1、学不躐等,词语,读音是xuébùlièděng,其意是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

出自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表示学习要循序渐进。《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不陵节而施,读音是bùlíngjiéérshī,陵,超越;节,限度;这句话意思是不超越学习者的接受限度而进行教育。

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1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