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可以自称本王吗?

郡王可以自称本王吗?,第1张

郡王可以自称本王。

郡王,中国古代爵位等级,名称西晋开始出现,唐宋以后,郡王亲王低一等的爵号,多封给宗室,也有臣下得封郡王。

亲王之子承恩泽者皆封郡王,唐制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亦得封郡王如参预唐中宗复辟的敬晖等五人、唐代宗时大将郭子仪等,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晚唐、五代,异姓封郡王者甚多。

郡王和王爷不同

等级不同,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而郡王是亲王低一等的爵号。

受封人等级不同,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补服不同清朝用补服来区别官职的差别,王王的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郡王的补服为前后两团正蟒。

明朝的亲王与郡王区别非常大,明朝的亲王全部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子孙及其嫡传后裔,有实打实的封地和庄田。而且,亲王的后代中永远会有一支承袭亲王爵位。而明朝的郡王则不完全是明太祖的直系子孙及其后裔,明太祖即位以后,曾经封过自己的叔伯、堂兄弟等为郡王。换言之,明朝的郡王除了明太祖的直系后裔,还有旁支。这其中还有一支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靖江藩,这一支是老朱家的嫡长房、是明太祖长兄南昌王朱兴隆(重五)的后裔。因此,靖江藩在明朝享受了高于所有郡王、略低于亲王的特殊待遇,也是唯一拥有实打实封地和庄田的非亲王世系。而且,明朝的爵位只论血缘、阶层固定,郡王永远是郡王,不能晋封亲王。

清朝与明朝则完全不同,理论上清朝只要是宗室(清显祖塔克世的后裔)都有资格受封亲王、郡王。清初受封的亲王、郡王中,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也有兄弟、侄子等等。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雅尔哈齐就曾经被追封为庄亲王和通达郡王。努尔哈赤的侄子、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不仅被封为了郑亲王,之后还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清王朝的铁帽子亲王。因此,血缘并不是清朝亲王与郡王的天然区别!而且,清朝的亲王并不像明朝那么绝对,是可以晋升的。著名的晚清巨贪奕劻是清仁宗嘉庆帝一母同胞的弟弟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最初只获得了辅国将军的爵位,但是因为与慈禧太厚的关系,一步步由辅国将军晋封为了庆亲王,并且还获得了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清朝最后一家铁帽子亲王!同时,清朝的亲王、郡王并没有实封的封地、庄田,只有爵号和相关待遇而已。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入八分者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者有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封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而且,还有没有爵位的,称为闲散宗室,而明朝的宗室都是有爵位的,最低也是奉国中尉。所谓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除了八项礼仪性待遇之外,最大的区别是入八分者可以分得下五旗多少不等的牛录,称为旗份。年羹尧之所以被称为清世宗雍正帝的奴才,就是因为年羹尧家族所在的牛录被划拨给了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作为旗份。

但是,亲王和郡王都属于入八分序列,没有以上说的这个区别。清朝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主要还是政治、经济待遇。亲王的政治地位、礼仪性待遇要高于郡王,俸银禄米也要高于郡王。除此之外,区别并不算太大,清朝的亲王、郡王只是地位的象征,却与实际权力无关,没有什么差使的亲王,其权力还不如有实际差使的贝勒、贝子,甚至镇国公、辅国公!

清朝较明朝而言,有一个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宗室爵位不固定,承袭时要降等、而且可以晋升。亲王去世后,他的一个儿子只能获得郡王爵位,郡王以此类推,而明朝亲王的一个儿子承袭亲王,其他儿子全部封郡王。清朝亲王剩下的儿子也不会被直接授予爵位,必须参加考试,以父亲的爵位和生母的地位确定基准爵位,之后进行考试,按照考试成绩降级,全优才能获得基准爵位,成绩差的很可能什么爵位也没有,沦为闲散宗室,此即所谓考封,郡王同理。与此同时,获得低爵位者如果获得皇帝的青睐或者立有功勋,可以晋级,即便最低级的闲散宗室,理论上也是可以逐步晋级亲王的。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实际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几乎没有。虽然如此,但也还是有像奕劻那样由辅国将军晋级亲王的。

除了以上说到的这些,清朝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铁帽子亲王、郡王。这些铁帽子亲王、郡王爵位承袭时无须降级,亲王的儿子承袭的依然是亲王,郡王同理。但是,理论上铁帽子郡王永远都是郡王,不能晋封亲王。除了清初有极少量世袭罔替郡王晋爵亲王的现象。乾隆年间形成定制之后,铁帽子郡王永远不能晋爵亲王!因此,直到清末,克勤郡王、顺承郡王两家再也没有出现过亲王。不过,铁帽子亲王、郡王的其他儿子就没有这么幸福了,同样要参加考封,没有特权。考试不及格,同样可能沦为闲散宗室。

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引证用法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亲王:皇帝或国王近支亲属中封王者。

2、郡王: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

二、引证用法不同

1、亲王:《清史稿·康良亲王杰书传》:“ 康良亲王 杰书 , 祜塞 第三子。初袭封郡王。 顺治 八年,加号曰 康 。十六年,袭爵,遂改号 康亲王 。”

2、郡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前年有一位郡王奉旨管理神机营,他便对人家说:‘我今天得了这个差使,一定要把神机营整顿起来。’”

三、侧重点不同

1、亲王: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 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

2、郡王: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明代,郡王是亲王无法继承爵位的其他儿子的封号,继承爵位的嫡子封为世子,余子封为郡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7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