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品尝酸甜苦辣,任何一种口感都别有一番滋味,只要没有碌碌无为就不会感觉到遗憾。既然您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要认真活下去,顺其自然以及昂首阔步走到生命的尽头,
快乐,并不是人生的意义,如果有一台机器,里面有各种程序,只要给你的大脑连上,你就可以体验到各种快乐。
问题是,如果真有这样一台机器,你愿意在机器里度过“快乐”的一生吗?
我想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因为这种快乐是一种幻觉,我们并没有经历事情发生的过程。
所以,快乐并不是人生的意义
来都来了,人始终会死,那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又是什么?
与其问终究要死为什么要活着,不如问,既然终究要离开那为什么不好好地活着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每当想放弃时,去医院转一转走一走,看看那些身患重疾还依然与病魔抗衡,不愿意放弃生命的人
他们是离死亡最近的一群人,尚且有强烈活下去的欲望
所以请你更加从容的活着。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不糟蹋不浪费,用尽力气的生活,才不枉此生。加油
《原则》——瑞·达利欧
达利欧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有“投资界的乔布斯”之称。他和乔布斯,都是叛逆而独立的思考者,追求创新和卓越;他们都是冥想者,希望“在宇宙中留下印记”。在《原则》一书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人生经历,以及从失败或成功经验中总结出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希望通过分享这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来帮助他人成就自我实现人生目标。
达利欧在书中写到,“ 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我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由于我遵循的原则,而不是我本人的任何特征 ,所以遵循这些原则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创造大体相同的结果。尽管如此,我不想让你盲从我的(或任何人的)原则”。尽管成功不可复制,但他的这种面对生活困境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在磨难中思考自己独有的原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真正的强者都是非常谦虚的。他写到,“在我开始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当我们面对一个长远的目标,审视当下的自己当下的能力会觉得遥不可及,但是我们此时需要做的是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目标并付诸行动,而非逃避现实。
因此,达里欧写下的第一条原则是——独立思考并决定:
(1)你想要什么;
(2)事实是什么;
(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也曾犯过代价惨痛的错误,也会害怕犯错,但比我们更加谨慎,为此思考了一种能将犯错可能性最小化的决策方式。
1 以可信度加权的方式做决定。
他放下的那些错误让他改变了看待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加的谦虚,从“我知道我是对的”变成了“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他愿意承认自己也会犯错,会好奇为什么其它聪明人的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会与自己不同,最终将自己与不同人的观点进行可信度加权,从而选择最好的观点,从而做出最好的决策。
2 遵照原则做事……
在做任何决定时,他会仔细思考并写下决策标准,并与他人分享原则,并不断完善和充实。
3 以系统化的方式来决策。
达利欧发现方法可以通过算法程序表达出来,同时使用着头脑和计算机两套决策体系。他相信: “理论上……假如有这么一台计算机,能存储世界上所有的事实,同时拥有完美的程序,能以数学方式表达世界所有不同部分之间的所有关系,我们就能完美地预见未来” 。
达利欧非常重视原则,也对他所敬重的人所持有的原则非常好奇,他写道:“人们很少把自己的原则写下来与别人分享,这太令人遗憾了。我很想知道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史蒂夫·乔布斯、温斯顿·丘吉尔、列奥纳多·达·芬奇等人奉行的原则是什么,这样我就能弄明白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实现目标的,并对他们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那些希望我给他们投票的政治家,以及所有那些影响到我的人,我都想知道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他1949年出生,小时候并不突出,和伙伴们并无太大不同,甚至学习成绩较差,直到进入大学主修金融学,发现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后,开始获得优秀的分数。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最豪情万丈、鼓舞人心的年代,普遍的情绪是鼓励人们实现伟大高尚的目标;与此同时,性解放、嬉皮士运动、摇滚乐等排斥权威、寻求独立思考的思潮兴起,那个时代给达利欧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钦佩那些伟大的塑造者。
在这种时代的影响下,他说:“ 我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为赢得奖赏而甘愿冒险——不仅是在市场上,而是在几乎所有方面。同时,与失败比起来,我对乏味和平庸的恐惧要严重得多。 ”
他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不想做一件事时,他会选择抗拒而非顺从,但他明确自己的目标后,会义无反顾地去实现。8岁时,他就通过送报、铲雪、洗碗等方式打零工赚钱。12岁,他在一家有许多华尔街投资者的高尔夫俱乐部当球童。他靠自己攒下的一些钱购买了股票——美国东北航空,后来股价翻了三倍;这是他第一次的成功投资,使他对市场投资产生了一生的兴趣。
1971年,大学毕业的达利欧以优异的成绩被哈佛商学院录取。他在美林证券、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处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之后高薪受雇于两家证券公司。
达利欧天性中近乎莽撞的勇敢在这时到达了顶峰,1974年,达利欧跟部门老板发生争执,结果挥拳打了对方的脸;同一年,据说他在一场年会上请来脱衣舞演员当众表演。被解雇后,达利欧在他的两居室小公寓里成立了自己名为桥水(Bridge Water)的公司。很快,他就遭遇了一次人生的重创。之后许多年里,达利欧在许多场合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件事并狠狠嘲讽当时的自己。
1982年,由于石油价格意外下跌、墨西哥比索贬值、利率上升等原因,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在美国国会听证会,在电视上、报纸上两个公开场合,达利欧都自信地宣称——拉美国家还不起美国银行借出的大量款项,美国经济和股票行情将走向一场大萧条,但事实上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牛市。
在那之后不久,美联储降息引发市场的火爆行情,没有料到其会兜底的达利欧因错误的押注,赔光了之前积累的所有资本,以致桥水发不起工资,不得不让同甘共苦的同事陆续走人,最后只剩下他自己一个“员工”。
“这就是我从业8年之后的情况,毫无成就可言。 尽管我对的时候比错的时候多得多,但我还是一下子回到了原点。
……
我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我是不是应该打起领带在华尔街找一份差事? 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关于市场交易中的冒险,他写到:
你想过怎样的生活?
关于人生追求,对达利欧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它们的重要性相等,而对金钱的价值评价较低——足够满足基本需求就行了。
“身体只是生命的载体,但精神境界会和更大的存在连接并永续。”在与学员见面会上,达利欧说。对于达利欧来说,如果商业、事业等层面的成功,都是可以基于某些原则下、某种择优算法的成功,那么慈善事业和帮助他人,则可以被定义为关于生命境界的、原则的终极运算——在他看来, 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依赖他人与自我学习、被他人依赖与自我奋斗、帮助他人成功与自由体验生活。
想要拥有很多优势,而又不暴露于不可接受的劣势之下,最稳妥的方式是做出一系列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押注,彼此平衡,相互补充。
达利欧写到:“年轻时,我仰慕那些极为成功的人,觉得他们因为非凡而成功。当我认识这样的人后,我发现他们都像我、像所有人一样会犯错误,会为自己的弱点挣扎,我也不再觉得他们特别与众不同、特别伟大。他们并不比其他人更快乐,他们的挣扎与一般人一样多,甚至更多。就算在实现最不可思议的梦想之后,他们依然会体验到更多痛苦,而不是自豪。我显然也是这样。尽管我在几十年前就实现了自己曾经以为最难以企及的梦想,但直到今天我还在苦拼。
我逐渐认识到,成功的满足感并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努力奋斗。想要理解我的意思,可以想象你最大的目标,不管是什么:赚很多钱、赢得奥斯卡奖、经营一家了不起的机构,或者成为运动明星。再想象一下你的目标突然实现了:一开始你会感到快乐,但不会很久,你将很快发现,你需要为另一些东西而奋斗 。看看那些很早就实现了梦想的人,如童星、中**者、很早就达到巅峰的职业运动员。假如他们没有对另一些更大的、更值得追求的东西产生热情的话,他们通常最终不会快乐。 生活总有顺境和逆境,努力拼搏并不只会让你的顺境变得更好,还会让你的逆境变得不那么糟糕 。我至今仍在苦拼,我将这么做下去直到离世,因为就算我想躲避,痛苦也会找上我。”
所以你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曾经是考大学、现在是买房买车?正如曾经最大的谎言“考上大学就轻松了”,然而现实远非如此简单。
在实现目标之后,一开始我的确感到快乐,但持续不久,人生也并未开始大有不同,我很快又重新陷入了不知所措的迷茫和随波逐流的痛苦。我开始反思,在某种程度上,那些目标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而是受周围声音影响的,也就是我没有自己明确的长期目标。
如果按照周围的声音行事,他们给我的下一个目标大概就是买房买车。但我不想这样了,我不希望我的人生目标只是买房买车,只希望它们成为我人生的附属品。
因为,按照经验,我可以想象,也许当我努力奋斗,终于住进自己的房子里,也许我会快乐一个月甚至只有一星期乃至于更短,因为我终究只能躺在一张四平的床上,那时或许会望着天花板问自己:“人活一辈子,就是为了买房买车吗?接下来呢?”我沉思良久,才明白,并没有什么实现了就可以一劳永逸、永远快乐的目标。我对自己说:“别再逃了!去努力实现那些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宏大目标吧!”。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人生观,是人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谚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各人的环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对人生的见解亦各异。譬如说,有人认为人生快乐,有人认为人生痛苦。有人积极进取,有人消极悲观。这些,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是及时行乐,尽情享受呢?还是悲观厌世,追求解脱?我们是努力进取,发奋创造呢?还是凭天由命,得过且过? 再进一步说,生命由何而来,往何而去?生命的价值何在,意义又何在?难道说一个人竟是无缘无故的生到世间,昏昏昧昧的度过一生,然后三寸气绝,一切断灭吗?生命如果当真如此,则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仅只为了享受,或终生充满痛苦,则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关于这些,多少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家,都想找出一个答案,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都没有说出它的究竟来。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进化论者说,人是猿猴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既是低级动物进化而来,也就难怪唯物论者亦高呼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因而导致出人类斗争杀伐的悲剧了。 某些宗教家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人的生命若是上帝创造,人的穷达祸福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祇主宰,则个人的行为意志尚有什么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每个人生下来都会死那或者有什么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每个人生下来都会死那或者有什么意义、《原则》——瑞·达利欧:由人生算法驱动的生活方式、什么是人生观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