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的基本功能有二:校异同;校是非。这是校对的性质决定的。“校对”是个集合概念,包含着“校” (校是非)和“对”(校异同)的双重含义,应当全面地认识和实现校对的功能。 “校异同”的要旨在“异同”,是指将校样跟原稿逐字逐句比照,通过查找两者异同的方法,发现并改正录排错漏。其功能是:保证原稿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 “校是非”的要旨在“是非”,是指通过对原稿内在矛盾的是非判断,发现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错漏。其功能是:弥补编辑工作的疏漏,使书稿趋于完善。 校对的两个基本功能,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不校异同,则不能保证作者的劳动成果准确而完整地转换;而不校是非,则不能发现和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偏废校异同或者偏废校是非,后果是一样的,都会造成谬误流传,损害作者,贻误读者。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有如下4项: 1、三校一读及样书检查。“三校”即三个校次。“一读”即终校改版后的通读检查。由于校对客体差错的复杂性和出错原因的多样性,“校书如扫落叶”,校对活动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投入必要的校对工作量 (即校次)。“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的必须坚持的最低限度的校次;重要书稿和校对难度大的书稿,如经典著作、文件、辞书、古籍、学术著作、教科书及教辅读物等,还应相应增加校次。作者校对、编辑校对不能顶替校次,交给他们校对的校样是“副样”,“正样”仍由校对人员校对,三个校次都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校对人员来完成。计算机校对如果使用得当,可以顶替一个校次。三校改版后打出的校样,不能算作付印清样,还必须进行一次通读检查,通读检查后改版打出的校样,才能算作付印清样。 为了保证校对的质量,凡遇到如下情况之一的校样,校对者有权提出增加 1~2个校次:(1)初校样的差错率超过15/10000的;(2)编辑发排的书稿没有齐、清、定,而在校样上修改的页码超过1/3的;(3)终校样的差错超过3/10000的。增加校次的决定权属于专业校对机构。 样书检查,指图书成批装订前先装订几本样书分由责任编辑、责任校对检查,经检查确 认无误后,方能成批装订出厂。 2 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现代校对的特征之一,是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所谓主体多元化,是指作者、编者和专职校对员共同参与校对,还有社外人员参与校对活动,从而形成校对主体群。作者校对属于自校,编辑校对属于半自校。他们共同的优势是:对书稿内容的把握,对相关知识的熟悉。共同的劣势是:因习惯线性阅读难以感知个体字符的差异 , 因思维定式而往往对差错“熟视无睹”。社外校对人员,技术、经验、心态和责任心一般不如社内专职校对员。因此,校对主体多元化必须与专业化相结合,并且以社内专职校对员为校对主体群的核心。所谓以社内专职校对员为核心,有三层意思:其一,出版社必须建立专业校对机构,对全社校对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全程监控;其二,出版社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校对员(编校人员配备的科学比例为3:1,不应少于5:1),并由专职校对员担任责任校对;其三,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对员或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其他校对员来做三校,把好终校关。 3 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现代校对的特征之二,是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集体交叉校对,是指由不同职级、不同专长的校对者分别负责不同校次的校对, 一般不得采取一人包校的做法。集体交叉校对,可以避免一人包校的知识局限,和反复校读导致对差错“熟视无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同时,集体交叉校对还是一种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有效方式。但是,集体交叉校对也存在不足,主要是校对者对差错的认定不会完全一致,大部头书稿分章集体交叉校对,还会造成版面格式处理的不统一。因此,在集体交叉校对的基础上,还必须实行责任校对制。责任校对是本书校对工作的总责任人和总协调员,参与本书校对全过程,承担终校或通读检查 ( 通读检查也可以由责任编辑承担 ) 以及文字技术整理,协助责任编辑解决校对质疑 , 并最后核对付印清样。责任校对应在书名页上署名,以示对本书的校对质量负责。 4 校对质疑与编辑排疑相结合。校对质疑编辑排疑,是现代校是非的基本形式。校对员的校是非,不同于编辑的文字加工,两者有质的区别。校是非的任务是改错,即通常说的清除硬伤,不做篇章布局调整、思想内容提升和文字润色的工作。对于明显的错字、别字、多字、漏字、错简字、错繁字、互倒、异体字、旧字形、非规范的异形词 , 专名错误,不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数字用法、量和单位名称及符号书写,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版面格式,校对员应当予以改正,但改后须经责任编辑过目认定。发现了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以及事实性、知识性、政治性错误,校对员无权修改,只能用灰色铅笔标注表示质疑,并且提出修改建议,填写“校对质疑表”,连同校样由责任校对送给责任编辑排疑。责任编辑应当认真地对待校对质疑,虚心采纳正确的修改建议。对于认定的修改建议,用色笔圈画表示照此修改;对于不拟采纳的修改建议,则打×表示删去(不要用色笔涂抹,保留校对质疑笔迹,以备需要时查检)。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校对员质疑,校对员质疑经责任编辑认定后,应当给与质疑者适当的奖励,其质疑表应当存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考察校对员业务水平、晋升专业职称的依据。
人机结合校对。黑马校对软件查检常见错别字及成语、专名中的错别字辨识率高,速度快,是校对的得力工具。但是,计算机校对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处理可以形式化的问题,而文字的形式符号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形式系统,自然语言更不可能彻底形式化,所以校对软件查错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正确的做法是人校与机校结合。人机结合校对需要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结合模式。鉴于计算机校对误报率高,错漏多的一校样宜由人工校对,二校再用机校,机校后不改版,由人接着三校。三校的任务是:先对机校报错及改错建议逐一判断,然后通读检查一遍,发现并改正机器漏校。三校后再改版。这种“二三连校”模式,有利于人机优势互补、缩短校对周期。也可以在编辑加工之前,先实行机校,将机校的报错与改错建议作为加工时的参考;三校之后再用机校,清扫残留差错;然后,由人工通读检查。这种“清源净后”的人机结合模式,也可收到人机优势互补之效果。 42 过红与核红。二校样应一式三份,一份 (通称正样)由校对人员校对,另两份(通称副样)分送作者和责任编辑校对。“过红”即将作者和编辑在“副样”上所作修改的字符,誊录到校对员校过的正样上。如果正样改动少而副样改动多,也可将正样誊录到副样上。誊录时,要注意副样上的修改是否合理,若有疑义则应提请责任编辑解决。如果副样上增删较大,导致版面变动,则要精心调整版面,有的还要增加校次。过红由责任校对或责任编辑负责。 核红即核对上校次纠错的字符是否改正,有无错改。核红的技术要领是:第一步,核对上校次改动的字符,至少反复核对两次;第二步,如果发现应改而未改的字符,除了重新改正外,还要搜检上下左右相邻字符有无错改,以避免邻行、邻位错改;第三步,比对红样 ( 上校次校改样 ) 与校样 ( 改后打印样 ) 四周字符有无胀缩,如有胀缩,就要对相关行及其上下行逐字细查,找出胀缩原因,改正可能存在的错误。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均应先核红后校对。 43 文字技术整理简称“整理”,是现代校对的必要程序。其作用有三: (1)弥补版式设计的疏漏;(2)改正排版造成的技术性错误;(3)防范多人交叉校对产生的文字处理和版面格式的不统一。 44 文字技术整理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性工作。整理的内容有如下 10项:(1)核对封面和书名页,使书名、著译者或主编者姓名、出版单位名称、出版日期等完全一致;(2)根据正文标题核对目录上的标题和书眉上的篇名、章名,检查文字是否一致,页码是否相同;(3)检查正文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占行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级标题字体、字号、占行和位置是否一致,书眉双页、单页上的标题是否符合规范;(4)检查插图的形象与文字说明是否相符;(5)检查图表、公式与正文是否衔接,图表、公式的编序形式是否正确,序码(应连续)有无缺失或重复;(6)检查表格和公式的格式是否规范,表格转页、跨页和公式转行是否符合规范,公式的变形是否正确;(7)检查正文注码与注文注码是否相符,参见、互见页码是否准确;(8)检查前言(序)、后记(跋)、内容提要等指示性文字,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9)如系全集、文集、套书,要检查是否成龙配套,版式、体例是否一致;(10)解决相互关联的其他问题。整理工作必须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个校次校后均应做整理工作,终校后应由责任校对进行全面整理。
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雠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 31 对校法。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 对校的客体有两个——原稿和校样 , 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都属于对校法。发现了校样上与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 32 本校法。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 本校的客体只有一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在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在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3 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他书”指其他的书。“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在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 34 理校法。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在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 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原稿和校样上存在着各种差错,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0种类型: 61 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错简、错繁、互倒、异体字、旧字形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像字但不是字叫做错字;是字但用在此处不当的字叫做别字。通常说的错别字,主要是指别字。 文字差错还有一种类型,即外文字母使用错误和汉语拼音错误。常见的错误有:各文种字母混用;大小写、正斜体不符合规范;汉语拼音违反《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及声调标注错误。 62 词语差错。常见的词语差错有: (1)错用词语;(2)褒贬不分;(3)异形词选用不符合规范;(4)生造词;(5)错用成语。 63 语法错误。包括词法错误和句法错误。 常见的词法错误有: (1)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不当;(2)数量表达混乱;(3)指代不明;(4)副词、介词、连词使用不当。 常见的句法错误有: (1)搭配不当;(2)成分多余或残缺;(3)语序不当;(4)句式杂糅;(5)歧义;(6)不合事理。 64 数字使用差错。《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T 15835—1995)是判断数字 使 用正误的国家标准,但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的要求: (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文学作品和重排古籍;(2)使用阿拉伯数字,要求“得体”和“局部统一”;(3)科技图书必须严格遵循《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标准。 65 标点符号使用差错。 《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1995)是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有两大类:点号(7个)和标点(9个)。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主要是点号错用:(1)该句断的不用句号;(2)句子内部该停顿的地方没用逗号,不该停顿的地方误用逗号;(3)非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顿号造成结构层次混淆;(4)滥用分号,如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分号,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之间误用分号,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误用分号;(5)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误用问号;(6)有惊叹词但并非惊叹句误用叹号;(7)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外,非整句引文误将句号置于引号内。(8)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误用阿拉伯数字或两个汉字数字之间误用顿号。 66 量和单位使用差错。除古籍和文学读物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图书,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常见的量和单位使用错误有:(1)量名称不规范;(2)量符号不规范;(3)单位名称书写错误;(4)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5)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6)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7)组合单位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合构成的错误;(8)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9)图表中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10)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 67 版面格式错误。常见的版面格式错误有: (1)规格体例不统一;(2)相关项目不一致;(3)文图、文表不衔接,不配套;(4)各种附件与正文排版格式不规范。 68 事实性错误。常见的错误有:事实有误;年代有误;数据有误。 69 知识性错误。要注意防范一般知识性错误,更要特别注意防范伪科学和反科学。 610 政治性错误。要注意防范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错误以及导向性、政策性错误。
校对管理
71 校对人才培养。校对是出版行业里的特殊专业,需要具备特殊素质的特殊人才。现代校对人才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3)熟练地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且善于综合运用;(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集中,自觉地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应当提高专职校对员从业准入学历,从事校对职业的学历为大学本科。对校对人员应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对校对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轮训的制度。校对专业技术职务,应纳入编辑系列,注重培养副编审、编审级的高级校对人才。 72 人本化管理。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满足校对人员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营造人与人之间沟通、和谐、合作的氛围,使管理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凝合剂,一种驱动力。校对工作适合量化管理,不但工作任务可以量化,工作质量也可以量化。但是,在实施量化管理时,要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在校对功能向“校是非”为主转移的当代,单纯的量化奖惩的作用是有限的。校是非是一种心理过程,不仅是个人文化和技能功底的展现,还是个人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展现。校对管理要培养人的职业志趣,激发人的成就感,为人的自我发展、为高级校对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 73 量化管理。包括校对任务量化和校对质量量化两个方面。 校对任务量化管理,通称定额管理,即给校对人员规定校对工作量定额。校对工作量定额以字数为单位,日定额即每人一个工作日应当完成的校对字数,月定额即每人一个月实际工作日内应当完成的校对字数。当月月定额与实际完成校对字数之差,即当月的超额或缺额。超额部分按超额劳动另付报酬。缺额部分应在下月补齐。校对工作是脑体并用的劳动,过度的身心疲劳会影响校对质量,因此,非特殊情况不宜加班加点校对,平时也应对超额劳动进行必要的限制。按照平均先进的原则,一个工作日的校对定额以20 000字为宜,每月按20个工作日计算,月定额以400 000字为宜。这个定额是一般标准,不同类型的书稿,校对定额应当有所差别,这个差别可用系数方法求出,增减幅度以日定额最低15 000字、最高25 000字为宜。核红、过红与文字技术整理的工作量可折算校对字数。二校、三校前的核红,过红与文字技术整理,均按校样总字数的20%折算工作量。机校及其整理工作,按校样总字数的30%折算工作量。样书检查按图书总字数的30%折算工作量。 质量量化管理 , 即将校对质量进行量化,对不同校次规定“灭错率”或“留错率”。灭错率按百分比计算,即以差错总数为分母,以发现并改正的差错为分子,乘以100,得出百分比。留错率即漏改的差错占校对总字数的比率,按万分比计算,以校对总字数为分母,以校后遗留差错为分子,乘以10 000,得出万分比。通常要求:一校灭错率为75%;二校灭错率为一校留错的75%;三校原则上要消灭全部残存差错,最低标准为留错率不超过1/10000,超过此限的为不合格。 在实施校对管理时,既要计算校对完成量 ( 定额 ) ,又要检查校对质量指标。如果质量没有达到规定的量化指标,就应扣减相应校对完成字数作为惩罚;如果校对质量高于规定的量化指标,则应增加相应校对完成字数作为奖励。校对人员发现了原稿的错误,应视错误的性质给予物质奖励。校对字数计算方法,依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 错率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规定。 74 校对档案管理。校对的档案是出版档案的组成部分,一种图书的校对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校对档案及时整理归档。校对档案的内容包括: (1)校对登记表;(2)校对质疑表;(3)样书质量检查记录;(4)重印书质量检查记录;(5)送审图书质量检查记录。 75 外校管理。外校即由社外人员承担部分校对任务。在社内专职校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适当使用社外校对力量,作为社内校对力量的补充,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但是,外校活动在社外循环,如果放任自流,质量是毫无保证的。所以,必须加强外校管理,将社外校对活动置于统一的、有效的监控之下。外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严格考核选用合适人才,建立素质较高、适合本社出书学科门类需要、相对稳定的社外校对队伍;(2)对社外校对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不适合继续做校对工作的要及时淘汰;(3)外校人员一般只能承担一校、二校,只有少数退休的专业校对人员,或经过考核确能胜任者,方可委以三校;(4)由专业校对机构统一组织外校,统一实施外校全程监控;(5)外校管理也应以人为本,尊重外校人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实行计件付酬和质量量 化检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外校按千字为单位计酬,报酬应根据书稿类型及校对难易度而定,一般每千字校对报酬 1~5元。没有达到质量指标者扣减相应计件报酬,校对质量高于规定指标,或排除了重大错误,应当提高报酬标准,或给予物质奖励。
一、压力表校准检定说明
1、校准设备:校准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有正确的标定数据,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校准压力。
2、校准程序:检定前,应检查压力表是否完好,检查校准设备的准确性,并确定被检压力表的精度等级。校准过程中,应按照标准 *** 作流程,按照顺序逐步增加压力,并记录表面读数。
3、校准结果:校准完成后,应对比记录的表面读数,与标准值的差值,以确定压力表的准确度。
4、安全措施:校准过程中,应安装安全保护装置,以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确保 *** 作安全。
二、总结
本文介绍了压力表校准检定的说明,包括校准设备、校准程序、校准结果和安全措施等内容,旨在确保压力表准确性,提高检定效果,保证 *** 作安全。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项或多项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与否的一种活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品质量检验流程图,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成品质量检验流程图成品检验管理办法
1目的
确保产品品质符合顾客的要求,防止不良品流入客户处。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所有产品的最终出厂检验。
3职责
31品质部
制定并不断完善每种产品的出厂检验标准,由专门检验员负责指定线的出厂检验,执行检查工作,判断合格与否。有权禁止不合格的产品发货出厂,对产品质量负责。对出厂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的不良原因和改善 措施 进行管理。对不合格批返工方案进行审批,对返工方案中不合格原因和措施不明确的不给予承认。如果出厂检验结果证明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可以要求制造部门暂停生产。
32制造部生产车间
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并将生产实绩进行记录,把成品放入待检区,在产品包装上粘贴现品表。现品表上标明生产线、生产日期、型号、客户代码、产品序列号码范围、数量等重要信息,表明该产品待检。负责处理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制定不合格批的返工方案,并按照批准后的返工方案(明显的 *** 作不良)进行返工。将返工方案、返工结果填写在《出厂检验不合格 报告 》表中,交检验员。
33制造部技术工程
对出厂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品,除明显的 *** 作不良由制造部门线长分析之外,其他的由制造部技术工程负责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不合格批返工方案,确保返工方案是不合格品产生原因的纠正措施。
34物流部
不得接收未经品质部检验合格的成品入库。按规定管理好合格成品,做好仓储先进先出管理。
35相关部门
对出厂检验中不良品,涉及到相关部门责任,由相关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管理。
4程序
41定义
严格度:对应数量相同的批,而抽样数量、接收判定数量、不接收判定数量不同。严格度分为三种,即正常检查、加严检查和放宽检查
正常检查: 当过程平均优于接收质量限时所采用的检查方案,称为正常检查 。
加严检查: 是比正常检查抽样方案接收准则更为严厉的接收准则的一种抽样方案。
放宽检查: 抽样数量比相应正常检验方案小,接收准则和正常检验抽样方案的接收准则相差不大的抽样方案。
42批的管理
制造部生产车间负责在堆放生产完成品的包装上粘贴现品表,并依据事实及时记录生产实绩。做好批次管理。填写《批检验申请表》提交品质部出厂检验员。
43 抽检
品质部检验员确认制造部递送的《批检验申请表》与现品表中的信息是否一致。应在包装完毕后进行随机抽样。抽样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时要小心,以免因掉下来或因 其它 形式而造成损伤。如果出现损伤,则产品由制造部门进行 修理 ,修理完成进行全功能测试。检查无误后,归入相应批中。
44检查基准
检查水平和可接收质量限,按照成品检验规范的规定执行。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优先适用客户要求。
45出厂抽样检验发现不良(包括致命不良、重不良和轻不良),被抽样的批次批进行返工处理。
46出厂检验发生不良时生产线停线基准
①发生致命不良(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的不良)时例如:耐压不良
②发生全数性不良
③批次性的原材料不良时
47 检查的条件
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检查应该在常温,常湿,光照度500LUX以上的检查室中进行。
48 检查方法
481依据产品《出厂检验指导书》进行检查通常区分为外观,结构,标识,功能,电气特性,包装检查等。
482对于缺少部分材料(附料,标签等)的批拒绝检查。
49检查类型
491外观检查
492功能检查
410检查结果的判定
4101对检查的每个样本,每检查完成一个项目按照标准判断合格或者不合格。
4102对发生的不合格按照缺点等级区分致命、重、轻不良。
4103所有项目检查完成后依据各个项目的检查结果对检查的每个样本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如果不良样本存在一个以上的不良点,该样本应鉴定为其中程度最严重的一种不良。结果记录在《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上。
4104批的判定标准
由检查水平和AQL值,在样本大小字码表中查找相应字码。然后在抽样方案中(根据标准要求,选择正常检查、放宽检查和加严检查其中之一)查找Ac和Re值。如果样本不良数≤Ac,则判定批合格。如果样本不良数≥Re,则判定批不合格。
411批的处理
4111合格批
如果判断批合格,应在申请检查表上处理合格,并在现品表中盖合格章。物流部门对非出厂检验合格品绝对不能入库,制造部门也绝对不能入库。
4112不合格批
如果判断批不合格,在现品表中盖不合格章。申请检查表中做不合格处理,发行《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报告》。 制造部技术工程对不合格品负责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不合格批返工方案,确保返工方案是不合格品产生原因的纠正措施。,在品质部的出厂检验不合格报告上填写对不良样本的原因分析结果,返工方法,再发防止对策,返工方案经品质部批准。返工结果反馈品质部,如果出厂检验不合格报告没有填写或者填写内容虚假时,品质部拒绝检查。不合格批在制造部处理(选别,返工,报废)后提出复检委托。返工应尽量在在原生产线上进行。若在重检中仍判断为不合格,品质部应中断检查及要求制造部门暂停生产,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制定对策。若鉴定为合格,执行合格批的处理程序。
5相关文件和记录
《出厂检验流程图》
成品出厂检验记录表
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报告
批检验申请表
质量检验员的基础知识一、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和规定的要求 进行比较以确定起符合性的活动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符合性的评价(ISO9000),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 质量检验的作用:既代表企业进行把关检验,执行内部监督,又要代表国家和用户进行验收,所以同社会和用户(消费者)的利益紧密相关质量检验既要对出厂产品的质量起把关作用,防止漏检,也要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防止错检质量检验应维护生产者、用户和国家三方面利益所以质量检验必须做到的三性: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三、质量检验基本职能(职责)
1、 把关的职能: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职能,首先是剔除废次品,以保证向下流转或出厂的产品都是合格品
2、 预防的职能:通过工序能力测定或控制以及通过首检与巡检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3、报告的职能:反馈传递质量信息的职能,这是为了使领导和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的质量状态,了
解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必须把检验结果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领导者和有关质量管理部门,以便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4、改进的职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四、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 熟悉检验依据,如产品技术标准或要求、检验标准(包括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水平、质量水平)和其它要求(如合同要求)
2、 正确使用测量设备与掌握检验方法要求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检验水平(准确性、一致性)
3、 度量:测量与测试,对产品或样品采用一定的检测手段,按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测量,或理化分析或用感官检验的方法鉴别产品质量特性,提供检测结果
4、 比较:把测量和试验结果与检验依据(有关技术标准、有关技术文件或合同要求)进行比较,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 判断:根据检验结果与技术标准比较,作出判定产品质量符合与否的结论
6、 处理:根据判断结论对产品按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如合格的产品可出厂或提交商检,不合格的产品根据不合格情况分别作出返工、返修、降级或改作它用、拒收和报废等处理
7、 记录: 将检验数据和检验结论以检验报告的形式提出记录应准确、清晰、完整记录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验证性、可追溯性
8、 反馈:提供和传递质量检验中的质量信息,包括提交商检,特别对不合格品的质量信息应及时反馈各有关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基本内容中主要内容为度量、比较、判断、处理四个环节
五、质量检验的方式:质量检验方式可按不同特征分类
1、 按检验数量分: a全数检验 b抽样检验
2、 按质量特征分: a计数检验 b计量检验
3、 按检验性质分: a理化检验 b感官检验
4、 按检验后试验对象完整性分: a破坏性检验 b非破坏性检验
5、 按检验目的分: a验收性质检验 b监控性质检验
六、基本检验类型
1、进货检验(IQC)
2、过程检验(IPQC)
3、最终检验(OQC): a成品完工检验 b交付检验,也叫出厂检验(包括包装、合同要求检验)
七、检验误差:检验误差通常有错检与漏检两类,具体可分为:
1、 主观的、人为的:技术性误差、情绪性误差、明知故犯误差
2、 客观的:程序性误差
八、不合格品管理:不合格品一经识别,就应隔离、标识、评价、处置、记录、通报,其中评价与处置是关键
1、使用检验和试验标识,以区别产品的不同质量状态,防止误用不合格品
2、评价的“三不放过”:不查清不合格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
3、处置方式:通过返工后可能成为合格品,需要复检;通过返工后仍是不合格品,需复检;经过审批作让步接收;降级或改作它用;拒收或报废
九、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的 文化 程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熟悉产品的要求和检验的技术;对检验工作的正确理解
2、产品检验人员做好“三员”:好的质量监督员,严格把关;好的质量宣传员,提高生产工人的质量意识;好的质量服务员,当好生产工人保证质量的参谋,帮助生产工人生关出合格的产品
十、三检制:就是实行 *** 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这种三结合
的检验制度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 *** 作员工自检:生产者对自已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已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使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已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每位 *** 作员工完工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交检验员进行检验;经自检不合格时,对能返工合格的产品应及时返工,如不能确认时,应做好不合格品标识;通常开展“三自”(自已检验、自已分清产品合格与否、自已评审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一控”(控制自加工的不合格产品不出手)
2、 *** 作员工互检: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互检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同一工序轮班交接时进行的相互检验线上检验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这种检验不但有利于保证加工的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成批的出现废品,而且有利于搞班组团结, *** 作工接收上工序的产品后,应对上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品时,应把产品归还上工序的检验员,由其进行处理
3、 检验人员专检: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在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量仪器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
4、 在企业内部检验中,能使产品检验同工序控制结合起来,使之溶为一体,可以更有利于提高工序质量,如是产品检验人员能正确理解和执行自已的职责,从而使生产工人、企业和用户达到“三满意”,那么企业检验工作的权威性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二是从制度上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例如,通常企业规定,当 *** 作工人违犯 *** 作规程时,检验人员有权停止其生产,工序未经首件检查并得到专检工人认可时,生产工人不得正式成批投产,如此等等三是企业领导,应该支持和尊重品质部门及其人员正确行使其规定的权力,产品的符合性判断(合格或不合格)由检验部门根据技术标准作出决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十一、过程检验中的三检制(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完工检验)
1、 首件检验生产产品批量大、数量多,在每一道工序第一步加工后,经生产工人自验再送交专职检验人员作首件检验特别是工序改变、装配变化、环境变化等因素,首件尤为重要首检的目地:防止批量不良,并确定生产能力是否充足,
2、 巡回检验,按照规定的路线、项目、周期、程序、标准进行检验,巡回检验的重点是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巡回应做好检验记录巡回检验的目地是为了确定生产过程能力是否继续保持稳定
3、 完工检验凡设置检验的工序,必须对该工序的产品按照规定检验合格后方能转入下一道工序,对完工的产品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以防止不合格品混入,提交装配成品完工检验目的是为了确定该批产品是否可接收或转序
1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2 产品质量管控流程图
3 仓库成品出货流程图
4 产品追溯流程图
5 车间质检流程图
以上就是关于图书校对流程全部的内容,包括:图书校对流程、压力表校准检定说明怎么写的、成品质量检验流程图详情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