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高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建设,微软公司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比起陆地,海底或许才是数据中心最好的归宿。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量占全球总电量的2%左右,而其中的能源消耗成本是整个IT行业的30%到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的降温成本”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不断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几大巨头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花式降温法”。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
而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而除了前面提到的成本问题,距离问题也同样重要。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之内,试想一下,如果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域之中,那么数据传送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将会大幅度提升。与之相比,想要在人口密集的陆地建立数据中心,就将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挑战,建立在偏远地区又会产生网络延迟的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2014年8月,微软正式启动了Natick项目,以 探索 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2015年8月,第一台海底数据中心原型机在加州海边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装有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岛附近的海底深处,为了验证其在经济、物流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是否使用,这台机器将会在海底运转多年。
ipv6根服务器的各国分布数量如下:
在16个国家共建立了25个ipv6根服务器,包括3个主根服务器和22个次根服务器。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亚分别设置了一个次根服务器。
ipv6根服务器的普及:
域名服务器,简称DNS,实现域名(网址)和IP地址的转换。以前的IP地址协议是IPv4,将来的协议是IPv6。根域名服务器是此地址转换的最高级别,类似于金字塔或树的分支。当我们输入一个域名时,我们会在同一级别的域名服务器中找到解析。
如果我们找到了,我们会直接解决的。如果找不到,我们就上一层楼。这样,我们将最终找到根域名服务器。我们现在使用的IPv4根DNS服务器存储在美国。
在世界范围内短时间用IPV6替代IPV4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在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众互联网巨头们的带动之下,IPV6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目前,新生产的互联网设备也开始全面替换原有使用IPV4地址的设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