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能源等。只要涉及到信息化就会涉及到应用虚拟化。何为应用虚拟化?基于服务器计算(Server-based Computing)是指将应用程序的大部分处理工作放在服务器中运行,而只是将屏幕画面通过压缩算法传送给客户端用来显示结果。应用虚拟化产品如:米国Citrix的XenApp产品(ICA协议);米国Graphon的GO-Global(RXP协议),微软终端服务(RDP协议)等。国内也有做应用虚拟化产品的商业公司。如西安瑞友天翼(基于微软RDP协议),深圳沟通科技CTBS(基于微软RDP协议),北京金万维(基于微软RDP协议)等。VR/AR技术如今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并且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也给社会的各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金融行业。在金融领域,VR/AR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VR/AR技术或将成为改变金融行业的关键。
VR/AR技术可以影响数据可视化和决策制定。数据可视化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随着快速掌握复杂趋势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并且可用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大,VR/AR技术开始着手在机器数据分析和人类理解之间架起桥梁。
例如,支持增强现实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师快速理解复杂的数据流并做出响应决策。目前已经有相关的企业在研究VR/AR应用,利用全新科技助力金融行业的发展。
同时VR/AR技术也将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沟通和联系上。富国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增强现实系统,让消费者能够在虚拟化的空间中与银行柜员进行互动,形式十分新颖。
波兰金融科技公司Comarch则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和Oculus
Rift,为小型投资者和企业所有者创建了一个增强现实生态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进行相互沟通,而数据则可通过头显在虚拟会议场景中呈现。
总之VR/AR技术非常适合金融科技领域的需求,它能够在数据分析、客户关系、消费者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VR/AR技术与金融业的关系也将越发紧密,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
云计算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体如下:
1、银行领域
在银行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IT运营管理和开放型底层平台等方面。应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开放云平台,可以借助API方式构建全面金融服务生态圈,提供生活缴费、资讯查询、网上购物等“金融+非金融”服务,依托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的结合提升了金融账户价值。
目的:①增强数据安全性——推进零售业务、网上服务的运作模式发展以及客户需求个性化服务;②增强银行数据的存储能力和可靠性;③降低银行成本,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2、证券基金领域
在证券基金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客户端行情查询和交易量峰值分配等方面。通过业务系统整体上云,在数据库分库、分表的部署模式下,可实现相当于上千套清算系统和实时交易系统的并行运算。以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9年完成建设企业云计算平台项目并带来了新的业务和良好经济效益。
该项目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应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共享数据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按需分配和海量数据的可靠处理。
②构建了基于多点冗余和有效隔离原则的云计算可信网络平台。
③提供了面向证券行业的标准化业务平台云服务。
④架构了高性能应用基础平台云服务。
⑤实现了多种网上应用系统的部署和运行,形成了以统一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为特征的企业云计算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3、保险领域
在保险领域,云计算主要应用于个性化定价和产品上线销售等方面。定制化云软件能够快速分析客户实时数据,提供个性化定价,还能够通过社交媒体为目标客户提供专门的保险服务。
数据处理系统。
云金融(Cloud financial ),云金融是指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金融产品、信息、服务、用户、各类机构,以及金融云服务平台的总称,云平台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迅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改善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从技术上讲,云金融就是利用云计算机系统模型,将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与客户端分散到云里,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系统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改善客户体验评价,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构建云金融信息处理系统,降低金融机构运营成本
云概念最早的应用便是亚马逊(Amazon)于2006年推出的d性云计算(Elastic Computer Cloud ES2)服务。其核心便是分享系统内部的运算、数据资源,以达到使中小企业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加理想的数据分析、处理、储存的效果。
而网络金融机构运营的核心之一,便是最大化的减少物理成本和费用,提高线上(虚拟化)的业务收入。云计算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构建“云金融信息处理系统”,减少金融机构在诸如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使效益最大化。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哪种方案和产品对现有 VMware 环境进行替换,都不能 100% 保证在功能特性和使用体验方面的完全一致。因此,最终的替换决策必然是在认真评估后做出的主动调整:放弃部分非核心、不必要的功能,或通过应用层、架构层的改造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1、聚焦替换 vSphere 并兼顾存储
虚拟化基础设施的核心是 Hypervisor 和存储。
首先,从 Hypervisor 技术和产品角度考虑:有可能用于填补 vSphere 空白的国内虚拟化产品都是基于 KVM 进行的开发。
再考虑虚拟化环境中使用的存储:在国内用户的 vSphere 部署中,大部分采用了集中式 SAN 存储与之配合。那么,替换 vSphere 的方案,也必须包含对集中式 SAN 存储部分的考虑。
2、置换为超融合 HCI
在虚拟化和存储的改造过程中,有些用户也有可能将“虚拟机与外置存储分离部署”的方式替换为更加简单、d性敏捷的超融合(HCI)方式。
3、转向整体私有云方案
国内的整体私有云解决方案大部分以 OpenStack 为基本技术栈进行开发。OpenStack 基于大量开源项目组成,并经过各个厂商的商业开发,形成了多种商用云方案。OpenStack 全面的云方案可以同时管理 IaaS 层的资源池(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将不再需要分别从计算、存储或网络的角度考虑对 VMware 的替换路线图,而是从整体“私有云”维度进行重建。
4、依托公有云技术栈的专属云
专属云(Dedicated Cloud)是以公有云为基础,面向特定行业、特殊需求的云客户,提供全栈资源池的专属解决方案。专属云客户可以选择在公有云上独占机架、服务器和网络,通过基础设施隔离获得资源的专属使用权和安全性,但专属云的建设和运维仍交由公有云提供商承担。专属云打消了国内用户对公有云资源共享模式带来的安全合规、数据私密性等一系列顾虑,也在规模化部署、快速交付和集中运维方面享有了公有云深厚技术底蕴带来的福利。国内的主要公有云服务商都可以提供专属云服务,通常面向规模较大的国企、央企、集团公司、金融等行业。
由于专属云所依赖的公有云技术在管理平面的开销较大,起步即要求几十个节点(管理节点的要求)。这导致专属云的首次投入占比大,而且普通用户往往不具备运维这种规模的云平台的能力。除了大型客户以外,其他客户很难承受其巨大的投入和运维压力。
完整版可参考知乎专栏文章:生产级 VMware 虚拟化方案替换路线与评估
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云计算的特征包括:
1、超大规模
云计算具有相当的规模,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
8、潜在的危险性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扩展资料
选用云计算服务三大条件:
云架构数据中心具有多种优点,逐渐成为企业应用的大趋势,企业选择采用云架构数据中心,应考虑服务提供商是否符合以下三大要点。
1、云架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必须具有优秀的云端骨干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顺畅及安全。如第一线集团,既可提供MPLS专线网络服务,又可同时提供云架构数据中心服务。
对于许多跨地域的企业来说,除需要数据服务之外,更需要解决与分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通信的问题,故稳定的网络质量一定是需要重点考量的。
2、云架构数据中心是否有足够的d性,是否可以让用户随时选择调配不同的云资源,以符合自身的使用需要。以金融业为例,每日股票市场的交易时段最为繁忙,云端数据中心有时候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工作性能,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需要。
3、服务提供商有没有提供简单、易用的软件,让企业人员安在办公室之中,也可自行掌握数据中心的所有运作,如同管理实体数据中心一样。
随着虚拟化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许多单位面临着实施虚拟化的诱人理由,如服务器的整合、更快的硬件、使用上的简单、灵活的快照技术等。这都使得虚拟化更加引人注目。在有些机构中,虚拟化已经成为其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技术再次走在了最佳的安全方法的前面。随着机构对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的重视,特别是在金融界,虚拟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应该关注这种繁荣背后的隐忧。使用虚拟化环境时存在的缺陷
1如果主机受到破坏,那么主要的主机所管理的客户端服务器有可能被攻克。
2如果虚拟网络受到破坏,那么客户端也会受到损害。
3需要保障客户端共享和主机共享的安全,因为这些共享有可被不法之徒利用其漏洞。
4如果主机有问题,那么所有的虚拟机都会产生问题。
5虚拟机被认为是二级主机,它们具有类似的特性,并以与物理机的类似的方式运行。在以后的几年中,虚拟机和物理机之间的不同点将会逐渐减少。
6在涉及到虚拟领域时,最少特权技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了遗忘。这项技术可以减少攻击面,并且应当在物理的和类似的虚拟化环境中采用这项技术。
保障虚拟服务器环境安全的措施
1升级你的 ***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这应当在所有的虚拟机和主机上进行。主机应用程序应当少之又少,仅应当安装所需要的程序。
2在不同的虚拟机之间,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和防护,并确保只能处理经许可的协议。
3使每一台虚拟机与其它的虚拟机和主机相隔离。尽可能地在所有方面都进行隔离。
4在所有的主机和虚拟机上安装和更新反病毒机制,因为虚拟机如同物理机器一样易受病毒和蠕虫的感染。
5在主机和虚拟机之间使用IPSEC或强化加密,因为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可能被嗅探和破坏。虽然厂商们在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状况,但在笔者完成此文时,这仍是一真实的威胁。企业仍需要最佳的方法来对机器之间的通信实施加密。
6不要从主机浏览互联网,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所造成的感染仍有可能危害主机。记住,主机管理着虚拟机,发生在虚拟机上的问题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和潜在的“宕机”时间、服务的丧失等。
7在主机上保障管理员和管理员组账户的安全,因为未授权用户对特权账户的访问能导致严重的安全损害。调查发现,主机上的管理员(根)账户不如虚拟机上的账户安全。记住,你的安全性是由最弱的登录点决定的。
8强化主机 *** 作系统,并终止和禁用不必要的服务。保持 *** 作系统的精简,可以减少被攻击的机会。
9关闭不使用的虚拟机。如果你不需要一种虚拟机,就不要运行它。
10将虚拟机整合到企业的安全策略中。
11保证主机的安全,确保在虚拟机离线时,非授权用户无法破坏虚拟机文件。
12采用可隔离虚拟机管理程序的方案,这些系统可以进一步隔离和更好地保障虚拟环境的安全。
13确保主机驱动程序的更新和升级,这会保障你的硬件以最优的速度运行,而且软件的更新可极大地减少漏洞利用和拒绝服务攻击的机会。
14要禁用虚拟机中未用的端口。如果虚拟机环境并不利用端口技术,就应当禁用它。
15监视主机和虚拟主机上的事件日志和安全事件。这些日志应当妥善保存,用于日后的安全审计。
16限制并减少硬件资源的共享。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与硬件资源共享,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资源被虚拟机轮流共享时,除发生数据泄漏外,拒绝服务攻击也将是家常便饭。
17在可能的情况下,保证网络接口卡专用于每一个虚拟机。这里再次减轻了资源共享问题,并且虚拟机的通信也得到了隔离。
18投资购买可满足特定目的并且支持虚拟机的硬件。不支持虚拟机的硬件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问题。
19分区可产生磁盘边界,它可用于分离每一个虚拟机并可在其专用的分区上保障安全性。如果一个虚拟机超出了正常的限制,专用分区会限制它对其它虚拟机的影响。
20要保证如果不需要互联的话,虚拟机不能彼此连接。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网络隔离的重要性。要进行虚拟机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一个在不同网络地址上的独立网络接口卡,这要比将虚拟机之间的通信直接推向暴露的网络要安全得多。
21NAC正走向虚拟机,对于基于虚拟机服务器的设备尤其如此。如果这是一种可以启用的特性,那么,正确的实施NAC将为你带来更长远的安全性。
22严格管理对虚拟机特别是对主机的远程访问可以使暴露的可能性更少。
23记住,主机代表着单个失效点,备份和连续性要求可以有助于减少这种风险。
24避免共享IP地址,这又是一个共享资源而造成问题和漏洞的典型实例。
业界已经开始认识到,虚拟化安全并不是像我们看待物理安全那样简单。这项技术带来了新的需要解决的挑战。
结论
虚拟化安全是一项必须的投资。如果一个单位觉得其成本太高,那么笔者建议它最好不要采用虚拟化,可坚持使用物理机器,但后者也需要安全保障。
对数据安全要求高。
产业10时代:数据中心大多用于科研方面,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少量中心机房机柜出租,服务内容单一,主要包括出租机柜,提供场地、电力、网络带宽、通信设备等基础资源和设施的托管和维护服务。
产业20时代: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站数量激增,企业已经意识到IDC是企业IT基础建设的核心。IDC除基础的主机托管业务外,同时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安全管理、网络互联、出口带宽的网络选择等服务。部分运营商由提供机柜托管转向数据存储管理、互联出口带宽选择等服务。同时自建IDC成为大型互联网企业建设趋势。
产业30时代: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开启了IDC的IaaS时代。数据中心概念被扩展,大型化、虚拟化、综合化数据中心服务是主要特征,数据中心突破了原有的机柜出租、线路带宽共享、主机托管维护、应用托管等服务,更注重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d性化、设备维护管理的综合化。在此阶段,规模化建设和运营带来成本降低,业务向龙头聚拢,产业整合加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