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热插拔?那些接口支持热插拔

什么是热插拔?那些接口支持热插拔,第1张

热插拔说白了就是带电插拔,典型的就是USB设备。
原因是USB接口死跟线,两短两长,短的是电源线,长的是数据线,这样拔的时候先断电源换断数据线,所以可以热插拔
其实不仅USB设备,包括你的从硬盘,光驱都是可以热插拔的,但是一定要在不读写盘时先拔电源线后拔数据线,插的时候相反,先插数据后插电源,这里我说的是IDE的硬盘啊,至于SATA的我没试过,呵呵,谁有条件试下,回头在这里告诉我,不胜感激!

热插拔技术就是指在服务器系统正常开机、运行的状态下,对故障配件进行更换、或者添加新的配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专业术语,那就是热替换(Hot Replacement)、热添加(Hot Expansion)和热升级(Hot Upgrade)。
现在的服务器系统支持热插拔技术的已远不是SCSI硬盘一种了,已在像CPU、内存、网卡、电源和风扇等关键设备中全面支持。但从原理上来说,最底层的技术支持还是像PCI、PCI-X、PCI-E和InfiniBand之类总线技术。
热插拔功能的实现首先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支持,包括有热插拔功能的硬件设备、支持热插拔的 *** 作系统和用户界面、主板BIOS以及支持热插拔功能的PCI总线等等。其中PCI热插拔技术对于网卡、电源、风扇、SCSI设备等热插拔硬件的应用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是这些设备得以实现热插拔功能的基础。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标准问题,因为PCI总线体系结构的改变就意味着硬件接口标准的改变,所以必须制定统一的工业标准,技术才能获得推广。
自从PCI规范标准化后,PCI热插拔技术也就得到了硬件方面的支持,但它还需要通过软件来完善和实现。首先是 *** 作系统的支持,微软在Windows 2000系统中支持PCI热插拔功能的是“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ACPI)规范,通过屏蔽每个热插拔控制器来实现硬件的热插拔,以及在线升级(也就是热升级)。惠普在微软的ACPI规范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改进,开发出“PCI Hot Plug Utility”远程管理工具,可以在 *** 作系统不支持热插拔功能的情况下,用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调用和管理远程网络系统中的PCI热插拔插槽。而且惠普还对插槽进行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控制热插拔设备时插槽的电流稳定性。显而易见,HP的ProLiant服务器由此获得了两种软件支持热插拔设备的途径, *** 作系统或者是PCI Hot Plug Utility管理工具。
有了PCI总线的支持,带电插拔服务器中的SCSI设备、网卡、电源、风扇等自然变得轻而易举。而其它几种目前较新的总线技术都是不同程度地从PCI总线升级得到的,在热插拔方面,不仅完全继续,而且还有相当大的提高,因为它们基本上(不是全部,PCI-X仍属于并行结构)都是从传统的并行向最新的串行接口技术转变,同一时刻的单一传输任务和极少的插针,使得采用这些接口的设备在热插拔时,对系统及自身的影响都远小于并行总线的PCI设备。这些新型的总线技术基本上都很容易地实现了对热插拔技术的支持,就像USB和SATA接口技术一样。正因如此,采用这些新型总线技术的网卡、硬盘阵列卡等设备也就全面继承并扩展了对热插拔技术的支持。

scsi接口应该支持热插拔,因为好多服务器上用的就是该接口的磁盘阵列,在主盘阵列
出问题时可在带电情况下换上备份磁盘,所以它是可以热插拔的。这是我个人在资料上总结的,可信度80%,可以请其他高手指教。当然也许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不同要求

持即插即用是一种使您可以快速简易安装某硬件设备而无需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或重新配置系统的标准。即插即用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支持,Windows 98、ME、2000、XP都支持即插即用,因此主要是看计算机配件是否支持即插即用。如具备即插即用功能,安装硬件就更为简易。
热插拔(hot-plugging或Hot Swap)功能就是允许用户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和更换损坏的硬盘、电源或板卡等部件,从而提高了系统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等,例如一些面向高端应用的磁盘镜像系统都可以提供磁盘的热插拔功能。
具体用学术的说法就是:热替换(Hot replacement)、热添加(hot expansion)和热升级(hot upgrade),而热插拔最早出现在服务器领域,是为了提高服务器用性而提出的,在我们平时用的电脑中一般都有USB接口,这种接口就能够实现热插拔。如果没有热插拔功能,即使磁盘损坏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用户仍然需要暂时关闭系统,以便能够对硬盘进行更换,而使用热插拔技术只要简单的打开连接开关或者转动手柄就可以直接取出硬盘,而系统仍然可以不间断地正常运行。
实现热插拔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总线电气特性、主板BIOS、 *** 作系统和设备驱动。那么我们只要确定环境符合以上特定的环境,就可以实现热插拔。目前的系统总线支持部分热插拔技术,特别是从586时代开始,系统总线都增加了外部总线 的扩展,因此这方面我们的顾虑可以消除。从1997年开始,新的BIOS中增加了即插即用功能的支持,虽然这种即插即用的支持并不代表完全的热插拔支持,仅支持热添加和热替换,但这是我们热插拔中使用最多的技术了,所以主板BIOS这个问题也可以克服了。在 *** 作系统方面,从Windows95开始就开始支持即插即用,但对于热插拔支持却很有限,直到NT 40开始,微软开始注意到NT *** 作系统将针对服务器领域,而这个领域中热插拔是很关键的一个技术,所以 *** 作系统中就增加了完全的热插拔支持,并且这个特性一直延续到基NT技术的Windows 2000/XP *** 作系统,因此只要使用NT40以上的 *** 作系统,热插拔方面 *** 作系统就提供了完备的支持。驱动方面,目前针对Windows NT,Novell的Netware,SCO UNIX的驱动都把热插拔功能整合了进去,只要选择针对以上 *** 作系统的驱动,实现热插拔的最后一个要素就具备了。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热插拔系统包括热插拔系统的硬件,支持热插拔的软件和 *** 作系统,支持热插拔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支持热插拔的用户接口。
我们知道,在普通电脑里,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设备和IEEE 1394接口设备等都可以实现热插拔,而在服务器里可实现热插拔的部件主要有硬盘、CPU、内存、电源、风扇、PCI适配器、网卡等。购买服务器时一定要注意哪些部件能够实现热插拔,这对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

1、服务器硬盘速度快

服务器硬盘转速相对较快,每分钟可达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服务器硬盘一般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

2、服务器硬盘可靠性高

服务器基本是24小时不停运作的,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服务器硬盘必须具备很高的可靠性,以此支持支撑服务器的不间断运作。现在的服务器硬盘大部分都采用了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3、服务器硬盘大多使用SCSI接口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接口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无法匹敌的。

4、服务器硬盘可支持热插拔

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 *** 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5、服务器硬盘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盘好

扩展资料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优缺点对比

1、数据存储速度:从PConline评测室的评测数据来看,固态硬盘相对机械硬盘性能提升2倍多。

2、功耗:固态硬盘的功耗上也要低于机械硬盘。

3、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4、噪音:由于固硬属于无机械部件及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机械硬盘就要逊色很多。

5、价格:截至目前(2018/11/20),品牌的128Gb 固态硬盘为150元左右。而1Tb 的机械硬盘价格才280左右。固态硬盘比起机械硬盘价格较为昂贵,性价比较低。

6、容量:固态硬盘目前最大容量为4t 35寸

7、使用寿命:SLC只有10万次的读写寿命,成本低廉的MLC,读写寿命仅有1万次。因此相对于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寿命更长。

目前服务器市场上采用的硬盘主要有三种:SATA硬盘、SCSI硬盘以及SAS硬盘。

其中SATA硬盘主要应用在低端服务器领域,而SCSI和SAS硬盘则面向中高端服务器。

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的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比普通硬盘高出不少,它一般会采用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160MB、320MB,目前主流的SCSI硬盘都采用了Ultra320 SCSI标准。

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也是普通硬盘接口所不能比拟的。

总的来说,对于服务器硬盘来说,一旦损坏,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服务器硬盘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盘做的更好,另外还有热插拔、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相同容量的服务器硬盘要比普通硬盘贵不少的原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服务器硬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88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