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有义务保存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资料吗?

放射科有义务保存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资料吗?,第1张

国家是有相关规定的,国内至少需要保存10年,也正以为如此,很多医院开始寻找新的存储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及便捷性
杉岩海量对象存储MOS,专为海量非结构数据提供存储解决方案,目前在金融、医疗、能源等行业应用广泛,可以轻松解决医疗机构的数据存储需求,采用去中心化、分布式技术架构,支持百亿级文件及EB级容量存储,具备高效的数据检索、智能化标签和分析能力,轻松应对大数据和云时代的存储挑战,为企业医疗机构发展提供智能决策。

PACS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医学图像的获取、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它基本上替代了传统上对影像胶片的各种繁复 *** 作。该系统在国外于80年代开始起步,在90年代初趋于成熟,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一、简 介
PACS系统分为八个部分:影像实时采集,影像分析,影像查询、管理、存储,图文编辑及打印、会诊中心、远程会诊和系统管理。其中以影像实时采集最为关键,目前国外产品在影像采集方面基本上都是采用基于国际标准的DICOM3接口的医疗设备或者CR设备,而我国大部分医院的现状是仅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设备具有DICOM3接口,其余绝大部分都是模拟信号设备或者照相设备。基于这种情况,力争能使现有的设备尽可能多地上网。我们的PACS系统制定如下的方案:对于具有DICOM3接口的采用数字方式无损采集:对于非DICOM3接口的模拟设备,采用模拟视频的方式采集:对于X光照相设备以及外来胶片、历史胶片,采用扫描的方式采集,将这三种方式综合在整个系统中。这样在有效地支持DICOM3的同时覆盖所有医学影像设备。
二、系统方案
本系统包括七个子系统,分别如下:
1.影像实时采集子系统
该系统把各种医疗设备中的图像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根据系统设计,我院采用数字(DICOM3、Ethernet)、模拟视频和扫描三种采集方式。在数字方式下,本系统实现了不用人工 *** 作的情况下实时自动采集的功能,采集到的基于DICOM3图像没有任何损失,图像的显方式、 *** 作方式也与医疗设备中的一致。在模拟视频采集方式下,电脑实时捕获的影像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将医疗设备的模拟图像转换成统一格式的电脑数字图像。
在扫描方式下,我们发现扫描仪本身的应用程序并不能很好地适合医疗影像的 *** 作,为此我院与北京化元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专门针对医疗影像的扫描应用,使得扫描 *** 作完全嵌入整个系统,不用人工分别 *** 作;对一张胶片多张图像的情况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切图;对于尺寸超过扫描仪幅面的胶片,能够在计算机中自动拼接,不会产生缝隙。这样有效地减少了扫描 *** 作的工作量。
2.影像分析处理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是对计算机采集到的图像(包括三种方式),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医生诊断,功能包括灰度/对比度调节、窗宽/窗位调节、单幅/多幅显示、放大/缩小、局部放大、定量测量(CT值、长度、角度和任意曲线面积等)、图像比例尺测量、图像旋转、图像打印和各种图像标注等,其中窗宽/窗位调节、CT值的测量与CT机的 *** 作完全一样。
3.影像的查询、管理和存储子系统
这一子系统是对计算机采集到的医疗图像建立数据库存储管理,这样无论是放射科还是临床大夫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对病人的诊断信息和图像进行调用,为各级医务人员提供较好的诊断、科研工作学习条件。系统提供多种关键字对病人影像信息进行综合检索,关键字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检查号、门诊号、诊断医生和就诊时间等,检索过程和方式设计得非常灵活,便于医生 *** 作。在存储方面则采用先进的无损压缩算法,实时压缩存储。
4.图文编辑及打印子系统
本系统可以通过字典帮助医生输入病人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检查号、门诊号、住院号、诊断工医师、就诊时间和诊断结果等,若病人做过放射科检查(不分类型),则可直接调出不必重新录入;资料录入后提供标准的诊断报告,进行图文编辑,并通过激光或彩喷打印机输出。除诊断报告外,本系统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编辑科研教学文章。
5.数字图像回写子系统
本系统不仅能够从医疗设备中采集图像,而且在需要时还能够将计算机中的图像数据写回CT和MRI这样的数字影像设备,供照相或做进一步图像后处理使用。回写功能分两部分 *** 作,效果与原设备直接出片时一样,对于模拟视频和扫描的图像在本系统中经过程序的特殊处理,也可以回写,效果也比较理想。
6.会诊中心子系统
本系统由高亮、高清晰度集合显示设备、投影仪和特种扫描设备组成。其主要的功能在将各种检查的数据和图像根据诊断的需求进行有机的组合以帮助医生进行对比分析。有效的突破了以往PACS系统由于显示能力不足,不能充分显示诊断图像和数据的瓶颈。从而有效的提高了PACS系统在诊断方面的使用效果。
7.远程会诊子系统
本系统以医院局域网和外部的Internet网、电话线为通信介质,实现医院之间的原始图像数据和病人其他信息的传递,能够为病人方便地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使远在异地的病人可享受到高水平专家的诊断。
8.系统管理子系统
三、总 结
由这8个子系统构成的PACS系统主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生使用医疗影像的效率,对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临床诊断以及医生的科研教学非常有帮助;通过加强系统管理力度以及在符合医疗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逐步做到减少出胶片的数量,从而降低出胶片所耗费的大量人工和财力,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使用电子存档不存在胶片老化和原始信息损失问题,提高了医疗影像的持续运行它将为医院带来更多的效益。
</DIV>
PACS的影像存储及传递形式·
1、 医学影像的类型可以分成8bit黑白12bit黑白24bit彩色等。 8bit黑白和 24bit彩色可以使用WINDOWS标准的存储格式,12bit黑白无法用任何现有的文件格式表达,也无法使用标准的图像浏览软件观看。即使打开也丢失很多的信息,例如,现在有的数字影像板能产生12位的TIFF文件格式的图像,尽管有的软件能打开,但是打开的图像仍然是8位的图像,在图像的信息量上丢失了很多的信息。
2、 说起医学影像的传递,不能不提到DICOM。DICOM规定了影像传递的标准,包括标准的存储介质和标准的网络通讯。标准的存储介质叫做DICOM STORAGE,是一种文件系统的结构标准。主要是用于在UNIX/MAC/WINDOWS等不同平台的PACS系统之间直接兼容存储介质。这种介质可以是CD、MO,也可以是DVD或者TAPE。DICOM网络通讯标准主要用于局域网内的通讯。在网络上,DICOM十分类似于TCP/IP,不管两端的机器和 *** 作系统如何,都可以透明地进行影像传递,就如同两个国家之间用美元做生意一样。DICOM网络通讯有缺乏安全认证的缺点,所以只适用于局域网中。DICOM存储和通讯中的影像可以按约定的方式进行压缩,但不是所有的PACS系统都支持这些压缩,所以大部分DICOM存储和通讯中的影像数据都是完全展开的,占据很大的空间。
3、为了解决存储和节省空间,PACS系统内部通常使用自己独特的文件格式。这并不影响系统的兼容性,因为到了网上,大家都用DICOM协议通讯。就如同各个国家有自己的货币,但是作国际贸易时都使用美元一样。
4、支持PACS的数据库系统比较简单。只有病人—检查—序列和诊断、登记信息放在数据库中,大小不一的影像存储成文件交给文件系统去管理。为了保证图像的可浏览性,各PACS通常提供了独特的小程序,用于在自己的文件结构上进行影像检索、浏览和处理。
5、理想中的PACS影像信息全部存在SERVER上,进行集中备份和管理。但是海量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的费用太高,所以目前还不能进入普及阶段。替代方案是分布存储,即在每个采集工作站上进行光盘刻录,独立进行检索。当然,为了检索同一个病人的全部信息的代价要高于集中存储。
6、影像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机器的不同的数据库中,不同的目录中,不同结构的文件中。PACS的用途就是屏蔽掉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不同地方存储的影像在安全机制认可的前提下自由地流动。

目的:通过组建简便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实现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诊断报告书写计算机化、标准化。 方法:CT、MRI和Sun Advantage Windows(简称AW)20工作站连接成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连接成以太网(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PACS。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软件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结果: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 *** 作系统(UNIX和Windows 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图像交流,以及诊断报告的书写与共享打印等功能。结论:PACS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方便了工作、科研和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规范化、计算机化的诊断报告质量优于人工书写报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作业已经进入医学影像界,并以奔腾之势迅猛发展,伴随着一些全新的数字化影像技术陆续应用于临床,如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正电子体层成像(positive electron tomography, PET)、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及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影像科室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在客观上要求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的计算机化、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使整个放射科发生着巨大变化,提高了影像学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 Hangwei Medical 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 DICOM服务器:戴尔(Dell) PowerEdge 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 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 24× SCSI CD-ROM,Yamaha 6×4×2 CD-RW×2,EtherExpress PRO/100+网卡;500W 不间断电源(UPS)。
2 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 HiSpeed CT/i,DICOM 30接口;磁共振:GE Signa Horizon LX MRI,DICOM 30接口。
3 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 Advantage Windows(简称AW)20,128MB 静态内存,20 in (1 in=254 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 30接口。
4 激光胶片打印机:3M 怡敏信(Imation) 969 HQ Dual Printer 。
5 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 / 奔腾 Ⅲ450MHz 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 in~17 in显示器,10Mbps 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 来自: 第一范文网
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 激光打印机:惠普(HP) LaserJet 6L Gold×2。
8 集线器(HUB):D-Link DE809TC,10Mbps。
9 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 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 bus 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 *** 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 NT 40 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 NT 40 WorkStation(中文版)。
2 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 网络浏览器:Netscape Communicator 46。
4 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 Server/Client 511。
5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 C++ Builder 42。
论文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来自
6 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 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
7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 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 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 Hispeed CT/I; AW 20: SUN Advantage Windows 20; MRI: GE Signa Horizon LX MRI;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Ethernet 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 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 coaxial cable:细同轴电缆
1. 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 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 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 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 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 Viewer Server/Client 101。该软件以Windows NT Server/Workstation 40为 *** 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的开发与初步应用 来自: 第一范文网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 *** 作系统(UNIX和Windows 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 *** 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1)基本项目要求规范化。诊断报告中反映病情的一般项目齐全,备查项目比较完整。(2)报告的专业术语规范化。内容表述清楚,主次分明,先描述阳性征象,后描述阴性征象,先描述主要病变,后描述次要病变,描述部分与结论一致。(3)基本格式规范化。先一般项目,再描述图像情况,然后作结论表述,最后还有做其他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与人工书写相比较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1)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系统可以更加完整地保存各种影像诊断数据资料,避免重复性劳动。(2)报告格式规范,字迹清楚,克服了手工书写报告字迹潦草的缺陷〔5〕。(3)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4)患者查询及科研病例的统计分析快捷。
PACS为放射学与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科学,单靠放射学家或计算机及网络专家单方力量很难完成设计及使用任务,因此多方合作极为重要。

放射科医疗设备购置
一、仪器设备名称 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 二、购置理由
1、我院放射科设备现状
我院正在使用的300毫安X光机已近二十年,该设备陈旧,工作故障频发,已多次维修,摄片图像质量差,现虽添置(省厅配套下发)一台新X光机,但摄片图像质量也只一般,且工作人员 *** 作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不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所检查所需设备要求更高,图像质量要求更清晰,为了提高我院影像诊断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对我院放射诊断设备进行更新,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化影像诊断设备,它彻底解决了常规放射影像信息处理中的数字化问题,使检查者从登记到获取诊断报告一次性完成,提高了诊断质量,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以往的中间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全方位满足受检者之所需,体现出了医学影像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2、和传统X线成像比较,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优势:
(1)成像迅速、工作流程快、工作效率高。数字化成像获得影像数据的时间为0125秒,省却了投照中的暗室环节(装片、洗片等),可以连续大量检查病人,门诊检查报告均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
(2)电子存储医学影像。数字化成像可利用光盘存储、管理信息,可远程传递医学图像,提高医院远程会诊能力。同时查找资料十分方便、快捷,使放射科摆脱以胶片作为影像的载体及媒介物存储影像资料。
(3)图象质量优秀。数字化成像可进行窗宽窗位调节、边缘增强、灰阶变换等一系列后处理技术,无废片。省却了以前很多图像质量达不到诊断要求而再次检查的麻烦。
(4)低辐射剂量。辐射剂量可大幅度降低,尤其适合儿童、孕妇、年老体弱及需要检查的病人。
3 (5)方便诊断。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并通过成像后处理、测定、组织均衡、能量减影等,增加诊断信息。
三、拟购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
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正在蓬勃发展,因为它可以直接创建有数字格式的图像。它被认为比CR系统更具有竞争力,它比CR系统有着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度,由于提高了X线光子转化效率(DQE),病人接受射线的剂量更小,尤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放射技术的工作流通量,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率,DR必须集成在PACS系统中。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图像的采集、显示、存储、交换方式和手段。完全取代胶片,展示了诱入的前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医学图像存储和通讯系统PACS,正以破竹之势走进医院的殿堂。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作为PACS的关键环节,作为影像科革命性的标志,已成为医院的首选。
四、购置经费来源
我院采取职工集股方式筹资购置。 五、拟购价格、数量
医院拟购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一台,拟购置约60万人民币 六、经济效益分析
医院平均每天检查病人约20人,按国家收费标准70元/人次计算,全年收入约504万元,不到二年即可收回设备购置成本。
七、所需配套设施
1、房屋布局、水电设施达到要求 2、零配件、消耗品来源能满足 3、排污、放射能解决 4、配套设施能满足要求 八、人员基本情况
我院放射科现有临床医师壹名,技术熟练,均在常德市一医院放射科正规培训学习一年,且取得放射工作人员岗位证。(发放日期2011年7月1日市卫生局放发)
4 九、仪器设备主要技术参数、技术要求及型号规格 型号规格: 数字化X光机PLX8200 DR 主要技术及技术要求: 性能及参数
类 别 项 目 内 容
高 频 X 射 线 机
最大输出功率 25KW 主逆变频率 40kHz 最大管电流
200mA mAS
04-360mAs
数 字 化 图 像 影 像 处 理 系 统
数 字 探 测
器 探测器类型 CCD 视野范围 1717 Inch 像素 4K4K 极限空间分辨率 46LP/mm 系统控制
*** 作台
图文处理软件、X光同步控制软件、运动控制软件
影像
处理
图像后处理
组织均衡、W/L调节、伽玛校正、兴趣点、反相、降噪、平滑、锐化、伪彩色、边缘提取、阴影补偿、滤波核 单窗、双窗、四窗、移动、右旋90度、左旋90度、水平
镜像、垂直镜像、放大镜、图像缩放、复位、图层信息 文字标注、图形标注、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矩形长度、矩形面积、椭圆长度、椭圆面积
图像存贮、传输
Dicom直接发送、Dicom Workist SCU、标准Dicom
DIR、胶片打印、海量存贮(硬盘、光盘)
机 械 结 构 性 能
U
型 臂 垂直升降范围 450mm-1700mm(电动遥控) 焦屏距移动范围 750mm-1550mm(电动遥控) 旋转范围 -40°- +130°(电动遥控) 摄


床面尺寸 2000mm×650mm 床面高度 ≤720mm
床面横向移动 200mm(±100mm,电磁锁定) 床面纵向移动 100mm(±50mm,电磁锁定) 电源条件
380V 50HZ(可选配220V 50HZ)

十、科室论证小组意见
综上所述,医院科室认证小组建议立即购置数字化X光机PLX8200 DR一台,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 认证小组签字:
十一、院委会意见
通过全院职工讨论通过,论证小组认证,院委会成员一致通过,同意购置数字化X光机PLX8200 DR一台。
院委会成员签字:

广州市区域医学影像协同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之一。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由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3月承建,经过近2年的建设,于2011年11月上线。
率先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连接了包括越秀区、荔湾区、花都区、番禺区和黄埔区在内的5个区级卫生信息平台,5家市级直属医疗机构,21家区级医疗机构,85家社区服务中心以及8家公共卫生机构,同时初步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影像中心。平台建设了包括健康卡管理系统、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卫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卫生业务管理系统、卫生业务协同系统和市民健康服务平台在内的应用系统。
经过万达信息和广州市卫生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成功建立了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该平台是卫生部2009年12月发布《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后首个启动建设的特大型城市、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实现了IHE、HL7 CDA等国际标准在工程层面的全面落地。
其次,建立起了基于HL7标准的市级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截至2012年3月份,平台共采集并整合诊疗数据近2亿条,其中基本信息1320多万条(包括公安、流动人员数据),就诊记录700多万条,用药记录4000多万条,费用信息5000多万条。并且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功打通了包括5家市级直属试点医院和5个试点区在内的的卫生网络,实现了区域内医疗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协同。
第三,全市统一发放了市民健康卡,实现了区域医疗的“一卡通”。市民持一张卡可以在联网范围内的所有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不仅可以便捷地共享医疗信息,还可以节约发卡成本,有效减少重复发卡的现象。
整合区域影像诊断资源
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另一个亮点是,引入了区域影像的相关应用,丰富和充实了平台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广州市区域影像应用建设是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重要拓展应用,它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标准规范(数据规范、业务整合规范、应用规范、管理规范、安全规范、技术规范等)的建立和实施,逐步整合区域影像诊断资源,消除卫生领域影像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统一构建区域范围内影像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平台,全面提升了广州区域内的影像诊断水平。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图像存储与通信及相互 *** 作逐渐扩展到整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需要将区域内多个医疗机构的PACS进行互联、并使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影像信息按区域内医疗需求和资源优化原则进行共享交换。通过区域影像应用, 居民可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影像诊断,联网医院可以共享影像信息和报告结果,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概率,降低诊疗费用。
在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联网范围内,既存在有多个具有综合或专科医疗优势的大型医院,也有着众多的基层医院。区域内的众多基层医院根据患者需求、医疗管理的需要,往往需要与大型医院进行医疗协同。
由于医疗影像信息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专业诊断要求高等特殊性,一般都是通过建立多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来满足此类需求。万达信息使用了当前国际区域医疗影像信息共享交换的最新技术标准(IHE 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for Image,简称IHE XDS-I)实现了复杂医疗机构之间的区域影像信息共享,即使用一个区域PACS平台系统,同时支撑多个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中心与基层医院进行影像协同诊断。
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
区域PACS平台称为GmdTalk,取Global Medical Talk之意,意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全球医学交流的愿景。广州市联网范围内医疗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组建了多个“影像虚拟读片中心”,用户可根据不同医院的医疗卫生特长和检查设备资源,将不同的影像信息分发到具有优势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其专家进行诊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本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对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的资源共享。
目前区域内影像协同服务主要有以下两种业务模式:
一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技师进行拍片,影像上传至大型医院,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网上读片并出具报告。
二是由基层医疗机构拍片并出具初诊报告,提交初步诊断和图像到虚拟影像中心。虚拟影像中心调阅初步诊断及图像,对应的大型医院影像诊断专家进行复审,复诊报告回传虚拟影像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调阅复审诊断报告。
这两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从业人员资源的不足,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诊断水平,所有诊断和报告均由中心完成,降低了相应的风险。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中心端部署了医疗协同控制服务器与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前者主要实现系统管理和配置等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医疗业务协同管理、XDS文档注册管理、任务跟踪和日志管理等。图像传输与存储控制服务器则主要实现对图像的存储和管理,包括了各网格节点的图像存储策略管理、存储状态监控管理、运行状态管理任务消息状态管理等。
前置适配服务器实现与医院内部的各个相关系统的通信接口,实现基于SaaS的RIS功能,实现图像通信协议的转换与缓存管理。影像诊断管理工作站通过借助区域内各成像设备互联互通,通过开放式系统架构,实现区域内图像信息采集、存储、通讯及浏览的统一管理,包括DICOM图像的显示与诊断,图像打印以及各种2D及3D的图像处理功能等。Web浏览组件通过安装基于Web的图像浏览组件,实现以Web方式浏览和处理DICOM图像。医疗协同客户端通过在医疗机构内的配置,实现协同任务的请求、分发、接收、执行以及状态查询等。移动影像处理通过3G或Wi-Fi方式通信,提供各种影像处理的功能。
广州市区域影像协同应用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
首先,实现了医学影像网格存储交换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有的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插入”中间件“协作网格的影像及多媒体数据通信与存储系统”。这样,众多不同PACS的服务器及其存储系统就变成一个“虚拟”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而原有的PACS客户端对影像的查询提取就变成对一个超级大型PACS服务器系统的 *** 作。
其次,实现自动安全监控技术与医疗信息共享交换架构的互联和集成。通过采用一种PACS自动安全监控技术,监控PACS 单元系统各节点的硬件运行状况、应用软件运行状况、影像路由和提取状况等监控功能。
另外,实现了医学影像远程传输渐显技术在医疗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在网络带宽≤200 Kb/s 的条件下分辨率渐显传输CR(原始尺寸:8MB)影像,影像第一帧到达为2Sec,全分辨率帧到达为9Sec,为解决在有限带宽条件下,实时快速查询/提取/显示高分辨率、大容积医学影像提供了实现途径。
在广州区域影像协同后续的规划中,考虑将目前的架构主要转化为基于云计算的架构。
与目前的方案相比,基于云架构的影像中心还具备以下优势:通过在云数据中心对图像加速引擎的堆叠来集中处理图像,更易于集中管理;由于图像的处理更多在云数据中心进行,交互的数据传输较少,因此对于带宽需求较低;由于图像处理更多在中心进行,浏览端可使用廉价的桌面和移动设备,投资较低;由于云数据中心本身架构的优势,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万达信息依托于云计算的种种优势,进行了基于云架构影像中心的建设和尝试,旨在以较低的投入减少耗材使用,充分提升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当然,云架构区域影像应用目前仍然属于前瞻性建设,部分现状的不足仍然需要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克服和改进。例如:针对超大容量医学影像的性能问题、云端的身份识别的安全问题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008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 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