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计算:功率及面积法Qt=Q1+Q2_Qt 制冷量(KW)_Q1 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_Q2 环境热负荷(=015~018kW/m2 机房面积)。
浸没式液冷是将发热元件直接浸没在冷却液中,依靠液体的流动循环带走服务器等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浸没式液冷是典型的直接接触型液冷。由于发热元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散热效率更高,噪音更低,可解决防高热谜底。
相较于风冷、水冷散热,浸没式液冷散热有如下明显优势:
1、节能性更加极致:冷媒与发热器件直接接触,换热效率更高,且可实现全面自然冷却,系统PUE<105;
2、元器件散热更加均匀:采用全浸没方式,服务器内部温度场更加均匀,器件可靠性更有保障;
3、无泄漏风险:采用绝缘、环保的冷却液体,即使发生泄露对基础设施硬件和外界环境均无任何风险;
4、噪声更低:服务器全部元器件均可通过液冷方式散热,内部实现无风扇设计,满载运行噪音<45dB;
5、功率密度大幅提升:单机柜功率密度可达60kW以上。
有这样一件怪事,在我国,有许多 科技 公司把自家的服务器,放在贵州的深山里。例如著名的苹果公司,就把中国区的服务器安放在贵州,被称之为“云上贵州”。我国的 科技 巨头华为,更是选择在贵州挖空一座山,来建立数据服务器中心。而在国外,微软公司则用集装箱的方式,将自家服务器沉入海底。这让人不禁好奇,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使用智能设备的人数也在不断激增,为了支撑起这些庞大的用户数据, 科技 公司们就得建设自己的数据服务器。
而这些服务器,要找一个安全又容易维护的重要位置。不管什么 科技 公司,他们建服务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及散热问题!
著名的华为七星湖数据中心,建设完几乎掏空了贵州一座山。据悉,其建筑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而华为之所以挖空贵州大山来建数据中心,首先是考虑到贵州的特殊气候。这边温度常年稳定,基本都在20度左右。
再加上地形具有天然优势,云贵高原其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基本不会发生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而且贵州省本身大山众多,有许多天然溶洞,既易于建立数据中心,又能保持低温环境,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数据稳定了。
除此之外,不得不考虑的成本问题就是电费,庞大的数据支撑必然需要大量服务器,这也是电费占据总成本比重最大的原因。贵州多山水,相应的电力供应也较为充足,电费相对较低,所以极大降低了服务器的运营成本
虽然说建数据中心要考虑安全跟成本,但我们都知道电子设备都怕水,那么微软公司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将服务器沉入海底呢?值得注意的是,服务器不仅要担心会碰到水,还要考虑散热问题。
当大量服务器同时运行,必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服务器工作最适温度为20 到22 左右,这也意味着要及时散热,才能保证服务器正常运行。
据悉,一个数据中心的电能消耗成本,有大部分是用在给服务器“降温”上。因为温度过高的话,将会引发服务器故障
为了同时解决散热、能耗成本等问题,微软便决定建立“防水型水下数据中心”。他们把服务器放进装有近百种传感器的密封容器内,然后将其放入海底。此外,他们还借鉴了法国潜艇的防水和散热技术,应用于水下数据中心。
这些海底服务器还分别装有冷热交换器,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而海底数据中心 通过水下电缆,连接到岸边 电网完成供电,数据则由自家的光纤网络传输。
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因为担心海底数据中心会影响海底温度,微软还做了相关实验测试。其结果证明服务器的散热,仅使周围海水温度上升千分之一,对海洋生物完全不存在什么影响!
在2019年,微软就建立了海底数据中心,开展第二次测试。这一次将会放置更多服务器,而为了验证海底数据中心的发展性跟经济性,该试验将为期五年,为未来建立更多海底数据中心做准备。
总体来说,我国华为在深山建立数据中心与微软将其沉入海底相比,显然微软在成本及环保方面有更多优势。但海底数据中心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相信我国在未来能 探索 出更加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方案!
服务器放在家里散热采用风冷式降温方法。目前,机房内的服务器散热方式通常采用风冷式降温方法。但是,在大型的数据中心,仅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高热流密度服务器的散热要求。传统的风冷模式均采用间接接触冷却的方式进行,其具有传热过程复杂。
存在接触热阻及对流换热热阻,热阻总和大,换热效率较低,换热过程高低温热源间温差较大,需要较低的室外低温热源引导换热过程进行等多种弊端。
服务器简介
在技术意义上,服务器是计算机程序或设备的实例本质可以说是一种计算机,用于处理请求并通过Internet或本地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
服务器是用于管理网络资源。例如,用户可以设置服务器以控制对网络的访问,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管理打印作业或托管网站。
他们也擅长执行激烈的计算。某些服务器还致力于特定任务,通常称为专用任务。但是,如今的许多服务器都是共享服务器,在Web服务器的情况下,它们可以承担电子邮件,DNS,FTP甚至多个网站的责任。
利用建造水下中心维护。电子设备特别是高速运行的服务器,最怕接触的就是“水”,因为水能造成电子设备的短路烧毁。而服务器也特别怕热,特别是成百上千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散热一直是一个难题,散热及时才能维持服务器的正常运转。据统计,一个数据中心的电力能耗占所有成本的20%,而其中41%都是用于制冷耗电,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2%,所以如何寻找成本更低的冷却方案“水冷”无疑成为了一个绝佳的选择。
为了成功建成水下数据中心,减少能耗,微软团队只能硬刚“防水”这个难题。他们巨资聘请了舰艇制造商“法国海军集团”,采用军用潜艇级别的防水和散热技术,这些海底服务器通过舱内外分别安置的冷热交换器,将舱内的高温水与舱外海水循环交替,最终实现散热。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在了北极,微软选择了“海底捞”,阿里把数据中心沉入千岛湖,腾讯和华为则藏进了贵州的山洞里。蓝海大脑液冷数据中心突破传统风冷散热模式,采用风冷和液冷混合散热模式——服务器内主要热源 CPU 利用液冷冷板进行冷却,其余热源仍采用风冷方式进行冷却。通过这种混合制冷方式,可大幅提升服务器散热效率,同时,降低主要热源 CPU 散热所耗电能,并增强服务器可靠性。经检测,采用液冷服务器配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数据中心年均 PUE 值可降低至 12 以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