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销售经验,指的是面对行业、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客户、而不是个人客户的实际销售经验。
有B端销售经验的销售员都知道,做B端销售面对的客户不是一个人,而是面对有不同建议权、选择权和决策权的一帮人。
对此,需要销售员用专业的知识和良好的服务,与不同层级的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客户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
营销的主要过程有:
(1)包括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生产决策、市场定位等。
(2)包括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的生产,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市场宣传、产品展示、洽谈签约等。
(3)包括产品供应、发货运输、货款结算等。
在宏观层面,有听说过:C端的流量红利在慢慢消失,B端会是未来运营的蓝海。同时,BAT等大厂也在逐渐布局他们在B端的运营业务。在微观层面,目前在整个互联网运营领域,B端体系性的方法论还是比较少的。在这样的大小背景下,需要运营同学去全部地了解B端运营的线性思路。
B端业务的种类非常多:电商、O2O、移动办公、CRM软件等。在纷繁复杂的业务场景背后,我们要理清楚其商业模式&业务模式。
(一)、在市场上,主要的业务种类会分为两种:1)平台型,2)服务型。
1)平台型 ——平台型的公司,本身是不生产任何产品的,是作为一个平台来撮合B端商家和C端消费者的交易。
-- 商业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商家的交易佣金。B端的商家入驻平台,在平台产生一些的交易和销售额,作为平台会从整个的交易当中抽取佣金。第二种,流量变现(广告)。随着平台越做越大,其流量会越来越多,这时平台会在站内做一些流量的变现,会产生“广告业务”的商业模式,eg. 淘宝的直通车。
-- 实际场景领域:涉及日常生活当中所见的领域,比如电商、O2O、旅游、短视频领域、互联网家装等。
2)服务型 ——服务型的公司,本身有产品或服务,将公司的产品或服务售卖给B端的企业;这里跟传统的B端又有些不同,因为服务型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更多是一些互联网化的产品,并非实体的产品。
-- 商业模式:通过售卖公司研发的产品或服务,来赚取公司的利润。
-- 实际场景领域:SaaS、CRM、PaaS、OA、企业协同、移动办公软件的售卖。
商业模式是公司运营的核心发力点,它会决定未来去搭建运营体系的核心业务策略有哪些。
(二)、平台型模式的运营流程: 分为4步
Step 1:B端入驻;Step 2:账户开通及基础建设;Step 3:B端的培育和成长;Step 4:B端的商业挖掘。
在实际的运营场景当中,Step 1&2主要由招商团队或服务商团队,去承接前端B端商家的拓展和激活;后端的Step 3主要由商家运营、行业运营来承接;Step 4由商业产品运营来承接,eg. 阿里系的阿里妈妈。
通过这4个流程,我们会发现在平台型的业务模式中,核心的业务价值/业务数据会产生在后端:1)B端的培育和成长,商家运营、行业运营团队会承接整个商家GMV的业务指标;2)B端的商业挖掘,商业产品运营团队会去负责整个公司广告营收的指标。
在整个平台型的模式当中,前端商家的入驻和激活,目前正在外包化, 运营在整个的平台当中会占据核心的地位 。
(三)、服务型模式的运营流程:跟平台型模式有一个关键节点不一样,服务型前期有一个付费的节点。当B端企业付费购买了服务或软件,才会成为企业B端的一个用户。 流程链路会更长。
Step 1:商机获取;Step 2:商机跟进;Step 3:付费转化;Step 4:服务承接;Step 5:二次开发。
如何运营以上流程:在Step 1环节,会有销售团队、营销推广团队、市场团队,去做一些市场推广、展会、PR、品宣等去获取公司目标的商机;Step 2&3环节,会有直销团队、电销团队去跟进这批商机,促成付费转化,转化成企业真正的用户,同时在后端会有运营人员做支撑,包括销售单的sales case、核心的销售策略;Step 4&5环节,当一个客户已经购买了产品和服务,成为企业真正的客户之后,销售团队和运营团队会去做好这一批用户的服务,以及用户二次的商业挖掘。
在服务型模式当中,产生业务核心价值的关键节点:1)商机跟进+付费转化,产生的核心指标是销售额和付费客户数;2)付费后,后续的服务承接+二次开发,产生的业务指标是销售额、续费率和这批客户其他商业产品的二次开发。
在服务型模式的运营流程当中,销售团队在客户的整个生命管理周期是全线贯穿的,从客户的商机获取到二次开发,运营更多的是站在后端去做前端的支撑。在服务型模式当中, 运营所承担的角色更多是在大后台去做综合支撑流程 。
以上是两种模式的运作下,运营的作用和定位。
互联网C端运营的方法论是比较成熟的,但B端运营一直比较缺乏。短缺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比如B端用户和C端用户有很大的差别。
差别如何理解?我们首先要从2个点上去理解这个本质:
1)B端是一个企业,C端是个人,C端在做决策的时候,更多是会受个人因素的影响,B端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来讲,是有商业性质的,其唯一的、核心目的就是盈利,这是二者最大的一个差别。
2)B端既然是一个组织,就会有一个系统运作的流程,是一个群体的模式,流程就会多且长。
基于以上这2个本质的不同,我们从4个方面来看——B端用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会决定后续我们做运营体系搭建的时候,有充分地去考虑这些特点,去制定应对的策略。
-- 用户层面:B端用户在用户运营时,有B+C两种模式贯穿的。B作为一个组织,内部会有很多C端,他们是产品的实际使用者;B作为一个组织,它的链路是非常长的,而且产品推广模式是自上而下的。
-- 产品层面:B端产品的需求会特别多。一个大B跟一个小B,或者行业不同,对于产品的需求和功能是不一样的;B端对于产品的纵深、专业的要求特别高,比如服装行业和饮料消费品行业,其需求和推广点是不一样的;B作为一个组织,对于产品的信息安全重视度非常高。
-- 营销层面:针对C端做营销时,有时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是很好用的,比如激励、返现、打折;但针对B端,这些营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B作为一个组织,对于集体的概念大于个人的概念,B端更容易受到行业的龙头、标杆的影响,同时在B端企业中会有一些圈子(行业的圈子、网上的圈子),圈子的影响力往往大于对用户做1v1的教育。
-- 服务层面:做B端产品时,70%是产品、30%是服务,服务是非常重的。服务会决定这个B端在你的平台是否成长的更好,对于客户二次开发和更多商业产品挖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以上是B端用户的特点,但其中有一个 核心:做运营、做用户、做产品、做营销、做服务,做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B端用户最大的需求——盈利 。
B端有平台型、服务型两种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也不同。
平台型模式下,前端,即商户拓展端在逐渐外包化。可以看到现象:在淘系里,前端的天猫/B端的淘宝入驻,现在是开放给第三方的公司在做,在B2B领域是由生态伙伴、渠道去做。前端外包化,整个公司的业务会移到后端,运营会作为整个公司的核心阵地。
服务型模式下,有些公司前期做B端时很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铺大量的销售去卖产品,但这些公司后期都会很难,因为一个公司如果把前端的销售做的很重,未来公司的成本、运营也会越走越重。
未来,公司无论是平台型、还是服务型,趋势一定是小前端、大后台 。
-- 前端:获客、销售、招商,这一支团队一定要做到足够轻量、足够灵活。当我们发现,目前市场的重点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趋势,我们要迅速调整前端的团队去往这个领域纵深。
-- 后端:大后台,并不是大中台(中台更多指的是系统的搭建),指的是对于前端销售和招商支撑的业务团队、运营团队。后台要有足够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利用系统、平台以及一些工具,将对前端的一些支撑进行产品化、流程化,这样整个公司在业务模式的推动下会走得更远,而且成本会越来越低。
对于个人来讲,在实际的业务场景当中,未来的趋势是小前端、大后台,那么对于运营落地来讲,B端运营未来的趋势是:
-- 体系化:站在提升效能的角度,比如在运营全量的十万B端商家时,要有体系化的方法论和思路,当要提升业务数据时,知道哪一部分是最能提升数据的,能够提升效能。
-- 节点化:B端的运营一定是围绕着产品、围绕着客户的生命周期做全套的运营。当一个企业用户进入到我们的平台后,他在每一个节点需要做什么事情、需要接受什么样的运营服务,将这些节点全部都梳理清楚,如果最终可以实现自动化,那可以提升整个运营的效率。
【体系化】和【节点化】,在运营端的要求是提升效率、提升效能。
-- 纵深化:B端的运营是往纵深去做深、做专业。比如电商目前的趋势,各大类的电商基本上都会按照行业去做,往行业去纵深。B2C天猫里的服装行业,行业的运营同学就负责服装行业所有的B端商家,他需要去了解整个B端商家的结构、行业的趋势、前台类目的搭建、商家的分层等纵深领域的内容。对于一些服务型产品,或者工具类型的产品,也会需要从行业(大B或小B)、从场景化(企业的考勤场景、财务场景,对于每个场景的流程要非常清晰)的角度去了解。
-- 产品化:对于运营同学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整个的运营流程是非常复杂的,要去协同业务前端、协同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各个流程怎么走,一些常规的流程是不是可以用产品化的方式去做,这样可以提升整个运营的效率。对外,客户的需求会非常多,而且运营主要是承接在业务后端,做用户的一些服务,那么如何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产品,不断地去迭代整个产品的功能和纵深程度,也是对于运营的一个需求。
所以,在B端的运营趋势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体系化和节点化的运营体系,不断地去提升效率和效能,同时提升纵深化的专业度,以及产品化的能力,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与B端客户共赢。
目前搭建B端运营体系的一些方法论。
了解了方法论之后,怎么样在实际业务场景当中去落地实施整个体系的搭建。
- 待续未完,见《「B端概况」B端运营体系如何搭建-2》 -
c端指的是消费者、个人用户Consumer;顾名思义就是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是直接服务于用户的。b端指的是企业或商家Business;顾名思义就是面向商家、企业级、业务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是间接服务于用户的。
B,Business;通常为企业或商家为工作或商业目的而使用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平台。
C,Consumer;意为消费者、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使用的是客户端。顾名思义就是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产品,是直接服务于用户的。
B端,面对企业客户,多为一个群体使用,本质是满足工作需求,多为多种功能的整合,讲究协同合作。使用B端往往是长时间、沉浸式,B端是服务于公司或企业所有员工
C端,面对面对个人用户,多为单个个体使用,讲究用户的使用感觉,有一个核心的功能,其他的功能都是附加的,是为“碎片化的时间”服务的,特点是数据量大,因为用户群大,数据增长都是指数级的。
差别
C端和B端的定义
C端:Consumer(也可理解为Customer),通常为消费者、个人终端用户使用的客户端。如:微信、淘宝、网易云音乐等。
B端:B端,代表企业用户商家,英文是Business,是互联网产品中的商家界面(即:管理平台)。用户通过它进行日常的商业活动,例如企业库存管理,销售统计,员工出勤考核等等。可以说,用来解决企业需求的产品,都是 B 端产品。
1、所处行业与场景需求
C端产品并没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比如微信社交、淘宝购物、美团点餐、高德导航,更多的是满足了使用者在“生活场景”下的各种个人日常需求。
B端产品通常行业特征相对明显,更多的是满足了企业相关用户在“工作场景”下完成协同工作的一些特定组织需求。
2、用户量级与类型
C端产品的用户量级大而广,用户可具体到每一个“终端个体”,一般称之为“用户”。
而B端产品的用户量级更小、相对也更垂直,用户类型通常是“组织群体”,包括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区别于一般“用户”,更多情况下是被称为“客户”。
3、展示方式
C端产品通常以手机端为主,PC端为次。
B端产品多数都集中在PC端使用,使用“左导航右内容”的布局。
4、盈利模式
C端产品大都免费开放给用户,在提供免费功能的基础上,再通过“拉新、留存、促活”等手段,转化其中一小部分用户。像漏斗模型一样,最终为服务付费的这部分用户为产品贡献了收益。这一切得益于C端产品大量级的用户规模,所以靠的是“规模经济”。
B端产品没有用户量级上的优势,偏向于服务企业内部的工作协同,就需要为不同的生产关系和工作协作场景做个性化定制,靠企业对“定制付费”来获得收益。
产品设计的差异和不同
1、功能设计
对于C端产品而言,需要至少有一个核心的主要功能点能满足用户的某一项诉求。围绕这个具体的核心功能,再去考虑附加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增值服务。
B端产品来说,要解决的主要是不同生产关系的协作沟通需求。在中心化的组织架构下,B端产品需要满足不同层级和组织内外的协作沟通,功能呈现模块化。
2、角色设计
C端产品的用户虽然大致需求一致,但每个人的身份、年龄、兴趣、偏好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产品经理从众多终端用户中抽象出样本特征,形成不同的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需求。
而B端产品的用户量级小,但用户角色众多(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需要好好分析各角色的需求关注点,并做好角色分配和权限管理上的设计。
比如在B端产品的用户中,有“决策者、管理者、普通员工”的区分。他们同样是B端产品的用户,但对产品的期望和关注点是不同的:
决策者(老板):关注企业的总体效率和成本
管理者(部门领导):关注管理职责和工作成绩
普通员工(使用用户):关注软件是否简单易上手、能否减轻工作负担
3、视觉体验设计
C端产品需要兼顾“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变现”的平衡,所以会额外重视在视觉体验上的设计。不仅要让用户有快速流畅的使用体验,更要用趣味性的设计引导用户自发地做社交分享。
B端产品需要满足用户集中精力完成具体工作事项、不被打扰地进行严谨的流程 *** 作,所以在视觉体验上多是保持干净简单的简洁风。
产品运营的差异和不同
1、运营目标
在相同转化率的前提下,想到得到分子的增长,分母必须要等比例的更多增长。C端产品的盈利模式决定了想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就需要倚靠持续的用户量级的增长。
B端产品相比C端,更看重看中稳定的专业能力,不求大起大落,只求不要出错,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
2、运营策略
C端产品倚靠大量级用户的盈利模式,决定了C端产品需要利用“红包、优惠券、精神奖励”等营销方式,以利益激励用户主动在线上进行“对外分享传播”,实现以不断新增的日活来加持自身体量。
B端产品有着天然的“封闭”特性,营销上也更传统,通常将线下“大型会议、峰会、行业展会”作为主要场地,近距离接近客户,通过树立行业级别内的“专业形象”来吸引企业客户的兴趣。
3、运营程度
C端产品早已将运营专业化,并细化到各维度的运营了,比如运营的工种可以细分为“活动运营岗、用户运营岗、增长裂变岗、内容运营岗”等等。
B端产品的运营往往不被重视,也没有C端那么专业化。在运营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常是“运维多于运营”,只集中精力关注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系统问题的定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