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骗局”大起底,那些让你防不胜防的促销手段

营销“骗局”大起底,那些让你防不胜防的促销手段,第1张

《市场营销学》这门学科,自从建立到现在,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它发展非常快,每两三年,就有一大堆新理论出现。就拿营销组合来说吧,4P、4C还没被人们完全搞懂, 4R、4V马上又马上冒出来,你说头晕不头晕!

并且这门学科也不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那么成熟,人家《管理学》已经固定在四大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行为学》也基本定型,包括个体、群体、组织等三部分。而《市场营销学》至今还没真正达成共识,一百个教授,就有一百种模式。

现代营销之父、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研究生院的教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学分为四大块:营销过程、理解市场、营销组合、营销延伸等。但是,国内那些知名教授也有他们的不同分类办法。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后芬教授就认为,市场营销学应该包括理论篇、价值识别篇、价值创造篇、价值传递篇、价值监控篇等五大模块。本人综合了中国人民大学吕一林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万后芬教授、南开大学吴晓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方华教授等人的观点后,决定把市场营销学可分为如下五大部分:

也就是这门学科的导论。包括市场营销概论、消费行为概论和市场营销新观念。比如,学科历史、市场概念、市场类型,消费者购买决策、产业购买决策、中间商购买决策、政府采购决策,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全球营销、文化营销、、体验营销、绿色营销等。

也就是先预计这个市场有多大。包括管理营销信息、分析营销环境、进行营销调研、设计营销战略、编制营销计划等。

分销是让产品卖得更多。包括渠道、终端等。

促销是让产品卖得更快。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公共宣传、直复营销、网络推广等。

对营销活动的调控。包括营销计划执行、市场营销审计、经营业绩评估、营销道德评价等。

在上述的五大块中,促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天才策划大师就是靠这一环节出菜。曾有人说过:促销做不好就是促死。

以往的教科书认为,促销方式一共有四种:广告、公共宣传、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广告和公共宣传属于拉式策略,人员推销和销售促进属于推式策略。后来有人把直复营销和网络推广也拉了进来,于是,就有了六种方式,现在简单介绍一下前面的四种。

广告在八九十年代,对企业来说是最好的宣传方式。我们再看一下关于刘永好的创业故事:

通过人去推销产品,应该有两种模式:电话营销和面对面推销,简称电销和面销。根据本人的经验和阅历,觉得无论是电销或者是面销,都必须符合两个原则,即MAN原则和三对原则。

MAN原则就是顾客有没有购买力(Money)、有没有购买决定权(Authority)、有没有需求(Need),如果顾客没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那么,他肯定是不会购买的,就象某人对导购员说:“你的产品非常好,价格也很优惠,我就是口袋里没有钱,怎么办呢?”碰到这种情况,神仙都没有办法。

三对原则就是在寻找客户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对人、说对话、做对事。如果这三点没有具备的话,结果还是“杨白劳”,白白劳动了。

先列举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吧!这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你去卖某一大件商品,如果店家对你说,他们是不讲价的,一口价,你觉得爽不?尽管你心里非常清楚,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所谓的打特价都是骗人的把戏而已。

所以,先标出一个价格后,再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弄些所谓优惠的遮眼法,统统称为销售促进。当然,教科书上的定义不是这样写的。

那促销手段有那些呢?现罗列如下:

1)折价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销售促进方式,平淡无奇,但是,它会被商家经常使用。

其实,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国美新店开张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不是也让老太婆凌晨三点钟排队去购买特价的电视,结果,长长的队伍,只是卖了两台电视机。

这些案例说明了商家为了促销自己的产品,不惜使用了一些“高明”的促销手段,这也印证了生意场上那句话:不怕你不买,就怕你不来;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

2)优惠券

这也是常用的一种销售促进方式,是餐饮行业通用的促销手段。相信大家都接到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优惠券。

其实,这种优惠券被刮开后,全部是一等奖,店家早就印刷好了。所谓的五等奖为现金380元的奖项是永远不会被刮到的,商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者疯狂购买。

3)集点

这种促销手段是针对季节性很强的产品的。比如,饮料行业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当年,厂家健力宝曾经使用过,当拉开拉环后,出现“健”字会奖什么,如果同时拥有“健”字、“力”字、“宝”字,那你就中头奖了。

所以说,集点是一种很好的促销方法,顾客由于很多原因,不一定能兑到奖项的。

4、退费

这种销售促进方式比打特价还好用,如果你给顾客打特价,尽管已经是打五折了,顾客好象还没有什么成就感。但是,如果这么做:你说,凡是买满一百就退五十元现金。那顾客就觉得赚大了。

5、付费

这也是店家屡试不爽的销售促进方法。比如,你已经购买一些商品了,再付出某个指定产品的部分费用,就可以将某个指定产品买走。

6)竞赛。 竞赛这种模式必须是举行大型的活动才能达到效果。蒙牛赞助超女比赛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在此不想赘述。

7)赠送样品或免费。

8)抽奖。

9)DM杂志。

10)VIP卡。

由于篇幅的问题,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企业开展公共宣传活动,常见的形式有:新闻发布会、赞助活动、展览会、消费者座谈会、产品研讨会等。

在中国企业中,公共宣传做得最精彩的应该算加多宝集团公司了,尽管加多宝集团公司的广告词也写得很不错,“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但相比起来,公关关系做得更绝。

恶俗营销的典型案例如下:

1、凤凰古城“偶遇节”

2014年8月,湖南凤凰古城在争议声中举办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偶遇节”。活动开幕前,举办方不断报道女神萝莉报名参与的盛况,诸如,“19岁‘翠翠’自曝渴望一场浪漫求婚”的报道也见诸网络。有评论称该活动为“恶俗营销”、“恶趣味”,网友更直言“偶遇节”其实就是“约炮节”、“艳遇节”。

2、大尺度脱衣事件

2014年9月,一段上海地铁二号线两妙龄女子“大尺度脱衣”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两女子脱到只剩内衣,一身着某洗涤公司广告衫的男子为女郎递衣物穿上。事后,有网友找出一则招聘20名地铁脱衣模特的启事,疑似与此事有关。

经查,该事件确为洗涤公司的营销炒作,连制止女孩脱衣的“正义”群众也是雇来的演员。9月28日,炒作公司向社会公开致歉。

3、“奶牛选美”比赛

2014年10月18日,素有中国北方农区奶牛“第一县”的山西省山阴县举行“奶牛选美”比赛。启动仪式开始后,8位身着比基尼的大胸模特作为“牛模”亮相现场。媒体和网友发出“到底是看人还是选牛”,以及质疑炒作的声音。

面对质疑,山阴县县长南志中称,自己宣传山阴奶牛的决心不会变,并澄清自己仪式结束后就离开了,并未与模特一起挤奶。

4、“裸体阅读”图片展

2014年10月底,南京一家书店在店内举办“裸体阅读”图片展。图片主角是两名长发裸体女子,她们在书店内“裸体阅读”,手里的书恰到好处地遮住了敏感部位。书店经营者说,搞这个活动是为了“以开放的心态,去除更多束缚,让灵魂更接近书籍”。

5、优衣库试衣间事件

2015年7月15日凌晨,几乎同时在网页,微信,微博,引爆了一场优衣库试衣间的事件。在营销学上来讲,蔓延速度2个小时破亿,其价值相当于给优衣库做了一个单日投放花费2000万的免费广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恶俗营销

引言: 酸奶的诞生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不管事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关于酸奶制作的悠久历史基础。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希腊东北部和保加利亚地区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技术。后来,酸奶技术被古希腊人传到了欧洲的其它地方。1500年前,我国文学家著成的《齐民要术》也记载了齐地有关酸奶的制作方法。

在欧洲有关酸奶的第一个记载源自于法国的临床历史记录:弗朗西斯一世患上了一场严重的痢疾,当时的法国医生都束手无策,盟国的苏莱曼一世给他派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宣称用酸奶治好了病人。

一、酸奶的盛行之始

1903年,梅契尼柯夫最早开始研究人的衰老与长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在他研究的国家中,生活在保加利亚的百岁老人最多。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开始探讨当地人长寿的原因,发现当地人每天都饮用酸奶,他把这些老人健康和长寿的原因之一归功于当地广泛食用的保加利亚酸奶中的微生物,他将这种酸奶中培养的微生物命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1907年,他将上述发现写成一本书《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Optimistic Studies》(《延年益寿:乐观研究》),在书中他系统的阐述了自己有关乳酸菌和长寿的观点和发现。

他认为衰老过程是由于肠道中的腐败微生物的产生的有毒物质引起的,特别是蛋白水解细菌如梭状芽孢杆菌,但它们会产生酚类,吲哚和氨等蛋白质分解后的有毒物质,这些毒性物质引起“肠中毒”并导致了人体的衰老。而这种乳酸杆菌能够消灭人体胃肠道里的腐败细菌,可能这就是保加利亚有这么多长寿老人的原因之一。于是他提出了“酸奶长寿”理论,认为酸奶中的乳酸菌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并且作为有益微生物能够减少有害微生物,从而降低毒性物质的产生进而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使酸奶迅速流行。

二、酸奶的商业化传播

而酸奶的真正盛行是在20世纪初,一战后,这一研究被西班牙裔犹太商人伊萨克•卡拉索所发现,并且在认识到酸奶的重要作用后,他决定投资生产酸奶。1919年,他首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建立了一个生产酸奶的小厂,并命名为Danone。十年后,他将公司搬到法国,并在法国建立了第一座工厂。二战爆发后,他将公司搬到美国纽约,为了适应美国市场,将名字改为Dannon。与此同时,他生产的酸奶不再在药店销售了,而是改在咖啡馆、冷饮店销售,并大作广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国打开了销路,并迅速风靡了世界。

作为一个营销人,我们应该思考的就是这个部分,这个企业是如何把这个历史悠久但是名不见经传的酸奶,塑造成一个风靡全球的产品的。

三、营销方式——病毒营销

(一)突出产品的价值

梅契尼柯夫对乳酸菌的研究和他的长寿理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夸大乳酸菌的作用,更没有夸大酸奶的作用。他研究说明,衰老可能是肠道菌产毒影响健康;减少肠道菌的毒可以健康长寿,为了抑制肠道菌的增殖,他建议人们喝含有乳酸菌的酸奶。核心点在乳酸菌而不是酸奶。但是这句话被商家过分解读,商家利用诺贝尔奖得主的言论为核心,过分夸大了酸奶在延年益寿方面的作用,那么这个诺奖得主的言论就如同病毒一般,被商家或者企业穿播到了世界各地,从而推动身产品的销量。

(二)信息传播速度快

二战爆发时期,全球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最终的大范围信息传播是从比较小的范围内开始的,美国为当时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难度小。并且酸奶被企业吹鼓为延寿利器,在当时平均年龄普遍低下的时代。所谓的延年益寿的产品的传播速度则更加迅猛,公众的积极性和并且用户乐于传递这些信息的意愿也进一步提升了酸奶的传播速度。

四、为何称之为骗局

(一)夸大了其价值属性

酸奶中的乳酸菌,也就是益生菌,对人体又一定的益处,但是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如今,酸奶的营销已经把酸奶的那些一定的益处夸大了数倍甚至十数倍,减肥,延寿,治癌,等等,功能疗效全靠吹,已成为很多商家的营销策略,然而“神话”益生菌的功能,会导致消费者陷入“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区。益生菌的价值仍然在科学家的研究范围内。不实报道宣扬“益生菌无用”的观点,也会严重夸大益生菌的危害,这些都是对益生菌功能的不科学认识。事实上,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证明,针对特定的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益生菌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在更多情况下,益生菌只应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1960年,FDA对酸奶做了严格的科学分析到最后发现,酸奶和乳酸菌并不具有减肥、美白、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效果,营养价值也有限,高脂酸奶中所含的脂肪和糖反而会增肥。因此FDA下令规定从1962年开始,美国境内不允许出现任何宣传酸奶具有健康功效的广告,这也是营销骗局暴露的一个体现。

(二)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抗生素治疗后使用益生菌,肠道菌群可能会被破坏,还会抑制自体肠道菌群的恢复,而益生菌的使用对象可能有更多条件极端的人群,比如病人、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肠道菌群尚未稳定的婴幼儿。也就是说,益生菌商品并不是对每个人有效果,而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身体可以接受菌群的留存,有的人则会直接排除体外,没有宣传中强大的神奇效果。益生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可能没什么用,但是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腹泻、便秘、肠道功能紊乱、肠道炎症等多种疾病是有治疗意义的。但是如今的酸奶不仅夸大了酸奶的功能,还夸大了酸奶的适用范围。

(三)将益生菌和酸奶捆绑化

益生菌不是酸奶的特有物,我们有益生菌药片,液体饮料,咀嚼片等等,为什么酸奶可以真正的进入千家万户,而其他的益生菌产品却无人问津?这也是营销的一种策略,利用梅契尼柯夫发表的言论和理论进行事件营销,将酸奶和益生菌捆绑在一起,这就使消费者心里产生了“晕轮效应”。研究学者的名气越大,那么这个产品的影响力就越广。

启示

随着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逐渐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益生菌会被发现,酸奶不会仅仅是一种食品,它将来可能会是一种特殊健康食品,经过特殊配置和加工具有了特殊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商家所吹鼓的那样具有各种各样的神奇功效。酸奶的功效也仅仅是能够对身体的健康起道一个细小的调节作用,而不是能够保障身体健康的“万金油”。

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常识进行判断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擦亮眼睛,认清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是否真的能有一样产品有类似“包治百病”并且还附带减肥的功能,商家广告所宣称的一些功能是否符合实际。某些炫目且花哨的宣传方式,往往都能利用生活常识所破解,从而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还可以根据营销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营销方式是不是似曾相识,将书本的知识与企业的宣传手段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就可以了解到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的事实。要用营销人的眼光去看待事务,从而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一是可以提高自身对营销的见解,二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应用水平。

而我在翻阅和查找资料的期间,看到的一些有关酸奶营销骗局的文章,大都有明显的倾向性,要么是一边倒的贬低酸奶的营销方式;要么是一昧吹捧,认为酸奶的价值属性是值得肯定且几乎没有问题的。但是以一个营销人的角度来看,两者之中,前者是在为自己个人品牌做营销,蹭热度。通过贬低曾经的诺奖得主,否定风靡全球的酸奶品牌来吸引眼球,从而达到个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的结果;而后者则是支持酸奶的各种言论并指出各种数据,其实有可能他们只是酸奶企业的代笔,用以减轻前者言论的负面影响的。而我认为,酸奶营销确实是一个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但是酸奶本身的价值确不能够被否定。

那么只有当人们以最中立最客观的角度,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各个信息中什么是有用且可接受的,什么是无用的信息。所以,保持一个客观且深入的眼光看代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77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