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能做好销售吗

小白能做好销售吗,第1张

【Zhao Wu的笔记】 销售工作本身是依靠思路与技巧的职业,更深层次的核心就是对人性的洞察。我时常说能把宝马卖得好的人,去卖白菜也不会差。因为销售是一种思维,不单纯是一个职业。那么零人脉的小白能做好销售吗?答案是有人脉资源当然最好,没有也照样能做得很好。我见识过许多零人脉小白成长为销售冠军的实例,这里面的关键问题不是你有没有人脉,而是你够不够努力。有些行业确实受资源限制较大,有资源的人成功机率比较高。但即使有资源,也需要去经营、去争取!除非你的背景极其深厚,资源们都要上赶着来找你买产品,但这种情况我估计你也不会去求职做销售。你直接在家里对接资源就好。余下的情况即使你手中有资源,仍然要努力对接。没有资源的小白,该如何做销售呢?我建议一定要先从认知与思维学起。 你对一件事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做法。虽然有句话叫:「干就完了,又不是没那条件」。但是在试错成本如此之高的当下,你带着正确的认知去干,远比你直接去干要精准的多。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少走弯路,或者是带着地图走弯路,这样总归不会迷路。如何去认识销售这件事呢?我们以企业客户的销售思路举例,毕竟这类销售的职业形象比较高大上一些,也是很多高学历人群的首选。 企业客户销售又可称之为 KA 大客户销售,更高端一些的叫做战略 KA 销售。 此类销售从技能高低的程度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传递产品信息、针对需求推荐、战略大单设计。 第一阶段:传递产品信息 当一个小白初接触销售工作时,他的安全感完全来自于对产品的熟知。这点与他加入企业时接受的培训有关。每家企业对销售新员工的培训都侧重在产品知识上,很少有企业会注重新员工的销售认知与专业思路。有的企业产品繁多,并且要求新员工完全掌握。如此一来,小白们谈客户时总喜欢提及产品也就能够理解了。 传递产品信息三步法: 1、了解产品话术,掌握产品核心卖点。 2、反复演练话术,能够在介绍产品时更有吸引力。 3、对甲方进行充分跟进,用执着的态度感动对方。 说实话,这个单纯的打法很奏效,它可以为许多小白拿到人生中最初的那些订单。但是时间久了,销售们便会感觉到瓶颈,总有一些客户根本不吃这一套。假如企业这个时候为大家安排了销售提升培训,引导他们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就还好。但如果企业没有配套的培训动作,销售们自己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路径,那么许多人便会将这种产品传递风格形成销售习惯。如此一来,以后想改变就会非常困难。这也是后来企业给员工安排许多销售培训都不奏效的根本原因。 第二阶段:针对需求推荐 我曾经见过一个销售实例,一位项目管理软件的销售顾问为一家大型企业讲解产品,在 50 分钟内,他反复强调产品的种种优势,全然没有顾及客户的需求。我看着他年轻的脸庞,不知道他是不敢询问需求还是不会询问,总之他在完全不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努力的讲解着产品。或许他自己也感知到现场氛围尴尬,他的鬓角渗出了汗珠。其中一位甲方代表不耐烦的问道:「你们的产品到底最擅长开发什么软件?」他听了仿佛见到曙光,大声答道:「我们什么都能做!您想要什么管理软件,用这个开发工具就行,想做成怎样的都可以。」最后,甲方代表们无奈离场,要知道他们的工作也很忙,如此浪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确实使人不愉快。一位比较善良的甲方代表临走时给了这位销售人员一个真诚的建议:回去学习一下什么是项目管理,以及如何针对性提问。 在销售的实际场景中,只会谈产品不会挖需求的销售人员太多了。我见过一个最呆萌的案例,客户对一位不专业的销售小白说:我真心想买,给我找个老手来对话可以吗?那么作为初入销售职场的新人,该如何从传递产品阶段升级到针对需求阶段呢? 针对需求推荐三步法: 1、搞清楚客户的痛点与爽点。 2、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3、把能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与需求进行匹配。 拥有针对需求推荐思路的销售人员,业绩都不会太差。我们前文讲到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会挖掘客户需求呢?一是他们不敢提问,毕竟挖需求是要提问及追问的。有句话讲:提问是一种强势思维,特别是在销售场景中,敢于提问及追问都需要专业积淀与勇气。二是他们不会提问,不知道该怎样针对客户提问。说到提问技巧,我们要先说说什么是客户的痛点与爽点。痛点就是客户当下最希望解决的问题,爽点就是客户渴望获得的收益。确切的话术就是,您希望通过这次购买解决什么问题?希望通过合作获得什么收益?问清楚客户需求,根据需求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便更容易达成合作。至于挖需求的细节技巧,我们会在本章的第三节讲到。 第三阶段:战略大单设计在销售过程中,能够顺利挖掘客户需求,已经算是进入了销售领域的大门,但还没有达到大神级的境界。因为企业的销售订单根据金额划分,有大单与小单的区别。企业型客户一般都有采购预算,有的可能是几十万,有的可能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每个销售的梦想都是开大单,每个企业的愿景也是服务超量级的大客户。所以有些企业会设立战略客户部,专门服务超量级的大型客户。这种部门的销售人员称为战略 KA,算是销售级别是比较高的一种。他们要么是手头有非常优质的资源,要么是自身有过硬的专业经验。在这两个条件当中,优质资源并不是人人都有,所以有资源这一条我们先不去谈。我们来谈一下销售的专业经验包括了哪些方面。 试想这种超量级的大客户,必然都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在这类企业中,都有标准的采购流程,流程中也都有相应的对接人或是决策人。一般想拿下这种大单,除了要会梳理客户关系网之外,还要能够在直面企业决策者以及相关的关键角色,找到他们最关注的地方,用专业把他震慑住。这是一场非常刺激的博弈,你可以调动所有的智慧去应对,一旦成功,你也会收获除了钱之外的巨大成就感。 那么如何用专业震慑住客户企业的决策者呢? 你要懂得他们最关心与最担心的几件事。 1、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生存和发展。 2、最关心的指标,不外乎是收入、增长、利润。 3、最担忧的命题,离不开亏损、发展停滞和被淘汰。 所以,渐渐地,当客户的「某个角色」告诉你他有一个什么样需求,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去研究需求的本身,而是先考虑: 1、为什么客户会产生这个需求? 2、这个需求解决了企业的什么问题? 3、解决的这个问题,价值有多大? 4、这个需求跟企业的生存、发展、收入、增长、利润有什么关系? 5、这个需求谁提出来?谁关心?老板关不关心? 如上的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去理解客户的需求。但理解了客户的需求,仍然无法分析透彻。达不到与客户交谈时一针见血的目的。假如你深度思考这些问题,你发现对企业真实需求的分析、对企业状况的研究,无论是学界还是咨询公司,都已经有现成的思考框架与方法论体系。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视角都是从战略往下落,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才是解决如上问题的根本。所以当一个销售人员学习了战略管理整体思路和思考框架,当他面对客户时,我们不仅不会像呆瓜一样自说自话,也不会收到一个需求就毫无准备的开始行动。我们会渐渐形成以下的思考路径: 1、先想方设法了解客户的业务情况以及各项指标。 2、了解下客户所在的产业环境。 3、分析这个产业和客户本身面临的问题。 4、客户高层对未来发展的计划和期许是什么。 5、这个需求与战略是否符合。 6、解决这个需求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7、这个需求面临的最大阻力什么。 当我们开始这样思考,你就会发现签单与否、金额大小已经不是目的,它很自然地成为了必然的结果。因为销售工作的本质,不是想方设法地把某个产品卖给客户,而是真正的追求与客户的「共赢」。同时如果以这样的视角去开展销售工作,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秒杀掉普通竞争对手。因为大多数的销售人员并不具备与高层对话的能力,也从不真的了解高层关心什么。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得到了与客户高层的会面机会,也无法打动客户的内心。 从只会讲产品卖点,到懂得挖掘客户需求,再到用战略思维与客户达成共赢,这是多数销售顾问的成长之路。但如果你能反向思维,在做 B 端企业客户销售时,从企业战略出发,洞察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如此一来,你就会弯道超车、赢在起点,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绕一个大圈。

【Zhao Wu的笔记】

· 一位销售新手,想到明天就要见一位大客户,心里发虚,就到处问有什么高招,恨不能在线等着要答案;

· 一个职场小白想到周一要向老板汇报项目进展,就开始担心睡不着觉。

为什么很多人见「大人物」之前就没了底气呢?

这一讲的原题是「我赚,而客户亏」,这是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也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正因为这个误解,才让我们这些新手想到这个场景就有些担心。有人说,我是老手也害怕这个场景怎么办呢?凡是为这个担心的,我暂时把你当新手看。

新手容易产生的念头是:我的资源不够,手上没牌可打,客户的选择面很宽,求他的人也多,所以自己有什么合理的理由去见客户呢?

如果客户真的接待我,甚至和我合作,我觉得亏欠他的。因为自己并不能给人家带来什么,对方其实是亏了不是吗?

销售人受到这种煎熬,是觉得自己的脸皮薄,拉不下脸去求人家。偶尔鼓起勇气去提个要求,一经拒绝立即逃跑似的退了出来,下次会变得更加胆小。

每当产生这些感受时,销售人都会给自己怎么样的解释呢?往往这样几种可能性:

1.    销售原本就是求人的活,谁做销售都不容易,除非他能拉下脸来

2.    自己经验不足,技巧不够,方法不多。等我资历变得更深的时候就没事了,虽然还不知道这样需要多久

3.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还不够好,销售政策还不足以撼动客户

4.    现在客户太难搞,都被竞争对手惯坏了

5.    指不定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幕交易

6.    我跟客户的交情还不够深

如果一直这样解释,就掩盖了真正的问题,也就难以解开这个难题了。真正健康的关系,都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

如果不能建立健康的关系,任何合作都很难成功,但是在力量不同的双方建立势均力敌的关系又谈何容易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还原三个真相:

第一,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客户的需求?

第二,我们是不是低估了自己对客户的重要性?

第三,我们是不是像自己感觉的那样弱势?

真相一: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客户的需求?

没错,对方可能处于优势的位置,但不等于对方从这次交流中得到的就更少。如果真的很少,我们即使求他也是求不来的,就算真的得到了一次帮助,也必然不可持久。

既然不可持久,对方也就没有那么重要,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还要紧张呢?道理上说不通。

事实上,出现这种感觉恰恰就提示了我们并不了解客户。

·        比如,客户处在什么样的竞争环境当中呢?哪些是他们的主要威胁?有人会问,对方一定有竞争对手吗?一定有的,不是外部的,就是内部的,除非身在红尘之外。

·        如果对方真的跳出了红尘,那么他也就不会让我们紧张了,因为那样一来,多半就不再是我们的客户。

·        客户想要摆脱什么样的现状吗?或者想要维持怎样的现状而努力吗?环境时时处于变化当中,不进则退,即便真的要维持现状,也需要一些力量的。我们也许就是那股力量之一。

真相二:我们是不是低估了自己对客户的重要性?

我们对客户究竟是不是重要,要看我们与客户看重的领域有没有关联。客户看重的领域有哪些呢?

·        无非是现实工作的优化或者简化,或者想要变得更有竞争优势,更有希望。我们只要能够在任一领域与客户产生关联,那么我们的重要性自然就确立了。

·        客户会考虑简化日常工作的负担吗?比如分包一些工作出去?比如有的减少前台的工作量,就设置了人脸识别;或者,增加一些效率的工具,比如结合人工智能,能不能简化一下繁琐的流程?

·        每个组织或者个人都有一堆的琐事要做,要么我们可以让客户减少一些负担,要么优化一下他们日常的工作。就要看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适合哪一种合作方向。

·        如果不能在这里减轻客户的负担,起码也不能给客户添堵,比如「耽误你几分钟」这样的话就不要轻易出口。

客户会考虑构想将来的竞争力吗?

·        比如进入新的蓝海,没有谁不讨厌在红海里杀价却又摆脱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红海挣扎的同时,布局蓝海。为此,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得上的地方吗?如果能够进入客户的计划,那么无疑我们会成为客户的战略伙伴,当然是重要的。

·        不过,公司计划未来,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是既定战略。无论哪一种,构想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        小到比如为家里装修,大到发展新的产品线,或者海外拓展,或者计划上市。只要能在对方的战略构想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也坐实了对客户的重要性。

真相三:我们是不是如自己感觉的那样弱势?

当你在一个场合遇到一个明星,如果你准备和他来一次对话,你觉得谁占据优势地位?如果你在电梯里碰到公司的大老板,谁占据优势地位?很难说!只要我们把握三个要点,即便不占优势,但也绝不会处于弱势。

要点一:我的角色是什么?

见到喜欢的歌星,你的角色当然是歌迷。难道你要和他比唱歌,比唱歌当然他可能更厉害,可是你是他的歌迷,他还要那份优越感做什么?如果他让你感觉不好,分分钟都会失去你,多不划算啊。当然他并不缺少一个歌迷个体,可是歌迷作为一个角色他是得罪不起的。

同样的,对于老板,你就是一线员工,哪位老板可以离开一线员工呢?没有你们,哪有老板?对于名牌,你就是消费者,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品牌还有什么?所有的关系都是相对的,离开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再成立。

要点二:我要什么?

如果我不要什么,谁也影响不了我对吗?这不就是无欲则刚吗?他的位置再高,只要我不求他什么,还怕什么?如果我有所求,也要看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如果他得不到什么,当然也求不到,既然求不到,也就没有担心。

要点三:我凭什么?

我可能资历浅,但我有时间;我可能影响力小,但我有口碑;我可能只是屌丝,但是屌丝是大多数。远方的山巅的确高耸,但是我与山峰的距离,起码和山峰与我的距离是一样远。

如果你在乎我,就有了影响我的力量,如果你不在乎我,我也没失去什么。这就是立场,除非我们忘记了立场,否则我们不会没有影响对方的力量。

总结这一讲:

·        第一、当我们害怕接近某个重要人物的时候,那是因为我们误以为是在求他,其实不是。

·        第二、无论对方多么重要,如果这种合作的结果是我们赢而对方输,那是不会发生的。

·        第三、如果要建立与重要人物的合作关系,需要澄清三个真相:

1.我们是不是低估了客户的需求?

2.我们是不是低估了自己对客户的重要性?

3.我们是不是像自己感觉的那样弱势?

4.任何一个健康的关系,都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

思考题:

你曾经害怕见谁,而后来不怕的原因是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065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