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房地产供给侧政策 购房理念或将发生变化

多地出台房地产供给侧政策 购房理念或将发生变化,第1张

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多地出台房地产供给侧政策

疫情下的因城施策及房企自救

● 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那些依靠高周转回流资金或在疫情高发地区布局较多的房企,可能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购房者的购房理念也将发生变化,政府治理能力较强、人均医疗资源较多的地区未来或受到更多青睐

● 多地持续出台房地产供给侧政策,以行业层面为主,主要是针对开发商资金压力的缓解,但基调仍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 面对疫情冲击,当前的调控政策一方面仍应坚持“房住不炒”原则另一方面应从现实出发,对房地产行业给予阶段性的、边际上的政策宽松,以稳定房企的资金流,避免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较大的负面外溢效应

售楼处封闭,中介推迟营业,在建项目的工期延长……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春节期间所有的交易、生产与经营都按下了暂停键,还在于原本期待的“金三银四”或成为泡影。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已有20个多省市发布了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涉及放宽房企土地出让金、税费缴纳时限,甚至还有放宽预售条件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调控风向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财政部、统计局、央行等多部门也在密集发声,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再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业内专家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不应将上述地方政策视为放松或刺激房地产的信号,中央坚持“房住不炒”的决心没有动摇,房价也不会大起大落。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购房理念。展望未来,政府治理能力较强、人均医疗资源较多的地区或将受到更多青睐。

疫情来袭楼市停摆

房企发起线上自救

2月13日,某大宣布实施全国所有楼盘网上购房的营销措施,一度引起热议。七五折的促销,缴纳5000元定金即可预定房源,5月10日前购房者均享有最低价购房权益……力度不可谓不大。

此后,房多多推出小订宝和线上售楼处,成交一套额外5000元返利贝壳找房宣布减免106个城市两个月的业务平台费,推出了VR售楼部安居客则推出了“安心在线购房季”集合超过5000个楼盘的优惠活动,通过VR售楼处连接买房用户和开发商富力集团启动“好房子,网购吧”创新营销行动,包含了“全民营销+网上售房+购房大优惠+无理由退房+差价补偿”世茂推出了自己线上卖房的“三大方案”,优惠多多。

线上卖房成为房企“活下去”的自救模式,究竟效果如何?《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以购房者的身份联系某房企销售员后,发现并未出现所谓的“手慢无”现象,自促销以来多日过去,还有许多房源可选,而且此后销售员多次联系《法制日报》记者,希望帮他“冲业绩”。

不过,线上卖房对于房企自救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以某大为例,近日其公布的一组销售数据看上去还不错。远东资信研究部研究员陈心洁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某大虽然身陷“先涨价后打折”的争议,“活动或许有水分,但对购房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某大深谙购房者的心理,通过促销大幅提高了线上售楼模式的蓄客能力,有利于加速回款。

有人将线上销售称为房地产行业的“救命稻草”。连日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房地产行业有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 *** 作:不仅“线上卖房”,还搭配“×天无理由退房”“网红引流”等手段拼命揽客。

自疫情暴发以来,楼市几乎处于停摆状态。春节期间全国诸多大城市出现了零成交和零供应。

远东资信向《法制日报》记者独家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月23日起已有超百余城暂时关闭商品房线下售楼处,暂停房产交易活动。为了扭转局势,房企纷纷搭建线上售楼处,由于无法实现线下看房、签约,线上售楼处效果不佳,各地除夕至2月9日期间商品房销售基本停止。

“往年春节期间是返乡置业热潮期,而今年受疫情影响,房企春节返乡营销停止,这部分需求基本消失。从目前情况来看,返乡置业的主力城市(基本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受影响较大。”陈心洁说,保守估计1月至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0%,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将至少下降4.6%。

陈心洁补充道,以上预测的前提是疫情在短期内能得到有效控制,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影响将更大。往年1月至2月通常是商品房销售淡季,销售面积一般约占全年的8%至8.5%,疫情必然会对短期内商品房销售产生巨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对全年影响有限。“不过,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于2020年房地产销售的负面影响都将超过SARS疫情。”

同时,报告称,“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商业物业租金收入大幅下降,而更长远的影响是,若疫情导致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消费不振,商场商户失去信心引发退租潮,则商业地产受到的冲击将更大”。

疫情出现后,居民到商场购物的次数大幅减少,同时除一线城市外春节期间大部分省市商场关门歇业(超市、药店除外,整体开业率约40%至50%),租金成为一些中小企业的负担,商户退租率明显提高。

1月底至2月初,多家商业地产公司宣布对旗下商铺租户实施不同规模的租金减免。业内预计,仅万达商管集团一家减免就超过30亿元。

防资金链断裂风险

降价促销加速回款

在需求端受到冲击的同时,供给端同样存在问题。首先,土地市场短期内供求两端均大幅下滑。为配合疫情管控要求,避免现场人群聚集,北京、重庆、武汉、上海、石家庄、福州、苏州、天津、南通等多个城市推迟土地拍卖时间,出让时间推迟数日不等,导致1月下旬起土地供应和成交均大幅减少。

1月,中指研究院发布的300城供应土地面积环比缩水近七成,同比缩水近四成成交土地面积环比下滑超七成,同比下滑近五成。

“从以往的推地节奏来看,政府通常选择在下半年尤其是年底集中供地,上半年供地往往不足全年供地计划的一半。此次疫情的出现,导致政府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供地计划大受影响,再加上疫情期间减税、公共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等情况,疫情过后或将存在加速供地的可能。”报告认为,此次疫情或将影响土地市场的节奏,“但从宏观来看并未影响整体热度,土地市场的稳定回暖指日可待”。

此外,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复工时间受疫情影响延后,房企施工行为和全年工程进度也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新盘延迟推出,房地产投资增速稳步下行。“第一季度新开工面积损失巨大,土地购置费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预估202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合计将下降19.5%。若疫情能在第一季度得到控制,且忽略后续月份的影响,则预估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约为4.5%左右。”陈心洁说。

房地产行业也将随之迎来新一轮洗牌。报告断言,全国房企第一季度销售数据将近乎腰斩,疫情已对房企销售回款带来巨大冲击,那些依靠高周转回流资金或在疫情高发地区布局较多的房企压力会很大,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据统计,2019年房地产行业共发生并购221次,并购规模高达1840.6亿元,一些实力突出的百亿房企在2019年内都有多次并购行为,行业集中度也相应有所提升。而排名靠后的房企融资渠道明显收窄,融资成本提高。“若疫情导致这些中小房企资金链断裂并因此倒闭,将会进一步提高房地产行业集中度。”陈心洁说。

报告称,预计疫情过后大部分房企会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加速回款,短期来看,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但由于一些中小房企融资受限,这些现金流更多用于还债,而实质性大幅降价促销会强化房价下跌的预期,不利于后续销售回款。因此,对外部融资过于依赖的房企,信用风险相对较高,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违约,甚至破产。尤其是对于大量使用债券直接融资的房企来说,债务到期并不会因销售放缓而推迟,若房企自身流动性紧张,且短期销售回款不及预期,届时将面临更大的偿债及融资压力。

“当前房地产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房企面临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徐奇渊说。

“房住不炒”基调未变

购房理念或将变化

在此背景下,不仅房企发起“自救”,多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仅在2月11日至15日这5天的时间里,就有上海、西安、无锡、天津、福州等地调整土地出让金缴交期限,允许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申请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不收取滞纳金。

上海、浙江、无锡、天津、福州顺延项目开竣工期限,土地出让合同关于开竣工、投达产的履约时间要求可根据疫情自动顺延,不计入违约期并不收取违约金。

无锡和福州调整房地产预售条件,疫情防控期间预售部分达到总投资额25%以上,按规定予以办理商品房预售审批手续。

浙江、西安、无锡、广西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实行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办理,帮助房地产开发和中介企业促成交易。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企资金压力,但鉴于疫情拐点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仍存较大不确定性。”报告指出,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指导下,各城市均有一定的自主调控空间,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城市出台类似支持政策,但不应将这些政策视为放松或刺激房地产的信号。

尤其是从2月16日到19日,仅4天时间内,财政部、统计局、央行等多部门密集发声,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再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远东资信董事长、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杨秋岭认为,多地持续出台房地产供给侧政策,以行业层面为主,主要是针对开发商资金压力的缓解,但基调仍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这表明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充满信心,也是在房地产方面再次向市场发出明确的政策不变信号,同时也是向地方政府发出明确的政策指引。

徐奇渊称,面对疫情冲击,当前的调控政策一方面仍应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另一方面应从现实出发,对房地产行业给予阶段性的、边际上的政策宽松,以稳定房企的资金流,避免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较大的负面外溢效应。具体而言,第一,政策应一视同仁对待房地产业,为其提供信贷纾困第二,适度放宽监管额度限制第三,税费适当减免,缴纳期限酌情调整第四,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因企施策”,适当增加定向支持。

总体而言,在业内人士看来,2020年楼市调控基调仍以稳为主,房地产市场总体趋稳,房价不会大起大落。但对于购房者而言,有一点预计将改变。

“这次疫情也改变了不少人的购房理念。展望未来,政府治理能力较强、人均医疗资源较多的地区或将受到更多青睐,而且选择楼盘时会更注重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无房者重新认识到房子的重要性,疫情结束后或将有一些新增购房需求。”陈心洁说。

1月29日,深圳宝安某刚需盘置业顾问李力杰(化名)迎来近期最忙碌的一天。

“前妻能做贷款担保人吗?”“社保200个月、两套房,可以买到海岸城吗?”“亲哥亲姐转账的钱能不能付首付?”“流水现在做还来得及吗?”一系列问题扑向他,但回答都是否定的。

当日,深圳官方选房系统“i深圳 APP”推出万丰海岸城、深铁懿府、香山道公馆等6个新盘,购房者只能选择一个盘进行诚意登记,且根据缴纳社保时长和名下房产情况进行分类,社保为王、无房优先。

“这就像高考填志愿,你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情况,还要知道对手的情况。深圳最近出了很多新规,客户还要摸清规则,要是被定义为众筹、代持、作假,一律没收定金。”李力杰表示,新规出台之后,深圳“打新”难度翻倍。

近期,深圳接连打出了楼市调控组合拳:严查购房资金来源,有代持嫌疑者不予购房;打击作假行为,对作假者实施3年“禁买”;堵漏炒房者“假结婚”,夫妻无资质一方不得联名买房。

事实上,新一轮调控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剑指楼市乱象。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9个城市先后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在“五限令”(即限购、限外、限贷、限价、限售)基础上,提高购房门槛、拉长限售年限。

同时,部分城市通过调高房贷利率、严查购房资金来源等政策遏制违规资金流入楼市,减少投机炒作行为。

2月1日,多名房企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收缩投拓成本、加快项目周转周期、更为积极的促销活动等将成为房企应变的主要措施。

房地产金融监管从严,房企资金端全面受限。

精准打击

打击市场较热城市的炒房行为,成为新一轮调控潮的主要特征。

2020年年底,北上广深杭等热点城市均出现“翘尾”行情。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020年12月,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分别成交6681套和20944套,均创下“3‧17新政”以来的月度新高。同期,广州新房成交16434套,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海市二手住宅成交套数约为3.9万套,成交量创多年来新高。

1月21日,上海楼市调控“沪十条”出台,明确表示将打击“假离婚”炒房,夫妻离婚三年内,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对购房不足5年对外出售者,全额征收增值税。

2月1日,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期上海调控主要针对投机炒作行为,这些政策将给市场带来降温作用,但价格只有在成交量持续收窄后才会转跌,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疯涨后,及时调整政策有利于市场平稳发展。

1月29日晚间,“上海只对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贷款”的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破亿。同日,上海银保监局发文,要求将重点支持借款人购买首套中小户型自住住房的贷款需求,且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不封顶不贷款,开发商回款承压。2月1日,卢文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住建局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给予开发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项目拿到预售证就可以出售。“沪八条”之后,新房要主体结构封顶才可以贷款,无疑将加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将加快施工节奏,提高周转速度以推动项目尽快投入市场,减轻资金压力。

新一线城市杭州加入调控大军。

1月27日,杭州打出组合拳,从限售、税收调节和无房家庭认定标准等方面加强调控。具体而言,对于中签率小于10%的新房,实施5年限售。同时,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为5年。

北京和广州则分别通过严查个人信贷资金流向、上调房贷利率进行调控。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表示,要求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1月27日起,广州四大行房贷利率全线上涨,工农中建四大行的首套房贷利率调整为LPR+55bp,二套房贷为LPR+75bp。

“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过快,投机性需求有所抬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必须结合本地情况,从快从严进行遏制。”1月31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哪里过热打哪里”将是2021年政策调控的重点方向。从深沪杭的调控看,堵漏洞、控金融、打炒作的信号十分明显。

具体而言,近期出台的调控政策主要以强化限购、限售政策为主,加强对投机炒房的打压力度。

房企以价换量或成主流

对于购房者而言,“五限令”升级提高了购房门槛,利率上调增加成本,房贷收紧拉长周期。购房者入市积极性降低,房企不断调整策略以应对新政策。

1月31日,花样年董事会主席潘军对媒体表示,房地产资金端收紧,企业在做城市布局时将有所选择,不会盲目进入每个城市,而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匹配的城市。

潘军表示,2021年,房企将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选择拿地的规模和布局方式。

促销售、抓回款成为房企的工作重点。

“项目之间的竞争将加剧,以价换量将成主流。”1月31日,一名上市房企营销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融资和卖房,个人住房贷款收紧将直接影响现金流,接下来回款慢、回款周期长将成最棘手的问题。对于体量大的楼盘而言,房贷收紧的影响更大,对于体量在1000套以下的房源影响极小。

“最近个人房贷收紧的影响还不大,主要是信号意义。(政策)今年全年都会是收紧状态,企业压力很大。”该人士预计,今年春节将有更多的房企推出促销活动,抢收期提前,营销力度相比过去也会有加大。

与2020年全年销售均价相比,部分房企1月销售均价出现小幅下滑。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保利发展、金地集团、中国金茂的销售均价分别约为1.48万元/平方米、2.03万元/平方米、2.05万元/平方米;2021年1月,这三家企业的销售均价分别约为1.41万元/平方米、1.97万元/平方米、1.43万元/平方米。

按照以往房企营销节点,返乡置业是房企一季度的营销重点。但今年由于疫情,众多城市倡议“就地过年”,返乡置业热度下降。

近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2021“返乡置业”调查报告》显示,37.8%的调研者想回乡置业,远低于2020年68.6%的占比;47.6%的调研者想留在工作城市置业,超过2020年31.1%的占比。

为了抓住销售窗口期,房企陆续推出促销活动。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绿地控股、中海地产、恒大集团等推出新春优惠活动,包括特价房、新春购房礼、购房折扣等。

此外,部分房企携手互联网电商平台推出购房活动,如融创中国联合京东房产推出购房券,碧桂园携手天猫好房推出锦鲤礼包。东原地产、佳兆业集团、金科股份等房企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出总裁站台、明星带货等活动。

1月31日,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房贷收紧主要是从金融端提醒开发商注意相关风险、购房者谨慎过度使用杠杆,强化“三道红线”的约束作用。同时,房贷收紧也会间接影响开发商的销售情况,接下来开发商将会加强对客户回款能力的筛选,也会加大抓回款、全款支付客户的支持力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24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