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发性。市场中企业为追逐利益出现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以及罔顾市场规则的行为。
2、盲目性。市场中各大企业商家主要通过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行为,出现一种商品价格抬升,市场企业会争先恐后生产,出现产品重复上市,最后产品供过于求堆积浪费的现象。
3、滞后性。市场是事后调节,信息滞后造成产品滞销,随之采取的措施也是事后弥补。
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上图可以看出,热门商品(Head)有尽头,长尾(Long Tail)无尽头。
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让这一理论的条件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商品有了市场,小商家也不必只看重那些热门商品被大商家垄断,自己也有了生存的余地,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看似是双赢的,但目前我认为还不是。
其次我想利用这个理论来说一下这种促销模式
热门商品是不怎么需要促销的,因为这些商品大多是人们的刚性需求,或者是在一定时间内非常流行的商品。
所以真正商家想要促销卖出去的是那些长尾段的商品,姑且称为长尾商品。商家利用降价迫使人们冲动性消费,买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商品。
例如前几天的京东图书半价,主要是利用少许热门书籍促销来带动大多长尾段图书的销量。毕竟当天好多图书“断货”,活动一结束又有货了。双十一也差不多,热门商品有,但数量少,主要还是以长尾商品为主。
最后我想说说我认为这种模式的弊端
商品不是属于最适合的他的那个人。(这一点,个人认为与图书馆学五定律类似)
双十一当天疯狂购买,买完发现自己并不是非常需要。
图书满200减100,不够则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书凑单,对了,好像用那个法律条例凑单的挺多的。
如果不良商家再乘机掺假,有时候价格低了消费者也就懒得追究了,更是影响很大。
所以,双十一的交易额连年增长,但是这些经济数字增长的背后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源的浪费。市场看似火热,但其实其中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真正要实现商品属于最适合他的那个人,实现长尾商品的合理分配,应该做的是优化信息检索系统和电商推荐系统,打通长尾商品与用户的信息通道,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当然,这样的技术、资金、人才投入都很高,不能一蹴而就。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显的看法,有不成熟之处请知友们指正,欢迎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