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餐厅总体经营情况,海底捞在2021年11月推出“啄木鸟计划”,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在承诺不裁员的情况下,海底捞员工数量保持稳定。从2022年以来的经营状况来看,海底捞“啄木鸟计划”效果正在显现,翻台率数据改善。
除通过“啄木鸟计划”关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外,海底捞方面亦在产品创新领域转变策略,调整产品上新理念和节奏。同时,从新一代消费需求入手进行多元化业务发展,打造系列周边爆品,吸引客流、增强用户粘性。目前,海底捞注册会员规模已超过一亿。
赛道“领头羊”,收入增速跑赢行业
公告显示,2021年,海底捞收入为411.1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43.7%;股东应占亏损为41.6亿元,低于之前公司发布盈利预警公告中的预估上限值45亿,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
根据《2022中国火锅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火锅市场的总收入也在不断上升,2021年已达5218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了19.13%。从市场占比来看,海底捞仍是火锅赛道的“领头羊”,收入增速跑赢行业水平。
2021年,海底捞餐厅的总体平均翻台率为3.0次/天,同店翻台率为3.5次/天。对比2021年上半年,总体及同店翻台率分别为3.0次/天及3.4次/天,基本持平,显示海底捞下半年经营在受到疫情、闭店等因素影响下保持了平稳筑底。
基于餐厅总体经营情况,2021年海底捞决定调整扩张策略,关闭部分餐厅并计划适当减少未来资金投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海底捞新开业421家餐厅,关闭276家餐厅,其中16家因租约到期等原因关闭。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全球共有门店1443家,其中1329家位于中国大陆地区,114家位于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
对于过去一年的经营表现,海底捞公告称,2021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就外部环境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有反复,未来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46895亿元,与上年相比由负转为正增长18.6%,两年平均下降0.5%,还未恢复至疫情之前的2019年水平。
在内部治理方面,海底捞认为,过去两年的快速扩张战略使公司体量迅速扩大,管理难度加大。为此,在2021年11月,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采取关停部分门店、推进和打磨门店管理体系、重建和加强职能部门以及强调企业文化、完善员工培训等举措。
“啄木鸟计划”效果初显,员工人数保持稳定
从2021年11月推出后,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便备受关注。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海底捞表示,受影响的员工有机会继续在集团工作,并未因餐厅关闭而裁员。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员工数量为146584人。
在门店管理体系上,海底捞“啄木鸟计划”提出恢复大区管理体系,目前海底捞共有15位大区经理负责海内外各区域门店运营,负责统筹管辖区域内门店拓展、工程、定价、门店评级等工作。大区经理下设家族长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门店,原有小区经理岗位和家族长岗位合并,家族长除了肩负选拨培养店经理、传递企业文化的责任,更要对家族内门店的管理、经营负监督指导责任。
对于建立人才梯队,海底捞称在组织架构调整中,对各岗位职责和激励制度进行了梳理,为员工得发展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基于师徒制明确了一线服务团队、门店、家族等体系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强化职能部门方面,各职能部门对各自的岗位描述和职责范围进行了梳理,与家族长和店长协商拟采取的措施,从而产生前后端的协同效应。
据海通证券研报显示,海底捞战略收缩成效初显,翻台率环比提升。截至2022年2月20日,10M21-2M22翻台率分别为3.9/2.5/2.9/3.0/4.0次/天,12M21、1M22翻台率持续环比改善,2M22翻台率明显提升。
摩根斯坦利也指出,与2021年11月和12月相比,海底捞门店在今年1月和2月的运营状况持续好转,归因于“啄木鸟计划”带来的门店整合及经营效率改善。近期的高管人事任命,体现海底捞正进一步努力,通过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对门店运营进行监测和监督,持续改善运营效率。
2022年3月1日,海底捞发布管理层人事任命公告,43岁的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调任首席执行官,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及战略发展,并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36岁的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38岁的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将协助首席执行官提升集团不同地区的运营效率,加强对公司管理及执行的监督和实施。
产品上新策略转变,多元化发展显示布局
海底捞产品上新策略的调整,也是其寻求变化、改变经营未达预期的方式之一。2022年元旦起,海底捞改变以往单品单店零散上新、区域逐步推广至全国的做法,从全国、区域双体系推进产品上新,从锅底、菜品、小吃及体验等全方位的创新,且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消费数据显示,仅是春节假期海底捞新品真香锅销售量就超过80万份,仅次于招牌锅底番茄锅。
实际上,在2021年海底捞也不乏新推出的爆品。2021年8月份,海底捞推出沙棘火锅,在创新产品口味的同时,提出“吃一锅,种一棵”活动。数据显示,沙棘火锅已覆盖全国270余个城市的上千家海底捞门店,截至2022年2月中旬,累计产生沙棘树捐赠数80余万棵。
类似的跨界玩法无疑是吸引年轻客流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Z世代”消费力量的崛起,其追求独立个性、注重体验感的特点,愈发受到商业市场的重视。2021年,海底捞方面也推出了口红、耳饰、玩具等系列周边产品,印证出其亦在不断拓宽场景边界,希望让“万物皆可海底捞”的观念渐入人心,从而增加用户粘性、稳固发展基础。
数据显示,海底捞的这一打法已有效果。2022年3月20日,海底捞举办第三届海底捞捞粉节,对外宣布在线注册会员数破亿。为配合捞粉节,海底捞方面表示还推出“陪吃小嗨-茄茄星”系列盲盒、数字藏品(NFT)小嗨盲盒等周边产品。
而在春节前,海底捞配合虎年主题推出的暖虎虎小嗨毛绒挎包和软虎虎小嗨虎纹斜挎包,在会员商城一上线即告售罄。不仅是周边产品,一些自有品牌产品同样受到市场认可,以海底捞自有品牌酒水为例,2021年占整体酒水饮料收入比例为66.8%,光是海底捞啤酒销售额便超过2.5亿元。
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带动了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的提升,数据显示,该项成本从2020年的122.6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79.8亿元,增长了46.6%。原材料成本支出,尤其是农产品采购又对促进乡村振兴,进而拉动经济和消费发展产生正面效应。以国务院公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例,海底捞农产品采购已覆盖10余个帮扶县,仅四川省的阿坝县、甘孜县预计每年三青青笋采购量达2000吨,云南省元阳县每年预计鲜米椒采购量达1800吨。
海底捞,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被众多个人和组织所关注和模仿。那么海底捞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海底捞的经营理念,希望能帮到你。海底捞的经营理念
“海底捞”餐饮集团本着“体验美味、享受生活、拥有健康、共创卓越”的发展理念,倡导“用双手改变命运,靠勤奋实现梦想”的价值取向,公司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争创中国一流餐饮企业上下齐心,打造中国第一火锅名牌”的创牌氛围。
海底捞的态度服务营销
国内著名的火锅连锁店--海底捞成立了海外部门,计划今年内走 出国 门,在美国开店。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开始策划。在国内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海底捞希望美国人也同样能接受中国的火锅。
海底捞火锅,你就算没去过也一定听说过。今天的海底捞,几乎成了餐饮服务业的“爱国主义 教育 基地”。在每天熙来攘往的顾客中,有许多是老板带着员工来感受“这才叫做服务”有的是偷偷来学艺,想山寨的也少不了故意来踢馆,考验海底捞服务员心理承受能力到底好到什么程度的餐饮同业。
在海底捞,天天都可以见到消费者排长队等着吃火锅,连三伏天也不例外。很多人想学海底捞的经营之道,但却学不会,原因何在?探索海底捞到底有何成功之处?说穿了,海底捞只是培训全体员工奉行“把顾客当人”的全套服务理念。这种服务理念在发达国家其实太正常不过了,但是海底捞只是在大陆率先实施,却让消费者惊艳到“不敢置信。”
中国的火锅多了去了,消费者不是没吃过好的火锅,消费者只是为了亲眼目睹与享受一把 传说 中的顶级服务。因为国内的消费者一辈子没见过、没享受过这种“人”的待遇,因此他们才会把海底捞的服务视为“不正常”。因此才会有消费者说:“来海底捞等坐,还免费给我擦皮鞋、给我媳妇美甲,啥玩意儿都有就连我故意找服务员的麻烦,他们也不生气,还对我笑嘻嘻的,这里的服务简直就是‘变态’。”
许多专家看到海底捞在中国提供这样的“变态服务”,认为这是中国消费者之福,应该大喜。我却认为,海底捞的成功恰恰折射出中国服务业水平的低落,因为中国消费者花了钱,不仅没当上大爷,反而一直在当孙子,其实是莫大的杯具!国内的服务业每个人都会把“顾客是上帝”挂在嘴上,但这句话早已经成为嘴上的 顺口溜 ,真实的情况是,国内的服务业,不仅没把顾客当“上帝”,连把顾客当个“人”都很难做到。
如果你到海底捞吃饭,有三道风景可以当成娱乐表演项目来欣赏,一是排队等座时琳琅满目的免费项目二是抻面师傅边跳舞、边抻面,把面条甩到你眼前,让人尖叫的表演三是动作敏捷可比成龙,一路小跑的传菜员。
海底捞的传菜员又称“飞虎队”,有人不解,为什么要一路小跑?不就是送个菜,晚几分钟有什么了不起?一位在海底捞工作的一位服务员说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客人在门外等着给海底捞送钱,他们是跑着检钱呢!让上桌的客人快点吃完,外面等坐的人才能吃上呀!”你看,多么简单的道理,可是 其它 的餐饮同业却没想明白。
海底捞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差异化的理念与服务,其内涵正是我所提出的“蓝海策略”,所以他能满足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隐性需求。”小火锅也能做成大市场,海底捞带给所有营销人的营销启示是:顾客不是遥不可及的“上帝”,而是送钱上门的“财神爷”,只要善待他,你就能发财,而且是发大财!
海底捞的 企业管理
管理团队
现海底捞已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七十一家直营分店,每年还以五至七家递增。在这十八年的企业运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 经验 和管理经验的他,还先后走访欧美,考察市场, 向国际大型餐饮企业学习,成为中国餐饮协会成员,四川省餐饮协会常务理事会员。
管理教材
海底捞现象在企业界受到关注。海底捞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海底捞靠什么在海底捞书籍经营中赢得顾客、赢得员工?管理实战专家杨铁锋在深入研究海底捞 商业模式 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诠释海底捞经营管理经验的专著《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全方位解读海底捞模式,破译海底捞经营密码, 总结 海底捞快速创富内在规律,详述海底捞管理 方法 ,使海底捞不再神秘。《海底捞你学不会》从破解海底捞火锅店的经营管理方法入手,把海底捞的创富系统拆解成八大板块深透研究,从中总结出企业创富的规律性法则,再结合现代 企业运营 理论,给出企业能够快速学习、马上能用的实施方法,帮助广大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海底捞在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时,经常通过让管理人员常年写 日记 的方式,使管理人员的思维力和表达力得到锻炼。从管理结果看,这种方式确实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员听、想、说、做的能力,让那些学历较低的人员达到公司管理人员的上海底捞书籍岗标准。《海底捞店长日记》一书是海底捞原高管李顺军在海底捞工作期间的真实记录,通过 入职 海底捞、成为服务员、被提拔为领班、当上大区总经理助理以及成长为代理店总的亲身经历,反映了海底捞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和快乐,对广大 职场 人员设立人生目标、 拓展工作视野、提升职业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 *** 案例型管理教材。
猜你喜欢:
1. 海底捞的企业文化
2. 海底捞成功的秘密
3. 海底捞人本管理理论研究论文
4. 海底捞火锅加盟费多少
5. 餐饮服务与管理论文
3月23日晚间, 海底捞、九毛九几乎同时公布了2021年年报 :
海底捞2021年实现营收411.1亿元,yoy+43.7%;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去年同期为3.1亿元,同比转亏。
九毛九2021年收入约41.8亿元,同比增加54.0%,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溢利约3.39亿元,同比增加169.7%。
公告解释称, 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太二餐厅网络的持续扩张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九毛九品牌总共管理453间餐厅以及17间加盟餐厅。
01
从瓶颈到逆袭
从九毛九所发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20年的72.3%上升至2021年的78.8%,营收金额为32.15亿元。
也就是说, 整个九毛九品牌,太二的营收额已占据整个品牌营收额的近八成。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还是47.5%。
2015年,酸菜鱼品牌“太二”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店。如今,太二已遍布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和佛山、惠州、海口等华南城市,太二酸菜鱼业绩在全国门店超过100家。
太二创立,却缘于九毛九业绩遭到增长瓶颈。
管毅宏曾回忆这段经历:“ 我做太二的时候,几个餐饮好朋友都反对,可打磨老品牌的难度超过做一个新品牌 ,当对某个项目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时会想去市场检验是不是对的。”
事实上,中国体量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其业绩增长走势图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当业绩走势较为平缓时,正是公司的一项业务处于全盛时期,这时就需要投入研发新品,为未来蓄势储能,紧接着才会有下一轮爆发 。总体而言,这是个 曲线爬坡 过程。
那么太二酸菜鱼究竟带给消费者哪些别样体验呢?它凭何实现“逆袭”?
到了点餐环节,菜单上的大字“酸菜比鱼好吃”格外吸睛。菜单上基本只有酸菜鱼和一同下锅的配菜,及少数几种点心、小菜。这条酸菜鱼格外“任性”,只有一种口味,不像其他餐厅有接受辣度调节的选项。此外, 太二没有餐具使用费或者服务费。
太二酸菜鱼主张“酸菜比鱼好吃”。由此可见, 太二专注于做面向年轻人群的酸菜鱼,走的是网红路线。
你很难想到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餐厅,粤菜 历史 悠久,广深一带的粤餐厅常见按人头收取茶位费,太二则是免去了所有额外费用。为了保证就餐体验,太二甚至以明文规则排除了目标之外的消费者,这在餐饮传统文化浓厚的广东地区不失为一大“反常”。
此外, 太二将在消费者看来价值很低的酸菜作为主打,主张“酸菜比鱼好吃”,很容易触动消费者的神经和味蕾。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中国酸菜鱼餐饮市场收入预计将以3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4年将达到705亿元。
太二找到了符合消费趋势的第二增长曲线,但餐饮市场早已红海一片,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响新品牌,太二在营销层面下足了功夫。
02
把酸菜鱼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九毛九成功了
回顾九毛九集团的发展会发现,九毛九西北菜品牌和太二酸菜鱼品牌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2016年,九毛九西北菜的营收占比高达93.8%,但在2019年下滑至51%,几乎被太二追平。2020年,在疫情压力下,集团主动收缩已现颓势的九毛九西北菜品牌,把更多资源倾斜至更有增长潜力的太二品牌。如今无论是餐厅数量还是营收规模,太二品牌都已后来居上。
1、门店扩张至350间,逆势扩张增速明显
太二酸菜鱼,作为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在九毛九陷入增长瓶颈之后的一次创新尝试,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成功。管毅宏率先看到了酸菜鱼的商机,一举创立了新品牌太二酸菜鱼。
酸菜鱼看似普通,太二却用 产品+渠道“差异化”的打法为品牌打出了知名度 。说是卖鱼,却在酸菜上下足了功夫,号称酸菜比鱼好吃。以一个看似犯二的口号,树立起了 独一无二的产品壁垒 。
此外,太二在营销和视觉化体系中,都别具一格,黑白色的配色,趣味的插画风,成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一举成为了酸菜鱼界的网红头部品牌。
太二,已成为九毛九旗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同时,去年也是太二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
即便因为疫情的影响,太二酸菜鱼仍然保持着非凡的扩张速度,从2020年的233间餐厅扩张至2021年的350间餐厅。
2、门店增加稀释顾客,叠加疫情影响翻台率下降
九毛九的品牌巅峰期正是在2019年, 刚过巅峰就开始铁腕收缩,让位太二 。
根据年报显示,太二的翻台率正在小幅降低,从2020年的3.8下降到了2021年的3.4。继续将时间线往前拉,从2018年至2021年,太二翻台率分别为,4.9、4.8、3.8、3.4。
对此,九毛九将其归因为疫情,以及太二餐厅网络进一步扩张至客流量及营运成本均相对低的低线城市及边缘商圈。
不过,这跟品牌持续扩张导致的客流稀释,显然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太二门店的继续增长,这种翻台率下降的趋势,可能会持续。
但是,要说明的是, 这也是餐饮行业的整体现象,没有谁可以例外。
03
成长逻辑确定
盈利预期存分歧
在新餐见看来, 太二的成功一大核心要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譬如该品牌规定每桌接待顾客最多四人且不加位不拼桌,进一步淡化了社交属性,相较于主打社交的餐饮品牌,其顾客更快的用餐速度,更短的停留时间,从而创造更高的翻台率,有利于太二在特殊经营环境下实现经营复苏。
“轻社交”模式的不只是令生意恢复速度更快。 太二“每桌最多接待四人”的规定,实际上是尽可能的把单批用餐顾客数量标准化。以顾客标准化倒逼服务流程标准化,实现 降本增效的同时提高门店的可复制性 。这或许是太二在2021年实现门店规模和业绩增长最重要的砝码。
国盛证券亦认可太二的经营模式,在研报中表示,太二进入市场时行业已非蓝海,但对准年轻人市场,精于产品做到“好吃”、产品&空间&员工做到“好看”、融入多元元素做到“好玩”,通过产品创新、品牌营销及极致减法,打造了非常优质的门店模型。公司以强中控赋能前端品牌,激励绑定激发活力深入全链路、且高度标准化,品牌资源共享,多条赛道推陈出新。
关于未来盈利预期,有关媒体预计九毛九2021-23年实现收入41.6/63.6/88.1亿元,归母净利3.4/5.8/8.8亿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目标价26港元,对应2023年PE35X。对于这一看法,我们还需等待时间来验证。
04
对比海底捞与酸菜鱼
哪些是错误认知?
海底捞和九毛九都是翻过数座山丘的头部餐企,其在资本市场的起伏折射的是: 餐饮实在是个难啃的市场。 规模问题难解,制造爆款也是门玄学,但这些挑战似乎在后来者眼中都是机会,都是金光闪闪的梦想。
虽然此前两家公司都发表过业绩预告,年报公布的最终业绩也与预告相符合,但两家作为同是港股上市的连锁餐饮公司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还是遭到了不少投资者及媒体的调侃; 固然两家有不少可比之处,但并非完全可比。 接下来,我们将与大家探讨一下两家公司的特点与表现,以及市场对两家公司一些最直观但未必正确的看法。
对于连锁餐饮而言, 追求绝佳口味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点,而是要在口味、服务、调性、价格上找到相对平衡的点 。海底捞截至21年年底能开到1443家门店绝对是找到了一定的“中庸之道”。无论是海底捞还是九毛九,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非同城口味最佳的那家火锅店、酸菜鱼店,而是在附近区域、同一购物中心里面的其它餐饮店。
如果说口味和服务是海底捞目前遭遇困境的很大原因,那该如何解释差不多的口味、服务能让它在疫情前实现大幅扩张及较好的经营情况呢?能做好高度标准化且在各要素中找到最平衡的餐饮店才能实现最成功的连锁扩张,而海底捞依然是这其中做得最优秀的佼佼者之一。
虽然火锅、酸菜鱼都是能实现高度标准化的品类,但赛道并非完全可比,火锅的受众度、市场空间都比酸菜鱼要大很多,这也决定了海底捞、九毛九的战略会非常不同。
火锅是餐饮的第一大品类,目前的市场规模大概7000亿,相比来说酸菜鱼的品类还是小众,受众面无法做到火锅一样宽广,目前火锅的市场规模是酸菜鱼的十几倍,基于此衍生出海底捞与九毛九的战略完全不同:
海底捞服务全年龄段,店铺面积大,SKU相对多,看重桌边服务;九毛九(太二)则做减法,SKU 极其精简,拒绝服务四人以上客户,桌边服务少。因此,很多人简单的看翻台率数据认为太二比较高所以认为太二好是不对的;很大程度上比较海底捞与太二的翻台率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太二的人均消费、用餐时间都是低于海底捞的。
九毛九(太二)目前的优秀毋庸置疑, 品牌势能持续向上,在疫情中首先验证了自己的实力:2020、2021年分别净开店107、117家店 ;过去一年同店表现基本跟疫情同步,21年H1疫情影响小的时候同店同比19年疫情前能基本持平;即使如疫情相比很差的21年11月,当同店下滑到同比19年的80%时候,300多家的门店在同商场正餐坪效排名第一的有60%,排名前三的超过90%,且还能保持合理的利润,的确值得称赞。
对比过去俩年海底捞与九毛九的数据来看,海底捞表观上确实差了很多,同店数据迟迟无法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加上新开门店不顺利迎来大规模关店, 但凭此现在就说海底捞已经日落西山倒也为 时尚 早 。
结语:
海底捞和九毛九的境况共同说明了餐饮行业有多现实。
餐饮业仍是个传统行业, 它的增长主要靠开店,且有边界,不像互联网一样能实现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伴随着规模增长,内部组织管理可能会跟不上,门店之间会相互抢流量,优质点位也没有那么多。与此同时,品牌老化和外部竞争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
关于餐饮投资的讨论时常会提及行业的变量和潜在空间,比如食材标准化、预制菜工业化、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内市场相比美国日本存在巨大的连锁化空间、Shopping Mall渠道红利等等,但这更像给陡峭的餐饮增长之路降低了一点坡度,风雨并不会减少。
更何况,这些本就是海底捞和九毛九已经在实践的事情。
在这场餐饮投资热中, 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被放大了,但“麦当劳”的要义并不只有连锁化和标准化,它还意味着品牌长青、持续的研发创新、食品安全上的可靠 。这些问题容易被增长光环掩盖,但能成为击溃品牌的要害。
以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商业道德之外,食安问题也是经营能力的反映——如何在激进扩张中稳住内部管理,如何在直营、加盟、特许加盟中分配好利益并提升运营水平, 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需求能够接住高速扩张?
道理都好懂。确实有很多事情变了:资本越来越需要下沉,近年的餐饮IPO也让其看到高回报希望;市场上有了更懂资本和互联网式增长的创业者;内容平台让新品牌起势更快了。但也有许多重要的事没变, 餐饮业的逻辑没变,海底捞和九毛九面临的问题, 所有新餐饮、新消费也都避免不了。
—————
新餐见餐饮连锁增长产业服务平台,秉承“利他、共赢、持续、全局”的价值观,以餐饮决策管理者为服务核心,以企业家集体“洞见”为线索,以打造和赋能新餐饮“标杆”为抓手,为餐企提供“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增长新洞见,就在新餐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