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书销售情况的调查作文

儿童图书销售情况的调查作文,第1张

关于儿童图书的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5月

调查对象:书店工作人员

调查问题:关于儿童图书存在的问题

也上网查找了有关资料

近年来,少儿图书市场发展迅速,其零售市场码洋占有率连年持续增长,并保持在10%以上,增幅超过了整个图书市场的平均增幅,成为拉动我国整个图书市场增长的主要门类之一,也使我国跨入了世界少儿图书出版大国的行列。然而,表面的生机勃勃之下,也存在着诸多相互交织的问题和矛盾,成为影响少儿图书出版持续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滞后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1.少儿图书销量与码洋的增长更多地获益于畅销书,而畅销书的品种屈指可数

这些年来,畅销书效应在整个书业当中十分显著,也充分体现在少儿图书领域,名牌大社和少数作者品牌日益成为主宰少儿图书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如儿童文学类图书,几年来其年均销售码洋占有率为整个少儿图书年均码洋的l/3甚至更多,但这一销售业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几个大社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淘气包马小朋t系列"、"皮皮鲁系列"等少数品牌。在位居第二的卡通动漫类图书中,其销售额很大程度上也是几家社的"冒险小虎队系列"、"虹猫蓝兔系列"、"小鲤鱼历险记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等品牌创造的。

目前我国的500多家出版社中,绝大多数都涉足少儿图书出版,但这一市场的繁荣,却并不意味着所有经营少儿图书的出版社都兴旺红火。现状是,依靠少儿类畅销书获得丰厚回报的出版社增加了知名度,打开了渠道,带动了其他品种的销售,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显著地增强了实力,完善了选题布局,实现了稳定持续的增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如安徽少儿社凭借"虹猫蓝兔系列"的销售神话,其码洋占有率排名急速上升了104名,跃升至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第36名,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第5名,成为2007年增长幅度最大的出版社。而更多出版社的少儿图书销售均很平淡,即便专业少儿社,大多也缺乏主要依托市场的效益生长点,且图书结构单一而不合理,仍然依赖日益萎缩的教材教辅和某些政策性读物,乃至与民营书商的合作,求得暂且的生存。

2.跟凤出版,图书简单模仿,造成品种雷同,图书同质化,低层次重复出版

书店里,大多数少儿图书的内容、装帧甚至书名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每一种类别甚至每一个题材的少儿图书,都可见众多的版本,尤其是市场反应较好的品种,几乎都有数十乃至数百个不同的版本。

跟风出版还表现为出版方式方法的重复。某出版社 *** 作某类图书成功了,其他社则简单照搬其 *** 作方式,以期获得同样的成效。如这几年卡通动漫类图书相当活跃,不少出版社纷纷效仿其影视图书互动的运作方式,希望促成本社在该领域的开拓。但目前创造销售神话的影视同期书,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品种,且在经历了几年的持续升温后,2008年卡通动漫书出现了大幅走低,成功并不能简单复制。又如这几年儿童文学成为少儿图书中举足轻重的门类,故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运作中,各社更多的却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和给予的优厚条件对少数当红儿童文学作家展开激烈的抢夺与追捧,而不是从基础上,去发掘和培养儿童文学创作的新生与后续力量,让更多的原创优秀作品进入少儿的阅读视野。

3.图书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下滑,少儿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这些年来,少儿图书品种越来越多,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作周期则越来越短,其内容质量和编辑含量不断降低,质量难以保证。

如目前教辅读物市场混乱,质量参差又如众多低幼的儿歌、童谣类图书,既无诗性,又无童趣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少儿版,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在改编版中均干瘪而苍白而在我国本土创作的幻想文学作品受国外同类文学影视作品影响也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却清醒地指出,不少这类"幻想"作品中的想象力大多"无趣、平庸、拙劣乃至恶劣","匮乏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

在编校质量上,少儿图书的现状也令人忧虑。2004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连年对少儿图书、教辅图书进行质量专项检查,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图书被抽查为不合格图书,差错率甚至远远超标。而少儿图书当中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交织并存的诸多差错,也是我们在书店的一个直观感受。

4.少儿图书日益城市化,而以农村少儿为读者对象的品种甚为少见

目前,少儿图书的装帧越来越精致,而且多成套成系列推出,精装本、礼品书不断涌现,这自然不断提升着少儿图书的成本和定价,囊中羞涩的农村少儿及其家长则望而却步,其读者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少儿之中。

而内容上,目前创造了良好市场效应,为各家出版社所重点关注并和极打造的图书类别,如幻想类、冒险类、校园幽默类儿童文学图书,表现武侠精神的卡通动漫图书,带嘶升温的川垂绘本故事书,其内容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城市少川剧阅读趣味而各式咎佯凡垂早期智力开发的品种,其读者更是锁定为城市的幼儿。直接服务于农村少儿的阅读需求,反映其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图书非常少,有也大多是内容和外观者时良粗糙的品种。在城市书店,少儿图书更新的速度很,快,品种过剩,农村少儿的数量远远高于城市少儿,但出版社的少儿图书即便因退货而严重积压,也没有机会与他们见面。

二、原因分析

1.编辑业务素养和文化素养的不足

一般认为,少儿图书属于"小儿科",门槛低,故专业社、非专业社乃至民营书商者随做,而对编辑的选择呢,只要年轻而思维活泼,似乎都可以胜任。故而少儿图书编辑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多不过硬,如对少儿出版市场的熟悉判断、选题策划运作能力、文字规范能力与加工能力等都明显不足。同时,对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儿童文化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很有限。甚至很多少儿图书编辑连基本的文化素养都比较欠缺,知识结构狭窄,理论修养不足,缺乏阅读兴趣,语言文字功底薄弱。编辑自身功夫不深,影响着其视野、思路、理念和文化判断力,影响着对选题的规划与开拓,影响着对作者的选择,影响着对书稿的整体驾驭能力,从而影响图书的质量、品位和生命力。

2.编辑乃至整个出版社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利益

这几年,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出版社也开始了转型,由原先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故从出版社整体到编辑个体,均以量化的经济指标进行年度考核,"销售为王"成为硬道理。而与此同时,少儿图书市场竞争残酷,愈演愈烈,呈现专业少儿社、非专业社、民营书商、境外资本等各种力量共同抢食蛋糕的局面,而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其中民营书商对出版社的冲击更为沉重,他们凭借更为敏锐的市场嗅觉,自己策划、制作选题,并拥有强大的发行力量与渠道,通过远比出版社灵活的销售手段,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这对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政策性图书品种舒坦度日而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出版社,自然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所以处在夹缝当中而应对乏术的编辑,唯有从"短平快"着眼,从市场的风向出发,什么好做、来待快、成本低、风险小就做什么,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平心静气地对选题进行推敲筛选,对内容进千刊宵雕细琢,也无力顾及更广大范围内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

3.编辑的读者本位意识不强,人文关怀缺失

人文关怀,从少儿图书的角度,弱t是书中要体那才少儿的爱心和尊重,对他们的了解和熟知,从少儿的接受视野、接受心理和接受需求出发,并从精神建构的高度,以高品质的优秀读物引导其精神世界自由、快乐而健康地发展。即既要以读者为本位,又要正确引导,积极培养。

尽管少儿图书编辑一直强调要从少儿的阅读需求出发,但我们其实更关心的还是市场需求,在这里,概念发生了转移,从读者本位转移成了市场本位。市场需求并不完全等同于读者需求。在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年代,市场需求是在读者自身需求、大众传媒、人际传播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的是阅读时尚,其直接体现即畅销书。当然,不少畅销书具有优秀的品质,是少儿成长有益的精神食粮,但是仍有一部分畅销书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甚至不利于少儿的成长。若只是简单地迎合市场需求并以此决定出书方向,那么当这样的市场需求和畅销书代表的阅读时尚左右了少儿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趣味时,将消解少儿形成中的审美鉴赏力和阅读判断力,其精神世界将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目前,一些少儿图书充分张扬了娱乐、趣味等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的元素,{旦思想、意义、价值等元素却日益模糊乃至消失了。如国外一些极尽渲染恐怖、冒险、游戏等心理刺激的图书在中国风行,这些只是于少儿的精神建构没有更大益处的文化快餐,甚至一些涉黄涉暴的日本卡通也夹杂其间,这就完全是污染精神的文化垃圾了。

三、解决之路

1.加强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积累

认为少儿图书属于"小儿科",门槛低,对少儿图书编辑也要求不高的认识,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作为编辑,这个职}lk对从业者专业基本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我们都需要努力具备。此外,少儿图书在品种结构上跨度很大,一切知识领域和成人教育的基本门类,如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自然科学等,均从儿童阶段开始其基础教育,均为少儿图书可能涉及的范围,所以少儿图书编辑甚至需要更宽泛的知识结构和素养,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家"。故而,少儿图书编辑更需要保持浓厚而广泛的学习兴趣,具备开阔的知识视野,否则不足以胜任本职工作。

2.强化原创意识,寻找创新之路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这确实是少儿图书乃至整个出刷战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着眼于宏观整体,把握当前少儿出版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走向,南女析自身乃至所在出版社的优势与不足,寻找一两个主F文方向,加替其中努力耕耘,方能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

创新意识落实到图书本身,则具体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及整体运作、营销方式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即选题的创新,这需要我们不断捕捉少儿关注的热点、焦点,关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动向、成果,结合少儿出版的空白点、盲点,形成富有新意的选题。形式的创新,即图书的编写方式、编排形式和装帧设计、绘画形式的创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有所创新实属不易,但往往抓住要领下工夫,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体运作、营销方式的创新,则是耍配市场竞争中求生存的现代企业四厅必须具备的自觉意识。市场纷纭复杂,瞬息万变,需要我们结合每种图书自身的情况及外部环境特点,选择乃至创造最为合适的运作、营销方式。

3.坚持人文关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少儿的阅读快况亘接影响期宵神世界的健康成长故而少儿图书承载着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这是它始终不变的社会职责和使命,也是少儿图书编辑的终极追求。只有基币刻羊的人文关怀,我们才可能爱孩子,熟悉孩子,尊重孩子,以他们的需求为本位才不会让我们所做的书使孩子感到隔膜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完善我们的选题布局,并在图书出版的各环节做到精益耕育、尽善尽美,而不是急功近利、目光狭隘、粗制滥造才能并非简单也顺应、迎合市场需求和阅读时尚,而能够立足于文化眼光建立我们的出版理念,即+少儿图书的文化品质才能使我们的目光不会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少儿的身上,而也能给予农村少儿以平等的关注与呵护。

我国有3亿多的少年儿童,这一数量庞大而且永不衰竭的读者群体产生着巨大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予以了越来越大的关注,两相结合,使得少儿图书出版充满生机,飞速发展。不断解决儿出版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当会使这一出版领域有更大的作为,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少儿出版领域的领头羊,经过多年不断的创新积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围绕时尚与经典、原创与引进、常销与畅销这三大维度六大基本面,在超级畅销、原创儿童文学、科普百科知识、学前低幼启蒙等领域打造了许多品牌书系。如被誉为“中国第一少儿畅销书”的《冒险小虎队》系列、引领国内动物小说阅读热潮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携手世界权威地理杂志推出的《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由著名学者钱理群主编的《名家文学读本》、荣获“中国最美的书”之称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带给小读者耳目一新的知识盛宴。

借助品牌书系的维护和原创产品的积极跟进,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汇聚了诸如任溶溶、张之路、沈石溪、杨红樱、周锐、董宏猷、汤素兰、伍美珍、方素珍、管家琪、桂文亚等十余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形成了强大的金牌创作阵容。近年来,浙少社借助名家力量打造“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基地”,与任溶溶、张之路、沈石溪、汤素兰、周锐、董宏猷及台湾的管家琪、桂文亚等具有广泛知名度和深远影响力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签订了首批重点作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孙幼军、金波、杨红樱、伍美珍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签订了重点合作项目,以专业的文学视角、专业的编辑力量、专业的营销团队为青少年打造健康向上的儿童文学读物,全方位达成了品牌作家与品牌出版社的强强联合。在加强资源整合的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国内一流的原创儿童文学出版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品牌图书的推广过程中,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先后成功参与策划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专题庆典活动”、与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学会、新浪网携手主办的“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大赛、“名家校园人文行”儿童阅读推广等主题阅读活动。2012年,浙少社在全国创建了首批“全国阅读示范基地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引领时尚创意的阅读方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们走上健康阅读之路,在阅读中领悟人生,茁壮成长。

浙少社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编辑、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出版业的竞争从选题竞争进入到主题竞争、品牌竞争的时代,在根本上都依赖于团队的行为能力与学习水平的高低,即特有的“出版文化”——一种根植于出版行为、方式、思想之上的共同价值观——这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团体智商。当浙少社作为一个出版团队以独到的出版理念、敏锐的市场眼光和成熟的营销模式在出版业引领时尚,它成为这个领域的强者和领跑者。未来出版业的竞争,根本上在于“出版文化”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几年来少儿出版界的“浙少现象”的一种解读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00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