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销管理四原则

关于营销管理四原则,第1张

关于营销管理四原则

原则一:控制过程比控制结果更重要

经常听到某些营销经理对业务员说:“不管人是怎么卖的,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公司要的是销售额。”

这是典型“结果导向”的营销管理,如果说上面的话在几年前虽然没道理,但在某些企业还有市场的话,那么在目前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上述观念不仅没道理,而且失去了市场。

现代营销观念认为:营销管理重在过程,控制了过程就控制了结果。结果只能由过程产生,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现代营销管理中最可怕的现象是“黑箱 *** 作”和“过程管理不透明”,并因此而导致过程管理失控,过程管理失控最终必然表现为结果失控。企业采取“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的营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管理最终的成败。我们并不完全反对依靠结果进行营销管理,通过对营销结果的分析,同样能够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但实际上,“结果导向”的控制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因为结果具有滞后性,企业今年的销售情况好,可能是去年营销努力的结果,而今年的营销努力可能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现代企业营销决策中,必须根据最新的市场信息进行决策。如果单纯根据具有时间滞后效应的“营销结果”进行营销决策,进行营销管理,显然不行的。

对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最根本的要求是控制到“每个营销人员每天的每件事”。将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发挥到极致的企业是海尔集团,他们对营销人员的控制称为“三E管理”,即管理到每个营销人员(Everyone)每一天(Everyday)的每一件事(Everything)。海尔公司对营销人员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三E管理”,起到了下列五大作用:第一,它使所有营销人员的工作都处于受控状态,使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常常感叹的营销“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状态彻底改观;第二,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营销人员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后,业绩难以再提高,往往是惰性使然,由于采取“三E管理”,营销人员时时感受到工作的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为动力,可以克服惰性,当然也有助于营销人员提高销售业绩;第三,“三E管理通过营销人员记“日清单”,不断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每天都有进步;第四,通过“三E管理”,总部掌握了营销人员的销售进展情况,使公司能够在营销人员最需要的时候向他们提供最及时的销售支持;第五,公司通过分析“日清单”,能够掌握市场总体状况,能够及时调整营销政策和营销思路。

对经销商的过程管理,其基本要求是管理到“每件产品以什么价格流向哪个市场”。对经销商的过程管理,难度要比对营销人员的过程管理大得多。因为营销人员属于“内部人”,是“可控因素”,而经销商属于“外部人”,是“不可控因素”。正是因为对经销商的管理不好管,很多经销商不服管,对很多有实力有谈判地位的经销商不敢管,才导致众多企业对经销商管理失控,并最终表现为市场失控。以经销商的过程管理,急需解决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敢不敢管的问题;二是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问题。

原则二: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

“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这是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精髓,这三句话同样可以有效用于营销管理,而且应该成为营销管理的精髓。

“该说的要说到”,它的基本涵义是指营销管理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营销管理的对象、管理内容、管理程序都必须以文件和制度的形式予以规范,避免营销管理过程的随意性,实行“法治”而不是“人治”。在营销管理人必须树立“法”的权威性而不是人的权威性,营销管理的“法”就是营销管理制度。因此,成功的营销管理首要任务是建立营销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依制度管理。

“说到的要做到”指的是,凡是制度化的内容,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管理最可怕的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没有权威性。有制度而不能有效执行或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对企业管理的危害更大。

“做到的要见到”是营销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盲区,它的涵义是指:凡是已经发生的营销行为都必须留下记录,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营销人员每天的工作要通过《行销日记》留下记录,理货员的理货工作要通过《理货记录》留下记载,与客户的交易要通过《客户交易卡》留下记录,营销人员发生的营销费用要通过《费用控制卡》留下记录,对客户的考察要通过《客户信用评估卡》留下记录,对竞品的考察要通过《竞品考察报告》留下记录,对市场考察要通过《市场考察报告》留下记录,营销人员每月(季、年)的`工作要通过月(季、年)度业绩报告留下记录,客户(营销人员)的来电要通过《电话记录卡》留下记录,现场促销要通过《促销报告》留下记录。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是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对营销管理有三大作用,一是建立了责任(业绩)追踪制度,当每件事都留下记录时,就很容易对事件的责任进行追诉;二是使营销过程透明化,能够有效避免营销过程中的“黑箱 *** 作”现象和营销人员工作中不负责任的现象;三是营销人员可以通过营销记录进行总结提高。

原则三:预防性的事前管理重于问题性的事后管理。

营销管理人员通常有两种典型的管理方式,一种人习惯于“问题管理”,另一种人习惯于“预防管理”。

一个企业的营销管理,不可能没有事后的“问题管理”,但问题管理太多,只能说明管理的失败。一个习惯于问题管理的管理人员,不管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不管他曾经解决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不管他曾经做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这样的管理者总是很难成为最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最优秀的管理者总是由于他们的远见和洞察力,由于他们的调研能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前。习惯于预防性管理的营销管理者,可能并没有习惯于问题性管理者那样津津乐道的故事,他们的管理经历由于预防了问题的发生而显得平平淡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是没有做好预防性营销管理的企业,必然会由于问题成堆而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这又使得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预防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要做营销管理的预防工作,就必须加强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的苗头,发现问题的规律,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个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营销管理人员是很难做好预防管理工作的,每个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明白:他的工作场所在市场上,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提前发现问题。在生产领域,最优秀的生产管理人员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走动管理”。在营销管理领域,最优秀的营销管理人员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还是“走动管理”,既要经常到市场由去走一走,去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普通的管理者,解决问题后就完了。而优秀的管理者还得思考问题的性质,是例外问题还是例常问题。例外问题是偶然发生的问题,而例常问题是重复发生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解决例常问题后,需要建立一种规则、一种政策、一种原则,以及发生类似的问题,根据原则处理就行了。

原则四: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标准化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把营销当作一种艺术,经验、悟性、灵感和个人的随机应变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可以称为“精英销售”或“英雄主义的销售”。那些企业拥有了几个优秀的营销人员,靠这些优秀营销人员个人的杰出能力,就能为企业在市场上的闯一片天下。营销经理们总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挖掘优秀的营销人才。遗憾的是,“营销精英”们的跳槽频率极高(他们总是竞争对手挖墙角的对象),管理起来难度也极大。他们既能为企业开发市场,也最容易毁掉企业的市场,甚至将客户带往竞争对手。“精英销售”体制还给企业带来一个问题:当企业没有找到或没有培养出销售精英时,企业只有通过那些普通的营销人员反复“花钱买教训”和“交学费”来获得提高。这是代价和风险极高的营销体制。

观察世界优秀企业的营销管理,发现他们有一个重要的管理理念: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优秀企业更重视企业的整体营销能力而不是个人的推销能力。如何才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好的方法就是标准化。国外优秀企业不仅能够把生产过程标准化(如麦当劳仅标准化 *** 作手册就有几百本),而且尽可能地将营销过程标准化,如可口可尔公司不仅将产品在超市的陈列方式标准化,而且对营销人员巡视市场时是顺时针方向走还是逆时针方向走都有明确规定。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化营销手册,营销人员人手一册。有些企业更深入一层,甚至将经销商的销售过程规范化,如松下公司仅客户销售手册就有几十本,营销人员经常性地对经销商进行标准化 *** 作与管理培训,从而保证每个经销商都能规范运作。

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与标准化的营销管理,通常在对营销各方面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和优秀营销人员的“经验”与“教训”而制定的,它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营销人员反复“交学费”,避免由于营销人员个人经验、能力、悟性等不足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一个平凡的营销人员,只要按照标准化的营销程序从事营销工作,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失误,并取得超乎个人能力的业绩。

优秀企业都有这样的特点:靠科学、标准化的营销建立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而不是靠一两个能干的营销人员。那些在科学、标准化的营销体制之下业绩出众的普通营销人员,一旦离开该企业,离开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的支撑,业绩立即大滑坡。因此,在标准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之下,营销人员的离职率相对较低,离职后对企业损失也相对较小。

销售行为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销售人员的最高境界,就是个人品牌。优秀的销售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某些相关行业里精耕细作十年以上,具有极好的口碑、信用和人脉,能够迅速获得项目信息,迅速获得客户信任;具有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

我自己并不是杰出的销售,因为我清高逗比爱装X,但我对销售境界的理解,是来自自己做甲方、乙方、代甲方的经验。

1、个人素质:形象、言谈、见识、富足。教育背景较好的人更拿得出手。(不要拿丁书苗大神当反例,人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富起来是靠胆量和眼光,后来发家靠的是本钱和人脉)

2、良好的行业口碑:销售的口碑来自于业绩,来自竞争对手,来自合作伙伴,来自客户。

竞争对手认为这个销售很靠谱,承诺的事情不反悔,谈好的事情不反水,这样就具有以后合作的基础,一来二去三五年下来,竞争对手便成了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认为这个销售在行业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无论客户还是竞争对手,都会卖他几分薄面。跟这个销售合作,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利润。

客户认为这个这个销售能力强人脉广,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小心思,还能够在安排就业、子女入学、出国考察、老人就医、公检法等部分都能帮得上忙。

我的一个老板就是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40岁的中医,家学渊源,他的父亲是某常委的保健医生。两年后某个客户领导身体欠佳,最严重时候连坐在主席台开一上午会都撑不下来,自然仕途不利;老板得知后带着客户领导去找大夫,三个月中药吃下来,真的就有效恢复健康,而且更上一层楼。老板这个人情赚大发了。客户领导逢人就说XXX公司的产品靠谱,给老板带来了不少高端人脉及生意。

3、良好的信用:

信用好的,不付钱先拿货都没问题,陪你打单帮你垫钱也没问题;

信用不好的,不全款拿货绝对不行,签了合同也概不赊欠;

比如我做销售时候曾经有一个项目利润很充足,但是需要选择某个全国总代走货,当时对我来说,这些总代我都不熟悉,我也愿意把利润都留给总代,只要他们在我需要时帮我完成200万销售额就可以(当时1万的销售额值800块钱)。然后我选择了一个信用最好、说话算话、资源充足的总代销售合作,他拿到了利润,我拿到了更多的业绩。

无论怎么说,信用就是拿来担保和赊账的。

3、良好的人脉:

我个人认为,人脉与朋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人脉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相互信任、有信用背书的基础上的。

朋友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孔颖达)。

人脉的单位叫“人情”。人脉需要定期维护,保持熟悉;而朋友更贵交心。

丁书苗后来在北京做中间人,帮人运作高铁项目,还不是因为丁书苗在铁路系统内有丰富的人脉?丁承诺的事情能够百分百兑现,客户便逐渐对丁总生出了信任之感,而且随着丁的盘子越来越大,客户也会觉得丁「路子够广,实力够强」。

4、行业消息灵通:

丁的团队跟各家铁路设计院都很熟悉,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项目情况。

丁对行业内的奇闻轶事,行业政策、升迁贬谪一清二楚;在应酬的时候丝毫不显突兀。

5、迅速获得客户信任:

销售有了口碑和品牌之后,自然有了「人的名,树的影」,加上销售自己的八面玲珑,心思剔透,出手大方,背景深厚,自然能够迅速获得客户信任。

6、整合资源:

优秀的销售总能整合各方的资源,然后借势把自己做大。集成商销售跟厂商销售的捆绑是整合;设备厂商跟设计院的协作是整合,就连动辄喊出航空产业基地的那帮大忽悠也是整合。

2000年前后,国家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当年张汝京就能左右逢源对接、整合资源,借着ZY需要芯片工厂的东风,成立了中芯国际,到04年的时候,就整合了4家8寸芯片厂,在北京亦庄又盖了一个12寸芯片厂,迅速挂牌上市,不得不说对时局的把握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相当出色。

7、重中之重:了解并满足客户的各方面需求

无论客户的政绩、家人、财产、地位抑或是隐秘的需求,销售都能敏锐的察觉到,并且能够整合手头的资源,想办法满足客户的期望,自然是最高的境界。

上面说的七条,最后都能归结到「品牌」上面;当在某个行业里,你已经有了战绩和威望,有了人脉和信用,有了信源和财源,那就说明你有了个人品牌,达到了销售的最高境界。

营销是个大局,无论从市场环境,目标市场,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等方面,是一个整体。销售我觉得就是把产品卖出去。

营销不是销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卖东西”,不单是商业活动,它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通过与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所欲之物的社会和管理的过程。它包括几个核心概念:

需求、欲望和需求:人类需要食品、水、衣服、住所和空气。现在的人类还需要电话、电脑和调制解调器。总的来说,除了维持生存的物品,人们还对娱乐、教育等有着强烈的欲望,并表现出强烈的爱好。当代人的需求和欲望之多让人惊愕:仅美国人在一年中将消费670亿个鸡蛋、20亿只鸡、1330亿英里的国内空中旅行和教授的400万堂课。

产品:人们靠产品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所以产品是指任何能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包括服务。销售和营销的区别之一就是,营销把目光放在顾客的需要而非产品本身上。

价值、成本和满意:综合考虑产品、服务满足人们需求程度的高低和所要付出的成本是必要的,惟有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消费者在生活中的理性行为远远超过了经济学家狭隘的“经济人假设”。

交换、交易和关系:交换是过程而不是事件,交换达成交易的产生,而交易是终结点。为此,营销者要缩短交换过程,以达成更多交易。精明的营销者会和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信任的和互利的关系。因此,营销已经从追求每个交易利润最大化变为追求其他各方利益关系最大化。

市场:是各种不同需求的现实的、潜在的顾客群。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

对于市场营销,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

基本需求

市场 欲望

交易 核心概念 产品需求

交换 产品

价值

市场营销观念和销售观念是在对待组织、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冲突上不同的观念。

销售观念认为,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通常不会足量购买一个组织的产品,因此,有必要进行积极推销和进行大量促销活动,即认为销售数量和企业促销努力成正比。

作为现代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先生认为:“当顾客步入商品陈列室,企业推销员便开始揣摩来者的心思,如果有一位顾客喜欢某种式样的汽车,推销员就会马上告诉他,另一位顾客正好也打算买这辆汽车,因此要当机立断。如果顾客因为价格而犹豫不决,推销员马上又会提出他可以找经理商谈,把价格降得更低些。这位顾客等了10分钟,推销员就满面春风地出来说:‘老板起初不同意,但我好歹说服了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顾客立即购买。”

而营销观念是与销售观念大相径庭的。彼得·杜拉克说过:“某些推销工作总是重要的,然而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营销的目的在于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他的需要而形成产品自我销售。”简单来说,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竞争为基础、以协调为手段,企业利润是营销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的目的。

销售属于短期目标,以顾客购买为标准衡量

营销属于长期目标,以提升销售额、提升认知度、提升品牌形象等多重标准衡量,当然,销售额也是重要的

销售包括在营销之内,营销是一个管理过程,即有效地判断、预测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要为公司盈利。

营销是战略

销售是策略

营销的对象是品牌,销售的对象是产品

人生象五行:象金,要坚强;象木,要成长;象土,要包容;象水,要适应;象火,要热情。

营销是一个体系,销售是其一个手段.

营销应该还包括行政,客服,财务,后勤,物流等.

销售就是卖东西

营销就是赚钱

销售指的是用个人的方式或途径来达到交易的成功`而营销是指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所做出的有策略有计划有目标的指引。

销售的不只是产品,还包括信誉、质量、服务,且销售只是营销的的一个环节而已,就像一个家庭由几个成远组成一样。

那酒店的应该叫市场营销部还是销售部呢?

酒店的产品是无形的,不可再生的,而且产品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

但是,酒店的产品又是可以做很多的套餐的,是可以组合成新的产品的。又是非常灵活多变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个人走路,如果方向选错了

只会越走越远,永远也不会到达目的地

销售是直接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营销是通过产品策划.宣传,让客户找上门

宏观与微观.概括与具体.理论与实践.

在好的营销也要通过销售来实现.

营销决定销售,销售影响营销.

销售是检验营销的标准.

销售是把产品卖好,是销售已有的产品、把现有的产品卖好

营销是让产品好卖,是产品的行销策划、推广、营销的是目的是让销售不必要,让产品更好卖

营销是市场部做的事,销售是销售部做的事!~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刚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俞敏洪结合过去的经历现身说法,也许能够给我们以启发。

“最初创业的时候,坦率地说没有做过一次报纸广告,也没有做过任何市场活动,学生自动涌过来了,这是真正的营销到位,所以新东方是成功的。”

当然,现在的新东方随着不断做强做大也未能免俗,最近一个财年的市场预算达到了8000万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0%。因此,俞敏洪回想当初,才有这番感慨,并且希望能有一种机制把这些费用分配给教师。这样意味着不花市场费用,学生继续“自动涌过来了”。

有人会说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也并非遥不可及。同样最近一个财年,全球最受人瞩目的企业Google只花费了区区500万美元的市场费用,而市值却高达1250亿美元:要知道这个数字是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两家世界最大汽车公司市值总和的四倍,而且,通用与福特的市场费用之和是64亿美元!

Google的事实告诉我们,当你的企业、你的业务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引领潮流的时候,你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营销意义,“你不需要营销”。

那么,新东方呢?

在笔者看来,新东方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先进的教学模式,并非只有优质的教学内容,而是把俞敏洪等人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诸如从绝望中寻找希望、通过奋斗提升人生价值等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巧妙地灌输给了学生。因此,新东方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具有体验经济的某些特征,而对于新东方来说则是在完成了新东方品牌的产品属性(优质教学)传播的同时,也完成了品牌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推广。因此,俞敏洪当然有理由拒绝市场费用。

还有就是企业家个人强烈的信念和营销意识。已故国际著名化妆品“雅诗兰黛”的创始人埃斯泰·劳德女士说,“如果你有目标,想成功,你惟一能做的是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并相信你的事业。”

劳德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有13年创业历史的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

劳德之所以成功,她的秘诀就是“每天都在推销”。最初的劳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上个世纪30年代的劳德,先是把自己的产品带到美容院、给那些闲坐着等头发吹干的女人们做免费演示;她有时候还会在曼哈顿集中了各种奢华品牌专营店的第五大道上,拦住过路的女性,请她们试用自己的产品。雅诗兰黛公司创业之初,劳德发誓“一天要接触50张脸”。为了能将产品销售出去,她一直不懈地“缠”着纽约百货商店的老板们,希望在他们的店里得到一席之地。

同样,当年那个手拎浆糊桶、到处张贴小广告的俞敏洪也是靠笨办法起家,并为日后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直到现在,俞敏洪每年都会坚持高达300场以上的义务演讲,乐此不疲。他不收钱,也不允许主办者借自己的名义收费。

笨办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就是好办法。无论是劳德,还是俞敏洪,都是凭借顽强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别人,所以才最终获得成功。

成功的领导人的营销,还有英国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他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个超级营销明星。他以自己强烈的个性来推销自己的企业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所到之处,都会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也看到许多善于作秀的老板,形形色色。许多人混了个“脸熟”,可能为企业也节省了不少公开和推广费用。但是,我要说他们并不成功,因为不少老板们“作秀”的初衷仅仅是为了节省广告费用。他们最缺乏的是像劳德、俞敏洪那样对自己所秉持理念的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06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