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经济上可行吗

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经济上可行吗,第1张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可行。一、沥青的老化和再生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沥青混合料拌制、运输、施工和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沥青逐渐老化,胶体结构改变,导致沥青针入度减小、粘度增大,延度降低,反映沥青流变性质的复合流动度降低,沥青的非牛顿性质更为显著.沥青的老化削弱了沥青与骨料颗粒的粘结力,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硬化,进而使路面粒料脱落、松散.降低了道路耐久性。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人某种组分的低黏度油料(即再生剂),或者加人适当稠度的沥青材料,经过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黏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再生沥青比旧沥青,复合流动度有较大提高,流变性质大为改善.二、再生剂当沥青混凝土中的旧沥青的黏度高于 106Pa · s 或针入度小于 40(0. lmm )时,应在旧沥青中加人低黏度的胶结料一再生剂,调节过高的黏度并使脆硬的旧沥青混合料软化,便于充分分散,和新料均匀混合。再生剂还能渗入旧沥青中,使其已凝聚的沥青质重新熔解分散,调节沥青的胶体结构,改善沥青流变性质。再生剂主要采用低翁度石油系的矿物油,如精制润滑油时的抽出油、润滑油、机油和重油等,为节省成本,工程上可用上述各种油料的废料。再生剂的技术要求是:1、 必须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勃度;2、 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 1 ,显现牛顿液体性质.3 、必须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分。可以再生效果系数 K 一再生沥青的延度与原( 旧)沥青延度的比值表征旧沥青添加再生剂后恢复原沥青性能的能力;4 、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5 、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以试验薄膜烘箱试脸前后黏度比衡量) . 根据我国目前研究成果,再生剂推荐技术指标是:25 ℃ 粘度:0.01 - 20Pa · s 25 ℃ 复合流动度>0.90芳香分含量> 30 %25 ℃ 表面张力 >36 ×l0-3 N/m薄膜烘箱试验黏度比(η后/η前) <3 。日本的再生剂质量标准还要求:不含有毒物质;根据施工性能和旧料物理性能恢复的能力确定 60 ℃ 黏度;应有足够高的闪点(施工安全性).规定了薄膜烘箱试验后的黏度比和质量变化(保证再生路面的耐久性) . 三、再生沥青混合料新旧料配合比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1、旧路面材料的品质一回收沥青的老化程度,旧料中沥青的含量和骨料级配。2、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途及其质量要求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 30 % - 40 % ;交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 50 % - 80 %。3、 生产条件:采用间歇式拌合机拌制时,旧料一般不超过 30 % ,采用滚筒式拌合机拌制时,旧料可达 40 %一 80 %。4 青、砂石料的供应及经济效益的追求.在保证再生混合料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使用旧料,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再生混合料用于路面下层) 四、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可根据再生方式、再生场地、使用机械设备不同而分为热拌、冷拌再生,现场、厂拌再生,人工、机械拌合等。再生剂用量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可采用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包括骨料级配、混合料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确定.经验表明再生沥青馄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在旧料配合比、骨料级配、再生沥青性能等方面调配平衡。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技术标准原则上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由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的复杂性,个别指标可适当放宽或不予要求,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经验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其技术标准参考热拌沥青混合料标准.

我国沥青再生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废旧路面材料再生比例依然偏低,分析认为从机制与管理角度讲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经济驱动力不足。从国外经验看,沥青路面再生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材料和建设成本20%-60%。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再生技术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设备改造、设备购置等前期投入需要在成本中摊销,旧料运输、存储费用较高,再生材料价格优势被削弱。在一些优质石料比较丰富的地区,再生混合料价格甚至高于全部采用新材料的混合料价格,影响了其参与再生技术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2) )主体责任不够清晰。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涉及公路管养单位、再生混合料生产单位、公路养护施工单位等多个主体。截止目前,国家对道路材料循环利用还没有强制性要求和罚则,公路旧料再生的责任主体不够明晰。在此情况下,作为旧料产出者的公路管养单位往往把旧料视做建筑垃圾,更关心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清运出场;作为旧料加工者的生产企业,如果自行收集和运输旧料,成本居高不下,积极性受到影响;作为再生料用户的公路建养单位,可能需要花费与新料差不多的资金来购买和使用含有旧料的产品,也同样缺少积极性。

(3) )典型带动不够。再生技术在我国的推广时间相对较短,建设各方对其技术原理、设备选型、材料设计、结构组合、施工关键点、质量风险点等的掌握不及传统工艺,工程经验相对较少,更愿意使用驾轻就熟的传统工艺,以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制约了再生技术的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345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