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老师微信营销课笔记

晴天老师微信营销课笔记,第1张

1.明白了命运的改变,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那一刻开始,以及正确认识金钱的那一刻开始,你有多重视就有多富有。

2.想要上战场,心态和愿力大于技术,能量大于能力,我们才能轻松上阵。正所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3.让我学到了成交四大法宝:

播种心态,利他心态,学会延迟满足,被拒绝等于被记住。

现在大家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想在互联网上有成绩,要做好这几件事。

1成功的事重复做,持续做,越做越好

比如引流,每天持续引流,流量为王,狠狠执行,聚焦目标,坚持用心,财富吸金。

我每天给自己定任务,我的微信里每天要多至少10个客户的数量

每天给自己定任务,要找多少个人聊?

每天规定自己发几条朋友圈?

细节决定成败,包括我对课件的要求,我发给别人的一定是我排版好的,让对方舒服的。

任何时候想到的,是怎么让对方舒服。利他思维。

我不在意结果,但是我很在乎过程,一个好的过程,给别人舒服的过程。结果是过程的显化。

学会延迟满足感。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从你口中说出去的每一句话,都要赋能他人。

多去赞美,鼓励,认同,肯定别人。

如果你不赋能他人,不要胡乱指手画脚,打击别人积极性。

其实我真正上课,我从来不给大家讲大道理,我都是直接用案例来教。

所以,任何时候,不要一上去就指点这,指点那。

人家需要吗?对吧。我们一定要注意,修自己的口德。

3、不要只挖雷,而不埋雷。不要只挖痛点,不给人解决。

4、每天都要去做事,做正确的小事,引流、培育,成交,发朋友圈,有能力的写公众号,做视频,开直播,社群讲课。

持续影响,也许来不及全部做完,能做多少做多少。

5、做到早计划,晚复盘。

有计划才会有效率,复盘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6、你的每一次出现都要给他人提供价值。要让自己的每一次出现,都像是一份礼物。

今天开始学习《孟庆祥讲透华为营销法》的发刊词:怎样让一线真正驱动企业发展?

在这一课里,说到 企业怎么变为“销售动物”“能力动物”,以及“学习动物”,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到了。

课程里说,会赚钱的企业一抓一大把,但是能在几乎所有城市、村镇都设置门店,同时把生意做到全球的,可就凤毛麟角了。

华为在这方面的成就,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这家公司在全球建立了130多个代表处,为170个国家超过30亿人提供了网络服务,尤其是遭受到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之后,华为的几个主要业务在2020年仍然实现了正增长,数字能源、自动驾驶、云服务等业务甚至还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且是做一样成一样,如果在某一阶段踩准了某个点,那还只是偶然,但是次次都能成功,就必然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了。

1、那么华为做对了什么?

应该是华为的营销能力强。

营销是企业和市场之间最重要的触碰点,再伟大的战略,再过硬的产品,也得通过一单一单的生意,让市场感知到。

什么是“销售驱动”?就是销售部门不仅仅要卖好产品,还要把市场压力、客户信息,无衰减地传递给身后的每个环节。

与此同时,整个公司都要根据销售在营销过程中得到的市场信息,去制定策略,去研发产品。不仅如此,当销售呼唤炮火支援时,整个公司要无条件地压上。

“销售驱动”这四个字,解释了华为在市场上创造的奇迹。 

比如说它为什么每年要开发那么多新产品?不是因为执意要这么干,而是因为销售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这个压力被传递给研发,研发就要去创新,去做新产品,给销售提供d药。

再比如它为什么能把生意铺到170个国家?是产品的适应力强么?

恰恰不是,华为根本就不是以产品为中心,而是以销售感受到的客户需求为中心。为了满足需求,产品必须随行就市,不断改进,这才促使华为做大做强。

“销售驱动”是对华为营销能力强的一个最好的解释。它不仅串联起了所有具体的打法,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华为整体的运作模式。

2、这门课的介绍

这门课是孟庆祥老师讲的,他写了《华为饱和攻击营销法》,很受欢迎。

孟庆祥老师个人对华为的体感、亲身的经历,也震撼了我们。孟老师曾经在华为供职近二十年,是首批“蓝血十杰”奖的获得者,这是华为管理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孟老师还是推动华为LTC系统落地的骨干成员,这个系统是华为最重要的销售系统。同时,孟老师还担任过著名的华为“蓝军”队长,专门对公司战略管理问题提供参考建议。

孟老师就提到了一个观点。它既符合我们对华为的研究,又深深启发了我们。孟老师说,华为之所以营销工作做得好,并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套别人不知道的方法,而是从根子上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家“销售驱动”的公司。这个基因,在为它解决各种问题提供加持。

除此以外,孟老师长期关注企业管理和商业创新研究,为一汽(山东)、中车集团、青岛啤酒集团、中国外运集团等150多家企业提供过培训与咨询服务,出版管理类著作10多本。可以说他具备了用内外部双重视角看华为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跟着孟老师,听他来讲透华为营销法。

3.我们跟华为营销学什么?

我们要跟华为营销学什么呢?肯定有人说,我们的情况和华为又不一样。但是我们任何公司都是有销售部门,都有一线,所以我们可以从“销售驱动”四个字上学习。如果一般化华为的方法,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另外四个字,叫“一线驱动”。

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是行业趋势、技术,或者产品,而是它能否持续地为社会解决问题。 那在企业内部,谁更懂社会需要什么呢?就是一线。产品的研发、策略的制定,都要从一线汲取信息,到一线去验证、校准。 一家企业由一线驱动,才能更好地嵌入社会的价值体系,找到属于自己的商机。

华为的“销售驱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符合这个道理。作为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它做的是to B的生意。那对它来说,一线就是销售,就是营销工作。所以它把自己打造成一家“销售驱动”的公司。

你所在的企业不一定有销售,但一定有一线。你面对的很多商业问题,比如判断不好自己的产品是不是过时,或者后方存在官僚主义,又或者不知道怎么制定战略,踩不准节奏,本质上都是一线的信息与压力,没有传递到公司的每个角落。

一句话:公司的事做不好,是因为距离一线不够近。

“一线驱动”解决的恰恰不是一线的问题,而是整个公司所有部门的问题。全员支持一线,就等于一线在向后方渗透。后方部门就需要直面市场,承载压力,那自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怎么学好这门课?

这门课一共有四个模块:

第一个模块:华为营销历程

第二个模块:华为营销思维

第三个模块:华为营销组织

第四个模块:华为营销打法

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样,被吸引了,也想好好学习 企业怎么变为“销售动物”“能力动物”,以及“学习动物”。 

【背景介绍:

自从2015年接触到了包政老师、张林先老师、张兴旺老师以及包子堂以来,我对营销和管理理论的学习断断续续,不成体系,看起来书已经读过几遍了(具体数字没有记录),但对于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仍不让自己满意,这主要反映在听林先老师帮我们对该书进行拆书学习时,我时常感到自己无法有效地跟上节奏上。惭愧没有用,惟有知耻而后勇。趁着这次21天共修的机会,我决定逼自己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在这三周内按照计划再次精读一遍《营销的本质》,并写出读书摘要和个人笔记作为作业,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指点、帮助。】

==================================

第一章 营销是一项商务职能

第一节 营销是一项职能

在第一章开篇,包政老师介绍了德鲁克始终一贯的思考“麻烦”的思维方式——回到事实层面,弄清楚事情及其性质。那么,我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呢?包老师说,我们现在遇到的麻烦,是“弄不清楚营销是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回到事实层面上,弄清楚营销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

【我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解决“营销是什么”这个麻烦?包老师撰写《营销的本质》这本书,其用心是什么?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宏观上来看,我们整个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经济领域正面临着困境——商业组织在销售上、再生产循环上遇到了麻烦,以致于靠传统的4P策略等手段(特别是广告拉动和渠道推动,以及品牌策略、定位策略、竞争战略等)来保持生存资格和竞争优势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那么,商业组织的出路何在?未来的商业趋势到底在哪里?微观上来看,我们一般很容易将“销售”当作“营销”的近义词乃至同义词,以至于企业中的“营销部门”功能缺位、错位,出现了重视销售而忽视营销的普遍现象。任何理论构建和交流沟通都是构建于基本概念上的,“销售”、“营销”等概念理解不清、出现歧义,就会出现“鸡同鸭讲”的问题,导致我们很难正确地思考、分析一件事情,也就难以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想要厘清概念,就需要回到事情开始的地方,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事实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明确概念,最终构建起一套概念体系,以帮助我们真正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包老师正是遵循着德鲁克一贯的基于事实的思维方式,通过这本书来呈现他对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考。】

==================================

包老师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天地,还有人、物、事。”接着,包老师用排除法明确了营销肯定不是“人之物”,于是“营销只能是一件事情”。在企业中,任何事情都称为“职能”。于是可以合乎逻辑地推出:营销是企业中的一件事情,是企业的一项职能。

第一节的标题是“营销是一项职能”,包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营销是一件事情”,“营销不是一种策略”,“营销不是一种观念”。

首先,由上面的论证可以看出,营销是企业中的一件事情。随后包老师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观念、策略和方法”,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做营销的事情,也应该有自己的观念、策略和方法”。从“营销”这个概念当中会引伸出“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法”,因此,“营销”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和“营销方法”,而是企业的一项职能。

其次,包老师帮我们有力地区分了“销售的目的”和“营销的目的”:既然“营销”和“销售”是企业中的两件不同的事情、是企业的两项职能,那么,“营销”和“销售”就应该具有不同的目的——“既然销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销售业绩,那么营销的目的就不是提高销售业绩。”

另外,我们经常会“一说到营销,脑子里立刻反映出来的就是4P: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把“营销”视为了一种“策略”,一种“促进销售的策略”,简称“营销策略”。

【作为一名从事了多年《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员,对此我深有感受,同时也为自己曾经的浅薄、偏颇的认识而惭愧!】

行文至此,包老师已经帮我们揭开了“营销的神秘面纱”的一角。既然营销不等同于销售,营销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销售业绩,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那么营销到底是什么呢?它和销售的不同点在哪里呢?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来评价营销的成功呢?营销和销售之间有什么内在职能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关联呢?……一系列的问题都由此引出来,让人读到此处出现了一种欣喜、期待之感。

接着,包老师辩证地分析了科特勒所认知的“营销”。科特勒认为“营销是一种观念,一种市场导向的观念”,这一认识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营销就是在“市场导向观念”指导下做的任何事情,从而模糊了“营销”这一概念的外延。正如包老师前面所说的,“营销是企业中的一件事情”,而“观念”是依附于“事情”存在的,故而“营销观念”也是依附于“营销”这件事情而存在的,“营销观念”不能等同于“营销”本身。

那么,怎么来理解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只有一个恰当的定义,这就是创造顾客”呢?包老师引用德鲁克的观点说道:“创造顾客”、“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的目的,是整个企业的事情(是多个事情的综合),是企业各项职能活动的综合,不是单独一个职能部门的事情。在我理解,这也就是说,营销作为企业中的一件事情、一项职能,当它落实在企业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具体职能部门上时,“满足顾客需求”也不是营销职能部门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那么,我们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营销只是企业的一项职能,营销的目的就不是企业的目的(即创造顾客),那么,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疑问会牵引着我们往下探索。

【不过,我不很明确的是:“创造顾客”的内涵是什么?“创造顾客”和“满足顾客需求”两个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待老师解答。】

最后,包老师用高度凝练的文字帮我们弄清楚了何谓“宗旨”,并强调了确立自己的“宗旨”(也可以理解为“组织原则”)对于企业形成一个整体的极端重要性,以及使自己的宗旨建立在不言而喻的真理基础上,对于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最后这一自然段里,包老师连续用了三个“必须”来强调了“宗旨”(或称“组织原则”)的极端重要性,读来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我的问题是:组织的一般宗旨和组织原则有哪些?是不是顾客原则、员工原则、合作者原则这三个原则呢?不同类型的组织(比如非营利性组织)它们的组织原则有没有内在本质的区别或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在论证的过程中,包老师的文字环环相扣、条分缕析,具有强烈的美感,让人赞叹!(徐天坤,2016020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34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