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如何营销?

“全媒体”如何营销?,第1张

其实这个概念乃是业界为了方便经营所提出的一个高度凝练的说辞,针对的是当下媒体形式和数量井喷式发展的现状,以及消费者需求难以把握的困局。目下,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已经从一个“发现概念”的时代进入“创造概念”的时代,新观点新概念鱼龙混杂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微观的分析判断,也干扰到深层的战略思维。所以,编辑部抓住“全媒体”这个概念,通过媒体、广告公司以及广告主三个角度,梳理其来龙去脉,把握当下传媒发展布局和掌握未来商业模式。业界已经付诸实践的这一概念却让学界抓耳挠腮,思考怎么构筑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或者营销模型。笔者认为,要吃透这个新词需要从两大方面来着手,第一是了解这个概念怎么理解,第二是明白这个东西如何运作。先看概念剖析。这个概念一来照应了当下的媒体业态,二者照应技术上的融合趋势,三者照应社会需求,也就是消费者需求。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对全媒体和全方位营销的全面结合。那么,何谓“全媒体”?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出现了人们熟知的“融合”现象:新旧技术的融合与不同媒体壁垒的消蚀同时发生,“多媒体”应运而生。“全媒体”不外是“数字化多媒体”的经营范畴的表述,一个更具张力的归纳和延伸。第一,“全媒体”的概念涉及到媒体自身属性的重新定位问题。报业不将是报业,广播不只是广播,泛媒体结局变成变成人人媒体,事事传播;第二,“全媒体”的概念引发经营组织系统的重组。核心定位既然已经发生调整,原来围绕这个定位的经营组织也不得不因而作出调整,撤销旧有部门,增添新的经营团队势在必行;第三,“全媒体”的概念催生新的传播体系。高度集中的一对多的大众宣传体系逐渐失灵,取而代之是分散的互动的沟通传播体系。再看这个概念的第二层次,即全方位营销。在营销体系中,与“全媒体”相对应的概念就是“全方位营销传播”,也有译为“整体营销传播”(Holistic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所谓“全方位营销传播”,其实就是“组织以顾客为中心,从整个公司的长期视点出发,有机、整合性的展开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或是思考方法。”首先,它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所有的活动都强调要从顾客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以和顾客的接触点为中心进行市场营销活动;其次,强调“关系建构”。在消费者变得日渐聪明的今天,该营销观站在和他们平等的角度,研究如何来建构一种长期关系,作为顾客伙伴来创造新价值;再者,高度重视“相互作用”,强调在和消费者的关系中,通过持续的相互作用创造“共创价值”或“合作价值”的营销过程。在“全方位营销”(HMC)出现之前,流行过“整合营销传播”(IMC),两者诞生的背景均与IT、数字化变得越来越普及的社会关系密切,然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的IMC理念几乎都是以企业的战略要素整合为目标,追求企业内部的完善化和效率化,而现在的HMC则是将顾客放在一起,以包容性的双赢型价值创造为目标。无论是“全媒体”还是“全方位营销”,这个概念剖析的交接点乃是平台式的传播和营销模式。一个能够拉动受众参与从而解决需求信息不透明性的平台放在了广告主、媒体以及广告公司的面前。而在此基础上的营销终极目标是达到需求、产品、服务和谐交换的。第二方面,是关于“应用和实践”,也就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三方该如何运作全媒体营销。对于广告主来说,“有效”从来都是营销的根本目的,而全媒体营销的出现为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信息送达平台,也为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营销方式,从这两方面发力自然也就能够做到洞若观火。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这个概念恐怕是他们最早开始探索的,落实到营销上,互动营销和全方位营销等新的尝试也开始构建起一套新模式。而对于媒体,全媒体营销正是“融合”的最好说明,没有新旧冲突,没有割据对立。传统媒体通过对自身内容的调整和渠道的拓展,可以将品牌力发挥到最大,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最有力的合作方。于是,在全媒体营销中,三方各取所需,各有所依。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来源百度百科

全媒体和融媒体概念接近,但融媒体注重融合,全媒体是所有平台的整合,融媒体是所有平台融合;

自媒体就是可以自助发内容的媒体平台,搜狐,网易都算;

新媒体顾名思义,是新的媒体形式,是一个概念,区别于传统媒体,其他的媒体都属于新媒体。

目前交互式H5融媒体内容大多需要借助h5工具制作,比如意派Epub360在制作融媒体内容时就十分得心应手。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区别如下:

一、根本区别

1、“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2、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

3、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4、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

二、含义区别

1、“融媒体”首先是个理念。这个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2、自媒体从意义上,可以分为广义自媒体与狭义自媒体两个概念。狭义自媒体是指以单个的个体作为新闻制造主体而进行内容创造的,而且拥有独立用户号的媒体;广义自媒体是指,我们从自媒体的定义出发,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是信息传播渠道、受众、反馈渠道等方面。这样自媒的“自”就不再是狭隘的了,它是区别于第三方的自己。

3、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

4、“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三、特点区别

1、融媒体时代,创新才能创造生命力,创新意味着变化万千,创新意味着推陈出新,但不变的依然是“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那就是以“数据库”为中心,以“用户”与“服务”为基本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2、自媒体

(1)个性化。这是自媒体最显著的一个特性。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创业者在创办自媒体平台时一定要给用户提供充足的个性化选择的空间。

(2)碎片化。这是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的趋势,受众越来越习惯和乐于接受简短的、直观的信息,创业者在创办自媒体平台时应该顺应这种趋势。

(3)交互性。这也是自媒体的根本属性之一。其实受众使用自媒体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满足沟通和交流的需求,创业者要在自己的平台上给用户提供充分的分享、探讨、交流、互动等多元化体验。

(4)多媒体。一提到自媒体,大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微博,但微博仅仅是自媒体的一种模式而已,不但微博本身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选择,创业者也可以创办出文字之外的,以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为主题的自媒体平台。

3、新媒体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

(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对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地、无限地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

4、全媒体

(1)“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且在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的同时仍然很看重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并视单一形式为“全媒体”中“全”的重要组成。

(2)“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方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溶,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

(3)“全媒体”在传媒市场领域里的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

(4)“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

平台有:头条号、百家号、一点号、搜狐号、大鱼号、搜狗号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融媒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媒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媒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媒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57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